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介休大靳村考察简记(下)

作者:神龙   发表于:
浏览:258次    字数:3420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6篇,  月稿:0

  作者/山冯恩启

  前言

  2022年6月11日,星期六。汾州文化研究交流协作专委会汾阳文友一行10人,在武登云会长的带领下。深入介休乡村进行了为时一天的文化考察。受到了介休冀氏文化研究会冀广大、冀锦富,介休原史志办主任刘宝全,介休文化学者武增祥等几个村委领导的热情招待和耐心引领与细致讲解。上午对介休大靳村、焦家堡、龙凤镇河东村古堡古院、祠堂寺庙、观音佛堂、街巷地道,堡门古塔、王家创业、韩家英烈、焦家堡文光宝塔、红色记忆展馆进行了细致考察,深入学习。下午,参观了由山西介休凌云生物有限公司投资6000多万,于2020年创建的“凌云红色记忆馆”。盛夏热浪,热不过介休朋友的盛情厚意。旧宅空院,弥散着考察文友的笑语欢声。古堡青石路上的脚步,虽然留不下任何痕迹,但每一处精致的遗存,一定能定格在我们的手机、相册、脑海里。给自己也给别人留下永不消逝的美好记忆。唤起更多的人,去热爱它,去保护它。

  【一】

  2021年11月17日,任海龙在《文史月刊》发文《乡贤守望者》。文中详细记录了介休任桂武(1914一1970),号曼棠,精于文物书画、古籍善本鉴定,好收藏的生平事迹,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捐献珍贵历史文物的感人事迹。

  介休发现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刻本《金瓶梅词话》。任曼棠在《呈为呈献国故文物稿》中做了更为详细的说明:“原版出处,系介休城南二十里大靳村收藏家郭可观处,由家父于其后代以重价购得之。”后来,这本明万历《金瓶梅词话》被带到北京,引起了文化、学术界极大的反响。大靳村郭氏宗族在介休历史上颇有名气,清代光绪年间,号称“二大王”的大靳乡绅郭可观在全国很多地方开有商铺、票号,还开办了印刷厂,以义行闻名乡里。明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正是来源于介休大靳村郭可观的旧藏。郭可观被载入民国版《介休县志》卷十九乡贤录义行。

  清代光绪年间,在介休地面流传有这样的说法:“介休有个三不管,侯奎、灵哥、二大王。” 三人分指北贾村侯奎、北辛武村冀惟聪、大靳村郭可观。这三人凭借祖上雄厚财力,挥金如土,奢侈至极,让人感叹。不过,把大靳郭可观,放在与介休大晋商侯、冀并列位置,足以说明大靳郭氏雄厚的家资财力。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讲师、博士郭永平,曾驻扎大靳村,做了为时一个多月的调查考证。他在《一个晋商村落的现代化进程》文中写道:郭姓是(大靳)第二大姓,郭氏家谱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掉,难以追溯其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只可以上溯到清代道光八年(1828)。介休县大靳财主郭建馨创建竹风园晋剧社班。这个戏班子赶场演戏多用骆驼作为运输工具,俗称“骆驼班”。演出活动延续50多年,影响之广为介休戏班之最,家业丰盈为大靳村首富。郭建馨去世后。由其侄儿郭寿光续办,有记载最晚的演出时间是小靳村东岳庙戏台咸丰七年(1857)的题记。光绪四年(1878)介休邑绅郭可观提倡蚕桑,置北坛地120 亩作桑园,并在南街设立丝织机房。

  【二】

  郭永平调查报告:大靳村第一大姓为王姓。相传在唐朝贞观十三年(639)。陕西省华阴县王增、 王立、王光三兄弟为了谋生开始向山西迁徙,其中王光定居在了汾阳。另外两兄弟王增、王立则来到了介休,定居于大靳。清朝康熙年间,王姓家族依靠经商积累了巨大财富、发迹后,开始着手修建祠堂。整理编写族谱。王氏族谱也只能从 40 世开始算起,到今天已传了50代。

  大靳王姓族人,经商起步早,经营有方,传承有效,在明清几百年的经商中,买卖做到河北、天津、北京。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到大清康熙年间,已成远近闻名的晋商大户了。富裕起来的王家人,修桥筑路,修建祠堂一一公悦堂,修建了连片的豪宅大院,而且先后修了两座堡,永宁堡和崇宁堡。据碑文记载:道光十六年,修缮菩萨庙,王登元捐银五百两,道光二十二年,修缮魁星楼,捐银四十两。王家41世传人王家鹤,捐得资政大夫正二品官,是大靳历史上很有声望的乡绅。王家43世传人王丽中,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辽州学正。王家设学堂,建义学,不仅为本族子弟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为村其他姓氏孩子创造学习条件。

  大靳王、郭两大家族经商的成功,使得大靳成为介休南部丘陵地带的经济、文化中心。郭永平博士在大靳村调查报告中写道:“大靳村商贾云集,生活便利。从大清到民国几百年的时间里,村落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远近豪门望族,不断迁徙大靳经商、居住。从小靳村迁移而来的陈姓和陶姓·西欢村迁来的罗姓,北辛武村迁来的冀姓,焦家堡迁来的焦姓和张姓,董家庄迁来的宋姓,以及陕西迁来的杨姓。除此之外,由于商业兴盛,大靳还出现了许多依附于商人的其他职业,如手工艺人、镖师、佣工等。还有厨师、清洁工、园艺工、车夫、奶妈,等等。”

  【三】

  介休文化学者陈全在介休大靳历史人物中写道:王丽中有三个儿子,长子王乃毅,次子王乃讷,三子王乃恪。

  王乃毅(号果斋)曾经当过三任区长;王乃讷(号景斋)毕业于山西大学,也是二区之代表,王乃恪是“介休县立第四高校”老师。民国时期,介休人称弟兄三人是‘大靳三杰’,尤其对王乃恪老师评价更高,说他‘德才兼备,人皆莫及’。

  从大靳村王家还走出一名革命女青年王戈进,原名叫王仁山,1914年生,16岁考入了山西太原女子师范学校。1936年毕业考入同蒲路铁路局上班。1939年参加革命,改名为王戈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堪称山西妇女解放的先驱。

  介休大靳村‘县立第四高校’,从这里走出去不少爱国青年、革命干部、抗日英雄、解放战争英雄。张兰镇仙台人茹寅是这所学校的创办人,也是第一任校长。后来茹老师病故,城里人刘凤仪接任了校长,抗战前校长是大靳人王来福。

  王来福,汾阳河汾中学毕业,1922年任介休二高教员,1938年任抗日区长。教师中有王乃恪、王秉周、王和卿等王氏家族的人,因此校外之人称‘介休县立第四高校’是另一座‘王家祠堂’。王氏后裔革命者有:王坚女士、王大宁、王和清及王除等,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的有王振芳烈士。

  除此之外,大靳村还有:李思成、王振华等革命先烈,杨培兰、温志达等战斗英雄。

  【四】

  郭永平调查报告:雍正二年,里民捐谷九千七百余石,在介体设置104 所义仓,其中就包括设在大靳大兴寺的义仓。民国 18 年(1929),介休第四高级小学校在大靳创建。年七七事变在大靳村就建立了党支部,有王大出、王裕昌、王秉茂都是年以前入党的老党员。1938年日寇进入大靳,抢劫村庄,火烧公悦堂和四十多处宅院,大靳村内的很多店铺纷纷停业。许多商主逃离村庄。1949年,县里组织工作组进入大靳开展土改运动。1981年,大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年 12 月,县委、县政府命名大靳等4 个村为首批文明村。年大靳乡被撤销,乡政府搬迁到了绵山镇。

  进入新世纪,大靳村年轻人外出打工,教育向城市迁移,人口外流,村庄空心化,使得大靳村处于历史上最为艰难的发展期。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这历史大变革的时代浪潮中,大靳该怎样走好下一步路?不仅关系到大靳的现在,也关系到大靳的未来。

  乡愁是一滴永不干涸的泪,不管你走到哪里,也不管你身在何处。它始终悬挂在你的眼眶中,那么的晶莹剔透,那么的深邃苦涩。铁门紧锁,家院荒芜,散落的磨盘,坍塌的灶台,已在村人的不停叹息中,渐行渐远。堡院里曾经的欢声笑语,你争我吵,已被岁月风干成了一个久远的梦,似真也似假。离去不等于忘掉,离去也不等于没有。灵魂依附故乡,心灵追望曾经,这不是恋旧,而是一种人心与文化的归宿,根脉不断地延续。我们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这一永恒的主题,时时在提醒我们这颗疲惫的心,故乡,只有故乡才是我们最初的出发地,也是要最终归去得目的地。

  大靳村的历史曲折而生动,是中国乡村古代、近代以至现代发展的缩影。传统中透着灵气,古老中深藏风骨。坚固的堡门,聆听着岁月穿行的风雨雪霜,滚滚车轮碾压得吱哟吱哟声,聚纳着来自高天的日月星辰,拥抱着一切爱它、护它、珍惜它的人,把长长的安宁与希望,连接着不断的堡墙,如诗、如歌也如画!

  2022一6一22

  参加考察人员:

  介休冀广大 冀锦富 刘宝全 武增祥 梁小燕

  汾阳人员:武登云 冯恩启 侯荃 孔宪泉 梁怀勇 刘艳普 马朝贤 侯廷胜 马文光 郝虎岗

  神龙简介:冯恩启,网名神龙。汾阳市政协特聘社情民意信息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诗词》月刊编辑。大型诗集《黄浦江诗潮》、《上海滩诗叶》任常务副主编。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古建保护、红色文化专委委员、汾州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中华神龙文轩作家群主。汾州文史论坛群主。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大靳村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高中作文

    查看更多高中作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