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

王运美:双港塔怀古

作者:虎皮椒   发表于:
浏览:174次    字数:300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204篇,  月稿:0

  双港塔是我家乡境内的一座古塔,距今已有七百多年了。它始建于明代,整塔由大青砖砌筑,在没有钢筋水泥的时代,这种砖灰结构的高塔能矗立几百年,也算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但顶部缺失,传说被龙尾扫断,移了几层到邻近的乡镇,据说那个乡镇的人一下子变得聪明了。他们每年考上名牌大学的人很多,老百姓都说它借了古塔的灵气。

  另一种传说是,一个朝廷大员为镇压某姓的人不能出人头地,故意在这个名为龙头山的地方建塔,因此民间有句预言说:“倒了赵关塔,陈家人就要发。”

  由于年代久远,古塔的来龙去脉已渐模糊,正如它本身,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早已是百孔千疮,俨然待毙。它身体上有多处裂缝,一些小树小灌木见缝插针,给点泥土就生根,给点雨露就疯长。八哥麻雀乌鸦也来此筑巢钻洞生儿育女,早晚间,鸟雀来去,倒也增添了一份热闹。

  但一般人却是不敢爬上去的,它的楼梯在塔内,盘旋而上,逼仄狭小,仅容一人。内壁也是断砖破洞,各种毒蛇蝙蝠毒虫老鼠借此存身,冷不防被它们咬上一口,那就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了。

  尽管如此,一些胆大的人照样钻进古塔爬上塔顶。目的是掏鸟窝抓八哥儿。八哥儿是一种容易驯化的鸟儿,五月初五端午节抓下来的八哥被人称为“神仙八哥”,据说特别聪明。

  我的外婆家就在塔脚下,自记事起,我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想登上塔顶。大人以种种危险来予以阻挠,但也挡不住我的野心。

  某一天我终于登上了塔顶,眼界顿时为之大开,心情为之震撼。方圆几十里尽在眼中。昌江宛如一条玉带从西往东,神龙不见首尾。大船小艇游弋其中。繁华的县城如蒙着轻纱让人向往。眼前的大草坪一望无际,仿佛北方的大草原,成群的水牛或摇着尾巴吃草,或静卧草坪咀嚼,或追追打打角力。远近的村庄炊烟袅袅。对于一个未曾见过大世面的少年来说,眼前的广阔天地让我心驰神往,恨不得像鸟儿一样展翅翱翔。

  但我不敢向下俯瞰。塔基已接近悬崖边缘,几乎没有了缓冲的余地。我不禁为古塔的安危捏一把汗,质疑古人为什么不将古塔后退几步,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塔脚下即是滔滔河水,风浪侵蚀着塔基,在枯水期倒是关系不大,一到洪水滔天之际,塔基下的泥块成片成片地被瓦解,倾入河水转瞬即逝,可以说,河水像一条凶猛的鳄鱼,时刻在撕咬着古塔的“命根子",一年又一年,塔基日益悬空,所有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又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古塔倾塌。

  时间来到一九九八年,这一年是历史上又一次特大洪涝之年,大雨滂沱连下了一个多月,大河小溪处处都水满为患。草坪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水乡泽国,世界仿佛回到了大禹治水的上古时代。这种世上最柔弱的东西一下子变成了可以毁灭一切的恶魔,各地圩坝告急!县城告急!人们仿佛来到了世界末日。

  古塔的塔基浸泡在水里,它像一个即将溺毙的人,立在水中苦苦挣扎。塔基一点点被融化瓦解,变软,无法支撑古塔几千万钧的身躯,某一天晚上古塔轰然倒塌,发出了几声巨响,方圆几里的村民在梦中被惊醒。人们意识到某处发生了大事,却不料是古塔溘然长逝。

  一座存世几百年的古塔,寿终正寝,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几百年来,它历经多次地震,龙卷风,洪水的自然灾害,又历经无数的战乱,目睹了一次次生灵涂炭,王朝兴替,但都顽强地熬了过来,不料却倒在了今天的和平年代。

  当我再次走近古塔时,它已是一堆断砖残土,一些不知名的野树野草杂乱无章地疯长。

  我抚触这一块块断砖,禁不住遐想联翩。

  几百年前,有那么一群衣装简朴的乡民,他们奉上司之命,刨泥制坯,又放进砖炉中高温锻炼,才制成这一块块方方正正沉甸甸的厚实的大青砖,然后又从老远的地方赶着车马运来,无数的血汗洒在路上。泥工师傅又将它们一块块砌筑,古塔一点点腾空出世……由于古代技术的限制,手脚架偶尔出现失误,难免有人不幸坠落,当场毙命。一座古塔的建成,可以说是无数普通人血汗的结晶。

  但是翻遍塔里塔外所有的残砖,或者查遍所有本地的方志野史,我们无法找到任何一个劳动者或设计师的名字。

  几千上万个日夜工作的建塔者到今天不仅没有留下一个名字,就连他们的身体恐怕也变成了一堆尘土了吧。任何伟大的工程或事业总少不了无数的无名英雄,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富丽堂皇的故宫,秦朝的阿房宫。这些古老的建筑有的幸运留了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的不幸被毁坏,成为一个美好的记忆。眼前的江南名塔就是这样,怎不让几十万热爱它的双港父老伤心欲绝?虽然自古以来,万物难免会有生死,王朝难免会有兴替,正如曹丕所言:“自古及今,无不亡之国……”但如何在历史长河的成败中吸取教训,恰恰是一个民族复兴的根本。

  正当我畅想过去未来之际,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手拿柴刀上来砍柴,他大概七八十岁了,身体还硬朗。

  据老人说,他是附近的人,儿女都出去了,一个人生活,并不差钱,只是喜欢柴火烧的饭菜,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柴都没人要了。我与他攀谈了起来。

  望着眼前的残塔,老人有太多的感慨。

  他说:“我们都知道古塔迟早会倒,这也是自然规律,免不了的。但要是有人注意保护,可能还会多‘活’几十年。塔脚下原来有几丈阔的余地,我小时候还围着塔跑呢。后来一年年被大水冲走泥石,塔脚越来越虚,几乎被大水掏空了它的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倒才是怪事。”

  “人心也变了。以前人们及时砍掉塔上的野树,不让它钻进塔身。也不敢乱动塔身上的一砖一石,认为毁塔是羞耻的事。”

  “后来大家都变得越来越自私,人人都为自己发财。一开始有人偷偷地挖走塔脚下的基石拿回去建猪圈牛房厕所,白天不敢动,只有晚上偷。后来发现根本没有人管,胆子就越来越大,到后来他们就明目张胆地拖回家结围墙,打院子。”

  “古塔成了唐僧肉,都想吃一口。后来政府部门发现了,就立了牌子,禁止挖砖,人们稍微收敛一点,但还是有人偷偷地挖。”

  “所以说,古塔不被水冲垮,也要被人挖倒,都是迟早的事。”

  老人讲来头头是道,似乎在总结什么。据了解,老人并不识字,自然不懂什么“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掌故。听起来也有些道理,细想想也不完全对。

  古塔身上的砖石有几千万块,村民手刨肩挑的几块砖也无非是九牛一毛,无关大局,当时大家都这么想:塔这么大,我偷一点砖头应该没事。我走进村子里,就发现了很多人家都用上了塔上的大青砖,可见偷砖的人不是少数。人是一种擅长学习跟风的高等动物,当一种错误的行为不受任何惩罚的时候,其他人当然也会跟着上。

  古塔的倒掉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它的脚虚了,几百年来河水从没停止它的冲刷,一点点削走了它的根基,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让古塔的生命走到了最危险的境地,一旦时机成熟,倒掉只是一瞬间的事。在这里河水充当了一个“和平演变”的角色。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中国古代圣人关于水的论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中国古代一位明君也说过:“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如果当初人们发现这一蛛丝马丝,及时加固它的基础,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但古塔确是倒了,大青砖碎了一地,滚落在河岸,长满了青苔,无言中诉说它的沧桑。

  现在听说本乡有位著名的学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言重建双港塔,如果此事能够落实到位,这将是鄱阳县文化事业的一件盛事,几十万双港父老乡亲正翘首以待。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虎皮椒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写景散文

    查看更多写景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