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红楼梦』(24) 大观园开启了青春的幽梦

作者:白雪公主   发表于:
浏览:131次    字数:4627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11篇,  月稿:0

  一

  此为《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笔记。其回幕引用《西厢记》与《牡丹亭》两折著名的昆曲,别有一番深意,——《西厢记》是一对青春男女在丫环红娘的帮助下,为摆脱封建伦理束缚的爱情故事;而《牡丹亭》是一个青春少女为了爱情,死而还魂的故事。在封建礼教下,自由的爱情是非常难得的,这世上有多少追求自由爱情的少男少女,为了冲破礼教与家庭观念的束缚,而双双殉情的事。古往今来,多少人感叹过青春的爱情啊!

  所以爱情的伟大力量在于它是对生命的一种自由选择,也是对自我情感的一种认同。在青春的生命里,这种力量表现得尤其突出,甚至甘愿为它放弃生命,——宁肯选择毁灭,也不愿意屈从,如前几回的金哥与守备的儿子。这正是青春之所以让人怀念,让人可叹的真正原因吧!

  有一天,我在听一堂心理学的讲座时,老师特别提出一个成长心理学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往往对初恋念念不忘?老师从人对自我的认知,对社会人际关系的理解,人的生理特点,以及人对情感几个方面作了深入的讲解。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到初恋是人对异性情感的第一次自我醒悟,是青春时期对情感探索的一种尝试。他还特别讲到《红楼梦》这一回,说大观园的春天,开启了一群孩子的青春幽梦,就像初恋一样,情犊初开,那种生命的初始萌动,怎能让人轻易就能忘却呢。

  幽梦是什么?幽,有一种孤独的深沉感,很难寻找,无法捉摸,但它似乎又确确实实存在着;梦,时光之中不断往返的东西,过去的,未来的,像一种意念一样,瞬间在头脑里反映出来,好似预示着什么。所以青春就是一个爱做梦,爱发幽情的生命阶段。

  二

  这一回主要围绕大观园的事情做文章。开篇第一件事讲到大观园里的管理,元妃省亲后,念及贾府众姐妹兄弟对大观园里的题咏,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化活动,所以才交待贾政把那些题咏刻字立碑,以为千古风流雅事。这里作者对立碑勒石用了一个专业的词叫“烫蜡钉朱”——指在事先准备好的石头上涂上腊,在腊上刻字,用红色染料或涂料给文字涂上颜色和边界,最后可以按红色的印迹刻字。

  大观园里园林管理一下子又有些事情出来了。这就像现代企业一样,一旦有大事出现,必然就会有人事调动派遣,所以来找凤姐和贾琏谋求工作的人就特别多。

  正好这日关于园里的小道士和小和尚要打发到家庙里去,贾府其它一族贾芹的母亲便求凤姐,给贾芹一个事做。所以凤姐在内心里便把这事交待给了贾芹。可贾琏却想把这事给贾芸,于是在吃饭的时候,夫妻之间关于安排小道士和小和尚的差事,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贾琏正同凤姐吃饭,正好贾政传唤他去。“此时凤姐一把拉住笑道:‘你先站住,听我说话:要是别的事,我不管;要是为了和尚小道士们的事,好歹你依着我这么着。’如此这般,教了一套话,贾琏摇头笑道:‘我不管!有本事你说去。’凤姐听说,把头一梗,把筷子一放,腮上带笑不笑的瞅着贾琏道:‘你是真话,还是玩话儿?’贾琏笑道:‘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芸儿求我两三遭,要件事管管,我应了,叫他等着。好容易出来这件事,你又夺了去!’凤姐儿笑道:‘你放心,园子东北角上,娘娘说了,还叫多多的种松柏树,楼底下还叫些花草儿,等这件事出来,我包管叫芸儿管这工程就是了。’贾琏道:‘这也罢了。’因又悄悄的笑道:‘我问你,我昨儿晚上不过要改个样儿,你为什么就那么扭手扭脚的呢。’凤姐听了,把脸飞红,‘嗤’的一笑,向贾琏啐了一口,依旧低下头吃饭。”

  这让我联想到企业管理的用人问题。优秀的企业中,人事启用、升迁、调离都应该进行相应的考查;岗位的评估;科学地进行人事管理。而王熙凤和贾琏在吃饭之间就决定了贾府里一个职位,却没有思考这样的职位,是不是贾府里必须的,或者人力成本是否可控,所以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却是贾府管理的一大漏洞。王熙凤再有才,却有性格的缺陷,她喜欢专权谋利,喜欢听人吹捧,所以贾府的败落,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贾琏明面上是管理贾府的人,其实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纨绔子弟,这让他在凤姐面前显得毫无抵抗的力量。作者写凤姐的笑,是一种威严,她的笑里藏着无数的小心眼。当贾琏还想反驳时,“凤姐听说,把头一梗,把筷子一放,腮上带笑不笑的瞅着贾琏。”这种无声的表情,一定让贾琏感到害怕。

  所以这一段精彩的描述,为后文的情节埋下许多伏笔,包括贾琏离开时,对着凤姐说的那段似淫又色的玩笑话,说明他们夫妻的房中之事,在贾府里是一种公开的秘密。

  就这样,贾芹很顺利地得了这个差事。凤姐又做情,先支了三个月费用给他——

  “白花花三百两。贾芹随手拈了一块与掌秤的人,叫他们‘喝了茶罢’。”

  作者用“白花花三百两”的字眼,贾芹的“随手”等,此并非闲笔。古人说钱财不可露白,贪婪的人见钱眼睛就会发光,所以白花花的银两,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物。作者没有告诉我们这些钱全用在哪里?有没有监管?可见大部分的银两最终会落入私人的腰包,这也暗中点明贾府管理的混乱。

  三

  “如今且说那元妃在宫中编次《大观园题咏》,忽然想起那园中的景致,自从幸过之后,贾政必定敬谨封锁,不叫人进去,岂不辜负此园?况家中现有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们,何不命她们进去居住,也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却又想宝玉自幼在姊妹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又怕冷落了他,恐贾母王夫人心上不喜,须得也命他进去居住方妥。”

  这段话延伸到大观园的第二件事。首先讲讲大观园的主权问题。表面看这园子是贾府的地盘,但却是为元妃幸亲而修,好比皇帝的行宫,主权应该属元妃所有,所以她有对大观园处置的权力。

  她不希望大观园就这样空着,那园里的花花草草、亭台建筑、流水山石,是一种生命。——贾妃十几岁进入皇宫,过早地失去了生命应经历的美好青春,她不希望兄弟姐妹的青春像她一样,变得灰暗和荒凉,她要让这些兄弟姐妹搬去大观园,远离一些世俗的东西。所以元春的行为,既解放了宝玉他们的青春,又对自己的青春作了祭奠。大观园因为贾宝玉他们的入住,就真正成为了一座青春的乐园。

  这件事对贾宝玉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他从父母那里出来,就急着问黛玉要住哪一处:

  “宝玉便问她:‘你住在哪一处好?’黛玉正盘算着这事,忽见宝玉一问,便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首曲栏,比别处幽静些。’宝玉听了,拍手笑道:‘合了我的主意了!我也要叫你那里住。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

  我不知道这里贾宝玉与黛玉聊的是不是同一种心境。黛玉说潇洒馆幽静,他却说怡红院清幽。列位,你们看完整部《红楼梦》,觉得怡红院清幽吗?前面写大观园落成后,贾政带着贾宝玉一行去参观大观园时,对怡红院里作了细致的描述:有红的海棠,有红的桃花,还有绿的芭蕉,所以才叫怡红快绿。也就是说怡红院应该是大观院里颜色最丰富,最热闹的地方,怎么能谈上清幽呢?在这里唯一的解释就是贾宝玉是为了与黛玉挨得近一些,故意这样说的。

  而林黛玉说的幽静,正是她生命的状态。竹子,有节、笔直而中空,有一种孤傲的气质。而林黛玉的生命正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不需要太多的人去理解,所以她选择的是真正的幽静之处。

  所以作者费尽心思地安排不同的住处给每一个人,是有目的的,——每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和品性,在自己所选择的居住地都一一体现出来不同的特征来。而宝玉选择与黛玉挨在一起,正告诉我们:青春的幽静里,是一种孤独,也更需要一些私密的空间。

  我女儿现在已经十四五岁了,在我们大人面前总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然而一旦在学校里,见了同学,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仅爱笑爱跳,而且话题也特别地多。后来我才明白,每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私密,都有不希望大人知道的心里活动,而这样的状态,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青春叛逆期。

  四

  正因为此,我们就不难理解贾宝玉接下来写的四首即事诗及看禁书的行为了。——因为青春里既有一种成人认为的叛逆,同时更多的有一种生命的自我认知和领悟。

  当现实的人们离青春越来越远的时候,特别越来越多的接触世俗的东西后,就会对青春期孩子的表现带着一种批判的态度。可是大家想想,我们也有过青春,我们曾经也为某个异性写过朦胧诗,也背着父母师长偷偷地看过色情小说。这些不过是生命的一个历程,一个阶段而已。

  在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只要不是邪性的东西,让孩子过早地领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在贾宝玉偷读《西厢记》的时候,作者描写得相当地美,把一幅精致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那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时沁芳闸桥那边的桃花底下一块石头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看。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树上桃花吹下一大斗来,落得满身满书皆是花片。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儿,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儿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多么美的画面啊!三月的春天,正是万物萌动的季节,一个俊美的男孩子坐在桃花树下看关于青春的书,桃花落在书上、身上、一片粉色,一阵红的烟霞,似云雾一般。这不正是青春的一种朦胧的美吗!作者倾注这样的笔墨,不正是要极力赞美青春的美好么!

  青春年少对花的珍惜,是受了《西厢记》少男少女对生命及命运对抗的启发,让贾宝玉萌动了一种对生命怜爱的情感。这样的情感使一个男孩子的性格变得柔弱和温暖。

  所以当林黛玉出现时,他立即向她建议把花瓣收拢,全部丢在流水里去。有时候我读到这里不免产生对青春流失的一种想法:贾宝玉说把花瓣抛进流水里,其实也是说青春像流水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流到它应该去的地方。

  而林黛玉却不这样认为:

  “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是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儿什么没有?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儿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埋在那里,日久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黛玉说花随水流而去,不知漂向哪里。如生命之无根,不如把它们葬在土地里,这样可以留在土地里。这似乎在说她自己的生命一样,——自己无父无母,寄人篱下,像漂泊在水中的花瓣,所以她希望生命留在那块洁净的土地里,而不是随流水四处漂泊。

  同样,黛玉的行为或许也告诉我们:青春需要保持洁净。所以林黛玉的性格孤高自许,轻意不让人接近,她这里讲的“干净,”也许正是她希望追求的一种生命纯度。

  她对落花的理解比贾宝玉更深刻,更细腻,是因为她的人生经历不同,她看到了生命孤独的无助。

  所以当她与贾宝玉一起读过《西厢记》后,她意识到生命是短暂的,青春更像一场幽梦,不可捉摸,也无法挽留。她从梨香院过,听见了大观园里小戏子们正在唱《牡丹亭》里句子。

  在她看来,生命的姹紫嫣红,最后都交与了断井残垣,良辰美景的热闹,似乎不属于自己,只会让人看到生命的荒凉和寂灭。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联想:

  从自己如花一般的青春年华,想到岁月流失后铅华尽毕;青春的生命如春天的花一样美好,可谁又来珍惜这样的美好生命呢?一个年轻的女子,沉浸在对青春的感叹中,第一次对生命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只是这种认识,在未完全领略人生经历,是不太明白的。在生命的长河里,人们容易记住青春,也更容易忘记青春,所以每每读到这里,我常常掩书长叹:如果生命能再给我一次青春,我一定把那场幽梦做得更久,更加甜蜜!

  2021年10月2日凌晨于金犀庭苑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幽梦 青春 大观园 红楼梦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白雪公主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1-11-20 10:32
    琉璃韵
    红楼专家级别了!美文,一会会慢慢品一下!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