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

胡铭:珍贵的笔谈纸条

作者:胡铭   发表于:
浏览:71次    字数:185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8篇,  月稿:0

  一叠厚厚的笔谈纸条,长方形,大小不一,字数不一,微微泛黄,氤氲着岁月的气息。纸条上的一个个字、一句句话,是静态的,我望着望着,似又成动态,不觉有声音传来,一如当年情景重现。

  我国书坛“草圣”林散之先生,学养弥深,饮誉内外,可是不少人并不知晓,早年他曾意外手残耳聋,靠右手三个指头的力度,为后世留下诸多书画珍品。他的执笔方式与常人明显不同,乃不得已而为之。听不见美妙的音乐,听不见欢笑的言语,他照样把苦恼带进了坦然,笑对人生。林老慈眉善目,和蔼真诚,活脱脱的活佛模样。开心时,思考时,都会不经意地伸手去挠一挠光秃秃的头顶。臭卤蒸鸡蛋,是他的最爱,胜过山珍海味。碰到上好的旧宣纸,他会在上面反复抚摸。他不喜世间的繁杂纷扰,乐于书香墨气的简单生活。

  老人嗓门挺大,总以为别人也都像他一样耳背。书桌上摆了很多纸片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来访者将自己的语言写在纸上,林老看后有时口头回答,有时在纸上书写,大多是用铅笔。后来索性懒得口述了,他早已习惯这种独特的“文来文往”的交流方式。

  一张字条,一个情境,一则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家父师从林散之先生,我第一次见到林老是在1971年,那年我5岁。父亲到南京出差,带我一起去看望林老,幼年的我很调皮,给老人留下深刻印象,临走时他还说:“小娃下次还来玩。”父亲又去南京,林老关切地在纸上写道:“你那个小厌蛋为何这次未跟来玩?”1975年我随父亲拜访林老,他嘱我要好好念书,我不停地点头。其实林老也常以读书明诗教诲门生,他说,字不是写成的,而是养成的。后来我再去南京,林老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并说我有点狂气。我哪里敢啊,或许我善于观察的眼神被他逮住了。

  1981年夏,我全家赴南京,80多岁的老人特别兴奋,问我多大了,我写下“15岁”,他又打趣地写道:“你是胡林翼吗?”我写道:“胡林翼是坏人。历史课本上说,他是镇压太平军的。”林老继又补写:“曾国藩手下刽子手。”他与父亲聊到太平天国运动和安庆保卫战,他说:“南京有没有翼王事迹,我至今未访到。”还写下:“太平天国就因内讧失败,革命不能成功。”

  “在这里要住半月或廿天即回南京。有人要问道你,就说不知道,我有病来此休养一时,不能让人知道。”这是林老1982年10月在扬州写的一张字条。当时他住在女儿的新居里,家父恰巧正在扬州学习,便去探望老师。那段时间林老身体尚好,“有病来此休养一时”之说,自然是掩人耳目,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不过他告知家父,你在扬州时间多,以后常来。看来老人心中是内外有别啊。林老回南京后,父亲也赶到南京,林老悄悄说:“从扬州回来后真的生病了,不敢告诉女儿。”

  人上了年纪,不免心生感慨。“我今年85,转眼86了,气管炎喘咳不止,还有些文字手续未能结论。与我同年朋友都辞世了,唯我尚在人间,如此看来也不能久了。”父亲说:“齐白石活了97,您老人家肯定是比齐白石强,强得多。”林老哈哈大笑,竟像个孩子似的。

  林老也是一位诗人,他写道:“今天写的诗是春时做的,烦你带给马启文老先生看看,这诗是得意和伤感之作,冯仲华等也可看看,别人不必了。聋叟。”好一个低调的老人!

  林老一生孜孜不倦,更以所学及感悟授之于人,“宋四大家可学,就是要求用笔、用墨,决不能随波逐流,堕入邪途。”对于一些书家所谓的四体皆精,他驳斥道:“人不能样样都能,真、草、隶、篆体体都好,此是骗人,所以古人避其所短而不犯。”

  林老是个真性情之人,毫不遮掩自己的观点,他对日本著名书家如此评价:“杉雨先生很傲,写的很好,有晋人风味。信山先生写的也不错,大泼辣。”同样也指出当时一位知名书家的作品“无晋唐书卷之味,宜学大王之书,不然要成书奴也。”有一次,父亲说:“您表扬,我全身都在发汗了,今后我要努力才是。”林老看见纸条,幽默地写下:“发痒,不是发汗。”并以小圆圈作为重点标注。

  林老重感情,一直心念安庆的几位后学。“仲华、大笠可好?”父亲一一禀告。林老说:“前几月到合肥开展览,想趁此机会到安庆,看看朋友并流览迎江寺宝塔,无奈天不结缘,生病了,不敢多留,回来了。”笔谈间林老还提到邓石如、房秩五、光明甫、黄镇等人。

  林老性格温和,对于造访的人不忍心拒绝,只好硬着头皮应付,始终得不到清静,难怪他写下:“虚名,真是累人。”对一些看不惯的人和事,林老往往一吐为快,并称可言不可传矣。

  愉悦的事,烦恼的事,家事国事等,林老都将它留在了纸条上。随意而写,不事雕琢。

  近百张笔谈纸条,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是师生情谊的记载,弥足珍贵!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纸条 胡铭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晴格格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10-28 23:30
    美文苑
    愉悦的事,烦恼的事,家事国事等,林老都将它留在了纸条上。随意而写,不事雕琢。宗家胡铭先生沁心描摹的林散之大家,其实与我们马鞍山的和州有着千丝万缕的深情联系,在江南与江北的诗城两岸,还都坐落着纪念他的馆与舍……谢谢宗家以独特的深情向我们同步文友彰显与分享了林散之与众不同的风范与气魄……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名家散文

    查看更多名家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