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蔡世国 :鬼斧人工知毓秀,先贤当代竞风流

作者:蔡世国   发表于:
浏览:84次    字数:3424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3篇,  月稿:0

  望海楼耸立山巅,美轮美奂;世界最长人行悬索桥雄伟壮观,玻璃栈道让人心惊胆战又欲罢不能;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的民风淳朴如厚道的乡土……关于天蒙景区的各种赞誉通过朋友圈,诱惑着视觉;经大家口口相传,敲打着耳膜,天蒙之行,在心里酝酿已久。

  教师节恰逢周末,天气也给力,跟妻子收拾行装,把方向盘交给导航,奔天蒙而去。下了高速,进入乡间公路,在青山绿水红瓦白墙间穿行,不觉间天蒙景区在望。听说我去登天蒙,有几个同学担心我的腿,在群里调侃说,你去了也只能在下边望山兴叹,在大门口逛逛算了。这有点小看我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怎么说以前我也算是运动健将。

  人流在山门前汇聚,做进山前的最后准备,我在大门前做短暂的巡礼,怕进山之后有“不识天蒙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

  仿古大门庄重大气,西侧一块天然巨石尤其引人注目,巨石下部坚实挺拔,“天蒙山”三个红色大字遒劲有力,深嵌石中。上部像两个有道之士,一前一后向东而立,上身微倾,双手合十,似在参禅悟道。天气晴好,秋天的阳光带着余威,把大朵的棉花在蓝色天空炸开。远山轮廓清晰,东山植被少,灰白色的山体与黛青色的植被,调和出随性的色调。一座阁楼傲然耸立在山顶之上,必是望海楼了。西边群山连绵,黛青色的起伏延伸达天际,两山之间,红色悬索桥飞架东西。欲望跟信心大增,说不清自己是去膜拜还是去征服。

  进了山门,沿青石台阶前行不远,迎面而来一长方形石刻,如打开的巨幅长轴,黑色底子,恍然有墨香氤氲,金色楷书工工整整,镌刻着公鼐的《东蒙山赋》。在碑前站立、默念,钦佩之情、惭愧之意交织。都说后浪推前浪,面对先辈的成就,却有高山仰止的感觉。令人欣慰的是有年轻的父母领小孩子指点学习,不少学生模样的年轻人驻足、讨论,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拿出手机查找,他们用行动传递希望,诠释着有脚的地方,就有诗和远方。

  青石台阶的尽头,延伸出几条小路,我们选择了沿着小溪的小路,缓缓前行。小溪两侧果园、花园初具规模,蝉鸣聒噪,溪水潺潺,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到与大路接轨处,山石筑成的河堤有清流飞溅而下,传递清凉。河堤的西首一巨大的圆形巨石,镌刻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八个大字,字体近乎行楷,自然中透着柔和,可见写字之人要将这字与意完美契合。河堤拦出一汪碧水,横陈在两山之间。山水相依,让山愈发的眉清目秀,水更加的千娇百媚。

  沿河堤向东,是原生态的村落旧址。经济发展了,乡亲们都搬到了山下。景区工作人员在尽量维持原貌的基础上,做了少量的维护工作。古老、高大的栗子树下,茅檐低小,青石院墙的青苔写满光阴,石磨安静,碾台依旧,泉水叮咚。可以想象村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的和谐场景。

  正所谓地灵人杰,秀丽的景色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灵感,脍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调》抒发了沂蒙山人们热爱家乡、歌颂家乡、感恩党的淳朴思想情感。岁月会侵蚀院墙、门框,甚至让整个村落不复存在,但这片土地上诞生的沂蒙精神,一定会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在林间稍憩,征询了有经验的游客的意见,决定先坐索道上,然后再步行下山。于是沿曲折的小路北行,到大路,与乘坐观光车的游客汇合,浩浩荡荡,到索道站口。

  N型栏杆让人群自成队伍,慢慢蠕动。终于进了轿厢,透明的玻璃让你在半空可以激赏四方景色,也让人血往上涌。下了索道已到达山顶,站口西侧有一小型广场,供游人小憩、拍照。站广场上,东边望海楼近在咫尺,愈发英挺逼人,有势拔五岳之势;西面群山连绵,翠峰如簇。阳光炽热而山风清凉,云团也兴奋起来,与游客嬉戏,抢着上镜,与阳光唱着反调,四处投下得意的阴影。“登山绝顶我为峰”、“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喜悦油然而生,恨只恨这么传神的好句,都被前辈先贤抢走。

  终于站在望海楼前,近距离感受它的伟岸,透过它的纹理去触摸历史、膜拜祖先。相传此楼始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又因为上古大舜东巡视察大舜治水时,在此地停留,遥望东海,故名望海楼。当时唐玄宗东封泰山,蒙山陪祀,盛况空前。后及宋、明两代又曾复建。目前的望海楼就是依照明代望海楼造型,进行了还原。站三楼之上,凭栏御风,白云落到脚下,蓝天触手可及,有乘风归去的冲动、飘飘然成仙的恍惚。才确信“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不是夸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望海楼,是祖先智慧与想象的结晶,也是人类敬畏自然,又永不服输的象征。

  辗转西行,进入通往悬索桥的步游道。这是从悬崖峭壁腰间开凿出的小路,蜿蜒如峭壁的腰带,两边风景与前面又大不相同。众壑逶迤,幽冥含翠,危石绝壁,或立如砥柱或削如刀锋。峭壁林立之间,又有几处平坦如球场的地方,成为游客拍照的最佳选择。几位花枝招展的美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趁帮她们拍照的时机,问了一下,原来他们是一群退休职工,平均年龄六十岁了,因为都喜欢登山,所以身体都挺好。看她们身上洋溢的青春气息,轻松的步伐,彼此间醇香的友谊,很多年轻人羡慕的同时会觉得汗颜。

  走走停停,指指点点,遇到心仪的景点就拍照留念,倒不怎么觉得累。到达悬索桥附近,人群又拥挤起来。高耸的朱红色立柱直插云霄,粗壮的两条铁索从这边的立柱垂下、潜行、升起,去寻找另一端的立柱。桥身的边缘也是朱红色,在两山之间特别醒目。《东蒙山赋》中“澹兮云中之垂翠黛,幻兮天际之驾长虹”是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今天,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是人定胜天的奇迹。

  站在桥头,看桥下是几十米深的山谷,又听说玻璃桥面如何吓人,心里也没有底。随人群踏上桥,慢慢前行,山风猎猎,桥身岿然不动,桥前半段铺着绿色地毯,看不到桥下面的情况,忐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不一会,队伍前进得更慢了,不时有尖叫声与笑声传来。因为人群太密集,看不清前面的情况,像突然一脚踏空,人已被推上了玻璃桥面。虽然内心早有准备,仍然暗自一紧,稳稳心神,故作若无其事。看看身边的妻子,虽然忍着没喊出声来,但脸色有点惨白,忙拉住她的手。

  慢慢两人都适应了,觉得也没那么可怕。于是放松身心,眺四周山川之美景,看蓝天在玻璃上之投影。脚底下流云去挑逗谷底的松柏,人在半空,却是头顶脚下两重天了。再看周围的人,有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有扶住栏杆,原地站定进退两难的。胆大者的笑声里透着隐隐的不安,胆小者窘态百出,各种表现不一而足,只有拍照留念是共同的行为。或站立、或坐定或躺下,纵然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也要与几十米下的蓝天白云合影,方不虚此行。

  在“又惊又喜”的状态下,过了玻璃桥面,对面玉皇庙古色古香,在夕阳下金光闪闪,时间不早,我跟妻子也都觉得有点累了,于是决定给下次留点念想,回头下山。

  回望刚才让你胆战心惊的悬索桥,在两山之间,豪气干云的气势与安定从容的内敛兼而有之,笑而不语地送你。

  下山的步游道,多是人工砌成的石级,按理说走来相当轻松,只是此时体力消耗殆尽,又急着赶时间,上山容易下山难的体会就来了。沿途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林林总总,像什么小鲁处、三生石等,不再赘述,最吸引人的要数各种人文景观了。

  离开悬索桥不远,地面上镌刻的各种爱情小语吸引不少年轻的恋人留恋研究。接近望海楼,两块巨石突兀而出,分别刻着“亚岱”、“望海”四个红色大字,每个字都两米见方,在蓝天白云,白山绿树间与天相望,隐隐然有飞天之势。

  路边石壁上各种赞美蒙山的古诗词,无论内容与书法,都让人叹服,停住脚步。这里捡其中两首与大家分享:

  山中春霁

  【明】 李柰

  静下林泉深处居,乾坤清气蔼吾庐。

  半窗宿雾仍栖竹,一亩浓烟自种蔬。

  远浦水从天外落,乱峰云散雨晴出。

  春光自老风烟色,松影横斜午梦余。

  望蒙山

  【明】胡缵宗

  蒙山向日鲁衿喉,翠黛长连紫气浮。铁锁万年悬鸟道,石梁千仞惹猿愁。

  海邦控带形非昨,谷镇兴衰事已休。晴昼卷帷时骋望,忽惊身是大东游。

  短短的一天,领略自然风光之美、雄、奇,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方便与感官刺激;膜拜前辈先贤的雄才大略,才华横溢;感受宗教的神秘与豁达。空间变换与时光穿越并行,体力考验与精神享受纠缠。也许这就是当下流行的立体全方位旅游。

  远远的山门在望,顿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记得大学时爬泰山,哥几个可是一溜小跑上去,看完日出,轻松愉快下山的。中年登山,恰如中年的心情,不温不火,没那么直截了当,却又内容多多。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风流 毓秀 人工 鬼斧 蔡世国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吴君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8-08 10:31
    李佳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