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马桂泉:“思法”之我见

作者:邓雪   发表于:
浏览:41次    字数:1265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4篇,  月稿:0

  5月13日,中华诗协刘庆霖副会长在河北诗协网校给燕赵诗友做讲座,讲座题目是《一切世法皆是诗法》。世法如何转化为诗法的方法,刘副会长提出了“力、思、魂”三法。当时听完后,感觉颇有感悟,于是仓促间写了一篇随笔,题目叫《听刘庆霖副会长讲座〈一切世法皆诗法〉的一点思考》,对“力”法写了自己的一点见解。该篇文章发表在“雪绒花原创文学”5月15日的微信公众号上。

  “力、思、魂”三法,思考未辍,此篇只关注“思法”,继续再来篇随笔,副标题叫“听刘庆霖副会长讲座《一切世法皆诗法》的再思考”。

  诗言志,诗当有所吟咏,有所寄托。为诗而诗,无病呻吟,玩文字游戏,不可取。诗乃最有意味的语言艺术,言有尽而意不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古讽今,内涵丰富。

  诗当有思,然人之思再多,再浓,也不宜直接道出。同是太白所写送别诗,《送孟浩然之广陵》高出《赠江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融情于景,化无形为有形,好友远去,诗人心潮澎湃,思绪恰如一江春水,绵绵不绝。

  《登幽州台歌》,全篇直接抒发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染力源于陈子昂感情至深至重,他是在用生命吟诵。

  诗人的思考是理性,但诗却是感性的。诗之思,富有形象性、情感性,作为形象思维区别于抽象思维。

  诗之思,具有形象性,不离具体感性物象,所谓“神与物游”。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写在诗中,早已渗透了诗人的情思,所谓“落花残红感伤逝,斜阳余晖寄哀愁”。

  诗,诉之以情;文,诉之以理。诗之思,具有情感性,即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

  诗有三宝,觉、情、思。三宝中,最要紧的是情,无情便无诗。思,渗透于情;情,又须渗透于觉上。读诗,最初所感的便是觉。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含意深远。不凡胸襟之“情”、哲理之“思”,俱由远望与登楼之“觉”来呈现。

  诗表现理智,须经过感情之渗透,诗中之知是感情的节制。义山《蝉》诗:“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上句实写,下句是感情的节制,真好。又义山《咏史》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只是知,格言警句则可,不能成为好诗。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严羽写诗未成名,诗论却是一流,此语直接道出诗之真谛。诗讲求含蓄性,思再深再远,也最忌直接道出。李煜词中何曾直道世事无常,却用“林花谢了春红”“春花秋月何时了”,道尽了沉痛之思,博得静安“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黑恶之意的”的高誉。

  诗人之思各异,吾人于遗作可窥端倪。义山之思,在个人情操。"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皆不能脱个人小圈子,顾随老先生称之为"自画"。老杜之思,在家国理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为家国而喜;"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为家国而悲。喜亦理想,悲亦理想。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邓雪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