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大全

春探龙潭

作者:工兵   发表于:
浏览:53次    字数:1694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梁实秋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假如一个人独自升天,看见宇宙的大观,群星的美丽,它并不能感到快乐,他必要找到一个人向他述说所观的奇景,他才快乐。”我去了“龙潭”,觉得很美!不说出来好像它的美不存在一样,我观后的快乐又在哪里呢?

  以前我去过龙潭。那是秋天,黄色的叶子,红色的野果子,潺潺的流水,你被夹在山崖之间,天地很小,心却很宽--记忆很深。这春季的周六,记忆又被从深处翻出,强烈地想去龙潭玩玩,一是赏景,二是可以在水库游泳。

  被称作“龙潭”,名字很大气。其实只是秦岭深处的一道小峪,就像山崖被斧劈开两段,出口处拦坝成一水库,形似龙头,龙身就藏在逶迤的群山里,不向里探,只能看见山体环绕就的水库,碧绿清澈,凉风阵阵。夏季里,中午艳阳高照,它却被群山遮住阳光,坝上清凉温馨,是天然的避暑好地方。外地人是不知道这个地方的,就是当地人来到坝上,不经别人点拨也不知道沿着水库东边半山腰里隐在山间的小路可以曲径通幽。

  有龙就带点仙气。“山不在高有仙则明,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潭下边的村庄也就叫龙潭村。村里还真出了位名人。他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学校“咸林中学”的创始人扬公轩,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著名爱国教育家,一生致力于移风易俗,大力推行新式教育。创办学校初期,一无资金二无校舍,困难重重。经多方奔走,只借到“二两银子”。一天晚上,他与友人通夜开会商议办学之事,熬尽半碗灯油。最后议定,不足的经费继续筹借,校舍就借大王庙的现有旧房。不久,华州教育研究会附设的初等小学堂正式开学。由此留下“二两银子半碗油,大王庙里办学堂”的佳话。也使我们华州区最好的中学咸林中学屹立至今。抚今追昔,杨公故居孤零零地坐落在通向龙潭的小路边,坍塌的屋舍,剥落的土墙,一塚长满野草的孤坟,却完全掩盖不住他的光辉形象。据说在不远处建立了一座扬公轩纪念馆,未曾去过,改日有机会,一定要去瞻仰那位为民谋益的老前辈。

  水库东边的路也还真是险。鲁迅说过:“世上本无路,只不过走的人多便成了路。”这条路就是走的人多了形成的,山崖和杂草并存,倾斜的山体半山腰里寻脚而行,往西边咫尺是山,俯视龙形的水库尽收眼底。我穿行着,时而跳跃,时而弯腰慢行,水库入水处有一条二百多米长水流,横亘在巨石山体上,蜿蜒逶迤而下,似一条白色的哈达,然后一跃而下注入水库。好似画龙点睛,龙潭便有了活力,成了旱季可灌溉田地,平时可供人饮用的利民工程。我跨过溪流,循着人们踏出的山石路,向大山深处走去。沿途多是不成才的树木和一些灌木,杂草众生,沿着溪流逼仄的空间向里延伸,这样的山里一路都是风景也都不算风景,水,树木,野草,溪流,石头全是大自然的盛宴,一呼一吸间真似吃了美味佳肴一般。心情自是不言而喻,欢快,愉悦,还透着一种世外桃源的幻觉。我们一行俩人,年至中年,带着满身的疲倦,全部抖落在了这山水间。不急不缓,谈着工作,说着生活,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整个山间了无人烟只有我们。爬山是为了锻炼脚力,深入腹地,空气湿润并不觉得累。或许是黄色的迎春花,粉红的野桃花,铺满山间的绿色青草在旁呐喊助威的原因吧。水流使石头都浸上了一层薄薄的青苔,用一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比喻再恰当不过了。快累的时候,朋友说:“咱们爬到看见的那个山跟前就行了。”“望山跑死马,远着呢。”我答到。果不然,弯过了一道弯又是一道弯······终于累了,山虽在眼前却是咫尺天涯。近两个小时的爬山里程,我们只好返程。雨滴也偶尔似有非有地滴下来几星,像离人的泪似是而非,真应了那句“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吝啬的很。

  下山很快,待站在水库上方眺望时,感觉和来时有所区别,几十米高的山倒映在碧水里,又像一条巨龙卧在两山间。我想:龙潭是因为水库而得名,还是天然而成形似龙而命名呢?水库应是三线建设时候修建的,那么龙潭不会那时候才叫的吧,或者三线建设只是依势而加固,给龙潭做了一件新衣而已。

  天气还是凉,但来了就用不能放过游泳,鼓足勇气我们两个绕着水库边游了片刻,心愿是满足了,上来嘴都青了,心里却是无比的舒坦。

  春天里的龙潭,水和山都有一种灵气,你仔细地体会那是别样的美啊!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龙潭 梁实秋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演讲大全

查看更多演讲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