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就没想着活着回来”——抗美援朝老战士一席谈

作者:杨静   发表于:
浏览:156次    字数:138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6437篇,  月稿:2771

  一部《长津湖》,看得热泪盈眶。

  周边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每年在减少。我与一些老战士曾经的谈话,难以抑制地浮上心头。回想起来,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一句话,“就没想着能活着回来”。

  我们很难了解,当年父辈们以怎样的一种必死精神跨过江,直面牺牲的悲壮。面对血肉横飞的战场,他们没有退缩,没有犹豫,义无反顾地冲上前。

  吉林省军区一位离休的军分区后勤部长,1938年入伍的老兵。过生日时,我给他照相。看到他在朝鲜发的军功章。老人不愿说自己,只说抗美援朝过江,他所在的部队,出去整齐一个团,回来一个营(凑起来)。想到长眠的战友,老人久久地沉默。“没想到我还活着回来”。

  离休干部李成翥老人,在27军79师235团三营七连,参加了长津湖战役,与迟浩田(原国防部长)一个营。迟是教导员,李是指导员。他讲,这是支屡立战功的部队,济南战役中,荣获“济南英雄连”光荣称号。1950年11月,从温暖的浙江嘉兴,一路火车到了东北。军情紧急,路上进行战前动员。战士们久经沙场,刚刚褪去解放战争的硝烟,又奔赴完全陌生的朝鲜战场,不退缩,不开小差,士气高昂,纷纷表决心,勇于牺牲,保家卫国。部队从辽宁丹东过江,敌情突变,东线美军推进很快。九兵团又紧急返回,北上吉林省辑安(今集安)过江,连续急行军到长津湖地区隐蔽埋伏。

  那是个少有的严冬。部队穿的是南方部队军装,来不及换冬装。老人感慨,那么多好战士,冻死冻伤了,心痛啊。夜间大雪不停,覆盖了山地。早上阵地一片雪白,哪见人影?在雪堆里挖人,雪堆中有气孔,证明人还活着。没有气孔,就牺牲了。

  没有供给,没有粮食。冻土豆和石头一样硬,就是干粮了。冻伤手,脚的战士,只能爬行。战士们把枪枝抱在怀里,用仅有的体温,保证枪能拉开栓,打得响,全然不顾,这样做加速体温丢失,更易伤亡。

  战斗打响,部队拚全力冲锋。敌人逃跑,部队实在追不上汽车轮子了,一路追到东海岸,敌人乘船逃走。部队就地防御,打坑道。巨大的伤亡,使得部队已经无法再进攻了。

  一位老阿姨,两口子一起过的江。有一年入冬,我电话问候,“天冷了,别出门”。她说,“比朝鲜的冬天强多了,那地方真冷”。我说,“你们可遭罪了”。她慢条斯理地说,“就没想着活着回来”。一下子,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每个战士都抱着必死的决心,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这样的军队必胜!没有任何军队,任何困难能挡得住我军胜利的步伐!

  老战士陈玉琴,在23军73师直属队当文化教员。师部在山沟,本来很隐蔽安全。也许特务告密,也许敌机侦察发现了,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敌机呼啸而至,低空扫射投弹,驻地一片火焰。直属队和机关人员伤亡,人民军联络官也受了重伤。陈玉琴和同志们互留遗言,相约,活着的人告知家人。然后冲出防空洞,冒着敌机扫射抢救伤员,抢救文件。为表彰她的英勇,部队给她记三等功。

  不要计较,叫“长津湖战役”好,还是二次战役更准确。《长津湖》,是为中国志愿军树立的一座丰碑,是抗美援朝的缩影。参战的九兵团部队,是全体志愿军将士的代表。71年前的冬天,永远留在老战士的记忆里,也永远成为国家的记忆。三年血与火,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开国第一战,不仅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环境,还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志愿军前辈们付出鲜血和生命,打完了本该我们打的仗!我们,和我们的子子孙孙,永生不能忘记志愿军的功勋!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战士 文学 抗美援朝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杨静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1-10-09 22:25
    方烟雨
    这一仗,为子孙后代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2021-10-09 16:25
    凡云玲
    向抗美援朝烈士致哀,向保家卫国老兵敬礼!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