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作者:林翠华   发表于:
浏览:19次    字数:32369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41334篇,  月稿:0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通用35篇)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

  第一,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前老师下发导学案,学生事先做好导学案,他们也愿意展示自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长积极给组员分配任务,因为小组评比的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贫僧的准备。这样就充分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班每个人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都会自主看教材,查阅资料,请教同学。

  第二,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要求。在教学中,我们的常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精神,压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的提高,更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面对这一现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实践,总结运用了学案导学、情境教学模式,在讲知识的时候,先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搜集材料,初步感知基础知识;再去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老师进行合作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展示、成果共享,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共同努力下,学生往往表达出自己的合乎道理的观点、看法和答案,这就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再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运用语文,感悟生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加深了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导学案,为他们创造了自由施展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放飞智慧,放飞梦想,以促使他们的成长,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的和谐发展。

  第三,合作学习,密切了师生,增强了友谊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复兴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是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对不同意见的学生采取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决不强制、苛求、压制学生,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而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以上是我在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实践中的一些思考,虽然还很肤浅,但毕竟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毕竟我已经在路上摸索着前进。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

  参加新教育年会,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从金堂到诸城,从诸城到栖霞,一路走来,忙并快乐着。回顾三次年会,一年一个主题,将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好的做法逐一的展示给新教育的同仁。而每一次参会都是对自己心灵的震撼。在年会上,我们不但能够聆听到不同地区对新教育的理解,了解到各地新教育的开展情况,亲眼目睹各地新教育的风起云涌,更是能够与新教育的专家老师零距离接触,聆听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报告,切身体会大家对新教育的执着和追求。

  不知不觉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已经27年了,自认为自己兢兢业业、竭尽全力,可不知从何时起,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情慢慢减退了,不是不喜欢这份工作,更不是懒惰的思想,是一个又一个让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在影响自己的那份坚守。时间久了,自己不理解的事情多了,促使自己去思考这一个又一个自己不理解的事情。习惯于学校的立场,我们不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习惯于老师的角色,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内心。习惯于讲台上的统一,我们不能理解个体的差异。习惯于一个标准的评判,我们不能理解学生的不满。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在坚持我们自己的不理解,其实是坚持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时间久了,只会出现一个结果,那就是对学校和老师的不理解,普遍的社会现实是现在的老师怎么会这样,现在的学校怎么会这样?

  两种不理解一定会在某个时间发生碰撞,碰撞的结果是更进一步的都不理解。栖霞年会的主体是家校共育。作为学校和教师,我们的职责是育,是培育,是教育,我们育的是学生,是家长的孩子,是社会的人,说到底,我们应该在育人的过程中,为学生、家长、社会负责,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对教育的要求,这是根本和关键。其次是家在前,校在后,学校不能超越家,更不能替代家,主体是家,是为学生家庭负责。三是体现在“共”字上,育人是全方位参与的,是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学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切不可替他而为之,何况我们根本不可能做到替他而为之;我们还可以把“共”理解为共同,是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是共同的目的,是共同的受教育对象,共同的前提是了解、交流和沟通,即了解学生,与家长交流和沟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很明显,家校共育不是简单的开开家长会,发发校讯通,而是有很多的方法。这方面,新区新城小学已经走在了前列,她们作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而且效果很好。这正是下一步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

  得益于路老师的推荐,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正伟老师关于家校共育的讲座,听后如醍醐灌顶,自觉受益匪浅。 杨老师在讲座中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制作一份档案、组织一次活动、拍摄一张照片、认识一位忙人和写好一封书信,五个方面为我们道出班主任家校沟通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小窍门、小绝招。

  制作一份档案,班主任要充分理解每一个孩子,以及孩子背后的每一个家庭,所以要为每一个孩子制作一份真实的档案。同时让家长觉得老师愿意去关注了解他的孩子,为营造良好家校关系迈出第一步。

  组织一次活动,作为班主任要时常关注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况,及时组织一些温暖的亲子活动,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也使家校沟通变得轻松而充满温情。

  拍摄一张照片,时常把孩子最美的照片拍下来发给家长,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孩子在校时的.幸福与快乐,也会给家长带来愉悦的感受。一张照片能见证孩子在校时最感人或最真实的一面,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录下的是孩子们最为灿烂的片刻,也会让家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孩子,为家校沟通铺设好坚实的桥梁。认识一位忙人,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对于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要去关注,真正做好家校沟通,让家长们体会到我们对他孩子的关注与爱护。去认识好“父亲”这个忙人,写好一封书信,书信不在于有完美的文笔,而在于情真意切,在于那种默默而温暖的理解与沟通。我们可以动员孩子常和父母写写信,让家长与孩子之间更好地沟通,从而让孩子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听过杨老师的讲座后,使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家校建立和谐关系方面收获不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路上,去和家长们一起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4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现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比如:我在上《中国结》这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中国结的资料,并且让学生主动向“手巧”的能人学习一些编结方法。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交流后,自主总结出了中国结的特点、寓意、工具材料以及一些简单的编织方法。效果很好,学生也很有成就感。

  各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我们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各组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鼓励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发言。老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在《盘长结》的编织过程中,步骤相对复杂一些,学生合作编织完之后不能急于抽形。要由另一个同学再次检查过程是否完全正确,否则在抽形中会前功尽弃的。

  成果展示时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作学习汇报,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尤其要关注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来探究解决疑问。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目的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所以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5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父母喜爱看书,忘情工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是给她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作好。此刻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大人不学习是不行的。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孩子去运动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样即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一举两得。有时候,他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得让他记住,假如第一次做不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应该尽自己更多的努力。

  二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此刻家长都知道对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简单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中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艰难的勇气。

  三激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激励儿子说:你太棒了,真聪慧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他一听就很快乐,而且还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当他遇到艰难时,我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挫折

  在人的一生中,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铸造人的坚毅意志,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他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6

  小组合作是为学生探究学习的结果而组织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开展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个性发展。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要抓住以下四点。

  一、合理建立小组

  组建结构合理的数学合作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成员的性别结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等搭配合理、结构优化,能发挥较大的合作学习效果,“异质分组”按学生能力的优势合理搭配、按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环境合理搭配,合作研讨,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受益。数学复习课采取“同质分组”的方式,将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放在一个数学小组内,按小组的整体水平分层次地分配学习任务,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科,小组成员需要重新搭配,这样让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总之,组建数学合作学习小组时,尽可能考虑组员的各种情况,达到结构优化,使合作学习产生更大的效能。

  二、优选合作内容

  教师在选择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时,应该是出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考虑。要使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生活实际。比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个人无法完成,教师充分发挥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记录、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

  三、培养学习习惯

  首先,培养数学小组成员积极发言的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组内交流,使学生在数学小组中敢想、敢做、敢说。

  其次,培养学生倾听发言的习惯。教师应参与到数学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别人的发言中会获得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

  第三,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学贵有疑”是学习进步的标志,是创新的前兆,是探究的动力,要使学生在问中学、学中问,真正做好“学问”。

  第四,培养合作实践的习惯。要尽量设计一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操作的内容,培养合作操作习惯,既能体现集体智慧,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四、恰当的评价机制

  恰当的评价机制是提高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评价机制包括以下几类:

  一、定期评价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让他们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

  二、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

  三、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引导、调控和组织能力,使学生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及一定的社交能力。

  总之,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心智,教师应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7

  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家长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讲座上老师从教育法律规范、道德要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做父母、如何和学校老师沟通,和孩子沟通,学习辅导,以及儿童心理等方面给我们家长进行很好的讲解,通过听了讲座,我也意识到自身以及父母双方在孩子小学教育方面的一些误区,甚至是一些不正确的教养方式。主要表现在:

  一是认为孩子送进小学就万事大吉了,没有必要过多地操心孩子的学习,更没有意识到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是要从一年级就要做起,总报着孩子还小,玩性大也是正常,特别一和自己小时候对比,觉得没有什么。

  二是只注意关心孩子的分数,只在意结果,忽视学习的过程,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不注意和孩子沟通交流,好时表扬,差时批评,有时甚至会恶言相向,甚至动手体罚,批评多、鼓励少。常常以自己工作累为籍口,没有陪伴孩子共同提高。

  三是给孩子创造一起到大自然中陶冶情操的机会不多,给孩子创造各种成长的体验方面还跟不上。四是和学校的沟通很少,很少会主动向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更多时候还是老师主动和我们联系。

  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剖析,我们夫妻俩也作了认真的分析,查找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想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尽可能地统一思想,形成教养合力,今后要主动和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沟通联系,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学习,寻找孩子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文明礼貌,陪伴好孩子的成长。

  最后对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支持,希望继续能得到你们的关心和支持,再此衷心地感谢!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8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于己是功德无量,于人是受益终生,于国则是播下和谐发展的希望火种。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不可忽视。伴随身体与智慧的成长,学生的思想、品性日趋成熟,道德观、人生观也会逐渐完善。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这就需要家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时刻正确引领,把学生带入到德智兼备的人生轨道上来。

  学校为了把体美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现有背景下,开展好学校课后服务,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出来,更多地去亲近自然、接近生活、靠近劳动,不失为一个求真固本的理想选择。只有加强认识,主动作为,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才能有效落实课后服务要求,才能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更为宽松、更为个性化的成长环境。

  很荣幸为孩子选择了朔城区五中,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注重课后服务,加强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9

  通过听报告、观看特色成果展示、入校实地查看,我认识到,要想对学生的教育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让每一个生命都闪亮,不能单纯依靠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就像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所讲“学校教育无论多么重要,它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家长看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战友,利用家长各自的资源教育学生,正如美国麻省波士顿终身教授严文蕃教导我们,家长是学校没有的资源,要利用家长的长板补学校的短板。又如朱永新教授在主报告中所说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是时间上的优势,孩子的日常只有6—8个小时在学校,而其余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和课外。

  二是情感上的优势,家庭教育可以利用亲情和父母言行的示范性作用,对子女进行教育。

  三是资源上的优势,家庭教育可以超越学校的时空限制,利用所有的资源多种途径进行教育。

  回想我校对学生的教育,在家校共育方面做的还不到位,没有做到家校协调统一,没有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应有的作用。仅仅体现在每学期期末的一次家长会,平时利用班级微信群、校讯通给家长发一些通知、家庭作业之类的信息。平时通知家长到校,大多是学生犯了错误,给家长告学生的状,让家长批评学生,立即纠正错误的。所以我们现在非常有必要反省自身的育人方法,根据学校的实际,充分利用家庭优势,携手父母,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实现家校共育的合力,达到教育的最大优化:

  1、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

  2、充分利用微信群、校讯通、QQ群等加强家长和学校的交流合作,达到资源共享。

  3、开展家校互访活动。通过课程展示、节目展演等环节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学校动态。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0

  从我呱呱落地那一刻到现在,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在这10年间,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和良好的家庭氛围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做人做事,有无数的记忆让我难以忘怀,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记得有一次,我被一道数学思考题难住了,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只好去请教妈妈。妈妈给我讲了一遍,可还是没有听懂,因怕妈妈说我笨,便撒谎说听懂了。于是,妈妈又给我出了一道类似的题让我做,我因弄不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半天也没做出来。妈妈见状,狠狠地把我批了一顿,我很委曲,豆大的泪珠从脸上滚落下来。妈妈严厉地说:“做学问要诚实,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能不懂装懂。”听了妈妈的话,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才深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呀,如果刚才让妈妈多给我讲几遍,问题也许就解决了。”于是,我如实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并请求妈妈再给我讲几遍。妈妈耐心地给我讲了起来……,她边讲边用线段图把题里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这样便于我更好地理解。一遍又一遍,我终于明白了。而妈妈呢,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从此以后,每当我遇到难题时,总能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实在想不出来,就虚心向别人请教,直到弄懂为止。这个习惯,使我受益匪浅,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我们这个和睦的三口之家,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是他们快乐的源泉。爸爸妈妈勤奋工作,为我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和学习环境,我在这温馨的家庭里快乐成长。我坚信,我会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让爸爸妈妈因我而骄傲,因我而自豪!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1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句瑗;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2

  在我们的生活中自从有了儿子,他就是我们心中所有的希望。我们希望他能和其它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德、智、体各方面能出类拔萃的人。

  然而作为母亲的我,除了对他抱有更大的希望外,更多的还是对他的偏爱。例如:他喜欢的玩具,吃的东西,穿的衣物等等,只要他一开口我就会尽量满足他,生怕让他不开心。在我的心中总以为孩子还小,迁就迁就他也就认为无所谓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懂得的事情越来越多,渐渐的我从他身上逐渐萌发出来的一些自私,任性的行为,使我发现自已对他的教育方法不对,为此我也一直感到很苦闷不知道怎样来教育孩子。

  通过前一段时间家长学校的学习,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现在对儿子的教育方法和平时的保健都有所改变。例如:他平时晚上睡觉前总是要吃东西以前也不在意,现在我就对他耐心的讲道理,说吃好东西睡觉会对牙齿不好,牙齿会痛等等。慢慢得他也习惯了睡觉前也不吵着要吃东西了,为此我也感到很欣慰。

  不管怎样理解,我总觉得毕竟孩子还小,他分辩是非能力和良好行为的养成,要来自平时生活中所看到的,所接触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对孩子要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现在我已经深深的体会到作为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吃穿和健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各方面对他能正确的引导,耐心的教育,让孩子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3

  爱是两个人或者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状态,彼此相依,紧密相连。总之,谈到爱时,人们想到更多是靠近和相拥。

  亲子之间也不例外,爱也是从类似这些关键词发展的,孩子在母亲的子宫中用脐带相连,出生后孩子和母亲用温暖的怀抱相依相偎,再后来是在父母肩头熟睡的感觉,这些都是一幕幕美好的亲子相爱的场景。不难发现,亲子之爱的发展方向是逐步分离的,或者说是彼此的相互独立的,使孩子与父母,与家庭之间越来越能够拉开距离。

  正常的爱是孩子越来越独立,这是家庭中给孩子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爱的终点。一个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是正确,最终考察的结果是他的孩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独立,能够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独立生存,独立决定,独立经营自己的生活,能够学会独立地控制自己的人生。

  爱从依恋开始,最终导向独立,这时父母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也是考量自己爱孩子是不是合理的标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感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强,也就是孩子越大,父母应该越轻松才对,这才是培养孩子应该努力的方向。父母的教育艺术应该表现在鼓励孩子独立上,父母每天和孩子在一起,表达对孩子的爱,除了让孩子产生安全感,更多的应该基于孩子的独立能力来考量我们的爱是不是恰当。

  独立的孩子生活是自己的,而不独立的孩子一切都是父母的。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4

  小朋友的调皮捣蛋并非天性,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去用心,我们的孩子会是体贴和充满关爱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教师,而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对待不听老师话的孩子,在我的工作中是这样进行教育的:

  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他叫黄俊朗,他是一个令每个老师都头疼的小朋友,他的行为就表现在,我们在上课,他就在睡觉。我们午睡的时候,他就在睡室里玩,唱歌,不肯睡觉。记得有一次。他又不肯睡觉,还拿出玩具来玩,我就收起来,他就说,你收啊。你有钱陪我就收啊。我就说有啊。他又说你有钱就拿出来了。当时我又没有钱在身上。真的就没话说了。当时真是哭笑不得。像这样的事天天都会上演,后来我们就想办法了。

  一、让黄俊朗小朋友来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他浑身无从释放的能量通过正当的途径释放出来。我请他做值日生给小朋友分餐具。帮小朋友叠被子等等,培养他的责任感。

  二、赋予他重任,让他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自我约束力很差,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我可以让他当“小小侦察员”。来“管理”其他小朋友,这样他们在要求别人的同时,会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从而潜移默化的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三、以正面的表扬激励来启发他。孩子都喜欢表扬、赞赏,孩子虽然调皮,但他身上总有闪光点,我们应看到他的长处,哪怕是一点点闪光之处也不应该放过。让他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他做错了事,教师应灵活处理,切忌盲目批评。

  通过以上方法教育调皮孩子,我发现,其实他并非“另类”,他与其他小朋友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也需要表扬,需要爱,需要呵护,需要成人的提醒。与这些孩子相处好,对教育和培养好全班幼儿的良好行为品质也就起到了以点正面的作用。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5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知识技能及时巩固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解决问题、创新实践、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课上听讲基本只能达到会用”,要使学习的知识形成技能,转化为能力,还必须通过复习、完成作业等活动才能实现。

  现今,孩子的课业压力是比较大的,有些孩子写作业都要写到晚上很迟。这是个大问题。在“双减”政策下,要想解放孩子,最关键是要解决作业设计的问题。

  昨晚听了陈特关于“双减”政策下的有效作业设计的分享,收获满满。接下来讲讲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要设计好作业的时间。

  作业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超过了一定时间以后,学生可能作业做的时间越长,学习效果就越不好。如果导致睡眠不足,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状态和效率。

  二、要设计分层作业。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业的效果也就不同。从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作业应该具有情境化,注重学习知识和技能,要围绕一定的主题来完成,注重作业的开放性。越开放的题目,就越能够激发孩子探索精神。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促使他们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设计具有童趣和亲近性的作业,能使学生有极大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四、设计生活化作业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所以应把数学作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布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

  五、设计探究性作业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巩固知识,导致作业机械重复。为此,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探索性作业。其他还可以设计“多题解”作业、题组练习、变式练习、操作体验类作业等。

  总之,在设计作业时注重目标和内容的一致,既要设计科学,又要设计合理。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近期,国家出台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为坚决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各中小学实行课后延时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5+2”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推进政策全面落地,为同学们开启新学期学习生活。

  在我们学校,学校以老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为原则,组织全体教师对“双减”政策进行学习和领会,在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后辅导等方面拟订出具体措施,扎实贯穿于常规教学过程当中。与此同时,我校还实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面对教育政策新要求,我们学校结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别制订了各项细化制度,在课堂中、作业里有效落实“双减”政策”。

  作为老师,我一定会把‘双减’政策落实到教学工作当中去,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双减’政策给他们带来的新变化。

  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有: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减少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根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并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2、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围绕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

  3、找出本篇课文中想像说话的训练点,进行说话练习。

  4、课外作业,精心筛选,认真编排,如在教学中总结出经典基础性作业和练习,作为常规试题认真练习。

  5、设计分层作业:针对各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做作业。

  总之,练习只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得到巩固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个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在乐中得到学习,得到巩固,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双减”落地,对学生、家长以及家庭来说都是一种“减负”。家长表示,在学校里完成作业,又有老师可以教、可以问,对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落实“双减”虽然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减的同时是在提质,回归到学校的责任就是育人,广大教育工作者还要立足课堂这个育人主阵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6

  20__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国家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全民的统一行动。具体来讲主要是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减轻考试压力,减轻作业压力,增加课后服务,教学进度不超标,取消重点班,减轻课外培训压力。由此可见,“双减”政策的底层逻辑是针对学科教育,要把学科教育的主阵地回归学校教育,减轻家庭负担,不仅从经济上减轻家庭的负担,更要从精神上减轻家长的压力。从而达到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的重要目标。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家庭的熏陶,双减政策,减轻学业负担,但不代表减去父母的责任。与之相反,它更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是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也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双减”后,家长要及时调整自我定位,不当“保姆”,学当“成长伙伴”,不当“法官”,学当“律师”,不当“裁判”,学当“拉拉队员”,不当“驯兽员”,学做“镜子“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全面发展,国家实行了双减政策,在作业量减少的情况下,怎么保证教育质量不下滑,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这也是我们每个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回家后剩余时间怎么过。作为家长,我觉得应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监督管理。

  1、电子设备管理

  与孩子一起制定电子设备的使用规则,严控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并对内容进行监督,预防孩子沉迷于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要科学合理的使用电子设备,辅助学习,更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睡眠管理

  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提升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合理有效的安排时间,督促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孩子身心放松,提高睡眠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可以以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迎接新一天的校园生活。

  3、阅读管理

  给孩子选择具有正确政治观和价值观的书籍,培养孩子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勤读书的习惯。在家里,需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亲子共读”。孩子的阅读,是从“亲子共读”开始的。“亲子共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家长和孩子亲密相处的方式。在亲子共读中,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在亲子共读中,让同一个家长与孩子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精神世界,共同的心灵密码;在亲子共读中,让孩子体验“岁月静好”,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亲子共读中,让父母和孩子得以相互学习,互为促进,共同成长。

  4、作业管理

  了解孩子的心里特征,引导孩子合理高效的安排时间,自主制定学习计划,提升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不盲目的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学习任务,保障孩子自主学习的时间,尊重孩子的成长需求。

  5、健康管理

  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家督促,保障孩子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养成勤于锻炼,健康饮食的好习惯。多参加一些体育类的社团活动,例如跆拳道,球类,跳绳等。生命在于运动,同时有助于身体健康。孩子的成人永远比成才重要;孩子的成长永远比成功重要;孩子的健康永远比分数和排名重要。

  除此之外,家长还需要紧密的与学校进行联系,积极参加家长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身心情况,制定有效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家长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的素质和能力,理性的规划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盲目的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细心关注孩子的思乡情绪变化。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助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更重要的是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外力的推动,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于此同时,还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专注力,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孩子才能在学习上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努力。即使没有作业,没有补习班,孩子自己也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作为家长,对孩子要少批评,多鼓励,多赞扬,肯定孩子的每一次进步,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满足感。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真正拉开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习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幸福的家庭都是“伴”出来的。父母的爱心、耐心、理智、宽容的陪伴,是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慰籍。我们可以陪孩子逛书店、参观博物馆、走进大自然。陪孩子欣赏自然之趣,感悟生活之美。

  家校共育是一门学问,需要在教育的进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尽量读懂学校老师的不容易,理解老师的艰辛,对老师的工作尽可能地给予支持。家长对老师的理解与善待,既反映出自身的素质修养,又体现出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更是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家校双方坦诚以待,劲往一处使,孩子永远是最优秀的孩子。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7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样有效的方式和家长合作教育孩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

  要做到这点,就要善于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家庭的教育对学生也尤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使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那怎样让学生在家里也有个好的环境教育呢?这就要我们班主任多与家长沟通,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介绍好的教育经验,与家长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进步。要让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表现,也让家长告诉老师他们孩子在家的情况。在学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时,家校可共同鼓励他,表扬他,赞赏他;要是学生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劝导他。这样就强化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对错的辨别能力。

  有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所以我们要通过家校共育,来缔造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样,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只依靠老师,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来共同完成。学校家庭教育怎样才有更有效,这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管总结完善,让自己的教育更为有效,让自己获得提高。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8

  20xx年7月13日至17日,滑县致力于新教育的同行40余人远赴六朝古都南京,参加新教育第__届年会。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家校共育”,三天的参观与学习,使我对家校共育作用有了飞跃性的认识。

  通过听报告、观看特色成果展示、入校实地查看,我认识到,要想对学生的教育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让每一个生命都闪亮,不能单纯依靠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就像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所讲“学校教育无论多么重要,它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家长看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战友,利用家长各自的资源教育学生,正如美国麻省波士顿终身教授严文蕃教导我们,家长是学校没有的资源,要利用家长的长板补学校的短板。又如朱永新教授在主报告中所说家庭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是时间上的优势,孩子的日常只有6-8个小时在学校,而其余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和课外。

  二是情感上的优势,家庭教育可以利用亲情和父母言行的示范性作用,对子女进行教育。

  三是资源上的优势,家庭教育可以超越学校的时空限制,利用所有的资源多种途径进行教育。

  回想我校对学生的教育,在家校共育方面做的还不到位,没有做到家校协调统一,没有发挥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应有的作用。仅仅体现在每学期期末的一次家长会,平时利用班级微信群、校讯通给家长发一些通知、家庭作业之类的信息。平时通知家长到校,大多是学生犯了错误,给家长告学生的状,让家长批评学生,立即纠正错误的。所以我们现在非常有必要反省自身的育人方法,根据学校的实际,充分利用家庭优势,携手父母,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实现家校共育的合力,达到教育的最大优化:

  1、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

  2、充分利用微信群、校讯通、QQ群等加强家长和学校的交流合作,达到资源共享。

  3、开展家校互访活动。通过课程展示、节目展演等环节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学校动态。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19

  家校携手,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可见习惯在人的学习、生活中是多么重要。”丁玉璞是复兴路小学一名班主任老师,她认为,教育好孩子,学校、家庭缺一不可。首先,老师和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良好习惯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丁玉璞说,班里一名男生做作业拖沓,她建议家长让孩子每天都减少十五分钟的做作业时间。慢慢地,孩子就把坏习惯改了过来。

  公明路小学的刘娜老师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每回接管一年级新生,她都会对孩子们提出要求,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她要求孩子们养成9个学习好习惯:提前预习、专心听讲、爱提问题、及时改正错题、查资料、不磨蹭、仔细审题、勤于动笔、认真书写等;9个阅读好习惯:经常去书店和图书馆、手不释卷、专心致志、做摘抄画重点、读写思相结合、爱护书籍、善于使用工具书、姿势正确、善于交流心得。每年开学第一个月,她都要花大量的精力严抓学生的习惯养成,并提醒家长及时督促。

  福佑路小学的李宛忆老师讲述了自己在班里实施“阅读—百万富翁”项目的心得。通过和家长携手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家校携手,才能筑就孩子的阅读之梦。”李宛忆说。

  家校需要沟通,更需要互动

  成立家长学校,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很多学校不约而同的做法。

  蓝湾小学的曹敏霞老师说,学校定时举办家教交流会,对家长进行培训。为增强家校互动,学校还邀请有特长的家长给孩子讲课外知识;组织家长和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如春游、趣味游戏等;举办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听课,查看孩子的作业,与任课教师对话,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

  市七中的黄飒飒老师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在班级活动中增强彼此的信任和尊重》的发言,她说:“家校沟通,传统的家长会、成绩分析会不可或缺,我还尝试在活动中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让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上学期期末放假前,黄飒飒召开期末总结表彰大会,全体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会上,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表彰,还由孩子为家长颁发了“杰出贡献家长奖”。“班里的大活动,我都会邀请家长来做嘉宾。”黄飒飒说,这样不仅能增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任和尊重,还能增进家长和孩子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

  作为班主任,市七中的李少丹一直坚持利用周末、节假

  沟通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桥梁,沟通是两个人倾听对方心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饭后的一声声震撼心灵的关门声,是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沉默和争吵。

  缺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自然也就和父母之间有了“代沟”,无形之间产生的隔阂。有人说:“现在的老一辈永远不理解小一辈的所作所为,而小一辈永远也不理解老一辈所说的话。”时代的不同,思想的不同,年龄的不同,使我们与父母产生了分歧,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深有感触吧?

  我的爸爸妈妈一直很看重我的学习成绩,其实,我知道他们也是为我好,可是有时候我也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学习的时间,我想有一个自己的休息时间……可是,我的这些想法都只是藏在心里,并没有和爸爸妈妈说,说出来怕他们生气,又说我什么不想好好学习,什么翅膀长硬了,不听话……

  爸爸妈妈,我已经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了,你们可以放心了,我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作为一名学生,我当然知道我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我也需要休息,我也要玩耍,毕竟我还是一个小孩子……

  爸爸妈妈,一次考试没考好并不代表我永远都考不好,考不好,我知道,我的心情也不好,所以你们不要再责备我了,不要在因为一次没考好就对我板着脸了,你们这样我的心情只会更加的低落,爸妈,不要再因为我一次没考好,你们就为我找补习班,我知道你们是希望我能够学的更好,但是,我希望你们能够听一听我的想法,我需要你们耐心的倾听……

  爸爸妈妈,我会做一个好孩子,我会认真的做每件事情,我会好好的孝敬你们,只是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对我多一点的信任,给我多一些机会,有足够的时间让我证明给你们看,让你们看看你们的孩子是多么的精彩……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0

  “双减”是今年的十大网络热词,相信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关注着教育的变革,家长们更是随时关注着各类的新闻和改革的措施,经历了一个学期的适应和体会,我也和其他家长一样,逐渐从焦虑不安中走出,切实的体会到了“双减”的益处。

  “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谈作业鸡飞狗跳”,这是双减之前的生动写照。面对着众多的社会辅导机构,听着“高、大、尚”招生宣传,以及这些机构引以为傲的提分方法,家长们毫无抵抗力,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大多数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奔波在各大培训机构的路上,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培训班已经成为学生们的必需品。面对着越来越高的录取分数线,看着周围的孩子都在努力的学习,家长们也不得不跟上大部队,让自己的孩子也参加各种辅导机构,以达到平衡,但是这样真的对孩子好么?

  当下的教育提倡核心素养的教育,什么是核心素养?我认为是抛开知识层面的内容,最后给学生留下了些什么。做为毕业多年的“老学生”,现在回想起来,高中的知识还能记得多少?大学的回忆里又有多少知识层面的内容?但是真正让我们受益匪浅的其实是正确的价值观,是每个学科影响我们处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累积和提升的能力,是我们成长中建立的正确是非观念和对事物的真知灼见。而盲目的内卷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一年级读了三年级的课,六年级初中课都上完了,家长通过让孩子提前学习从而提高竞争力,还有一些机构直接教给孩子们答题的技巧,传授得分的方法,这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教育么?繁重的补习负担,让孩子们没有了娱乐的时间,没有了锻炼身体的时间,没有提升生活能力的锻炼机会,也没有了跟家长沟通的空闲,只有会得分的“机器”。

  “双减”政策是通过优化作业的布置,减轻孩子们的课余负担,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及时的缓解学习压力,让孩子们真正的全面发展。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阵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教育,优秀的父母,不在于给孩子报了多少补习班,而在于是否真正的参与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在这半年中,没有了补习班的打扰,没有繁重的课业负担,看似孩子学习的时间少了,可是站在家长的视角,却发现孩子的成长带给我了惊喜,这些成长是补习班培养不了的,是作业解决不了的成长。

  在众多“鸡娃”家长的推动下,我曾经盲目的跟从,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下,也没有仔细想过每个孩子之间的差异性,也没有尊重过孩子的意愿,只是家长觉得有必要学习一些知识,就盲目的逼着自己的孩子接受。但是我忽略了,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思想的宝贝,都存在着他们自己擅长的领域和略显弱势的不足之处,接受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灌输式的教育或者是要求过高,不是每一名孩子都能接受,这样就让本来对世界有很强探索欲望的孩子们觉得学习索然无味,没有兴趣,扼杀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本应该是积累认知的阶段,却被无情的繁重学习打乱。现在的我,及时的调整了心态,适当的放慢脚步,带领孩子欣赏学习路上的风景,因为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每一名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我们在静待花开的过程中,需要给这粒小种子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肥沃的土壤,只有这样,小种子才会慢慢生长,绽放出美好的未来!

  “双减”下孩子的学习,更多的是靠孩子的自驱力,但是培养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首先得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学会亲子教育,给孩子一种良性教育,在生活中应该是付出时间和爱心的教育。孩子的学科学习的事情,我放心的交给了学校,现在我更多关注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学习习惯,品德行为,身体素质,以及辨别是非等方面。

  在学习习惯方面,现在已经过了单纯的用考试成绩评价一个孩子的时代,作为家长我更加关注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要让孩子真正成长、真正的优秀,真正的实现减负,就需要让孩子自发学习,而不是一直被赶着学习。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我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张每周的时间表,因为孩子还小,对时间没有什么观念,而时间又是做事情的基础保障,所以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把自己的时间都合理安排好,能够规划和统筹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又能够克制自由散漫,帮助她形成习惯。其次作为家长我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和现象,引导孩子在头脑中质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在疑惑中去发现问题,去学习,去解决问题,在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家长强迫孩子学习变成孩子自觉地学习,可能这个过程的效率不会很高,孩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走弯路,但是这种过程中的收获,是任何方式都替代不了,我在此过程中扮演引路人、倾听者和加油打气的朋友,学习的路上适当放慢脚步,会发现在过程中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最后,为了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她认知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思考,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我给孩子准备了很多不同类型、不同方面的书籍,虽然现阶段没有很高深的理论,但是也能引发孩子的思考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每天我的'孩子会有40分钟的阅读时间,之后利用碎片时间我会和她沟通书中的一些内容,会跟她讨论我的一些观点,积少成多,时间长了孩子会自己形成阅读的习惯。

  在品行方面,我比较用心。在学习知识之前,必须让孩子学会做人。“双减”下,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家庭的劳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与小朋友共同玩耍,在过程中体会与他人的相处之道,增长生活的能力,不做只会学习的机器。

  孩子的空闲时间多了,我经常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参观各种场馆、展览、观看演出,亲近自然等,参观游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也是户外运动,提高身体的素质,做到身心健康。这都是以前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审美能力提升了,也对民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主动提出去学习古筝,没有家长的逼迫,没有鸡飞狗跳的战场,有的是孩子的主动和兴趣。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忙碌,习惯了做事情的目标性,可是在忙碌的同时,我们也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淡化了生命的意义。但是孩子们不应该重蹈覆辙,应该提升自己的内驱力去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适当的放慢自己脚步,感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体会学习的真正含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1

  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教育两手抓,一个都不能落下。家庭是孩子启蒙的第一个地方,学校是一个塑造孩子的地方,一方缺席,满盘皆输。

  但经过多日的采访、调查,我们了解到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在家校合作方面做得都差强人意。

  首先,表现在校讯通,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刷卡让家长知道自家孩子已经安全到校和放学出校。表面上它的好处多多,但实际上它的普及率并不高,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由于开通校讯通需要每个月交十元,家长们反映家中孩子众多,如果每个都开通的话,每个月开支就不仅仅是十元那么简单了,而且他们认为家离学校的距离很近,有什么事情发生都可以很及时收到信息。而校方那边,虽然名义上需要刷卡进校离校,但许多孩子嫌麻烦,几乎没人刷卡,就无法及时反馈学生是否上学和放学了。同样,老师们这边也不是时时刻刻在校讯通上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所以校讯通在农村名存实亡,形同虚设。

  其次,表现在家访。前几年,农村的信息还不是很发达,那时的家访会多一些,而且是每个学生家都会去家访,但近几年,农村的信息设备、经济都有所提高,大家更多的是打电话交流,面对面交流大多只是出现再偶遇的情况下,极少有家长会主动找班主任和校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很多家长有过度依赖学校的倾向。

  最重要的是家长会,大多学校决定在中段考后进行家长会,但许多家长反映他们好几年都没有去开家长会。有一部分原因是家长们的时间很难协调,他们大多需要农作且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在孩子的学习方面过度依赖学校,很少去管孩子的学习。另外有些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把小孩留给老人,也就是现在农村最大的问题——留守儿童,老人家大都很难管住小孩,所以家长会召开的意义并不大,似乎只是个形式,没有起到重大作用。

  对于这些现象,我认为父母即使再忙,对待孩子的学习、成长也要上心,即便为了生计,也希望尽可能的留下一位来照顾孩子。而学校可以定期举行一些亲子活动或者开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也能看看孩子在课堂的表现,家长实在没时间,学校也可采取录像的形式,通过网络来给家长看看孩子的课堂。最后,有关校讯通,希望学校能为多子女的家庭给予一定的帮助,比如一个家庭有三个孩子,只用付一个孩子的钱就可以收到有关三个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每场精彩的表演背后,都是幕后不辞辛苦地练习;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背后,都是经过多次锤炼而成的;每一个熟练的动作背后,都是一次次失败后总结下来的经验。家校合作,也是这样,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携手合作,为孩子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为他们的成长负责。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2

  家庭教育大部分的内容就是生活教育。孩子通过在生活中向父母学习为人处世的本领。所以,创设美好的家庭生活,给孩子做以身作则的好榜样,才能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生活教育中,给孩子设立稳定的劳动岗位很重要,这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好方法。当孩子明白自己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付出是有回报的,孩子会更乐衷于进行劳动活动,获得更大的自我肯定。

  事实上,没有其他工作比日常生活教育对幼儿肢体、精神、心智以及道德的发展更为重要。因为孩子借由日常生活的活动创造自己,致力于改善自己,使自己趋向于完美。

  日常生活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真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日常生活也能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3

  今天三位老师针对幼小衔接的习惯培养做出了针对性的分析,也提出了很重要的培养方法。相信很多家长面对孩子马上升小学的事情感到焦虑,焦虑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焦虑孩子学习能否跟上等等。其实我们家长要放平心态,从现在做起,重点培养孩子的习惯的养成,然而幼小衔接哪些习惯尤为重要呢。

  第一、时间观念。家长要以身作则,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吃饭时间,良好作息的时间,在生活的点滴中和孩子共同按时间做事,到孩子慢慢的形成自己按时间做事。

  第二、整理习惯。这个习惯家长一定要放开手,不要包办代替,给予孩子足够空间和自己的领地,让孩子自己做主,比如整理自己的书包,整理自己的衣柜,自己提前准备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让孩子在肯定中养成很强的自理能力。

  第三、专注力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哪取决于孩子的兴趣,在孩子认真做某件事的时候,不要给予意见,不要打扰。还可以在小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游戏中学习,在兴趣中成长。

  孩子的习惯培养和家庭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示范带领孩子在好的家庭氛围中养成好的习惯,这在孩子以后的学习道路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4

  多渠道沟通拉近家校距离

  信息化通信手段发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接触做多的应该是班主任老师,而我们的沟通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就传统方式而言,我们更够在接送孩子上学的过程中与老师当面交谈,了解孩子的状态、情况。家长会上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能够得到更多孩子和班级的信息,能够找准教育方向。

  现代化的沟通现在主要是利用微信,学校建立的班级微信群,相比传统的沟通方式,微信更具有时效性,老师能够随时通过网络,发布通知、信息,也能在微信上分享教育心得,通告班级情况、帮家长们答疑解惑。我们作为家长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时间给予老师信息的反馈,这样促进了家校之间的'密切沟通。

  不管通过何种形式的沟通,最终达到了合作的目的,沟通是桥梁,连接着家庭与学校,通过多渠道沟通拉近家校距离,也更有益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5

  每天班里的每个孩子都在上演着形形色色的事情,而有些事情会涉及到各科老师,甚至涉及到一些家庭。班主任则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中间起交流沟通的作用。我做班主任也快三年,但总感觉自己的一些沟通语言有时有些直接,但幸好自己的真诚总能打动了对方。

  近来班上的r同学和我说,他不喜欢x个老师,说那个老师的话让他觉得不开心。当时,我并没放心上,因为有时这个孩子的一些做法不合适,老师肯定免不了批评,而他的想法有时也确实有些偏激。但是后来他的妈妈找到我聊起来,当时当着孩子的面提到这件事,而且也能感觉出他在x个方面不赞成那个老师的说法。我立刻觉得孩子妈妈以前说孩子习惯不好,是爷爷奶奶惯的,但作为母亲,她也有一定的责任。就这件事来说,我感觉总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做的.不对的地方吧,因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妈妈都说了老师不对,那我下次还违纪的时候老师再说我我就和他“讲道理”。虽然很想反驳,但当时我想了想,没多说什么,和她保证会和老师沟通。后来我和那个老师沟通了,而也又在一个合适的机会和她说了她做的不合适的地方。最后,事情很好的解决了,老师和家长都挺满意,并向我表示感谢。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6

  20xx年5月10日到5月11日,在溆浦县教师进修学校坚持了两天的家校共育骨干教师培训,这次的培训学习,虽然时间较短,但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接受一流的家庭教育专家的指导,真是受益匪浅,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家庭教育灵魂的洗礼。我掌握了有关家庭教育知识,明白了家庭教育应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的优劣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每一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具有无限的可能。父母的责任就是要精心呵护好这株幼苗,使它能够自然茁壮地成长。这个时期特别需要"用心灵呵护,用头脑抚养"。

  回想我校对学生的教育,在家校共育方面做的还不到位,没有做到家校协调统一,所以我们现在非常有必要反省自身的育人方法,根据学校的实际,充分利用家庭优势,携手父母,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实现家校共育的合力,达到教育的最大优化。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7

  一、耐心倾听

  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但是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时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二、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协商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样做往往会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总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三、让孩子去体验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你再怎么吼叫也是无用的。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四、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五、给孩子另一个选择当孩子犯了错误,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说教大道理,而是要给孩子另一个选择。

  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条从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这条路,你要先牵他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便看不见了。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8

  我一向觉得孩子就应在简单的环境中成长,享受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认为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让她们获得无尽的乐趣,还能够学到各种知识,通过游戏还能够让她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

  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学多少文化知识,我们平常关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让她懂得自尊、自强、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宽容团结的孩子。平时期望她能多参加群众活动,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块儿,从平时的沟通和交往中来加强她的社会交往潜力、心理承受潜力以及处理事情的应变潜力。能及时告诉老师自己的需求,在课间能大胆的发言。我觉得此刻是孩子性格构成的关键时期,融入群众对她完整性格的构成是很有帮忙的。

  在家里,我们会有意识地给她创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氛围,平常也把她当作朋友一样来沟通,不会拘束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来教育她,而是在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其实我们就是她的参照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她产生影响,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时我们要严格地要求自己。

  在家里我们会给她一点独立的空间,让她学会自己管理。比如我们房间的一个角落是专门给她置放玩具的,那里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己来整理。这个效果很好,这样让她体会到了妈妈平时整理家务的辛苦,还有物件需摆放整齐,从哪里取来就要放回哪里。平常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都会征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给他买衣服的时候,会征求一下她喜欢哪个颜色,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很尊重他,那么以后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思考到别人的感受,多替别人着想。平常我们会尽可能抽出多的时光去与她沟通,耐心倾听她的心声,允许她发表不一样的意见,创造一种能让她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对于正确的观点,我们会鼓励,对于不妥当的想法,我们会跟她讲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们再适时地加以引导。

  总之,我们就应放下家长的架子,多点朋友式的沟通,把她当作家庭的一份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重要和职责,给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让她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胡紫政此刻已经六岁了,说话、做事俨然是一个小大人了,什么事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她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们欣喜万分,但也不乏头痛的事情,性格倔强,自尊心太强。胡紫政很爱“面子”,这大概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成长的见证,我觉得是和紫政在共同成长,她是一天一天在长大,我们是一天一天在学着做家长,她的每一天成长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课题,但相信和成人之间的交往一样,沟通是最重要的,鼓励和信任是走近孩子心声的重要桥梁。每个孩子都有缺点,但每个孩子也有他独特的特别,我们要懂得欣赏他们最可爱的一面!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29

  20__年7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做到真正保证学习效率,为学生减负。“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提升校内教学教育质量。

  我是一名八零后家长,在我的童年时代,校外培训机构还未完全兴起。我家是平房大院子,放学回到家,看书写作业,有时会听到大门口邻居家的小伙伴叫喊着一起出去玩,父母也不会管着几点回来,等到天黑了,各回各家。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听家长的闲聊,吃完饭帮父母收拾饭桌,扫扫地。暑假的夜晚坐在院子里,抬头还能看见星星,拿着蒲扇挥打着蚊子,没有手机,没有iPad,没有这么发达的互联网,没有每天父母耳提面命的督促学习,父母不会问今天留了什么作业,更没有各种各样跑不完的培训班。

  时代在变化和进步,时间如白驹过隙,我们已经为人父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身边人加入到了对孩子的提前教育大军队伍中,学前教育低龄化这阵风越刮越大,许多幼儿都在为“赢在起跑线”而努力。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起跑线在哪,尽管很少有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可是在现实压力及口号的鼓舞下,也为了能让孩子在才艺、学习上更具有竞争力,父母还是狠下心,让年幼的孩子放弃了本该拥有的玩乐,提前开启了学习生涯。我们逐渐寄希望于我们的下一代,永远上不完的培训班和写不完的作业是孩子周末和寒暑假生活的全部。渐渐的,一类称为“鸡娃”的孩子,存在于我们身边,每天奔波于各种培训机构,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把“赢在起跑线”体现的淋漓尽致。孩子没有喘息的机会,家长依旧焦虑,双双疲惫不堪,晴朗的天空下无人为美丽的风景驻足,只有匆匆的脚步划过。

  近几年,一直听到关于国家对于减负工作大力推进的相关新闻,但是由于社会现象和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教育焦虑让家长内心焦虑和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的学业和心理负担越来越重。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我认为一名学生,学习是多方面获取的,既是来源于学校,也是来源于家庭,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家校共育,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给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虽然新冠疫情依旧严峻,但是学校积极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减少参加校外培训的需求。从开学伊始,不仅有丰富的课后社团活动,也加强了课后辅导服务。除此之外,为实现家校共育的力量,学校逐步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主题沟通会活动,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双减以后,随着校内不断减负,校外培训机构逐步减少至退出,家庭教育更加凸显了重要性。而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离不开父母的教育。

  首先,父母要承担并履行好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责任。

  教育不仅仅是经济投入,有些家长给孩子报很多培训班、补习班就不管了,然后等着孩子成绩提高,而往往得到的结果不是美好的。父母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多一些支持和鼓励,也给孩子多一些理解,让孩子更自信的向前走,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人类的动作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在学校举办的线上主题活动中,关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受到启发,深有感受。双减之后,孩子增多了自主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培养孩子好习惯,孩子也能不断进步。学习上,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生活上,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按时吃饭、不挑食、爱惜粮食,每天自己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品,自己穿衣、洗漱。还有关于劳动,行为,健康等多方面的习惯。总之,养成好的习惯,成为一个自律的人,迟早会成功。

  最后,我想说,教育孩子,老师离不开家长,家长也离不来老师。“双减”之下,家长要尽力配合好老师的工作,主动和老师沟通,支持学校的工作。所谓“严师出高徒”,一个严格的老师,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的工作,管教学生,每天付出的时间和心血是难以估量的,值得我们的理解和尊重。

  “双减”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实现的,家校共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我们一起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为学生营造一个身心和谐的成长空间,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0

  今天听了钱教授和蒋院长的讲话,感触十分深刻,首先身为家长的我们意识到了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孩子的事情,与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有密切的关联,对孩子养成习惯父母不能够急于求成,需要帮助孩子改善保留好的习惯,并经常对其进行夸赞与鼓励,坏的习惯也要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其更改纠正,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认定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种刻板思想,引导其独立自主才是长远目标,对其进行教导时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应该坚持的,也要让孩子学会独自面对挫折,而不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在幼小衔接这个关键时期,要让孩子养成倾听、专注的习惯,明白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才会有收获,努力才会有成长,在这些心理活动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实际的问题,类似于写字的姿势和方法也要及时传教,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从拼音到注音,陪伴孩子一同阅读,渐渐提升专注力,争取事半功倍的效率,身为家长的我们也不要有太大压力,更不要给孩子压力,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相信孩子能够做的更好。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1

  今天我们的讲座内容是“幼小衔接家庭在行动”之学习准备。通过今天聆听专家教授的讲解分享,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1、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

  2、学习习惯家长要提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比如正确的读写姿势、专心听讲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等。根据英国最新研究,家长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还能预防儿童出现多动症等行为毛病。

  3、学习内容准备除了兴趣、习惯的准备以外,识字、拼音、数学、背古诗等也需要提前带孩子练习。家长们切记不能操之过急,揠苗助长。

  4、让孩子正确的对待布置的作业等等……

  通过今天的聆听与学习,以及有教育部下发的双减政策,为孩子更快的适应小学,更好的完成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提供了合理化建议。相信我们家长们一定能够放平心态对待幼小衔接。让我们共同努力,陪伴孩子共同做好幼小衔接的各项准备。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单靠学校教育的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环境。

  家长和学生有着亲子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情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互相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虽然常有家长述说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只听老师的话,但家长的一句话抵教师的十句话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也深深感觉到,我们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六、周日两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家校合作教育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各项有关决策、措施的制定请家长参与,既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兴趣、爱好,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才更具有针对性。

  家校合作中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行使监督权,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权利。

  家校合作使教师把与教育对象的成长密切关联的各方面因素联合起来,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家校合作中,学校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学校的管理。班主任在家校合作活动中成为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参与是关键,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可能称得上合作。作为班主任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在班级里,选择那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事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同时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另外,我们要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班主任与家庭之间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例如:

  1、传送喜报。班主任把传送喜报作为交流的手段,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点滴进步,都以喜报的形式向家长汇报。这种形式的交流密切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级通讯网络。目前电话已经普及家家户户,在班级中,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联络员负责把教师的要求传达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向同学或老师了解情况,形成一种互动交流。

  3、建立班级微信群。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根据本班的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讨论。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4、利用校讯通这个平台,实现家校的沟通和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无论是我们教师还是家长,都是要牢记的。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3

  教育孩子需要家校合力,在协调两者的关系时,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要做好这个工作,很是不容易。很多教师一提起家长,就摇头叹息,通常以一句带有情绪色彩的话道出自己的无奈:“现在的家长,无法沟通……”;另一方面,家长同样充满无奈:“现在的老师,不说也罢……”,似乎家长也有一肚子不得不诉的委屈。在家校沟通中,我们通常遇到如下问题:

  其一,对家校沟通的错误认识。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与家长沟通就是告诉家长孩子出现的问题,或者是在孩子犯错误时向家长告状,这种方式虽然能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但是很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这当然无法把家长的力量纳入到教育合力中来。而一些家长也不能正确地理解家校沟通,认为沟通无非就是问问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往往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同伴相处。甚至认为沟通应该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全部,家长不必参和,更不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来。

  其二,家校沟通形式大于实质。由于家长的兴趣、需求、动机和利益各不相同,家长在与学校进行沟通的形式、层次也各不相同。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主要集中在表层化的参与层次,通常是学校主宰着这类活动。这一层次的参与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品展、家长联系薄、家长报告等。

  其三,单向灌输取代双向沟通。家校沟通方面,很多学校仍然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双向沟通。家长会、电话联系和约见家长是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的最普遍方式,而在这些沟通方式中,学校对家长只是一味的灌输,很少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使得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仍然停留于比较表面化的.层面。

  其四,随意性大于针对性。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学期初或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召开一两次家长会,多数是在同一时间,面向全体家长进行。其余时间均是为了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随意性较强。种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家长不能从活动中学习到较系统、较稳固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难以形成时间上和效果上的强化。这即使给予家长家庭教育知识,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简单的技能和零碎的知识,无法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体系。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家长个体需求

  其五,学习问题多于成长问题。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教师和家长的主要关注点在学生的学习问题上,而对学生的成长问题关注少了。虽然大多数的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比单一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但是在实际沟通中,对学习问题的关注度远比其他方面的关注度要高的多,排在家长与学校沟通合作内容末位的往往是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其六,家校沟通的时间和空间过于局限。对于家长而言,虽然乐于与学校沟通,但由于忙于工作,忙起来甚至不能自己亲自接送孩子,很难与老师见面,更抽不出时间与老师保持联系。尽管学校想出了很多好的沟通途径,如亲子活动、家教讲座、家长会等形式,但总有一部分家长很难到学校参加。

  面对林林总总的家校沟通问题,家长和教师必须寻找措施来解决。首先,学校与教师密切配合沟通,达成教育标准的共识,建立起一致的,正确的是非判断观念;其次,创建宽松和谐的家校关系,提高教育工作质量。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家长,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热情帮助家长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与家长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4

  对于孩子的情绪表达,如何正确解决孩子的种种情况,今天听过两位老师的解答之后,我终于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了,问题真的在我这个家长身上,我没有在孩子向我表达情绪和意愿的时候,耐心地去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故事,导致孩子经常用负面情绪表达她们的想法,希望获得我的关注和理解。家长不该用孩子的情绪去对待孩子!作为家长,经常被孩子气的情绪瞬间暴怒,这种情绪也影响了孩子,让孩子认为这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我们作为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在情绪即将爆发的时候按下暂停键,给孩子和自己一个缓冲时间,把自己要冲出口的话语消化掉,换一种方式和情绪去和孩子沟通,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 篇35

  一、真正意义上做到以身作则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父母的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效仿。作为家长,我认识到身教更大于言传,现在孩子的思想品行、道德观、人生观都在日趋成熱这就需要家长以身作则,时刻正确引领、引导孩子往德智兼备的人生轨道。

  二、要做智慧型家长

  学会放手。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在他自己能力范围内理应接受的行为,做父母的不能替代,要做有原则、有底线的父母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三、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会渴望得到认可,我们作为父母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而不是一味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去做对比,不轻易地否定孩子的一切。当然父母也不能无原则的宽容,做的不好的地方,是需要父母正确引导。

  四、家底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

  需要家长与学校联手沟通与合作,教育不是老师的事情,我们家长不能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想当然地转嫁给老师们,相反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关注和教育,让孩手感受到家庭的爱和关怀,不是丢学校就不管了。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得体会

查看更多心得体会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