演讲大全

亘古罕见望海楼街抗疫战场遗迹历史影像铭刻巡礼图文八2022-03-12

作者:小牮   发表于:
浏览:258次    字数:3434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亘古罕见望海楼街抗疫战场遗迹历史影像铭刻巡礼 八

  望海楼街抗疫灭毒隔离区战场遗迹历史影像铭刻巡礼 图文前已发表了多篇,细观本街此次封控区图型两个大面,一在中山路、一在金海道,数百载历史遗迹经典,浩如烟海、不胜枚举。

  虎春正月十五,望海楼街解封后,小牮到海河东路采风拍摄金家窑村遗址画面。

  来到金海道与海河东路隔离板墙処,置身母亲河海河之畔;脚下这片土地现在是宽阔的海河东路。百年以前可是天津卫家欲户晓的金家窑村遗址,就在而今海河东路、道路未阔宽改造前的医院路与望海楼旁侧、后侧那几条胡同区域范围。

  现在我们从母亲河畔金海道交口防疫隔离板墙向左拐继续前行溯源昔日金家窑村;

  金家窑为砖窑名。《天津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天津初建土城,至洪志六、七年间由驻津副使刘福改修砖城。当时有15座官窑烧砖,另外还有私窑四座,即李家窑、赵家窑、金家窑、南头窑。其中金家窑是由一个叫金四爷所建,所以叫金家窑。其后砖窑外迁,金家窑演变成为这里的地名。

  明弘治三年,金家窑渐成村落,东临狮子林村,西至河北大胡同,南至望海寺、海河楼,北至北运河弯道。

  村中人口稠密,里巷交织。金家窑大街犹如一条通衢大道横穿其中,东头到北运河东河沿儿,西头至大胡同,河东一带的百姓去大胡同、北大关等地必经此路,终日车水马龙,带动了大街两侧的买卖店铺鳞次栉比、兴旺发达。金家窑村可称潞河尾闾第一村。

  明朝初年,漕运船队中安庆帮的穆斯林,每年冬天都会在金家窑一带临时搭席棚作礼拜。万历二年回族同胞陆续来这附近定居并集资建起了这座清真寺。几经扩修到光绪年间形成规模,这座清真寺是天津最早建的清真寺之一。清朝时,村中又陆续建起了水月庵、海潮寺、焚纸塔等庙宇,高高焚纸塔和清真寺的金顶几乎成了金家窑村的标志性建筑物。金家窑村因水而兴盛。

  1858年5月25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军舰沿河北上停泊在三岔河口附近。6月11日,英法联军强行上岸,用武力占领金家窑村,把寺庙里的佛像搬到街上,将大殿改作营房,将金家窑村三百余户百姓驱离村庄。6月16日(端午节)夜里,愤怒百姓潜回村中欲放火焚烧联军营房被发现,联军将火扑灭变本加厉又于19日夜里到估衣街一带抢掠,被抢的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以“砖石瓦块”击退敌人。

  清咸丰八年,1860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侵犯天津,又占据三岔河口一带,如望海楼、药王庙、重喜观等,还占据金家窑一带村民民房,驱逐村民,拆毁民房,抢劫衣物家具,把这个将近300户村子践踏的乱七八糟,迫使百姓流离失所,在金钟河附近搭盖窝铺,甚至睡在路旁。

  1900年“庚子”事件中,位于金家窑村南的清军水师炮台(俗称黑炮台)为支援义和团进攻,以猛烈炮火轰击紫竹林和老龙头车站敌军,给侵略者沉重的打击。村中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炮台上守军送水送饭,使黑炮台的守军深受鼓舞。受到重创的敌军疯狂地向黑炮台反击,许多炮弹落到了金家窑村里,炸毁不少民房伤及百姓多人。1900年7月14日敌军攻陷天津,炸毁黑炮台,疯狂抢掠金家窑村,百姓再一次被推向水深火热之中。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从八国联军手中接管了天津城,袁世凯将直隶督府迁到海河边的原“海防公所”,大刀阔斧地推行“北洋新政”。鼓励投资振兴实业。金家窑地域三面环水风水宝地,自然首当其冲。1904年商人张咀英投资万元,在金家窑大街兴建天津首家啤酒厂,此后,电车电灯公司、发电厂、造纸厂、麻袋厂、肥皂蜡烛厂相继开业。至此金家窑大街形成产商居住融合闹市区。

  1918年海河进行裁弯取直工程,金家窑大街仅保留了东半段。啤酒厂、民居、寺庙,因坐落河道拆除另置。上世纪八十余载中,这条大街仍十分热闹,自西向东店堂林立,有专售文具的静文阁,出售中药的同力生,有自制菜刀闻名遐迩的古原成老铁铺、张记牛羊肉店、李记干鲜货庄、杂货铺、理发店、早点铺、豆腐房、杂货店、鲜货摊,以及福顺和面铺等。

  现今在道路改造中,在金家窑清真寺附近,与金海道相交的964米金家窑大街呈现,一边是望海楼北里,一71金钟家园,望海楼社区居委会就在路边。

  金家窑清真寺是天津卫闻名遐迩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是天津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金家窑清真寺,寺内现有3名阿旬,7名学董,70余部阿拉伯文藏经,20余部波斯文藏经,及1927年由戴德桂撰写《天津金家窑清真寺碑记》。著名王静斋大阿訇青年时曾在金家窑清真寺学习生活过,金家窑寺因此闻名于世。目前清真寺保存完好,相对封闭独立,列为天津市重点保护历史风貌建筑,金家窑清真寺在金海道金钟公寓12号。

  继续沿防疫隔离板墙住前行,先到东河沿大街交口,再到小关大街交口,这两条路无论昔日老街或平改后新路皆並行紧挨着,保持原始形态,只是小关大街名称变为金辉路,仅保畄了1952年前至土地庙段原始老街地段,再延伸地段在金辰园小区及金纬路宽阔马路中了。

  接近最早的小关大街地域,我们着重溯源庙宇楼阁;数百年前小关大街周边庙宇众多,可解放后仅剩下土地庙和关帝庙。土地庙改建为副食店,关帝庙为小关一小,前身为秀山小学,从庙内发现的勒石刻碑考证,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小关大街三元庵、玉皇庙皆是明万历年间所建,现庙宇已不存,百姓便在遗址建民居,以胡同名记念。

  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或“三元大帝”,“天官赐福”最为民众喜闻乐见。小关三元庵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原为规模宏大三进道观,由太监马堂率张烨、王虎等人修建。马堂建三元庵主要原因是京师王娘娘时常闹眼病久治无效,于是出钱在天津择地修建奉祀三官庵庙,希望眼疾康复。王娘娘眼疾果然好转,三元庵由此名声大振。于是百姓纷纷敬奉出会酬神一时人山人海。

  三元庵衰落原因传:王娘娘眼疾治愈后不久突然去世,而马堂也在随后坠马而亡。蹊跷不吉利,三元庵便无人管理,更无维修扩建日渐冷清至毁,当地的百姓则在三元庵及周边世代生息至今。

  元通观为建于清朝顺治初年的一座道观,位于小关大街中部后逐渐衰没。因元通观中一位崔姓道士在周围建房出租,形成了元通观胡同。

  自金钟河贾家大桥至土地庙处元通关胡同,形成街道,即原始小关大街名称。

  明清年代三元庵、玉皇庙、元通观、韦驮庙、土地庙等庙宇一字排列;

  韦驮,又名韦驮天,婆罗门的天神,后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之一。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天王大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对着释迦牟尼佛像。原先小关大街在玉皇庙后土地庙前,线铺附近有一座韦驮庙,后成民居里巷。

  土地庙供奉是当地的土地神,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地庙是道教的正神,也是庙宇最多的神明,神州大地几乎每个地方都建有土地庙。

  小关大街的土地庙建于街中段,现金辉路与金海道交口篷川食府地域,上世纪中叶我老丈人家水铺就开在土地庙对面,那时土地庙己改成副食店,邻居刘庆冬还曾在此店当经理,我印象颇深。

  至此更要溯源昔日小关大街著名地标:沛记大楼原址,从金海道蓬川食府向右拐住金辉路里边行走至中段,右侧小发锅巴菜铺附近区域。

  金海道左侧是中国银行、金辰园、这也是平改前小关大街中段至水梯子大街后段:

  溯源记忆中,从土地庙继续前行是小关二小,先到东河沿横街交口处小关街上有粮店、理发店。然后到锦衣卫桥阁儿底与小关大街交口,拐向锦衣卫桥大街更热闹,阁儿底一带有:豆腐房、副食店、馄饨铺、点心铺、鲜货摊一家挨一家,制针厂(现望海楼街派出所)对面锦衣卫桥王家胡同七十年前是我三叔家常去串门。阁儿底那大牌坊朦胧再现,幼时常去阁儿底吃早点:素丸子香菜汤、味鲜美骨汤馄饨。

  再拐向小关大街遛达,眼瞅着路经小关一小关帝庙前高台阶庙门,眨眼间就来到熙熙攘攘水梯子大街,左侧是小关派出所、卫生院,在住前是兴业大街街口,一侧是顺兴池澡塘,父亲带看小哥几个十天半月洗回澡,挨竹筐飞毛巾板等包箱,一壶酽茶大片青萝卜,泡呆半天。

  顺兴池澡塘边就是东河沿大街后街后,上世记厂家林立。东河沿大街位于河北区南部,金家窑东侧。北起中山路、穿过金钟路,南至水梯子大街。(平改后为狮子林大街)。长950米,宽10米。原为北运河河道。1918年海河裁弯取直后成为废河,后填平筑路成为街道。1938年日本侵略军重新修筑,称“米岗路”。1949年改称东河沿大街。现东河沿大街沿线一侧是金碧园、金辰园、金谷里,一侧是川云里、金明里、金梦园、谦益里。

  而我刚前述小关大街中后段,锦衣卫桥中后段,以及兴业大街段,平改后为金辰园、金纬路广阔路面,及孚泰公寓、振德里、米兰、金狮家园、金田花园等小区。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影像 历史 遗迹 战场 疫情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演讲大全

查看更多演讲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