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周平:心中有道光

作者:周平   发表于:
浏览:63次    字数:162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03篇,  月稿:0

  走过滨河路,看见树荫下有个老人,他倚靠在长椅的一角,身边一大截椅子空空荡荡。我有走过去陪陪他的冲动,我想起了我已无处陪伴的父亲……

  听着身边的人叫父亲“周书记”长大,父亲的名字对我们几兄妹而言反而相对陌生。

  记忆中的父亲一直都忙,很少回家。幼小的我们不懂得父亲在外忙些什么,只是听爷爷常说,父亲是“端共产党碗的人”,爷爷要父亲“好好吃这口饭”。

  父亲不容易回趟家,他回家的日子就是我们全家的节日。听说父亲要回来,几个孩子兴奋地老远就跑去接。接父亲,好几次都是同样的场景:太阳下山的时候,父亲出现在落日的余晖里,背着背篓,风尘仆仆,太阳从他后背照过来,身上罩着一层金光。几个孩子欢呼着抢过父亲的背篓,背篓里没有糖果,没有新衣,只有满满一背篓的书。父亲给他的孩子们背来的是无数的精神宝藏,无限的爱和他对孩子们的满心期待。

  农村老家当时没有中学,我们读完小学,父亲就把几个孩子接到他上班的地方读初中。父亲依然忙,三天两头见不着,说是“下乡”。

  直到现在,一听谁说“下乡”两个字,我的眼前就浮现出父亲每次下乡回来的样子:精瘦、黝黑、衣袖裤脚挽得老高、斜背着一顶草帽、脚上的胶鞋浆满了泥水……

  慢慢长大,我们对父亲的工作渐渐有了一些了解。

  那时,我们父子几人住在单位安排给父亲的两间屋子里,楼下是一个电影院,平时也用来开群众大会,几百人挤在里面,台上讲话,台下总是闹哄哄一片。有两次放学走过,我听到台上麦克风震得嗡嗡响,却听不清讲的一个字,我确定台上讲话的不是父亲。父亲讲话,整个会场鸦雀无声,麦克风里传来的是父亲低沉有力的声音。会后,父亲身边常常围着好多人,父亲和他们谈着笑着,象一家人。

  父亲对人和蔼可亲,但我也见过他最凶的一次。

  那年秋天,还没到收割季节,田里的稻子还在灌浆,上面有人来催交公粮。父亲不停给他说明、解释;农民们苦苦相求,来人不理,非要农民马上收割。喊着叫着要把场镇边那棵百年老树砍了做燃料,垒起“千锅万灶”烘干粮食,立马上交。父亲火了,命民兵连长端枪架在老树底下,大吼一声“谁敢动树,老子枪毙谁!稻子现在就不割,要杀要剐冲我来!”来人吓跑了。稻子也等到成熟后才收割。那一刻,我的父亲,顶天立地,光芒万丈!

  父亲曾对我们说起过一件往事。

  解放前夕,不堪国民党几十种苛捐杂税,祖父祖母不得不带着年幼的父亲投靠远亲——一个大地主的家属。这个地主勾结周边土匪抢了外国人的车,他们状告到国民政府,国民党被逼派出一个连队“清剿”土匪,连长姓陶。他们住在父亲家隔壁。大地主闻风而逃后,留下一个七八十岁的小脚老太——父亲的姑祖母。陶连长特别喜欢机灵的父亲,经常把父亲带在身边。父亲也发现这个连长和其他国民党不同,他手把手教父亲看他的望远镜;他让父亲每天从他们连部端饭菜给年迈的姑祖母;他把欺负百姓的士兵关禁闭……父亲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国民党。后来,父亲知道了“陶连长”是个打入国民党内部的“地下党”。他的真实身份是共产党员。“陶连长”象一道明亮的光,照亮了父亲幼小的心灵。父亲发誓长大后要象“陶连长”一样,当一名对老百姓好的共产党员。

  父亲说到做到了。

  再后来,我们才知道父亲“下乡”那些事:他去组织建水电站、修筑堰渠、挖公路、忙庄稼的抢种抢收、了解老百姓的生活、调解纠纷……父亲不顾自己,只顾老百姓,常常累得几天不吃饭、不睡觉。他们心疼父亲,给父亲煮来鸡蛋,父亲剥开一个鸡蛋塞嘴里,又一头扎进工地。临行,没有忘记悄悄把鸡蛋钱压茶壶底下。

  和父亲走在路上,总有人走过来亲切地拉住父亲的手喊“周书记”,眼里满是爱戴与尊敬。父亲去世,很多人闻讯而来,哭倒在地,我们并不认识他们,他们说,周书记认识他们,他们是周书记心里装着的人。

  斑驳的阳光透过树荫洒下来,眼前的老人眯着眼睛,神态安祥。我望着天空,那里有一道道闪烁的光,我相信,那一定是父亲居住的地方……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道光 周平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艾青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8-03 18:48
    李佳
    你父亲真是党的好干部。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