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姜贻伟老师与我

作者:姜贻伟   发表于:
浏览:94次    字数:138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编者注:本文转自2021-11-03《中山日报》,原题《名家姜贻伟老师与我》,作者吴从惠。

  收到老师赠书——《丸石斋闲笔》,我一有空就翻,约一周时间读完。现在,有个习惯,看完一本书,总想谈点读书体会。

  称姜贻伟先生为老师,并不是真听过他的课,不仅中小学没,党校成人讲座也没,虽然姜老师确实曾有很多入室弟子以及讲座之类的门外弟子。称之为师,是指对我写作的指导受益而言,关于这点,我曾写过小文《姜贻伟老师》。

  有些人,即使天天见面或长期在一起,也是路人,像油和水,总交不到心,摸不到底。有些人,虽然见面少,但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虽如老师所言,人还是要多交往段时间才把握得准些,但三观近,性情合的人就真的很易接近,且易成知交。

  我是喜写散文的人。写散文容不得假,一虚构,就成了小说。要想了解一个人,最好去看他的散文。散文不仅有作家的成长历史,内心情感史,有成长环璄,山川风物,还有各种真实思想观点。读姜老师的《闲笔》,所有对作者的疑问都可在这找到答案。组织部门考察干部,最好的方法是看他散文。姜老师出生于1949年,是共和国的同龄人,读他的散文,更有读共和国断代史的意义。当然,我们欣赏老师的散文,不仅满足窥伺欲,更在于欣赏其艺术魅力。

  《闲笔》分四集。甲编多写郴州的山水风情,乙编写的是交往的人,丙和丁编,多是随笔。思想性情及文学观点。总体上说,较为庞博。篇幅有长有短,时间跨度也较大。虽然老师认为,更喜欢自己写的小说。但我个人认为,老师的散文也是很优秀的。尤其是写人物的篇章。如《高沙奶奶》《大哥的故事(两篇)》《家父与岳父》等篇,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极富感染力,过目不忘。

  老师作品,魅力最大在于语言。由于扎实的文字功底,加聪颖的领悟力,以及长时间当老师做编辑与文字打交道的经历,练就了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准确,生动,传神。很有表现力,穿透力,冲击力。如写人,“这位小我近十岁说一口浓重娄底话的肖新宇,穿着整洁潇洒自如的肖新宇,的的确确是我的同学。……相比之下,我就要惨多了:发如白茅背似虾,晕晕乎乎两眼花”。写老俵儿子柴蔸古,“在他身上,实在难看到湖光山色的痕迹,微翘的茶红鼻子,两翼皆黑;五短身体箍一件又小又旧的蓝布中山装,皱巴巴且脏兮兮的”。所有的描写,都不着浓墨重彩,而是孙犁似的白描。很少用典,用成语,倒是有相当多的方言俚语。

  姜老师公开出版的作品集,除这本散文闲笔,还有本小说集。我只在网络上看过几篇。印象最深的是《未置可否》。讲文革某木材厂一个造反司令的故事,情节相当精巧,生动,语言诙谐精准。我问过老师,故事是否有原型,得到否定答案。那想像力够丰富的,以后争取把老师写的小说看完。

  姜老师是郴州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曾任市作协主席,顾问。作品好,成就大。姜老师在鼓励奖掖郴州文坛新秀方面,也是着力甚巨的。在少数几次交往中,听他多次介绍谁谁潜力大,谁谁谁笔力勤。而且对写作也不吝交流切身体会。对我,多次肯定老而为文的热情、速度,以及开阔、丰富的阅历,也指出了长期写公文,艺术性不够,语言还要个性化问题。提出注重细节,语言写准写活,避免空论的要求。有老师传真谛真好。

  姜老师有一个不平凡的家族,五兄弟出了三个作家,绝对与知识分子父母的遗传及家教分不开。虽然不一定是直接影响。老师老当益壮,还有许多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杂文 老师 姜贻伟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