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孝义司马村考察简记(六)一古镇雄风

作者:神龙   发表于:
浏览:234次    字数:6621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我们从哪儿来,要往何处去?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留住乡愁,带着对故土的眷恋与记忆,我们才会走得踏实、满足与美好!

  作者/山西冯恩启

  【一】

  公元前658年,周惠王十九年,“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的计策,率兵南下,围攻虢国首都上阳,虢公弃城逃往京师洛邑,上阳城破,虢国灭亡。晋军在回师途中,顺便灭了虞国。这一“假虞灭虢”历史典故,成了后世“唇亡齿寒”的沉痛教训。“假虞灭虢”在《春秋左传》与《吕氏春秋》都有记载。

  相传,虢、虞灭国后,晋迁其公族豪门、军人望户于晋国边疆之地,太岳山以北的“金沙水”畔筑城以“囚”之。《太平寰宇记》记载:“汾州虞、虢二城,相传晋灭虞、虢,迁其民于此,筑城以居之。”;《汾阳县志》载 :“晋灭虞、虢,迁其人于此,置瓜衍县。”;《孝义县志》载:“晋灭北虢,迁 其民于此,置瓜衍县治此,取名虢城。”

  金沙水两岸的大、小虢城囚居虢民。东边不远处的虞城囚居虞民。从此,虢、虞两国迁其于此地的幸存者,打鱼耕猎,繁衍生息,开启了汾、孝之地摆脱野蛮,走向辉煌文明的悠久历史。金沙河,从此叫虢义河,所置县叫瓜(虢)衍县。

  虢义河,古称金沙水,又名行春川。发源于山西省孝义市吕梁山鹊颉岭南麓。是孝义、汾阳二市界河,全长70余公里,流域面积280余平方公里。在汾阳市董家庄村东汇入文峪河。

  孝义司马古村就位于金沙河下游南岸冲积平原上,西北距离虞城不足5公里,西距大、小虢城也不超10公里。从众多史志看,虢、虞在春秋早期,是一个山川环绕,河湖围困的地方,树木林茂,虎狼横行,戎狄野蛮的地方。在这个远离晋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边疆外的险峻地方,我们无法想象虢、虞两国的先民,是怎样生存下来并开发成晋国重要的北方边镇的?

  晋献公灭虢、虞两国,迁其民于金沙河两岸,60余年后,即公元前594年,晋景公赏范士伯其地并置瓜衍县。从此文明的光芒照亮了这块险峻而神奇的土地,直到魏文侯在这块土地上挥马扬鞭,威霸诸侯,子夏讲学,西河儒盛。汾、孝文明的脚步踏着历史的年轮,环绕这片土地扩展开来。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永乐皇帝到郭子仪、司马光,再到汾州的两大王府,这片土地承载着、实践着太多帝王、将相、雄官廉吏治国安民平天下的深远梦想与宏阔情怀。春秋瓜衍,汉之兹氏,中阳雄镇,汾州府城,一个个名载于史的名字,把汾、孝之地连在一起,无法割舍的情结,已深入人心,唇齿相依,共赴着繁华与幸福。

  临水而居,生活在虢义河边的司马村挖渠筑堰“引以溉田”,到明、清时形成了引河溉田,挖渠退水的网状格局。司马村水西门道、东河街、西河街原来其实是一条东西向溉田或退水的河渠。兴盛起来的张家及村人,在河渠两旁建豪宅,筑大院,最后,河渠被填平成街。河渠成街,水村变陆村,村庄在悠久的历史中,逐步抬高。村庄在这块土地上层层叠加,最初的村庄到底有多深,没有确实数据说明,但我们确信,司马村历史文明不仅悠久而且深厚。

  神奇之地,必有神奇人物,也必有神奇故事。历经沧桑的金沙河冲积平原,在明清时代大规模的移民浪潮中,司马镇一跃而成为明、清、民国时代,孝义人口繁盛,村堡巍峨,庙宇众多,街巷纵横,豪宅林立的名镇显村。

  【二】

  孝义作家刘荣升《千年古镇司马村》文中叙述道:走进司马村看古建筑,最显眼的,除有名的关帝庙、观音庙、魁星楼、天龙庙、西寺庙、娘娘庙、文昌阁、望乡台,以及几大姓族的祠堂等古迹外,最大的看点是有多处晋商巨富之豪宅。

  司马村文化学者《张氏阖族家谱》续修主编张永朴对司马村张氏古宅院做了一番考证:

  张氏大宅院,位于西河街西头路北与西集街转角处。约清中早期建筑。坐北朝南,三进院,正窑五间,正院及偏院占地3158余平方米,有石制雕刻,功德牌坊;

  张氏二宅院,坐北朝南,位于西河街东段路北紧靠三宅院西侧,约清中、早期建筑。正院七进院,偏院五进院。正院窑五大间,偏院三大间、两小间。占地4867余平方米,正院有功德牌坊;

  张氏三宅院,约清中早期建筑,坐北朝南,位于西河街东段路北,五进院,正房五间,大院占地2618平方米;

  张氏四宅院,约清中早期建筑,位于西河街东头路北与东集街转角处,四进院,正窑五间。正院及偏院占地2843余平方米,有木制功德牌坊;

  张氏五宅院,坐北朝南,约清代中早期建筑,位于西河街东头路南五宅巷西侧,正院五进院,偏院四进院,正院上窑五大孔,偏院明三暗五,整个大院占地5880余平方米,正院有功德牌坊;

  张氏七宅院,约清中晚期建筑,位于西河街中段路南祠堂东巷东侧,坐北朝南,三进院,正院正窑五孔,正偏院占地面积约1659平方米。

  张姓院落,约清中晚期建筑,东河街中段路南孙宅巷西侧。坐北朝南,三进院。

  张氏后楼院(原为姚姓院,约清代早建筑,清代中期买与张氏)。位于后街东段路南与姚家巷转弯处,坐北朝南,正院三进院,正窑三大、二小孔,正偏院古建面积约3432平方米;

  张氏“大理寺”院,约清中早期建筑,位于任家街中段路北任家老宅东侧,坐北朝南,正院四进院,正院上窑三孔,正、偏院占地约1450平方米。

  张氏“三公堂”院,约清中晚期建筑,位于东河街西头路北紧靠东集街东侧,三大院为组合,上窑均为三孔,建筑总面积为4207余平方米。正院三院合一大院,后统称书房院。

  张氏祠堂院《张氏宗祠》,约清晚中期建筑,位于西河街西段路南,祠堂东巷西侧。坐南朝北,一进四合院,南上房三大间,占地350余平方米,沿街院门有三间穿廊。

  我们实地考察,这些豪宅大院正院大多为窑楼院。宅院深深,红灯高挂,雕梁画栋,熠熠生辉。闺阁绣楼,房院四合,既体现着封建时代官富人家的尊贵,也彰显着主人奢侈极欲的荣华。然而,人再努力,也逃不过后世衰落的宿命。走在一座座杂草丛生,残垣断壁,荒废已久的大院中,谁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酸哽咽于喉。人去院空,青苔绿阶,灶炕鼠洞,廊檐雀叫,烦躁着我们的心,也聒噪着我们的耳。家院是用来居住的,没有人居住,家园也就不成为家院了。空荡荡的房院,早已没有了人的脚步,也就没有了生机盎然的灵气。我们该何去何从?我们始终认为:文化不能断代,文明需要传承,越是古老的东西,遗存越久,价值也就越大。

  【三】

  在司马村历史上,无论是记载于碑文、志书里“千里寻亲”的张登阶、“为人师表”的张熊昭,(乐善好施)的张映寿,出任宝庆知府,重视文教的张镇南,还是威震汾孝之地,让敌寇畏惧的抗日英雄任应枢(绰号任胡子),新中国第一代大使夫人朱霖(原名文佩卿)。或是致富不忘村的原村书记刘新明…数不尽的司马村好儿女,为社会事业的进步,为家乡建设,保家安民作出了永载史册的伟大贡献。据史料记载:在清末山西保晋矿务运动中,司马村入二十二股,位居全孝义三百多个村庄入股之首。透过风云变幻的历史岁月,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司马村人在国家危亡之际,那种不甘屈辱,奋力抗争的民族气息与积极进取的村情风貌!

  朱霖,原名文佩卿,1920年2月出生,孝义司马村人,新中国第一代大使夫人。朱霖自幼家境贫寒,小学四年级时随家迁到汾阳城,1935年高小毕业,赴太谷铭贤中学读书,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宣传队,同年8月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的抗日游击队,赴太行山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并自编自演活报剧进行文艺宣传。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太行军区区党委党校学习半年,后历任太行二分区地委党校教务主任、区党委党校总支组织委员、一二九师政治部干部科干事、太行军区组织部干部副科长。后参加了百团大战、十字岭战役等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以及大生产自救运动,经历了太行山斗争的艰难岁月,培养了艰苦朴素的优良品德。1947年因工作、生产均突出被军区提拔为直属部队团职干部。

  1950年1月朱霖奉命随夫黄镇调入外交部。随后黄镇被任命为首任驻匈牙利大使,朱霖作为随任大使夫人,并任大使馆二等秘书,协助黄镇开展外交活动,对内从事馆务建设和党的工作。她积极参与勤俭建馆,并自学匈牙利语,受到了匈牙利党和国家领导人拉克西总的称赞。

  1954年11月朱霖随黄镇出使印度尼西亚,担任使馆一等秘书。曾亲自参与了万隆会议期间对周恩来总理的保卫工作,并陪同周恩来总理参加了会议期间的主要外交活动。1961年5月回国,至1964年5月,担任外交部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国外组组长。

  1964年6月,朱霖随黄镇出使法兰西共和国,任使馆内政务参赞。1973年5月,又随夫赴美国首都华盛顿,任驻美联络处政务参赞,协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联络处。期间,以其热情与坦诚,积极开展夫人外交,与驻在国各界妇女名流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和友谊。

  朱霖于1977年回国后,任外交部政治部副主任、部纪委副书记;同年任全国妇联执委常委。1982年9月30日离休。著作《大使夫人回忆录》,《天下之脊》。

  任应枢(1903—1979),又名任向宸,人称“任胡子”、“任支队”,孝义市司马村人。民国9年(1920)就读于汾阳河汾中学。民国14年(1925)应枢入太原三晋高中就读。民国17年(1928)应枢考入山西大学法学院。民国26年(1937),加入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并出任“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分配部运输科长。这时,为国难忧愤于怀,蓄起胡须,并发誓“抗战一日不胜,胡子一日不剃”。任胡子绰号即由此而起。民国27年(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率工卫纵队第四武装工作团在交城、文水一带活动,曾截获日军军需车十多辆,此后,所部改编为纵队直属游击队,人称“任支队”。在汾、孝、平、介诸县活动。任支队驰骋边山,骚扰日伪据点,阻击窜犯之敌,锯电杆、割电线、截汽车、杀汉奸,特别是在北官地村阻击日军宣抚班,重创敌军,使日军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吕梁军区司令部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应枢先后任山西公学秘书长,省政府秘书行政处处长,阳泉市卫生局局长,汾阳卫校校长等职。1963年从汾阳卫校离休。离休后,回到司马村,为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建立祠堂,逢节带领群众悼念。为解决司马村灌溉问题,废寝忘食,组织村民打成大锅锥井十几眼。每逢春节,逐户奉送对联,并用自己的工资访贫问苦。经常用战斗故事教育后代,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任应枢居住过的宅院依在,可以修缮,建设成为红色文化、革命英雄教育基地。

  肖炜,原名卫树桓,男,孝义司马乡司马村人,1923年2月生,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传队队长、连政治指导员、科长、海军政治部文化和旅游部俱乐部工作处处长等职。“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总部从延安来到孝义县西部山区。当时总部副主任是邓小平,曾在孝义住过一段时间。离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副军职)。曾是海军政治工作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刘新明,又名二明,1981年生,孝义市振兴街道司马村人。现经营运输等企业。曾任司马村第五村 民小组组长,村委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卸任后创办企业。十几年来,为50-59周岁以上老人每人补贴新型合作医疗费50元,为60-79周岁老人每人补贴新型合作医疗费100元,为80周岁以上老人缴纳全部新型合作医疗费每人380元。此项补贴已达五年,每年约10万元以上:为本村考入高中(含职中)学生每人一次性资助500元,大学(含大专、研究生)每人一次性资助1000元;为本村男青年结婚资助3000元;为本村逝者资助丧葬费2000元;为孤儿、特困户提供每年300元、500元、1000元不等的资助;出资硬化村里部分道路; 出资修建村东门、南门两座牌楼;出资修缮村关帝庙(合资)、修缮窑楼院后庙(独资)、修缮观音堂(独资);出资资助村文化娱乐活动。正月十五闹红火、村古庙会唱大戏及其他文化娱乐活动。心系家乡文化建设,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为人低调不张扬,他助贫、助困、助学、助弱,真正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思想品德。

  ……

  【四】

  孝义文化丛书 第八辑《古镇沧桑》第六章司马镇资料:

  1、 史家大院, 清代遗构。坐北朝南,原为二进院,南北长22.84米,东西宽85米,占地面积270.65平方米。魏家大院,清代遗构,坐北朝南,二进院,南北长29.84米,东西宽13.72米,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田家老宅,清代遗构,坐北朝南,一进院,南北长23.82米,东西宽20.58米,占地面积490平方米。孙家老宅,清代遗构,坐北朝南,一进院,南北长21.58 米,东西宽14.10米,占地面积304平方米。刘家老宅,清代遗构,坐北朝南,三进院,南北长23.82米,东西宽20.58米。占地面积490平方米。任家老宅,清代遗构,坐北朝南,原为三进院,现存院南北长34.39米,东西宽14.16米,占地面积487平方米。郭家老宅,清代遗构,坐北朝南,三进院,南北长46.94米,东西宽23.29米。占地面积1093平方米。

  2、 司马村关帝庙位于司马村北,据梁架题记,清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建。现存正殿,南北长8.8米,东西宽10.13 米,占地面积90.03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内存关公故事壁画约60平方米,檩枋下题有“大清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初十辰时重修”。

  司马村广济寺,据正殿梁架题记: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坐北朝南,上下两院布局,东西长12.20米,南北宽14.12米,占地面积172.26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内存人物壁画26平方米。

  司马村魁星楼,位于古镇东南角魁星楼院内。创建年代不详。1972年拆毁魁星楼及望乡台。砖石用于修建铸件车间。魁星楼为砖砌六棱柱体,三层重檐攒尖顶,飞檐挑角,脊兽风铃,气势雄伟壮观。

  张氏宗祠,据碑碣记载:祠堂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坐南朝北,一进院,南北长25.28米,东西宽12.95米,占地面积327平方米。

  张家学堂,创建年代不详,清代遗构,坐北朝南,一进院,南北长24.92米,东西宽11.8米,占地面积294平方米。

  打更房,位于东河街,据碑碣记载,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重修。清代遗构,坐北朝南,面宽一间,南北长6.08米。东西宽4米,占地面24平方米。

  3、司马村商号:佑衣行、花行、四美号、首饰行、公盛铺、会锦号、四合馆、大生当、聚丰号、义盛铺、长盛铺、如兰居、元成铺、培成号、永和局、紬(同绸)片行、义合馆、永正当、长裕号、万利当、源隆号、永泰号、万魁当、万盛铺、如意铺、永和当、贾肉铺、兴隆号、锦生号、聚恒号、兴盛号。

  4、除了这些有名的字号商铺之外,各种油坊、醋坊、粉坊、粞坊、理发铺、裁缝铺、生熟肉铺、银匠、铜匠、小炉匠等等更是应有尽有,常年开业。

  5、 司马镇全年6个大的庙会,分别是旧历的三月初二、四月初七、七月初二、十月初六、十一月初六和十二月初六。

  6、 民国初从河北邯郸迁来的药铺。一家是“复新成药店”,开设在东集街北头路西,有门面房三间,既卖药也有专人坐诊。现存年(民国十六年)9月 23 日在店铺前照的一张“全家福”,照片上店铺的招牌、店前写有“本店自制三仙丹”和“本店自制婴儿祛风丹”的广告牌等依然清晰可见。

  另一家是“同茂生药店”,开设在“广济寺”庙东后街西口路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公私合营”的过程中关闭,并入“公社卫生院”。

  另外的一家是本村人卫廷达结股开设的“崇正公”织坊。据 1985年版的《孝义县续志》载,崇正公为孝义县规模最大的纺织公司,拥有本金 元,织布机 30 台,雇工 56 人,年产土纱 件,土布

  匹,年产值达 元。

  7、《古镇沧桑》 2018年统计:司马村有各种生活服务店铺门市100家。

  【五】

  一个古镇就是一座文化博物馆,也是一本厚厚的史书,它生动地收藏与记录着村庄悠久的历史文化。每一座院落,每一条街巷,每一口水井,每一盘石磨,每一间草房、每一个灶台、土炕…都蕴含生动的故事与传奇。走在古镇狭窄的街巷里,任思绪穿越岁月的长廊,尽情地品味着它走过的艰难岁月、生死荣辱的辉煌历程。仰望古镇的雄姿,我们越发自豪,俯视古镇的厚实,我们更加成熟。残留的堡墙,破旧的院落,花草依依,霞辉浸染。淡墨浓彩,都是古镇画卷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新建的牌楼,新修的庙宇还有大院高楼,都展示着古镇人的希望、追求与幸福!我们始终坚信:今天一定比过去好,未来一定比今天好。在时代的雄风浩荡中,古镇又翻开了悠久历史中新的一页!书诗一首以表情怀:

  古镇雄风拂脸飘,温凉寒热荡心潮。

  诗文难尽胸中意,美酒高歌笛韵遥。

  2022一8-19

  特谢司马村文化学者张永朴、李海泉先生提供资料,并多次带领文化考察。

  神龙简介:冯恩启,网名神龙。汾阳市政协特聘社情民意信息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诗词》月刊编辑。大型诗集《黄浦江诗潮》、《上海滩诗叶》任常务副主编。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汾阳三晋文化研究会古建保护、红色文化专委委员、汾州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中华神龙文轩作家群主。汾州文史论坛群主。在百度输入山西冯恩启可搜索查看部分诗文作品。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古镇 司马村 司马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高中作文

    查看更多高中作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