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坐上列车,进行为期半月的旅游。这里仅将几个观光点整理成文。
(一)木渎古镇
到外游玩,我不喜欢观看现代的高楼大厦,也不愿意停留怪异的艳舞歌厅,而喜欢观光当地古木的苍老,建筑的诙谐,天然的山水。
夜宿木渎新区,询问主人当地是否有古迹或山水。主人说,有一个古镇,但比较萧条,藏在新区的后方。此时的雨下得很大,没考虑什么,撑起雨伞,向繁华之外的渴望地走去。
前行中,路边的霓虹,由明亮耀眼慢慢变成灰暗朦胧,脚下光滑的水泥路面变成古老破碎的石板。小心而缓慢地移步,近一个小时后,人们所说的古镇终于隐隐出现。
此时所能看到的古镇,依着一条长长的深河。河水幽幽潜流,两岸镶嵌着长满苔藓与杂草的石块,从水中露出潮湿的面孔。岸边有苍老的古树,生发葱笼的枝叶,弥漫在水中与岸边的路前。时而还出现亭台,漆黑的圆柱支撑着更黑的瓦片,而亭内长廊依柱平伸,围住中间的石台,兴许是白天当地人小憩的地点。而此刻的亭台空荡荡的,静静地随雨淋湿苍老的容颜。也有碑石矗立,字迹清晰,干劲有力,又不减行云流水的遗韵。假山显得孤单,古井多了尘埃。两边的老屋紧闭住门栏,也关了雕刻花草的木窗,屋内也许有人居住,却过早的睡眠,关闭了照明的灯光。
就这样走着,几十分钟后,古镇到了尽头。只有那条河依稀可以辨认,延伸到深不可测的旷野。
返回的路上,身边的房主告诉我,那块石牌,是乾隆六次下江南,居住古镇时留下的笔迹,那古井也是他喜欢的甘泉,还有那古亭是乾隆休息时,赏木观水的御座,所有残留的古物都与乾隆有关。
仔细思量,我的情感倍受震撼。原来木渎古镇曾经有过辉煌,传奇的历史,沉积深厚。可眼前的凋零,似乎有点过激;眼前的冷清,似乎有点遗憾。是现代的发展不需要苍老的古镇,还是苍老的古镇阻碍了现代的发展?没有历史的人群聚居,某种意义上讲是缺少了根基的;超前的发展固然需要,但拥有根基的发展,更能使人的心灵进行合理的选择与接纳,不失自我,便于自立完善。
思考着,风雨交加,全身大部分都被淋湿。举步间已离开古镇,回到了新区住店,调理身心。
(二)伟人风范
(1)
一代伟人——毛老。高大的铜像,就矗立眼前。
四边是苍翠的柏树,底部周围是不同署名的花圈,还有如我一样鞠躬敬拜的人群。
远处雨帘中有巍巍的山岗,还有那云雾蒙蒙中翠竹的倩影,一条随山脚边延伸通向外面的路掩映云海间。
导游告诉我,一代伟人虽离开人们身边,但伟人又仿佛就在身前。瞻仰他老人家会让我们想到很多很多。没有老人的出现,中国的今天谁也无法展示;老人的远离,前来瞻仰的人流越来越多,一代伟人始终活在人民心中。
深邃的目光,是我久久注视的重心。
他没有声音回旋,但目光里窥视出你心里所想到的一切,有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前来瞻仰的人海里,面对老人,或许有贫穷者的祈福,或许有流浪者的求安,或许有廉政者的崇敬,或许有腐败者的颤抖吧?
我以敬畏的心情,不敢更多评说。
鞠躬,是我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
(2)
博物馆里,许多毛老使用过的物品陈列其间。
听导游说,那张大床是从北京拉回来展出的。大床十分普通,外边放置老人简易的床被,里边放置老人喜欢的古籍书卷。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代伟人依床熟读古籍时,凝重的表情,随手勾画批注的沉稳,也许窗外已是星星闪烁,清风微寒的深夜,但深夜没有中断他活跃的思维空间,兴许他心中已经翻卷出某一治国的大政方略。
一侧是老人起床后洗脸盆子,底部曾经漏水了,上面清晰可见补过的痕迹。导游告诉我,这个铁盆,曾被老人身边的警卫换了几次,都被毛老批评,随后再次放置原处,直到老人离开;衣柜里还挂着老人的睡衣,补过多次,有点地方是重叠的,但老人始终使用,没有换过;还有袜子,陈旧且缝补过,还是继续取暖……
朴素简约,是老人留下给人们的真实片段。这些片段,没有华丽的词章描绘,但朴实中告诫人们很多生活的经义。
半生戎马生涯,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了一个新世界,生活原来是这样。
除了触动心灵的震惊,还是震惊。
(3)
韶山故居,没有南方楼层的花样。
几间草房、几间灰瓦矮屋,简单得现在一般人家都远远超过的宅院,诞生了一位让世人瞩目的伟人,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
屋前的空地,曾是老人年轻时来回独步的地方,迎面有山峦包围,下面有几个夏季着生绿荷的塘子,小路弯弯。听导游说,眼前的塘子是老人年轻时学会游泳的水塘,也是这些来自山中的溪水聚集,让老人多了豪情,多了搏击的思想。
那间老人出生的茅屋,老床依旧,物品出列。目睹时思量许久,就是这普通的屋内,老人的长辈是否知道,孩子的降生,注定了改变乾坤的运转,注定了他一生伟大的历程。
草木葱茏,老屋沉静,人流穿梭,寻找着远去的历史,充实着人心的几度缺失与空虚。
(4)
“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满园的橘子长满深绿的叶子,小径深处浸满橘子特有的香气。
闲坐老人青年时期在此击水的江边藤椅上,是一种震撼。
眼前的江面激流澎湃,旋涡翻卷,深不可测,急不可量,给人头昏目眩的感觉。
但老人却自如沉浮,或顺水潜行,或逆水破浪,或横渡对岸,或小憩水上……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秋色,是一种肩负使命的凸现,是一种博大灵魂的超然。
如今的游客与我一样,不能渗入湘江的怀里,除了联想还是联想。
不远处,那块花岗岩石碑,叫人再次喜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
伟人风范,永存!
(三)苏堤春晓
那一艘龙舟,还是把我送入你的怀抱。
西湖,江南天堂,你就在身旁,不是梦,不是幻。
周庄的美在于宁静深幽,太湖的美在于飘渺迷幻,西藏的美在于空旷辽阔,上海的美在于豪华奢靡。
你呢?给人洒脱中的愉悦,欢快中的轻盈,妩媚中的端庄。
苏堤,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长堤,两头依偎湖山,中间延绵湖水,小桥镶嵌,慢慢迂回;构成湖水的绿带,飘舞着随四季的变迁,轻轻歌吟,舞姿婆娑。
我没有赶上桃花吐艳,霓虹放飞的时节,此时的桃枝着装浓绿,掩映在万千舞动的柳枝间。
万千的柳枝,是四月长堤的绿野。道不尽翠绿的缠绵,画不尽翠绿的长卷。漫步其间,是人间吧,何以心生惊悸,不思人世的酸甜?
那位远去的苏老先生,面对您当年筑成的留下千年不老的长堤,让人难以想象是你的杰作,是为寻觅另一种超脱的心灵快事?您疾世愤俗、泼墨挥毫的豪放激情,难道都放置不理了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仿佛与你的常态背道而驰,这里找不到您点滴的影子。
我困我惑,湖水边的苍老的石头前,您能真的小憩一会儿,与尘世远离,与喧嚣决断,享受桃红柳绿的西湖之幻?
我如你一样,徜徉中深感孤独。
没有佳丽相依,漫步长堤,感到时间的停留,感到思绪的苦忧。
一个人漫步依依嬉柳,一个人穿过弯弯小桥,一个人注目湖光细浪,一个人长椅闭目小憩。
也许是您在仕途失意时,想添加点柳公《桃花源记》的驻所,或补充点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色彩,才毅然上书吧。可您又超越他们,在这里实实在在地筑起人间天堂,没有桃花源的虚幻,没有东篱南山的宽泛。长堤春晓,梦在现实中,现实亦多梦。让自己长眠无忧,闲来无惑,美哉人生?!
(四)忠 烈 祠
(1)
衡山,自古有“五岳独秀”的美称。
殿宇、香客,与他山类同。
回走半山间,偶遇人影稀少的“南岳忠烈祠”。
这座过去书本上根本没有相关文字,差点错过的烈士陵园,叫我深深的震惊。
我来迟了。
(2)
蒋先生“忠烈祠”的笔迹,刚劲有力,饱含深情。
“烈”的特殊书写,其中“歹”少了一点。传说多样,更尊重“牺牲少一点,胜利早一点”的解释。
毕竟数万战死疆场的忠魂,白骨长眠于陵园,永远地守护着炽热的国土,捍卫着民族的尊严。
没有党别的纷争,他们只职守军人的使命,与侵略者进行殊死的决战。
生于国家的屈辱时刻,死为国家的危亡时刻。
宁可捐躯成仁,不可苟且偷生。
山中长眠的英灵,为中华民族之魂。
(3)
肃穆的大厅中央,安放“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的大理石碑。
四周还有四十八块同样石料的石碑矗立。
空旷的大殿里,白墙无画,空灵神圣,庄严肃穆,寂静无声。
其中三十七块石碑上英烈的容颜,刚毅、坚强,仿佛告诫我“不忘国耻”的豪言。
面对他们,心情沉重,我感到愧疚。
(4)
将士的年龄不大,最大的牺牲时五十有余,最小的二十七,而大多数四十左右,与自己年龄相当。
他们也有自己的亲人、妻子、孩子,但国破家亡时,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的壮举。
世人谁能追忆?世人谁来祭奠?世人谁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
另外十一块石碑,记录了国民政府要人的祭文,司令官薛岳撰写的回文铭:“恭立忠烈祠,以祠忠烈神,我怀忠烈魂,誓继忠烈神”,虔诚之心,荡气回肠。
让我记起第九战区、第三战区、第一战区共三大战区二十二大战役中赫赫有名的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郝梦龄、彭士量、孙明瑾、刘桂五、罗芳桂等阵亡将士的名字。
(5)
依山而建着石阶。石阶中央,大理石构成的“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触目惊心。
没有更多的字进行诠释。
走在石阶上,步履感到沉重,心情感到凝重。
两边苍翠的柏树,默默肃立,是为忠魂祷告,还是为忠魂歌吟?
感觉时间的停止,空气的凝固。
满怀的敬仰,唯忠魂的永存,民族独立扎进心房。
(6)
这特殊的建筑物,“七七”。想到六十多年前,发生的“芦沟桥事件”。
它的爆发,抗日的烈火燃烧中华大地。
大理石堆垒而成的“民族大团结,一致抗日”的标志,与山河长存,与日月同辉。
塔的后面是薛岳题写的《“七七”纪念铭文》:“寇犯芦沟,大波轩然,捐躯卫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耻。”
让我知道,这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解放而献身的英烈们,浩气长存,永垂青史,世代敬仰。
(7)
回眸群山中矗立的“忠烈祠”,为衡山保留下这座陵园膜拜。
众人到香火旺盛的殿宇祈福求财,忘却这里。
可笑,可悲!
(五)西湖的泪
(1)
知道雷峰塔倒塌过,那断桥依旧,没有断过吧?
断肠人却缠绵万绪柔肠,道不尽人间真爱何求。
想到白娘子,不愿成仙成妖,只愿做一次人,圆自己的前缘。
满怀痴心,受尽磨折。
面对的却是个愚木的许仙,是非不辨,听信法海的佛经,最后无奈禁锢雷峰塔里。
做人难,守护前缘的梦,更难。
蓝蓝的湖水,波光粼粼,小舟在断桥间荡漾,那身穿白色长裙的娘子,搀扶许仙的手,躲在他为她撑开的油伞下,满脸笑容,悄悄顺水而来。
耳边传来“西湖的水,我的泪,我情愿和你化作一团火焰……是谁在耳边,说爱我永不变。只为这一句,断肠也无怨……”
幽怨低回的歌声传来,虽是表演,一样叫人心灵震撼。
为他们的爱,为他们的离散,为他们的明天,卷起万千浮想……
(2)
就在断桥边,苏小小曾坦荡地面对自己纯真的情感。
可是,自己中意的郎,欢爱后离开。
想当年,小小与阮郁郎君来到西泠桥头,正当夕阳西下,飞鸟归巢之时,周围一片静谧,小小激动地轻声吟道: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小小自阮郁去后,整日足不出户,左等右等总不见阮郁的信息。
“夜夜常留明月照,朝朝消受白云磨。”
她只能吟诗以解愁闷。
这就是小小的初恋。
钟爱她的人,含泪送她离开。
那是很久很久以后,只见一人穿白衣,戴白冠,骑着白马而来,到西泠桥边下马,步行至小小家门前,一路哭将进来。他奔到灵堂,抚棺痛哭:“苏姑娘,为何不等我鲍仁来谢知己,就辞世而去?老天不公,为何容不得你这个有才有德有情的奇女子!”直哭得声息全无。
千古缠绵的情爱,就这样让人痴心未改,伤害着对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多是幻想,留下无奈的绝唱。
小小真性情,不为浮名委身,不为享受落尘,只因自己深爱着西湖的一塘清波,一道绿堤,一腔热土,执著的忘却爱的深切,寄情一尘不染的断桥边,油壁车奔跑时天籁般的轻盈与欢快。
十九个春秋,是梦是幻,都在那一丘黄土中定格,
可谓:小溪澄,小桥横,小小坟前松柏声。碧云停,碧云停,凝想往时,香车油壁轻。
溪流飞遍红襟鸟,桥头生遍红心草。雨初晴,雨初晴,寒食落花,青骢不忍行。
(3 )
西湖的水,我的泪,在岳墓前变换成细细的雨飘飞。
如果说泪水是女性的专利,此刻的男子可以说是无泪可流。
铁骨铮铮,满腔报国,最终是做了奸人的刀下鬼。
做弱者的人,被欺凌,小小看透尘世的可笑。
做铁汉的人,被谗言,岳大将军是否悲凉?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古木撑天狂啸,冷碑插地沉默。
月光照,忠魂守望。
也许只有西湖的水——
有几分清澈,洗涤世事的尘埃;多一份纯净,随君细述尘世的荒唐。
妖易成,仙不远,做人难,矢志不改。
做人难,想做真情人,只有青山松柏守望。
做人难,想做有为人,只有白骨散落黄泉,冰凉相伴。
(六)东方明珠
登高,才知道广阔的大地,如此渺茫。
登高,才知道人类的身影,如此渺小。
当我登上东方明珠的太空舱,在平视或俯视的瞬间,引出上述的感慨。
这座468米的高塔,矗立在黄浦江边,傲视上海整个大都市,是人为的创举,是国力的象征,是上海的标志。
不需要用语言继续粉饰,不需要用特技加以刻画,挺拔的直插云霄,人在天上,亦在人间。
只有黄浦江悠悠水面,环绕而过,直奔东海。
只有古老的欧式建筑,静静守护,仰望新生的伙伴。
只有繁华的街道,如蛛丝马迹般穿插,构造大都市经络的通道。
只有车流不息的蠕动,从明白一览众山小的内涵。
身在高塔,有一种体悟:登高,才能远看!
而所谓的高处,是心的处所。心比天高,不是贬义,是一种追求,是理想直击的彼岸。
人生就是这样,没有追求,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活力。
唯有活力存在,才能抵达所追求的平台,实现生命意义的跨越式飞跃。
登高,方明白追求的力量。
登高,方明白人生的内涵。
登高,在东方明珠的顶端,心潮澎湃。
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是自我超越的载体。
就看你怎么样去奋发、拼搏、完善!
(七)橘子洲头
我们前去橘子洲头的时候,还没有毛泽东主席的大型雕像,但有白玉石立起的大幅词碑,篆刻主席1925年所写《沁园春-长沙》。词碑掩映在古木中,与湘江水作伴,如流动的画廊,引领游人的心身融入这被宋代肖大经誉称的"小蓬莱"。
查阅资料得知, 橘子洲头位于橘子洲的南端,橘子洲则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之一,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305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橘子洲头,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橘子洲介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
橘子洲头有美丽的传说,也是一座传承历史的桥, 更是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与同学友搏浪击水、议论国事的地方。面对激流澎湃、白浪翻滚的江面,年轻的导游介绍,这就是当年毛主席畅游湘江的地方。我不敢想象,如此江流,不仅需要有强健的体质,而且需要有娴熟的游泳技能,更需要有坚毅的抗击自然的毅力和勇气,这些只有伟人方能抵达的高度。我只有敬仰和崇拜,以及常人游观时的感叹。
橘子洲头,有人说它是一幅画,桃李争春,渚清沙白,橙黄桔绿,素裹银装。有人说它是一首诗,来往天流天地外,天下古今人物是非中。发思古幽情,主大地沉浮。
今日观光,再次领略毛泽东济世救民的豪情壮志。
(七)寿比南山
一直知道“寿比南山”这个词汇,借喻祝福老人长命百岁,满满的祝福,是晚辈对长辈的敬重。
但南山何指?也没有深究的心理,直到这次到衡山一游,才知晓南山即衡山也。
衡山山峰凸起,其中陡峭的祝融峰直入云霄, 云雾中隐隐约约呈现一座古寺,那就是祝融殿。在古语中"祝"是持久永远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是永远光明。唐代大文豪韩愈在《游祝融峰》诗中赞叹道"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
当我汗水淋漓地站在殿前,让我惊叹古人就地取材建造殿宇的气魄。 整个殿宇分为两进,全部是用花岗岩石建成,殿顶上盖着70厘米长,30厘米宽,重15千克的加锡铁瓦,在这些铁瓦中,还保存有数十块宋朝铸造历经千年光洁而不锈的铁瓦。可谓千年不朽!
这里估计四季香火不断,未进入殿内就闻到香气袭人,而且烟雾袅袅。拜别火神祝融塑像后,回到广场寻找留影视角时,才发现那最佳的位置已经出租他人,需要收费才允许落足。想想来一次名山不易,也就交了钱,依然开心地留影纪念。此刻看祝融殿仿佛天上来客,滞留在山峰之巅,神圣而庄严,辐射出一种古往今来拜访名山的虔诚之心和祈福平安之情。
在殿外的山沿俯视,以峰林状花岗岩断块孤立而成,让人有眩晕之感,更觉山更高、坡更陡、谷更深。当然,对比来自云南的我,高山峡谷见多识广,没有更多惊讶。仅仅因衡山四周低矮,山峰方显得高耸罢了。若说触动心扉之点,就是衡山乃视为“寿比南山”之要义,所以有深究的心理。
在《释山》所写: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南岳"是国土治域内南方的大山,在历史上或是"四岳"之一,是中原民族以其视角确定的政治国土边界气。又因人类人文始祖、南岳主神祝融氏生息于南岳衡山,是主管人间福、禄、寿之神。是故南岳是中国之寿山,历来为祈福、求寿之圣地,福寿文化源远流长。再有宋徽宗在南岳金简峰留下"寿岳"石刻后,"寿岳"之名更著称于世。南岳之所以称为寿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南岳衡山拥有适合人们养生健身、益寿延年的自然条件。
明白这些框架渊源,于是回望衡山之间,更乐意像李白那样"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也渴望像李白那样"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游历天下。
(八)岳麓书院
古木深处,古院深藏。
远远听到诵经声,伴随木鱼声,响彻空山。
步入古院内,大佛金身矗立。
黄袍袈裟的大师,成排结对,虔诚跪拜。
一份敬畏,从严肃而正统的氛围中,震慑灵魂。
一份执著,从古色古香的庭院深处,贸然而生。
跪拜,没有空间;慢行,稍有机会。
很想到朱熹讲学的大厅内观赏,但早有书法大师挥毫泼墨,占据主讲的平台,信徒围观,保安护卫,难以驻足片刻。
知道,观者亦有级别,预约方能一饱眼福,近距离品味书法过程中,气贯长虹的文字神韵,大师修炼的旷世精彩。
知道,大门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道出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
书院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千年以来的历史,根深蒂固,一脉相承,玄歌不绝。千年学府,道南正脉。于此,也明白人世间崇尚儒家文化,是整个社会无法追求公平的根源所在。曾经历多次战火,七毁七建,现存主要建筑是清朝遗构。20世纪以来,经过几次大修,一些毁于战火的建筑得到了重修。
眼前之书院,若没有诵经声,而是读书声,多好。眼前之书院,若没有拍卖声,而是欣赏声,多好!
遥想书中所记叙的理学家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的场景, 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那是经学发展史上盛事,今难以相逢,但思绪中依然惊叹。
某种学说,只有深究其精髓,方能纲举目张,九州敬仰。
今日之乱象,是否有悖初衷,始难评说。
好处是,景色优美,偶有光临,视为快事,不负劳心远到。
(九)黄浦江畔
从东方明珠太空舱上俯视上海,黄浦江如玉带环绕醒目的古老而崭新的大都市。
所谓古老,就是在外滩附近,遗留下来的花园洋房、公寓住宅,各式欧陆风情、中西合璧的建筑在新筑道路两侧拔地而起。道路两旁,遍植法国梧桐,树冠交缠,枝繁叶茂。这片区域,华洋集聚、繁衍生息。
那天雨下个不停,穿着单薄的我,寒气袭人,只好就近购买外衣。到了精致的小楼上层居住下层店铺,沿街店铺没有统一店招,每家小店都别致有趣,眼带笑意,心中愉悦。在一家小店购买了衣服,直接御寒。喜欢这个地方,这样的空间,仍然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老上海的模样,生无所息地存在着。
所谓崭新,那就是跨过黄埔大桥之后,浦东地带高楼林立,几乎属于摩天大楼系列,幻影般在云雨中呈现熬人的风姿。当然,这样的建筑物,各处都能见到,而且无力细数量化。毕竟属于亚洲第一大都市,唯有豪华、繁荣、前卫,展示大都市无尽的潜力和迅猛发展的奇迹诞生。
这里,节奏太快。 单行道上车水马龙。即使坐在车上穿行,也没有人交流,或坐着看书,或吃着简易的午餐,或查看手提电脑的资料。人们神色匆匆,只为跟上时代的步伐,争取新的岗位,获得更多生存的资源和经济基础。
特别喜欢在城隍庙毗邻的豫园,因为早知道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园内亭、台、楼、阁、厅、堂、廊榭、古木参天俱全。这是大都市里在竞争激烈的节奏心理冲击下,最佳的缓冲小空间。
但一切竞争与我无关,在黄埔江边上漫步,亦看江流中飞舟移动,那才是自己所需要的景色。
(十)三国城
三国城就在眼前, 它坐落在无锡葱茏苍翠的军嶂山麓、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
城门楼上,旗幡招展,两尊汉代神兽矗立于广场;城内中心广场,一座巨大的汉鼎赫然耸立,滚滚浓烟从鼎内升腾而起,让景点平了硝烟弥漫的烽火气息。
城门楼大道右侧,驻扎着数十顶军帐,“桃园”内桃花盛开,一曲英雄泪飞的结义曲响起,刘关张三杰正饮酒立誓,祭告天地。左侧的跑马场上,曾参加《三国演义》实拍的影视马术特技队每天都为游客真枪实刀地表演“三英战吕布”。其场面宏大,惊心动魄,再现指点江山的豪迈气概。
大道前方,竖立着三座高大的辕门,这就是曹营水旱寨了。它由曹操点将台、辕门、四座敌楼和楼船组成。曹操点将台两侧,战鼓矗立,依稀可见一代枭雄曹公当年的威仪。站在三层高的点将台上,极目远眺,水寨风光尽收眼底。陆地上的楼台堂榭与湖上的望江敌楼相峙对望,让人惊叹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建造者的巧夺天工。
建筑物还很多,观景点出类拔萃,整个三国景点气势恢宏,古朴凝重。
与景点相对应的,更多的思绪是对曹操的敬仰。不管火烧曹营让他有点狼狈不堪,但不论古代杰出的政治、军事、文学、书法、诗文,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谁也无法超越。“枭雄”一词颇为不公。虽有诸葛亮式的洒泪之忠言,引人百般敬重,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豪情,才是我心中的真正英雄。
我欣赏近代范文澜对曹操的评价: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除此之外,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提倡廉洁。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且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即使是遗嘱,也体现了他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这种节俭精神和行为,值得当下生活浮躁者借鉴。
至此, 在曹操的塑像前,深感世人终于留给英雄一席之地,是三国影视城的点睛之笔。
可谓一游胜景,幸甚之至,快哉!
(十一)龙井茶
有幸到西湖龙井产地一观一品。
坐在产区大厅内,茶艺表演的女士,优雅而精湛的技艺,叫人耳目一新。
没有更多繁琐的规程,不一会儿,每个宾客桌前就摆放一杯龙井茶。 当看到杯中茶叶如女士介绍的那样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明亮;小口慢品,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一种沉醉感欣然升起。
放眼狮峰, 林木茂盛,溪润常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漫射。整个茶山,郁郁葱葱,层层碧翠。想起“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中华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乃明白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的历史渊源。
但过于名贵,问价数千一斤,只能仅此品味嗟来之茶。然,作为云南人,亦有名茶所长,如南涧的“罗伯克”和本地的青华茶,一样是“明前茶”系列, 且价位适中,乃为满足嗜好之佳选。
不过,到此一览,尽兴尽意!
(十二)也说园林
(1)
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
“元至正二年,名僧惟则的弟子为其师而集资所建;又因惟则之师中峰得道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且园内怪石皆怪石形若狮子,故名。全园长廊回绕,结构紧凑,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大型假山群洞壑深邃,峰峦峻奇。清康熙、乾隆曾数次来游,并将其仿建于圆明园及避暑山庄内。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段文字,摘录《狮子林》门票的介绍。
我没有注意示意图,逆向观光,人流如潮间,弄得心身疲惫,不多时就离开林园,在门口休息,等待同仁的聚合。
(2)
狮子林的美,在于小家碧玉的精致,一步一景,步步醉人。但缺乏大气浑厚的空灵,往往引发审美疲劳的体验。
不知道怎么的,我不大喜欢江南的园林,所以留下几张照片足矣。
思维中始终设想许多,这里——
一山一石,虽巧夺天工,但无论怎样布局,都留下人工雕琢的痕迹,没有自然山川卧龙伏虎,鬼斧神工的险峻,引发“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深邃意境;一泓一桥,多烂漫无限,凭水迂曲,却没有周庄小桥的古朴,也没有太湖遇仙桥的飘渺,让人生发“极目楚天舒”的联想。
一花一屋,小巧玲珑,四壁园景,尽收眼底,可西湖的云栖竹径,老竹苍碧,新竹青翠,一眼望去,密密层层不知其所终,“一径万竿绿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的幽幽山道上,绿荫连着绿荫,清凉裹着清凉,山风起处,偶尔有阳光从枝叶梢头的空隙处洒落,光点跳动,映得游人衣袂尽绿的幻影,这里没有。
也许,我不该这么对比。
(3)
中国文人墨客的眼里,把“浓缩才是精华”的园林美化。
也许是因为生于古代,交通不便,经济拮据,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构思自己神往的万千山河的博大,借助有限的园林世界,完成一生对迁徙无定的惧怕,来一次漫不经心的搭理,铸造自己的春夏秋冬的潜意识思绪。
回归自然很难,高阁琼楼才是自己的梦想。点滴的林园小憩,聚友樽杯小醉,古文诗词借用,挥毫泼墨间,闲庭成为心中的大世界罢了。
矛盾的心态,举步维艰,维护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理想。
于是只好近距离在园林间漫步,耗尽人生的大好时光。
回首相望,那园林——
山,就是自己展望的自然之山;
水,就是大江东去的写真;
木,就是山花烂漫、分外妖娆的境界。
但山川犹存,小小园林与之对比,差异万千。
(4)
走出园林,心情放松。
南国——彩云之南的自然,才是自己追求寄情的地方。
金沙江日夜奔腾澎湃,亦有“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的景象;
沉沉澜沧江,天险绝壁下,似睡梦中的老人,自如搏击,看尽两岸的山花,仰视长空云起云落的迁变;
玉龙山浓云密布,险不可攀,谁看透她冰晶玉洁的美容,谁聆听到她千年跳荡的心音;
楞严塔,直插云霄,幻化的云海日光,暮鼓晨钟,苍老悠悠,天籁梵音,进化了多少污浊凡心……
小小园林,能演绎吗?!
(十三)鼋 头 渚
(1)
随车向鼋头渚的方向驰去,拐了弯,雾气沉沉。
记得上次来这里时是个晴天,白云天边笼罩,有的似奔腾的马儿在呼啸,有点似柔情的少女在舞蹈,有的似洁白的莲花在绽放,始终缠绵住烟波浩渺的太湖,久久地不愿离开;水面波光粼粼,多情地张开宽广的怀抱,拥戴着水中的小岛。
面对小岛周围那一只只扬帆的小船,作为高原地区的我,终于领悟了一叶轻舟的内涵。天际间,轻舟还有清晰的棱角,不经意间幻化为点点船只的影,飘移在波光的深处,慢慢地连着影子溶进湖水与白云间。
迷离的景致,记起尘世的沉浮幻变。
下车呆在岸边,水还是在濛濛雾里露出自如的容颜,虽没有明亮的跃动的波光,但仍能见到清澈的舞动的浪花,拍打岸边的砂石,溅起点点凉丝丝的水滴,让人体验着湖水的亲切。
游轮划过湖水的中央,我在顶部停足,扶着栏。阵阵船身的震动,仿佛感受到了太湖深藏的澎湃的热情,想到李纲 所写“春来江上打头风,吼层空,卷飞蓬”的词句,满腹醉意。任迎面的江风,吹拂我释怀的情;也任随慢慢前行的船,带我驰向太湖的深处。
而此刻,曾远远看到的岛屿,渐渐露出原貌。
(2)
踏上潮湿的岛屿,随曲折的通道,慢慢向山中漫步。
这里的岛屿所构成的山,四周绵延起伏,托着高耸的峰峦。与南方险峻奇雄的山颠,似乎不成山。
然而却多了满目的丛林。低处是,樱花一株株相连,盛开着粉红色的花朵,一簇簇相拥,笑迎游客。人在花中行,花如伴相依。拾级而上,古木掩映山巅,松伸长臂,柏吐异香,修竹指苍穹,古藤抱怪石,恰是树影霞光重叠深的景象。
依山筑殿,才完美。有山无殿,缺少贤人题诗作画的意蕴,山变得单调,失去回味。这里的殿宇就藏在林中,却构成了称谓“天街”一隅。
不知道是神仙下凡,还是先哲幽居,穿过一个圆门,露出两排古殿;穿过一个方门,落入几间楼阁。每每殿宇又是一个店铺,放置着深色的生肖古董,悬挂着老子《道德经》的精湛书卷,点染仙风道骨的老人素描,还有奇巧的山水折扇,不忘玩累后充饥的怪异糖果……
天街游人聚集,贴身前行。这样移步,不知道是想沾点仙气,还是与仙人共聚仙界?
不觉中,数小时过去。除心存惊叹,就是恋恋不舍。
(3)
太湖的桥,没有周庄小巧的精致,却多了大气神秘的色彩。
眼前连着两个小岛的桥,横跨澎湃的湖水,将岛屿连通易行。以“遇仙桥”作称谓。
此桥是当百姓乘凉避雨,亭廊结合的桥梁。相传说东海白龙王子仰慕侗乡的美景,为姑娘甜美的歌喉所陶醉。于是化为翩翩少年和一位名叫娇美的侗家姑娘结为伴侣。太湖的乌龙知道后十分嫉妒,搅起滔天洪水,白龙王子为搭救娇美和无辜百姓,与乌龙英勇搏斗,胜后力竭落水,其身化桥,长卧江水上。
会仙桥是一座“五孔五亭”的桥。如彩虹般横跨小矶和大矶之间。桥头有幅对联“过此桥是玉虚境,到彼岸非本来我”,点明了此桥是仙凡相会的纽带到了桥那边就是进入仙境了。
而仙方何人也?
(4)
灵霄宫正前方是玉皇大帝像,身着九章法服,两耳垂肩,手持象征权力的江山星辰玉圭。
我没有更多停留,而在老子的金身前思量。
老子作为两千多年前春秋晚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道家学说的创始者,此时额头微突,眼睛深邃,耳朵夸张,飞动长须,可让人知晓他知识的渊博,无穷的智慧,阅尽人间的沧桑,善于听取言论以及寿比南山长寿和无穷的力量。
在智者面前留影,是遇仙吧。忽然想起遇仙桥,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的词句,胸间静静地玩味。天上人间,一桥相通,往返其间,宇宙的堂奥便可瞬间穷尽。
太湖给人太多的想象空间,辽阔的湖水上七十二小岛,让人联想到玉帝金盆打破,玉液成湖,翡翠成岛的幻影;月老祠前同心锁牢不可破,让情人或恋人,永结同心,生死相许,地老天荒,不负尘世相爱的甜蜜……
一切仿佛都是仙缘,融进茫茫的烟雾太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