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

达坂城(散文)

作者:贝儿   发表于:
浏览:308次    字数:357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25篇,  月稿:0

  达坂城,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驿站。位于新疆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南部。《西州图经》载“白水涧道,右道出闪河县界,至西北向处月以西储蕃,足水草,通车马”。古称此道为白水涧,此处为白水镇。这个地名只是唐朝因军事而取,后因老百姓不易接受而又拗口,称曰“达坂城”,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你要想嫁人不要嫁给别人啊,一定要嫁给我……”都是因为这一支歌,达坂城的名气在人们心中占据了相当的地位。没有去过达坂城的人,提起达坂城一定会想起那首歌,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池,也许就是你向往的地方。她那知名度并不逊色于吐鲁番,“美丽、高大、堂皇、广阔”的形象,一定会在你心中勾勒出一道轮廓,无论如何你也想不到达坂城竟然是本文中所描绘的“城”。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新疆当兵时,去乌鲁木齐时曾路过达坂城,也是因为那一首歌的缘故,我也成了达坂城的向往者,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亲眼目睹了达坂城的风貌,至今记忆犹新。

  从吐鲁番出发,穿戈壁,跨绿洲,正是太阳肆虐的时候,一条笔直的大漠公路被烤得滚烫,让人好多烦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那如椽之笔把塞外景色全概括了,太阳依旧喷射着毒辣的火焰。汽车风驰电掣地在广袤的沙海中急驰,人却在心切中盼望着。如饥似渴地期待,忽然路边有一块醒目的指示牌——“达坂城”。这三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时,我高兴的几乎要从车上跳下来。

  达坂城,朝思暮想的达坂城,得来全不费功夫,听了多少年的《达坂城的姑娘》,此刻,竟会在眼前,我聚精会神地看着,司机全神贯注地踏着刹车……

  到了,这里竟然是心目中的达坂城么?从古边塞诗里飞出的绿意,却把这泥土上的村庄染了一遍,果真是达坂城。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哪里是城呵!与其说是一座城,还不如一个小镇,没有北方的一个村庄大。低矮的土屋,毫无生机,几十户人家的房屋参差错落地散栖在树荫之中。一片泥黄泥黄的土坯房,房顶盖着芦苇芭子,抹上一层厚厚的泥,那泥坯还泛着盐碱,白乎乎的,像是一层薄薄的霜。门窗都是向前面开着的,每户门上都挂着一条厚厚的毛毡帘子,窗户也不是很大,上面贴着米字形纸条,恐怕是防辐射吧!道旁有许多白杨树,那土屋就是掩映在白杨树下,具有典型的西北少数民族宅居的特色和风貌。

  在新疆的戈壁滩深处,就是这样一个特色:只要有水的地乡,便有绿色的基调,便有鲜花盛开的村庄。满绿的白杨树下,不由得会深深呼吸着那些有牛粪味而又夹杂着丝丝芳香泥土的空气,熏醉人间多少美梦。那里戈壁的逗号上,呈现了润润的苍翠,简单朴实到极至的村庄,便是一派生机盎然;便是一派欣欣向荣,无疑这里便是达坂城了。

  我国古代,周围筑着城墙,墙内有建筑,有人烟,就可以说称谓城了。前几年我不知在什么报刊杂志上看到一则报道,一座保留完整的最小的城,面积只有100多平方米,至今完好无损。在离吐鲁番不远的地方有一座车师国都——交河古城;古都高昌古城,它们在古代都是城,那面积确实很小犹如沧海一粟,在古代称为城,有它的历史由来。如果在当今,能称为城的地方,那概念和涵义就不能与古代相提并论了。达坂城若以城而论,可谓是桂冠戴在鸟头上了。她没有车水马龙的街市,没有热闹喧嚣的音响,没有高楼林立的建筑,没有门庭若市的商场,没有马达轰鸣的工厂……只是一个充盈着宁谧恬静的村庄。如果不是一条公路从这里穿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许是家徒四壁呢?古时候这里是一座城池,有它一定的历史渊源,据百度载:“唐贞观十四年建西州高昌,达坂城隶属高昌管辖。武则天长安二年,莫贺城设置北庭都护府;唐顺宗上元元年,北庭伊西节度使衙移于西州,在轮台县东设置西海县;清乾隆二十七年命名嘉德城,先后隶属迪化隶州,迪化县管辖。民国23年,迪化县取消农官乡约制,达坂城设镇。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恢复镇的建制”。她那伤痕累累,残垣断壁的墙垛,风烛残年的建筑,就能证明这一切。

  所谓“城”那是人们给她褒奖的。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塞外戈壁,能有这样一处最好去处,实属来之不易。况且,达坂城自身有她自身美的魄力。只所以人们向住她,是她那幽美、清静、自然环境好、空气质量好的缘故。苍茫戈壁虽有鸟飞绝的荒凉,而达坂城却是在荒凉的尽头蕴含着丰厚的绿茵。

  达坂城的山脉,像是躬耕过似的。那不是什么山,仿佛是古生动物的标本。起伏的轮廓犹如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中的恐龙骨架一般,似乎有点像贫困与愚昧搅合在一起那样,瘦骨怜丁地横卧在蓝色天幕下,褶皱和线条还是比较清晰的。天山中的一截,连绵起伏,在戈壁处犹如酣睡的马群,挤挤拥拥的。

  河西走廊穿越而过,人们一来到达坂城,也就想起看看盐湖。如果把达坂城与盐湖连在一起,那只不过是从地图上看到的一段距离而已,实际上达坂城离盐源还远着呢!眼前望出去,根本没有盐湖的影子,而只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戈壁。

  “城”里植被高大的:以白杨为主,长年累月受大风的吹拂,梢头都是朝一个方向看齐的。矮小的以红柳、骆驼剌为多,它们都是簇拥在那戈壁之中,有一点水的地方,郁郁葱葱地蔚然可观。一条干涸的河床懒洋洋地躺在“城”的一边,在河床低洼处,才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水迹。那水似乎是乳白、淡黄、和泥沙搅在一起,分不清哪是水,哪是沙。

  “城”里有三三两两的人在走动着。小伙子穿着列宁式中长西服,脚登马靴,头带着小花帽,有些还戴着鸭舌帽,个子高高的,健状的体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姑娘们更是讲究,穿戴着维吾尔族的服饰,彩裙飞舞,像一只只落在花蕊上的蝴蝶,留着长长的辫子。未婚女子,辫子是分年龄梳着的,一岁扎一个辫子,如是你要知道她的年龄,就请看她们头上有多少辫子,那小辫打着各种颜色的结,每个结上扎着玻璃珠子像拨浪鼓一样在腰间、臀部蛋上摇曳着。她们高高的个头,高高的鼻梁,高高的胸脯,凸起的乳房像两座小丘陵,蓝色的大眼睛掩映在乌黄乌黄的头发下面,透出脉脉含情的目光。明眸皓齿的脸蛋一般使人很容易产生那种男女之间微妙、朦胧的感情。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始终保持着一个民族的纯洁,原始的、高贵的美。那给人的感觉就是善良、美丽、质朴。那些姑娘就像达坂城的空气一样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和侵袭。真是:“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达坂城的姑娘确实是很有风度和气质的。由于有她们那特殊的魅力才吸引了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创作出了脍炙人口、永久传唱的《达坂城的姑娘》,使这首歌曲流传下来永不退色。也许王洛宾先生一定在那里生活过,才谱的那么贴切、生动、感染人心。唱歌的、作词曲的都与达坂城的姑娘不是喜剧性的开始,也许就是悲剧性的结果。不然,哪能因一首歌就把达坂城给唱响了。或者是哪一位情窦初开的姑娘被他爱上了,不踏上爱情的小径,不可能有“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啊,一定要嫁给我”的渴望和追求,不掉入爱的长河也不可能走进达坂城姑娘们的心灵。

  在达坂城短暂的停留期间,我反复地思索着,现代文明,你是伟大的,又是高尚的。人们要追求美好的生活,不作出一些牺牲和付出是不容易真正得到的。在不美的地方看到美的东西,那就是着了迷的眼光的巨大威力。洁白无瑕的美丽,谈不尽,谈不完,长久的沉默,怀有东方人的情操和炽热。

  达坂城古铜色的美那时也正在受着外面世界的干扰。外地一些新思想,新文化,文明程度不断地冲击着这小小的戈壁之舟。想来想去,达坂城的姑娘如果“下海”或“出山”,那幽美,讴歌的魔力和达坂城这块招牌,委身于滚滚红尘,我想,绝不亚于舞台上的一些“明星族”。如果哪位作曲家、作词家、歌唱家再来达坂城体验生活,绝不是那情调了,一定有丰富多彩的新鲜事物让人来采撷。岁月渐进时,达坂城的姑娘也许都抛开了旧的世俗,不是你想要她嫁给你,就嫁给你的时代了。而是她要不要与你相亲相爱,就只有让达坂城的姑娘们自己来决定了。

  亘古的丝绸之路,沙漠、戈壁中,驼铃响彻马车来,古人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艰难行程,迎来了风沙,送走了冰雪。如今,这历史已变革了,我们现在行一天的路,古人要走几月之久,确不能在这达坂城里拥有一夜的人间享受。

  从媒体上得知:如今的达坂城,已打造成了“达坂城古城”景区。很多处都展示出各个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及文化。在达坂城里生活的人们、尤其是少数民族更享受到了现代富裕生活的甜蜜。达坂城的姑娘在小镇艺人叮当繁忙、马驴嘶鸣、商贩的吆喝中甩起长辫,风姿绰约……那诱人的烤肉、飘香的酸奶、醇香的伊犁大曲会香醉达坂城的日日夜夜……人们更会在悠扬的热瓦甫、冬不拉声中翩翩起舞……如今的达坂城正如岑参“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几十年过去了,我很多时间都在回忆着达坂城。但是,的确没有机会再游达坂城了。身居川北,还在哼着那首歌,想着那达坂城的美,更是忘不了那一尘不染、水灵灵的姑娘跳着袅袅娜娜的达坂舞……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美文 散文 达坂城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贝儿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1-08-29 17:45
    丫头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历史厚重,文化传承,处处展示着各个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及民族文化。好文,拜读!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写景散文

    查看更多写景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