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真情与信念的“交响曲”

作者:张亮   发表于:
浏览:54次    字数:313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00篇,  月稿:0

  长篇小说《西河弯弯》是李来顺先生献给驾鹤西去的妻子储爱娟最珍贵的礼物。书中男主角李少华、女主角储玉芬是作者夫妇俩的化身。本书围绕“救人要紧”的行医宗旨展开故事,将爱情、亲情、医患情熔于一炉,语言朴实,文字简洁,思想明快, 内容丰富,剧情跌宕起伏,发人深省,读后使人如沐浴春风痛饮甘醇,是当代乡医恋爱婚姻与励志创业的诗篇。

  与其说作家选择了土地,不如说土地选择了作家。李来顺先生是西河流域的乡土作家。凡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素材大多来源于他身边的人和事,这篇小说也不例外。书中的方言俚语民俗风情湖光山色,处处洋溢着西河流域时代特色和乡土气息。如戏水、断夜、打钟、朝饭等方言;黄鼠狼变猫——纵高也不高、茶壶煮饺子——要吐吐不出、铁板钉钉——定了等歇后语;骑骡子走老路、娇儿不孝娇狗钻灶、划船的不用力打鼓的白费劲等俗语;埋葬夭折的婴儿、治疗婴儿夜啼、上门相亲吃点心等习俗。这些文化元素犹如母亲对游子的呼唤,让人感到格外亲切。

  本书第一章“丰义姑娘”以“梁祝圣地”开篇,借梁祝姻缘寓意少华玉芬坚贞不渝的爱情。这对恋人,一个是一贫如洗病魔缠身的“痴郎中”,一个是家庭殷实父母心中的金枝玉叶,常人眼里他俩的结合如同天方夜谭。可是,事实却出乎人们意料,不慕浮华不图虚荣的玉芬,拒绝英俊潇洒的年轻军官求爱,逃到芦花湖农场表姐家,偏偏被“痴郎中”征服了。与其说嫁给少华是看中了他的人品和才华,倒不如说是去照看他,帮他救死扶伤成就一番事业。全国最美军嫂张秀桃,冲破家庭桎梏,与因公受伤、高位截瘫的退伍军人朱光进喜结良缘的事迹,同李储的故事如出一辙。张秀桃和储爱娟两个敢于冲破世俗重围的女性,为了追求真爱,义无反顾地迈出这一步,必须要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勇气和担当。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玉芬与储母的情义在各个生活阶段都有所反映。如玉芬和少华“私奔”,储母背着家人给了她80元钱;玉芬走后,储父餐餐酗酒,储母整夜失眠、头痛;储母托外甥春松捎去一大叠私房钱给玉芬;派玉珍等人前去探望;得知少华当了卫生院院长、女儿日子有了盼头,储父含泪疾呼“爸爸想你哟!”……舔犊之情, 溢于言表。

  细微中见精神。如在处理与兄弟姐妹关系上所例举到的:少华的儿子亮与徒弟婉婷正在热恋,当得知外甥龙生同样深爱着婉婷,玉芬不惜以牺牲儿子的幸福为代价,责令儿子主动退让。尽管竹篮打水一场空——婉婷并没有接纳龙生,但是在这个大家庭里,玉芬的高风亮节令人折服。无庸讳言,该院能抵御各种风险,迎接各种挑战,与玉芬这个贤内助密不可分。

  医患关系的处理,是每个从医者无法回避的话题。对待患者, 少华又将如何?书中,贫困潦倒、患肝脓肿的王世国慕名来院就医,病情危重急需转院身无分文,少华给他免除医疗费并带头捐助了200元钱,亲友们见状纷纷解囊,终使患者得救。把一个素不相识的患者视为亲人,这是余大妈救命之恩的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体现。

  人的信念容易受环境变化而变化。《西河弯弯》中,少华也曾动摇过自己“救人要紧”的从医初衷。如当眼睁睁地看着患弥漫性腹膜炎的贵生无钱转院爱莫能助而病故,少华一气之下将悬挂在门楣上“救人要紧”的木牌敲了下来;怕殃及少华的患者老汪,病情好转主动出院,少华顺水推舟、没有垫资把老汪送进大医院;已获捐1000元的八旬“老者”又索要6000元,见遭拒绝寻衅滋事;患者黄幼娥受人蛊惑倒打一耙;患者朱顺生的逆子朱又富索赔20万元……种种不顺心的事令少华感到心烦和迷茫。民营医院自负盈亏,抵抗风险的能力本来就很脆弱,面对种种扑面而来的医患纠纷,少华何去何从?“不要在医院里哭,不要坏了李医师的名声!”患者家属万送春的含泪哭喊声;为保护少华用手机录下遗嘱的老汪;敢于直言的叶喜娥;和王世国一样感恩戴德的蔡有恩……使少华坚定了“救人要紧”的理想信念。复杂的人心混乱的医患环境,使少华的灵魂不得安宁。

  病人始终是少华的“上帝”。在上春松家准备与储父面对面提亲,听到棚外的呼救声,少华来不及同储父打招呼,提起药箱匆匆而去。“病人这么多,我不能离开医院。”“等那几个重病号好了我就走。”……少华事事处处为患者着想,将自己的病情抛在脑后,由“工作狂”变成了“工作癌”。

  一次少华一家人去丰义省亲,在九江理发时女儿笑燕不慎走失。后来人找到了,可盛放着盘缠的皮包却不翼而飞。“破财折灾,破财折灾!”在这对夫妻的眼里,钱财是身外之物,惟有儿女才是无价之宝。对稚气未干不谙世事的儿孙们,后文有多处记述。一个个玩世不恭的小孩,有什么好写的呢?在作者看来,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如此大作,怎能缺席?

  “我一无所有,只有你亲手建的这栋房子。我死后你把房子卖掉,卖房的钱一半给父母,我打短命,崽没做上岸,对不住二老。另一半留给你带着儿女去改嫁,找个忠厚可靠的人帮我把儿女拉扯大。”人生最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病危中的少华,在遗嘱中念念不忘年迈的父母、爱妻和两个未成年的儿女,令人泪奔。

  敢为人先是少华不懈的追求。将病理心理学应用于临床,奇病奇治,如维生素B1替代安眠药,阿托品治疗精神官能症等医案,多次用狗和猫做实验,在一次次失败中汲取教训,终于斩获“火疗蛇伤急救盒”等三项医学专利。

  “小切口,深挖掘,入海口。”这是《青年作家》执行主编熊焱老师诗词写作多年的经验总结。拜读《西河弯弯》,其素材的遴选以小见大恰到好处,作者良苦用心,令人深受教益。

  今年2月初,接到《西河弯弯》校对的重任,我受宠若惊。经反复研读,虽不能“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然而字里行间无不被“真情”和“信念”所感染。书中每一个事例都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大文章,无不倾注着作者的智慧与心血。其实,这些素材只是作者从医中的点滴,还有诸如以文会友,黑龙江作家金相福无偿赠送祖传医学秘籍;以文救人,使尿毒症患者罗来龙绝处逢生;以恩报德,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纯收入馈赠父老乡亲……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皆被“隐藏”了。“李来顺” 的名字在西河流域几乎家喻户晓。本小说是作者为纪念亡妻而作,而给我的感觉是,有的章节对亡妻的记述和描写尚不够具体和深入,可能是作者故意采用含蓄的表现手法,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在校对中,我曾冒昧地向作者求证过。他的回答果真应验了我的猜测。他说这本书在他心里酝酿已久,因为工作繁忙,断断续续写了多年尚未完稿。是2020年初,一场新冠疫情赐给了他写作良机才了此心愿。说来也是,他几乎每天接诊上百号病人,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哪有时间写作?不会忘记2018年元宵,我颈椎病突发到港头医院治疗时的情景。那时,与其说是治病,倒不如说是走亲戚。他的爱人腾出房间供我入居,一日三餐和他家人一起共餐。怕我寂寞,他特意找来一本《欧·享利中短篇小说集》给我阅读。晚上他夫妇不时陪我聊天。那时其妻沉疴缠身,我不敢想象,无情的病魔怎能狠心地降到一个乐善好施的女子身上。她的指关节肿胀,走路蹒跚,脸上却看不到痛苦表情。港头医院能够风生水起,由小到大不断良性发展,这位贤内助功不可没。唉,怎奈天不佑人,为何“丰其德”却“啬于寿”?因有那次长时间接触,我发现无论吃饭还是睡觉,只要有人就诊,作者总是一路小跑而去。晚上病人喊,他单衣单裤套着长大衣奔下楼。一次陪我吃午饭,因急诊他先后三次放下碗筷。不管多忙,他每天晚上休息之前都要坚持书写2000字左右的文章,将当天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他的文学作品和医学专著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挤”出来的。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港头医院15000多平米的新综合大楼已开张营业,储爱娟却香消玉殒了,怎不叫人伤悲?为了深切的怀念,作者借文浇愁鼓盆而歌。此时,我仿佛听见有一部用真情与信念谱成的“交响曲”在西河流域久久回荡。

  2021年3月20日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交响曲 信念 真情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张亮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1-13 11:44
    游客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
    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细微中见精神。
    人的信念容易受环境变化而变化。
    问好聂老师。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得体会

    查看更多心得体会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