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

毛小平:民俗专栏(13) 戏子

作者:毛小平   发表于:
浏览:148次    字数:208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2篇,  月稿:0

  戏子是舞台演员,不属于传统手艺范畴,是九流中下九流的一个行当,旧社会时,社会地位极低;与吹手、乞丐、吹糖人同流,这四行俗称“九流垫底”。在以前,戏子与吹手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群,是专门在皇家内院,大官贵族中从事吹拉弹唱的文艺人。自明朝时,这些从事文艺谋生的人群,被划到下九流当中,让他们自谋生路,自生自灭。至此,不论男戏子还是女戏子,其命运结局大都非常悲惨。所以,一直以来,大凡还过得去的家庭,都不会让子女学戏,从事戏子这样的行当。

  我们这有这么一句话:“上台的戏子,下台的叫花子”。这些曾经宫廷文艺人流落至社会最底层后,成了走江湖卖艺的群体。为了生计,他们赶庙会、唱堂口,上宅院,下乡村;居无定所,四处飘零。他们到一个地方,知道当地有庙会,便会在庙前空地摆场子唱曲或唱折子戏,所得收入靠过往香客打赏。唱堂口是在码头摆场子唱曲,靠过往客商打赏;酒肆、茶馆为了店里聚人气,有间隔地请他们前来反串唱堂口,招揽生意。豪门大户家中长辈做寿、添丁、大红喜事,会请他们前来热闹场面,以示喜庆。这是他们最乐意的,除了有吃有喝,还有相对丰厚的工钱。自此便衍生出另一行当“串堂”,也称“唱堂会”。

  还有种不客气的说法:“上台的戏子,下台的婊子”。一直以来,我们这都会演社戏(也称太平戏)和地方戏。演社戏由本地士绅牵头组织,发动乡民随份演戏。演戏的目的是为了村里驱灾禳祸,以求人丁平安。演地方戏,由本村的豪门大户包场;也就是说由他们出钱请戏班演戏给大家看,以示善举。以前戏子们大都是失去土地的人群,为了生计,被迫学戏营生。故此,一个戏班男演员居大多数,女演员是贫苦家庭的女子,父母将她托付给班主,学戏营生,以减轻家中负担。一直以来,戏子这行当中,有一个潜规则;班主为了讨好包场的豪门大户,会将班中的花魁(年轻漂亮的花旦)与其陪睡。所以,坊间有这么一句话:“倒贴不娶美戏子”。足见戏子的命运是多么凄惨。

  学戏是很辛苦的事。除了外面去演出,每位演员一大早会起来练习,老演员带新演员,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练习。生、旦净末、丑;手、眼、身(声)、法、步。按角色分配的需要,练习声腔、身体的柔韧性和走步等。闪、躲、腾、翻、跨,是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所以,这种角色要比其他角色付出更多艰辛。上台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场戏成功演出,离不开演员们,平日里术业有专攻的自我要求。

  到清朝中叶,戏曲舞台剧已经很成熟。随着戏剧的兴起,为了繁荣地方文化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我们这很多地方都开始建有戏台。那时能建造戏台的地方,戏台都雕梁画栋,很精美,以彰显地方和睦,人文气息浓厚,经济条件优越。我们这属南戏范畴,戏班里供奉两个牌位;一个是南戏祖师“老狼先师”;一个是戏班的保护神“华光元帅”。南戏祖师老狼先师,我会在以后的人文篇中作出讲解;保护神华光元帅是道教四大护法,是真武大帝麾下的马、赵、温、关四元帅,华光元帅姓马,为四元帅之首。马元帅修炼的三昧真火很厉害,所以在建造戏台时,主梁要雕刻真武大帝像,横梁会雕刻华光元帅像;据说这样戏台才不会发生火灾。

  以前手艺中有三十六行,社会地位相对高些。戏子属下九流,总低人一等。为了行走江湖,摆场子时少些麻烦和冒犯,以免犯忌,特以三十六行的行业特点,戏子们为自己定了三十六条规矩。这些规矩的遵守,为他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也获得了相应的尊重。这就是:"戏剧不演手艺人”的说法来历。听老辈人说,坊间以前流传这么一句话:“戏子在下九流辈,定下三十六条规,不亏、不亏。”至于哪三十六条规矩,因时代变迁,现己无法说明。戏子这行,也有自己的内部行规,如:不能坐箱子(丑角除外)、不能坐龙口、不能穿错衣、不能唱反调、不能到场又缺场、不能正眼看观众等等,共三十条。

  戏班到一个地方演出,都会遵守当地习惯风俗。我们这演社戏或地方戏,戏班进场安顿好后,由乡绅准备好三牲,带领班主和几个台柱(主角),到社公庙(土地庙)去拜敬社公;演戏是热闹的活动,怕惊扰社公,故而告罪。演出前的头天晚上,要去当地大庙里拜祭所供之神,这称“请神看戏。一场戏演出时间是三日四夜,初场除了正本戏,前面要加一段扫台戏,据说戏台有台煞,演了扫台戏便扫除了台煞,以便村民安心看戏。扫台戏为《对花天官》,也称《天官赐福》。演这段戏目的是为地方上除煞、祈福。

  俗话说:世上有,戏上有。戏曲以劝勉、告诫、祝福、抑恶扬善的舞台方式,警示世人天道轮回;恶事莫做,善事多为。所以,人们经常这样说:方寸戏台,演尽人间善与恶。先人在戏台的柱子上,根据表演特性,写下这几副对联:金榜题名虚富贵,洞房花烛假姻缘。亲生儿女不供娘,万贯家财没有粮。车行步,马行步,步亦行步,两三步五湖四海,神是人,鬼是人,人还是人,五六人千军万马。戏演到第三天,这叫中场,演出方会在当天下午安排一场苦情戏,如《狸猫换太子》、《孟姜女》等,这是为了博取观众同情,让观众打赏。打赏所得是外快,属演员的福利。第四天晚上是圆台戏,也称圆场戏,人们常说的凡事要圆场,就出自这里。戏子卑微的行当,能很好的世代传承到今天,我们要感谢戏曲人对戏曲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戏子 专栏 民俗 毛小平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罗虎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9-23 13:04
    美文苑
    古往今来,贵圈一直有点那啥。不过,大多翘楚没有好路。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名家散文

    查看更多名家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