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生命深处的诗歌(评论组)

作者:莉莉   发表于:
浏览:40次    字数:211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40篇,  月稿:0

  生命深处的诗歌

  ——浅谈我对吴少东诗歌的认识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就是对死亡的沉思。若从诗学考察角度来看,“死亡/生命”这一主题也是诗歌创作者们所要审视思考的,也只有在触及这一主题时,才能显耀诗歌的光芒——对人类整体命运的终极关怀。

  诗人们用诗意话语的形式阐释着自己对“死亡/生命”的理解,这是必然的遭逢,如诗评家陈超先生所言:“真正的诗性正来源于对个体生命与语言遭逢的深刻理解,舍此之外,一个诗人还有什么事好做呢?”个体生命必然走向消亡,对于诗人来说,在“奔赴”终点的路上邂逅了语言,若果诗人们没有在这一档口,于生命的深处产生某种颤栗和悸动,那么可以说他没有当好“诗人”这一角色。若果于此遭逢中产生了情感的超验理解,那么也就生发出了诗性,诗人的诗句才可称之为“缪斯之音”。显然,这也是对诗人的一种考验。这个时候,还在回避“死亡”的诗人们,也就理所当然地被诗歌回避了。

  从这一论点出发,解析吴少东的诗歌文本,我能明显地感知到在他情感深处,生命与语言的碰撞如此激烈,以致有一种泛荡的不安,强有力地粉碎着一些固有的生活概念,打破了俗常的思考逻辑。是的,当诗人自身情感无比丰沛时,任何碰触都是敏感的,都是火线的直接点燃,造成情感爆破的震荡。

  《描碑》一诗是吴少东的经典代表作,我曾在《为了得到天空的回应》一文中这样论述过它,“在《描碑》这首诗的精神场域里,写诗,描碑,都是活的生命体与先人的魂灵在交谈。一种时间穿越的叠合,让多重场景复原,于是,在冥冥神明的引领下,作者又一次回归记忆的深处,父亲还在,母亲还在,绝望的长江还在,谦卑的稻子还在……这种突入时间内部的尝试是极其危险的,会令人沉郁,不能自拔,甚至悲观痛极。而历尽千帆坎坷的吴少东,并未一味地跋涉泥沼之中,他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清澈,那冰冷的坚硬的碑石,现在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温煦的依偎,他仰望苍穹的时候,已然看到了白云托起的湖水,那是和蔼的笑脸,也是宁静的昭示。从中,他获得解脱。”

  不管是宗教,还是哲学,还是诗歌,给人以生死的解脱,都是不可否认的题中之意。当一个诗人在面对这么庞大的命题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自己手中的笔,用感性的诗句,去表述,去清理,去捋顺,那附着、沾染、缠绕在个我生命体上的恐惧、躁动和颤栗。显然,诗人们要从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中去觅寻生命消亡的答案,以先人的引导,这是一条抵达的捷径。生命,终归是一场虚无。这是很多人的最终体验。当我们随着诗人眺望的方向看到远方的朦胧时,一种顿悟的初醒,令我们悟到生命的真谛。

  当然,用一首诗来阐释一位成熟诗人的生命情感是不合宜的,也是片面的。“阳台上都是没有舍弃的空花盆/那些花花草草,早已枯死/盆中,惟母亲生前培过的土/还在。我时常探望,忧伤时浇水。”这是吴少东《阳台上的空花盆》一诗中的诗句,“空”,即虚无,即生命之真实,也即是诗人要从这首诗中传递出的情感。给一个空花盆浇水,这一的动作是习惯的荒谬,没有了花,何来生命的鲜活。

  黄土层先生曾这样评价这首诗:“这是人要老了的标志。但这首诗可不是喟叹,而是怀念。空花盆,土,母亲的遗物。母子情感的深厚绵长。人到中年更加关注母子这一层,很奇妙的人间关系。”除了喟叹,怀念,关注情感之外,我想,这首诗更表现了吴少东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层次思考。终究,我们将失去一切,包括失去自己。人生的有限性是根本存在的,而我们那无限的精神家园又在何处呢?我想这也是吴少东所探寻追求的。回到情感的港湾?那终究也会荡然无存。皈依诗意的文字,末了也会并随岁月消亡。或我们还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它在仰望的天穹之上。

  评论家许道军先生在《吴少东诗歌中的“美”与“痛”》一文中指出,“当一切无济于事的时候,诗人想到了死亡,唯有死亡能赋予生命意义,赋予生活、生存以深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理解,为什么诗人如此沉浸于表现亲人乃至生命的失去,因为正是生命的失去,不仅能给存在,包括无意义的存在赋予某些意义,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痛感,感觉。”此论诚然,在某种意义上,诗歌就是练习死亡,光凭理性的知识,诗人们是完成不了这次练习的,惟有认识到生命的虚无,并奋身跳入那虚无之中,以死亡赋予诗句生命的意义。自我的意识是无法理解死亡导致的非存在性,自我意识是孱弱的,不堪的,诗人如何自我营卫?我想斯多葛主义所言的“人应该退回内心,诉诸灵魂的自满自足”,才能使我们超拔于尘世,获得究竟的解脱。

  诗要表现“美”和“痛”,但诗并非单纯为了表现二者,而是以二者为通达的途径,探寻到更深的生命之境。在某种程度上说,吴少东做到了这一点。

  诗人里尔克曾言:“奇迹和痛苦来自另一个地方,并非一切都像人们以为的那样:人们没有把自己哭进痛苦中,也没有把自己笑进欢乐中。你所看见和感受到的,你所喜爱和理解的,全是你正穿越的风景。”其实,生命中所包括的生与死,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两者是一,而非二。从生抵达死,即是穿越种种风景的过程。通过阅读吴少东的诗歌,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开示,灵魂的安然,对于死亡,做出了一种坦然的姿态。他的诗作可以视为他心灵的档案,在那一页页泛黄的纸张上,分明写着清澈明晰的诗行。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 诗歌 美文 生命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莉莉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1-27 09:53
    林翠华
    能在香落遇到同姓祝的,这是第一次,咱们祝姓氏真的少见。今有缘遇到,祝福作者写出更多的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