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文秘

《闲庭信笔》前言

作者:方舟   发表于:
浏览:37次    字数:142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这一组杂文作品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我正担任一家新闻广播媒体的主要负责人 ,形势需要强化新闻评论节目,单位决定开办“午间漫谈”专栏,专发评论文章。我缘于职责所系,自报担任主笔,两年之内,先后署名方舟撰写杂文杂谈250余篇,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影响。

  接着,根据听众要求,选用了其中172篇,于1992年8月和1993年5月结集成两部选集,经陕西省《人文杂志》社主编张田先生推荐,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一部题为《人生成熟的色调》(与钟文合集),由全国著名杂文作家毛作序;一部题为《珍重你金色的年华》,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文义作序。两本书共印了7700册,大多销售于市属各厂矿企业。

  不经意间,岁月匆匆走过了30年。已经年入耄耋的我,重新披阅,颇多感慨,不禁又回到那改革开放初期风起浪涌的年代。改革开放激活了一池春水,冲破了多年来既有的固定模式,解放了思想,人人精神奋发,举国上下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同时,风浪之中也难免泥沙俱下,沉渣泛起,各种思潮蜂拥而出。

  旧时人们曾经奉为金科玉律的一些民间谚语、民风民俗、人生哲理、经验之谈等等,受到了冲击,一些人突然陷于迷茫之中。对于这些,急需要我们用新的视角予以剖析、诠释乃至新解。当时,我们的评论节目,就责无旁贷地担起了这一任务。我们选择了二百多个题目,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马列经典、历史典籍,运用新的视角,条分缕析,逐一作出评论。这一栏目每两天播发一期,每期一到两篇文章,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先后播发杂文杂谈600余篇。

  回看这一举措,就当时的影响看来,也颇堪慰藉。这一栏目在广大听众中曾经形成了收听热潮,许多家庭每到中午播出时间就打开了收音机。有的学校教师还要求学生按时收听,并特地到电台抄写稿子;有几家单位派人打问方舟是什么人,是不是一个集体写作班子;宝鸡县县功镇一对退休的老年夫妇,专门来到电台,要亲自见见方舟其人。两本书出版以后,先后有20几位听众闻讯跑到电台索要,有一家企业竟一次购买了500本,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教材,分发给各车间党员学习。

  放到市新华书店的200本书也销售一空,据说购书的大多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家长,意在把这些文章作为高考应试的范文。陕西《法制周报》编辑部闻讯索要书籍,并逐篇在该报予以刊登,也受到读者的好评。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把这两本书作为写作课的参考书,推荐给学生阅读。1996年《新闻知识》杂志还刊发了原新华总社记者、宝鸡文理学院写作课教师程秀峰撰写的长篇评论《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评方舟杂谈的特色》,对这两本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世易时移,这历史的一页本已掀过,这些文章亦应寿终正寝。可是不久前一位老朋友突然打来电话说,他闲极无聊时,无意之间在书架上发现了这两部杂文集,随手翻看竟为其中敏锐的观察和数百处引用的珍贵典籍资料所吸引,几至爱不释手。现在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重新审看这些文章,也许对进一步的改革会有所助益。由此,我产生了重印这些杂文的想法。

  我重新翻阅了原文,对其中个别地方作了适当修改,为便于阅读又按珍重金色年华、提升人格修养、锻炼生活智慧和走向人生成熟四个部分重新进行了编排,并依据全书内容将书名定为《闲庭信笔》。所谓“闲庭”是指当年这些文章并非是在单位的上班时间、办公室里,而是晚间、周末在家庭的餐厅里、饭桌上、床头上写的;所谓“信笔”,是指这些文章并非是由官方指定,而是自选题目随意写的。这样读者就会像当年茶余饭后收听“午间漫谈”栏目时一样,读起来轻松愉快多了。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前言 信笔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办公文秘

    查看更多办公文秘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