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刘军:一首内含哲理的人才诗---《小松》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193次    字数:1703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6篇,  月稿:0

  唐朝诗人杜荀鹤写了一首诗《小松》,诗里面蕴含了哲理。诗是这样的:“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很小的时候埋在很深的草里,一点都看不到。而今天看到了之后却发现都已经比蓬蒿要高了。可笑的是世人根本不识得这小松,总以为它只不过是草,谁能够知道它有一天却是能够长成直入云霄的参天大树,它能够一直长到很高,甚至比云霄还要高出许多,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发现了它的伟大,才知道它原来并不是那么渺小。这里实际上是在赞美出身低微而终成大业的人才,批评了世俗之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讽刺的是社会对小人物的成长缺乏关注与培养。

  这首诗给我们以很多启示,这得从两方面讲:一方面作为人才要正确对待自己。当自己还处在生长期(潜在期)的时候,还被杂草埋没的时候,还没有超过杂草的时候,一定要沉住气,一定要积累能量,一定不要浮躁,更不要骄傲;只有当自己高出杂草,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当自己做出成就的时候,人们才不会把你当杂草,才会认可你,才会承认你是个人才。另一方面,领导要有识才之眼、助才之心和尊才之风。曹操能说出当今英雄只有你和我时,说明他能看出刘备乃非凡之人,说明他没看错,要么你就为我所用,要么就被我杀掉。刘备能识诸葛亮为人才,说明他比关羽和张飞眼力高得多。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还要宽容人才的特点。小松树“自小刺头深草里”,一个“刺”字,就把它的不同凡俗的特质鲜活地表现了出来。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如果你把它的刺当成了缺点,那就很可能把它的特点或优点抹杀了;拔掉了它,它也就成不了参天大树。当然,只是发现和宽容还不够,还要助才成长。因为它是在不被关注的环境中渐渐成长的,它刚刚出土时,被周边的杂草深深地掩盖着。这时就要帮小松树清除“蓬蒿”等杂草,不要让杂草抢走了影响小松生长的养分、水分、空间,不要让杂草把小松给遮盖了窒息了,特别是要为潜人才清除杂音和人为设置的障碍。不要怕他们长高,不要担心他们会超过自己。

  诸葛亮刚被刘备请来时,关羽、张飞是不认可他的。原因一:刘备三顾茅庐,关羽、张飞认为刘备对待诸葛亮的尊敬太过了,诸葛亮也有点架子太大了,因此多次表示出反对以及消极情绪。原因二:诸葛亮过于年轻。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时候,诸葛亮才28岁,这样的年轻人在关羽、张飞眼里就是个小伙子,关羽、张飞已经年过40了。关张二人又都是武艺超群的人,在没有亲眼看到诸葛亮展示才华之前,两人自然不会对其心服口服。原因三:诸葛亮的才华没有机会展示。所谓军师就是能够为君主制定出正确应对事情方针的智谋人士,通常这样的人都是满腹才华的人,诸葛亮也不例外。但是在曹兵前来进攻新野之前,诸葛亮没有展示这样才华的机会,因此在关、张二人看来诸葛亮名过其实,因此心中不服。但是经过后来的博望坡一战以后,关羽、张飞看到了诸葛亮运筹帷幄的智谋,于是对其心服口服,并从那以后对诸葛亮的话言听计从。

  美国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取得了巨大成就,肯尼迪总统给他发奖。他走下奖台时,总统上前扶住他,他推开说“物体在下降的时候不需要助力,当它上升的时才需要。”杜荀鹤一定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挫折,才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的。他希望人才都能像小松树这样长成参天大树,可是有多少小松树没有这么幸运,有的还没长到“蓬蒿”那么高,就被群妒的杂草给覆盖窒息了,也有的被“舆论”的狂风给折断了-----

  杜荀鹤是在科举考试场上苦苦挣扎的广大读书人中一员,他的下场只比孔乙己稍显幸运。杜荀鹤一考便考到了四十六岁,大半生耗在科举场上,好不容易熬到四十六岁以第八名及第,结果天下大乱,进入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保命他只得跑去山上隐居。后来有人举荐,时断时续地做了几次官,也极为不顺。没有这种经历,怕他也写不出这样体会深刻的诗来。毛泽东曾说过,屈原如果官场顺利,怕是写不出《离骚》这样的好作品。李白、苏轼、杜甫大概也是如此。失之桑榆,得之东隅。封建官场上少了几位官员不足惜,多了几位诗传千古的文人倒是幸事。

  2022年4月10日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小松 诗词鉴赏 人才 哲理 诸葛亮 刘军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