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只在芦花浅水边

作者:林凡   发表于:
浏览:39次    字数:1685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67篇,  月稿:0

  小说家王树兴的朋友毛哥主动请缨,邀请我们游览高邮湖湿地公园。

  下午两点,他的车准时出现在汪迷客栈门口。一同前来的还有他的太太。短发,合中身材,齿若含贝,一件墨绿色大衣越发衬托她白皙光洁的脸颊。

  湖边风大,你们多穿点衣服。毛哥说。昨天晚上他已经提醒过了。坐上快艇,才感到毛哥的叮嘱并非多余。湖面空阔,涟漪闪波,即使冬阳温煦,穿了海绵救生衣,一会儿就觉冷风刺骨。行至湖弯,我们整个身子都倾向一边,快艇冲上浪尖,像要倒立。刺激,惊险,兴奋。

  湿地建了还珠亭。高邮八景甓射珠光的故事便发生在这里。还珠亭极高极陡,爬到顶层,腿竟有些打软。这里可远眺高邮湖全貌。城市离得远了,市井之声皆无,只见湖汊纵横,滩涂无垠,一派水乡平原的景色。一色的水天,一色的芦苇,迤迤逦逦铺展到无穷尽的远方。

  往湖心岛有栈道相连,中间一座花园,一个水塔模样的望月台。苏北说他来过,是春夏之交,就住在这个小岛,吃湖鲜,听鸟鸣,看湖里的月亮和星星,也看天上的月亮和星星。走在卵石铺就的小路上舒爽惬意。山茶已含苞,高杆月季花开堪比牡丹。湖心岛极小,杨柳垂岸,野鸭嬉戏,只有几栋房屋,转上一圈十来分钟就完了。苏北呢,不在我们的队伍中,他从岛的另一边走了。

  汪曾祺先生说他的家乡是个水乡,他从小是在运河边上长大的。的确,高邮和许多江南小城一样,川河萦迂,嘉禾弥壤。高邮湖湿地公园我以为佳妙之处当属那片芦苇荡。为我们撑船的艄公是个中年汉子,着蓝布长褂,戴一副眼镜,脸上透着从容自在的神情。这种样子大约与他所从事的工作环境有关,与水有关,与他的阅历与识见有关。他将竹篙轻轻一点,小船便悠悠荡荡的向前驶去。

  苇花白,沟汊多,苇荡大,大的令人生疑,有时看似就到岸边了,船家一个掉头,又是一片新的迷阵。河汊都极相似,往复回环,不见其终。狭窄处仅容游船笔直向前,否则就会触壁,但是我们的船一次也没有“碰壁”。偶有倒伏了的芦苇,顶着绒绒的芒絮与船中人擦肩而过,有时我们躲闪不及,秸杆牵摩了衣裳,舱内便有芦花曼舞。

  湿地保护完好,河道里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也有不知名的水鸟被惊起,“呷——”的一长声,眨眼间身影与蓝天融为一体了。

  这是仲冬时节,多少带点萧疏的况味。想来苏北来此,一定看到了芦芽竞出岸柳如烟,满荡碧翠飞鸟翔集的另一种景致了罢?他是个童心未泯的人,想象得出那时的他脸上写着怎样的欢喜。

  日影西斜,芦苇变成金红色,一片片金红倒映在水中,游船过处,明镜似的水波一圈圈荡漾开来,光与影与物构成一幅幅梦幻般的织锦。晴空夕照,大野肃穆,世界仿佛进入灿明与廓然的境地,天地再无尘虑。

  我们成了画中人。无言。纯粹。透明。干净。

  芦苇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物象,有人说它“品格清于竹”。这种植物凡湖塘陂泽处皆可生长,且成群落,比较有名的白洋淀、微山湖、鄱阳湖、洪泽湖、博斯腾湖等沼泽地带苇草丰茂自成风景,既供禽鸟栖集,又为湖光山色增添幽静婉约的气质。

  我的家乡这种湿生植物甚少,多年后,我于书籍中逐渐熟悉它们。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菅蒯兮野草,雚苇兮仟眠。”从《诗经》《楚辞》开始,经唐诗、宋词、元曲,直到近代的小说歌赋,吟咏芦苇的诗句及文辞多不胜数。

  《红楼梦》中宝玉悼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中有“连天衰草,岂独蒹葭。”《水浒传》里写梁山泊:“只见对过芦苇泊里,三五个小喽啰摇着一只快船过来……”

  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有段唱词脍炙人口: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

  芦花放稻花香岸柳成行。

  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

  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

  这是汪先生写的,说是以他熟悉的故乡芦苇荡为原型来描绘的颇合情理。他是将对故乡的期望与祝愿写进戏里头了。

  水上码头前我们拍了一张合影。岸边一畦畦荠菜茂密、清嫩。种植的?野生的?

  一个渔民模样的人手里拎了一篓子鱼,笑说是今晚的下酒菜。

  已弃船登岸,苏北忽然道:“我们为什么没有再上瞭望塔看湖上落日?”

  其实,我们也想再看一会儿。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美文 芦花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林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1-07 19:37
    圆圆
    这么美的散文,读罢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余下的只能让你去想象了。其实想象也是很惬意的。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日记大全

    查看更多日记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