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母亲”是最美的名词

作者:甘武进   发表于:
浏览:27次    字数:6705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6篇,  月稿:0

  一

  母亲的春种在旧历年前就开始了。

  旧历年底,我回乡下老家,母亲正在门前忙碌。她把带着干枯外皮的豇豆、扁豆、辣椒、茄子的种子挂在屋檐下晾晒。它们被一条细细的红线串起,豇豆与扁豆的外皮鼓起,里面的种子饱满结实;辣椒与茄子被剖成几片,皱巴巴的果肉上扁平的是辣椒籽,圆形的、鼓的、种皮光滑的就是茄子籽了。

  那是我常见的画面。在后院的菜地里,母亲选择一处土质肥沃、背风向阳的地块作为蔬菜苗圃。她挖出疏松的表层土壤,铺上一层厚厚的稻草,撒上生石灰,浇上一些水;铺上一层农家肥,表层土壤回填,整理疏散,撒下扁豆、辣椒、茄子、番茄、黄瓜的种子;一排新砍的竹子弯曲插入苗圃两边,盖上薄膜,一个小拱棚出现在大家面前。

  春天,在母亲的忙碌中来了。那个小拱棚时常被大雪覆盖,时常被寒风光顾,但那些经过母亲精心挑选过的种子,经过母亲的精心护理,它们从来不会担心自己被埋没了,始终相信出土的那一天很快到来。的确如此,当母亲适时地揭开塑料薄膜的一角,那些蔬菜种子悄悄地从泥土中钻出来了,探出的嫩芽,新绿、嫩绿、鲜绿、翠绿,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年味未散,母亲的身影已频繁出现在菜园里。她施肥,整地,铺膜,搭架,呵护着她的希望,就像多年前呵护年幼的我们一样。春日暖阳。母亲戳穿地膜,栽下数行番茄苗。那些幼苗抬起嫩绿色的头,在春风中摇曳着。植株被绑定在竹竿上,番茄开着黄花,花儿像金铃铛一样美丽。番茄毫不迟疑的结果,红红绿绿挂满枝头,成了一道养眼的风景:红的光彩夺目,绿的晶莹剔透。

  母亲的脸上都是笑容。在篱笆边她随手撒下的丝瓜籽,悄悄破土而出,绿芽冒出来,像害羞的小姑娘偷偷看着这个世界。过几天,丝瓜苗两片嫩绿的叶子撑开,中间长出一小片手掌状的叶子;再过几天,丝瓜苗长“胡须”了,在竹竿、树枝、墙头、院门攀附,扭动着水蛇似的腰肢在上面游走。数天后,它呈现出勇猛攀爬之势,看准方向一路向上。所到之处,一片葱茏,翠绿。

  豆角的藤爬满了支架,茄子身穿紫色大袍,黄瓜顶着黄花,在灯笼似的辣椒果下面悠闲地躺着……母亲说,你们喜欢吃韭菜馅的饺子,在菜园边上,我种上几行韭菜和小葱;你们喜欢吃虎皮青椒,那边栽着的是辣度正好的辣椒品种;无籽的西瓜苗栽了两畦,暑假时你们刚好能吃到;那边还有孩子们喜欢的甜瓜、甜玉米……那都是你们喜欢吃的果蔬,在菜园里我全都种上了。

  菜园虽然不大,春种时节勤劳的母亲却把其利用到极致。她翻地,碎土,撒肥,平整,播种;浇水,间苗,移栽,立架,剪枝,疏果……菜园成了母亲的一个孩子,我们是她精心养育的蔬菜,倾注了她所有的慈爱和牵挂——收获季节,我们无论在外漂泊多久,大家都会准时踏上回家的旅程,与母亲一起分享喜悦,感受幸福。

  二

  春耕来临,那是母亲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乡间四月,天际微白,母亲摸索着起床,开门,牵着耕牛下地了。她将长长的牛绳解开,系在一根小树桩上,耕牛在这个固定的圆圈内开始了它的早餐。这个圆圈是母亲精心挑选的,草丛绿、长势好,露水多,是耕牛喜欢的佳肴。

  母亲来到田埂上,给被杂草覆盖变得臃肿的田埂理发。她挥动镰刀,田埂上的杂草变成了一个个草把,在她身后有序地摆开。那些草把晒干,将被她收起来运回家中——那可是土灶里最好的柴火。田埂变苗条了,洁净了,几处导致渗水的裂痕与鼠洞一览无遗。母亲拿起铁锹,开始修复。春雨过后,水田才能被春雨充分滋润,生机一片。

  该回家做早饭了。母亲从菜园经过,顺手扯起几棵白菜,摘上一把豆苗,拔起几根芫荽,再从小麦田边挖取数蔸野韭菜,在院里的井水边清洗干净。灶膛里柴火烧起来,炒菜的声音响起来,饭菜的香味慢慢在院里弥漫。母亲说:“吃饭了。”那是最美妙的声音。野韭菜炒鸡蛋、瓦罐炖大白菜、豆苗蛋花汤、数块自家腌制的清蒸腊鱼……配上大米饭,对于乡下的人家来说,那就是一顿美餐了。

  饭后,母亲洗衣、扫地、喂猪,忙得团团转。稍后,她带上家具向等待耕种的地里又出发了。母亲在地里挥汗如雨地劳作。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家人的生活,全在那几亩地上,母亲丝毫不敢懈怠。临近中午,她擦着汗水回来做午饭。午餐后,母亲收拾妥当,又去地里干活了。日薄西山,她的身影才出现在回家的小路上。

  母亲扛着铁锹、提着竹篮或牵着牛儿回家了。她在院子里小坐片刻,和一家人说说一天里大大小小的事儿。此时的母亲,脸上才出现轻松和愉快的表情。一天的辛劳落下了帷幕,母亲会用大把的时间将粗俗的食材化腐朽为神奇,尽情展示她的厨艺。接下来的时光,一家人共享晚餐。此时的母亲,快乐满足的神情跃然脸庞。

  夜色升起。我在灯下写作业,母亲则在灯下缝缝补补。夜色深沉,左邻右舍一盏盏灯火渐次熄灭,母亲才熄灯歇息。乡间的夜晚别样的静谧,大街上没有霓虹灯,村口没有车声嘈杂,只有墙角处草虫的缕缕吟唱,屋檐下鸡鸭的偶尔吵闹。天籁之音此起彼伏,久久地回响在那片温暖与希望的土地上。

  春分已过,谷雨如期而至。母亲不知疲倦,在田野里穿梭、忙碌。那是她忙碌的时节,也是她最充实的时节。年复一年,母亲春种秋收,春华秋实,将农家简朴的生活过得富有诗意,充满温情,温暖着我们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三

  读《插秧歌》:“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我给母亲打电话。打了几次都没接。到中午时,母亲才回电话:“我跟你爸在整理秧田,手机放家里了。明天,要插秧了。那几亩地,我们应付得来,你不用担心。”

  在老家,布谷鸟叫插秧就开始了。插秧看上去简单,做好并不容易。手脚要配合好,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同时迅速从一把秧苗中分出一小撮,右手插入秧田,眼睛瞄准行距株距,身子在一米多宽的幅度里左右移动,双脚一边插一边后退,脚在田里还要少挪动,挪动得多脚印多,踩出的泥坑也多。如果秧苗插在泥坑里或边缘,可能在水的浮力下漂到水面上,那个位置就会少一株秧苗。

  母亲年轻时是插秧能手。一把秧苗左手拿,右手插。拿秧的左手拇、食、中指敏捷地把秧苗分开,递给右手;右手三指合作,接过秧苗,找准秧位,裹住秧茎、秧根,轻巧一点,迅速抽出手指,秧根即插入田中。这边插,那边分;这边递,那边接,运用自如,心到手到;腿,插左退右,插右退左……母亲身手舒展,步法轻灵,开合自若,动静从容,挥洒淋漓。那些秧苗横平竖直,整齐得像流畅的诗行。

  小时候,我跟母亲一起插秧。开始感觉有趣。赤脚下田,那是种很美的体验。脚踏入水中,会受到一次透遍全身的精神洗礼,感觉五脏六腑、皮肉骨骼、大脑脊髓都经过一场清刷和过滤,全身上下像换了一副身架,变了一个自己。尤其是碰到蚂蝗时,异常兴奋,看它吸在腿上,抬起用力一拍,它滚下去了。拔根小树枝,将蚂蟥穿透翻卷插在田埂上晒干,变成小伙伴们最好的战利品。

  长大了懂事后,我知道插秧实际上是件艰辛的活。这一轮插完,从田埂另一端又从头再来,循环往复……烈日暴晒的灼痛,高温炙烤的闷热,机械重复的疲劳,腰腿疼痛的难受,让人对劳动充满着敬畏。插秧时节,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失去效能,往常的闲情逸致瞬间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刷刷的插秧声与自已佝偻的身体相互对应。此时,我们才深刻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插秧虽辛苦,但让人充满希望与信心。乡亲们来到水稻田里,不管工程有多浩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一种本该属于自己生命的力量萌动起来,这种力量来自深厚的故土,来自大家对脚下土地爱得深沉。于是,十多天的时间里,那一片片白浪浪的水田变成了秧田,绿起来了,绿意连天,醉人眼帘。乡亲们似乎看到秧苗分蘖、吐穗、扬花、灌浆……最后,金黄的稻谷入了粮仓。

  我曾记得,我希望有种叫做插秧机的机器,替代让母亲那代人插秧的辛苦。如今已实现了,大多农户用上插秧机,有的改为抛秧或撒播。曾经的插秧,成为过去。数年前,母亲将稻田租给种植大户,只留下几亩地自己侍弄。因为,插秧在她的记忆里早已留下烙印,挥之不去,需要常常体验与回味。

  放下电话,远在异乡的我,仿佛看到多年前母亲插秧的那个清晨:清凉的水中,年轻的母亲站立,露出白白的小腿,手起手落,眼前的秧苗在水田中泛绿,头顶上是布谷鸟落下的绵软叫声……

  四

  带孩子去乡下看望母亲。还没走到那个熟悉的院子里,饭菜的香味早已飘了出来。放下礼品,在堂屋里一瞧,桌子上的火锅煮得正欢,旁边放满了洗得干干净净的菠菜、茼蒿等青菜。母亲说:你们住城里,大鱼大肉吃得多了,我专门弄点家里种的青菜来换换口味,都是刚从菜园里挑出来的,你们一定很喜欢。我们从火锅中捞出烫好的青菜慢慢品尝,那种新鲜的、甘甜的滋味没有理由不喜欢。

  母亲的菜园就在村路边,面积不大,勤快的她在这个菜园里种菜已有几十个年头了。只要有空,母亲就会在菜园里忙碌起来。整地、施肥、撒种、浇水、除草等,一样样有条不紊,有板有眼,就像她种地那样,唯恐漏掉一道工序会减少了收成。在她的精心呵护下,菜园里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各类瓜果蔬菜依次出现在眼前,丰盛着我们的饭桌,温暖着我们的岁月。

  母亲种菜是讲究时令的,这茬割了种那茬,从不让菜园有空闲。春天,黄瓜秧分叶,豆角苗破土,白菜、萝卜都开花了,引得蝴蝶上下飞舞。夏天,菜园美不胜收,茄子紫得发亮,番茄青里透红。秋天,辣椒红得像火,黄瓜绿得要滴下来,南瓜躺在草丛中,大得让人抱不起来。冬天的菜园一点也不寂寞,薄雪融化后白里透青的是萝卜,风采依旧的是白菜,昂扬向上是蒜苗……于是,母亲的菜园成了乡村独特的风景线。

  母亲比较胖,侍弄菜园时弯腰的时间长了有点气喘。每每看到母亲这个样子我曾几次劝母亲放弃种菜的想法,再说买菜也花不了几个钱,有空闲的时候多多休息一会儿,不要让自己太劳累了。可母亲总说:习惯了,闲不住的,我侍弄菜园,跟锻炼是一样的,你看我身体硬朗着呢!再说,买的菜哪有我自己种的好?自己种的,用的是农家肥,从来不打药,绿色无污染,吃着也放心。再说,也能让你们带点回去尝尝。

  是啊,每次返城时母亲总会带我去菜园摘些蔬菜捎回去。割两捆韭菜,来上点茄子,摘几个西红柿,再扯两根黄瓜……母亲忙得不亦乐乎,直到我连连摆手了才肯停下来。临上车时母亲又嘱咐,过几天再回来取些,菜疯长着呢!起初我还兴趣盎然地时常溜回家满载些蔬菜回来,后来想到母亲这般年纪了,种点菜实在不容易,再接到母亲的电话就以工作太忙抽不开身推诿。电话那头,我常常听到母亲颓然地叹息。

  有次,儿子回乡下玩了几天,回来后无意中提起,奶奶时常蹲在菜园里嘀咕,这些菜本来为儿女们种的,希望我们能常回家看看……瞬间,我明白了母亲种菜的苦心!母亲的菜园,是为了拴住儿女那颗常回家看看的心!在母亲的心中,儿女永远是她精心养育的一畦蔬菜,从松土、播种、浇水到施肥,倾注了所有的爱心与汗水,母亲的菜园不仅生长了很多蔬菜,还生长了母亲许多的爱和牵挂!

  五

  那年,母亲六十多岁了。农闲时,我给她打电话,问她在家里过得怎么样。谁知道,母亲说她又到省城做家政去了,雇主一家对她的服务很满意,还要给她加工资呢。从母亲的话语中,我听到了她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就像她精心待弄后的庄稼获得了极好的收成一样。我有些欣慰,也有点“苦恼”:母亲什么时候才能主动停下来好好休息呢?

  母亲是个勤劳的农村妇女,识字很少,有最朴素的“劳动观”——一个人只要好好劳动,就不怕没有饭吃;只有从小开始吃苦,长大后才会过上好日子。农忙时,她与父亲一道起早贪黑,在十多亩地里精耕细作,那些地几乎年年都获得了最好的收成。农闲时,她会到县城、省城打短工、做家政,补贴家用。在村子里,我们家的生活谈不上富有,日子却过得和谐充实而幸福。

  在母亲影响下,我们兄妹三人从小就开始劳动。稻田,是母亲生活的热望。她带着我们在稻田里依次排开,看谁将秧苗插得又快又多又整齐。数天后,返青的秧苗活力四射,那是我们辛勤劳作后最美好的回报。麦田,母亲迎接着收获的喜悦。炎炎烈日,她戴着草帽,一起一俯,割麦的动作轻捷、灵敏,与麦子那样贴近。我们握起镰刀,默默而乖巧地跟在母亲身后,割麦。

  无论是插秧,割麦,还是其他劳动,她常常会转过头来,对着我们默然一瞥。我联想那一定是慈爱里迸射的一片柔情似水。她会停下来,走到田埂边,拿起茶壶——那是已经变凉的大碗茶,倒入茶碗里,让我们喝点水,歇一会儿。母亲说:把这块田的秧插完、把那块地的麦收了、把这片地的杂草拔了……晚上我做点好吃的。蓝天飘浮着云朵儿,母亲将茶壶搁到埂上,又开始插秧、割麦、拔杂草,她的目光在庄稼地里悠然穿梭:好好劳动,我们会过上好日子的。

  那年冬天,我在县城上高中。闲不住的母亲到食品厂打短工——卖馒头。她说:给你们兄妹三人挣点学费。凌晨四点多起床,母亲把数百个批发来的馒头,放入自行车车架上那个保温的大竹筐里,出发了。她要赶到乡村的集市上卖掉。母亲带我卖过几次。鄂北的冬天有些冷,我们蹬着自行车赶到数十里外的乡村集市时,头上都冒着热气了。母校担心我,遇到同学会觉得丢脸。我连连摇头。那时的我已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感受到了劳动的可贵:劳动是光荣的,卖馒头挣学费不丢脸。

  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们兄妹三人自小就很懂事。小的时候,都自觉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洗衣、做饭、打猪草、放牛,帮着父母春种、夏管、秋收、冬藏。母亲最朴素的“劳动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一生。弟弟踏实肯干,已成为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妹妹吃苦耐劳,把自己的食品店经营得红红火火。我一家三口都是教师,已在南方安家落户。儿子因工作成绩突出,还被评为优秀教师。

  如今,母亲离开我们已有几年了,但她朴素的“劳动观”已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上——她的三个孩子、她的四个孙子孙女的心上,那是最宝贵的财富,那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铸就。我们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绘就积极向上的人生底色,感受劳动的美好。

  六

  离开乡村公路,穿过路边的小麦地,是长满野草的土坡。这里,绿树浓密,层层叠叠,绿得沉,绿得酣。这是母亲生前喜欢的地方。母亲的坟墓,孤独地躺在这片葱绿中,已近一年了。

  那天,土坡上的树也是绿得葱郁,我们把母亲的骨灰送到这里安葬。在草丛里,我小心翼翼地把骨灰盒放在草纸铺成的垫子上。旁边是刚挖好的坟坑,里面摆放着小小的水泥棺,四周覆盖着一层打有方孔铜钱印的冥钱。身穿道袍的道士拿出罗盘定位后,用线标注好安放的方向,便朝骨灰盒边喷着无数的阴阳水,摇响铜铃,念念有词。

  母亲倔强而微弱,一生受尽磨难。她身为长姐,从小照顾着下面的七个弟弟妹妹。十七岁时,母亲面如满月,眉目流光,心灵手巧,是那个年代难得的美好。父亲自小无母,家中兄弟姐妹六人,家境一贫如洗。俊俏的她没有嫌弃,嫁给了父亲,生下了我们兄妹三人。她全部的力量都用来为别人活着。如今,大家的生活变好了,可以好好歇歇、好好享福时,她的全部力量却用完了。

  她躺在这里,无奈地接受着这样的悼念仪式。亲人们在放骨灰盒的草丛下方跪好,排成数排,后辈们拿好手中的孝子棒,白色的孝服在阳光下泛着惨白的光。道士开始作法,宽大的道袍被风鼓起来,充满诡秘;铃铛响起来,丧歌唱起来,拂尘在空中挥舞,贯通着人世和冥间的世界。

  丧歌溢满土坡,如刺刀刺进心里,堵住了我的呼吸。母亲去世的前一天,她好像有预感似的,让妹妹拨通了我的电话:“你哪天回来啊?我想听听你们一家人的声音。”那种不治之症给她带来的疼痛已深入骨髓,她快扛不住了。我流着泪说:“马上回,马上回……”谁知,那次通话竟成永别:当我从千里之外连夜赶回老家时,在途中我就接到了她离世的消息……

  母亲一生敬畏一切,有一颗舍得爱人的心。她不识字,未见过大的世面,但却懂得很多大道理,并用自己的纯朴与能干赢得了的好口碑。那浩浩荡荡的送丧队伍就是最好的证明。都说“人死如灯灭”,可母亲死后,她的灯却慢慢亮起:她人生最后的盛大场面,是用她一生的仁爱之心,无意间为自己赢得的。

  道士念完悼词,母亲的骨灰盒放进水泥棺里,水泥盖盖上,乡亲们开始填土。我们都哭了起来……冥钱点燃,一张张,一扎扎,冥钱上的火苗腾腾地蹿起来,带着和亲人最后的告别盘旋而上。母亲微叹的声音似乎从燃烧的火焰底部传来:她走了,去天堂了。

  母亲的葬礼接近尾声。从此时起,对我来说,母亲就成了一个名字,一个符号,永远刻在我的心里:人生世间短暂如寄,让我们深藏亲情至爱,好好活着。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日记大全

    查看更多日记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