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辞讲话

人生就是情中之 情戏里戏外(随笔)

作者:秋水翁   发表于:
浏览:18次    字数:5393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6篇,  月稿:0

  一

  这一回笔记从梨香院里的小戏子说起。这本小说里写戏的地方很多,每出戏都似乎暗示着情节或者情感的变化,所以我常说《红楼梦》这部小说里的戏不是白看的。

  从这本小说可以看出,在明清的时候,舞台戏已经非常流行,就像我们现在的电影院,凡是人多的聚集区,都应该有唱戏的地方。我的老家原来是一个古镇,很多老房子都属明清建筑,后来因为破四旧,拆的拆,毁的毁,剩下的也不过是片瓦残垣。我模糊的印象里,那古镇有一个寺庙,进庙门就有一个戏台。我很小的时候,跟婆婆去庙里烧香,就见过那戏台表演川戏,那咿呀的唱腔,优雅的动作,至今犹听在耳旁,仍在眼前,只是可惜现在再难复往日的光景了。

  而贾府不一样,当年为了迎接元妃省亲,家里养了一帮小戏子,所以可以随时听戏的。这一回正是围绕梨香院那一群小戏子的故事展开情节,铺写出人情世故之间的纠葛,以及青春与成年两种生命历程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二

  小说这一回开篇讲皇帝的老太妃死了,举行国悼祭奠,所以凡有官衔和品爵的人都要参加。

  古时皇帝的母亲或者爱妃死后,所有的大臣要参与吊丧、守灵、送葬之事,这样的活动一定令声势浩大,这就是儒家“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带给社会的影响。同时,封建统治者都是家国天下,皇帝的母亲死了,等同天下人的母亲死了一样,所以皇帝“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也就是说皇帝家的生老病死,那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天下人的事。

  那么回过头来看,按规矩贾府里的当家人,几乎都要参加国丧,而且来来去去地折腾,至少要一个月时间。这样贾府里的管理就会因人手的缺少失控,所以贾母和王夫人便作了精心的安排:

  一是探春、李纨、薛宝钗仍然管理大观园;

  二是尤氏协助管理两府事务;

  三是请薛姨妈进园代为照看园中的女孩子。

  宁荣二府的主子走了,虽然忙碌,人手不够,但看贾母的安排,也是考虑到方方面面,非常妥帖的。

  但是我们从小说前面可以了解尤氏虽有管理才能,却缺少王熙凤的威望和魄力,管理不够强势;薛姨妈呢,不过是亲戚,许多事又不好插手,所以实质上贾府里的管理一下子松懈了许多:

  当下荣、宁两处主人既如此不暇,并两处执事人等,或有跟随着入朝的,或有朝外照理下处事务的,又有先踩踏下处的,也都各各忙乱。因此两处下人无了正经头绪,也都偷安,或乘隙结党,和暂权执事者窃弄威福。荣府只留得赖大并几个管家照管外务。这赖大手下常用几个人已去,虽另委人,都是些生的,只觉不顺手。且他们无知,或赚骗无节,或呈告无据,或举荐无因,种种不善,在在生事,也难备述。

  这一段话总结起来就两个字:忙乱。忙是主人和管事的人;乱的是下人。看那些下人们的表现,我想起了老家人讲的一句俗语:“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些下人在缺少管理的情况下,就显得毫无纪律、偷奸耍滑,这是人性的本质问题。这些下人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卑微的生命里总是看着眼前的利益,所以在个人利益面前,他们很难看到贾府里的管理问题,也不容易预见到贾府未来的隐患。在潜意识里,他们喜欢随大流,不经思考地容易被鼓动,也容易被别人的情绪左右。

  所以历史的变革总是煽动这些卑微者起义,推翻旧的政权,建立新的体制,而当革命成功后,真正享受成果的,又有哪个是卑微者呢?所以人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不断增强自己认识社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那样的话,才不至于在历史的社会变革中充当炮灰。

  再者,从敬业精神上来讲。他们在贾府工作,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挣得维持生计的钱物,所以在“性本私”的意识下,他们工作的时候,能够少做一点就少做一点,谈不上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就是现代企业里,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人一心一意地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工作得过且过,也不愿意努力学习,更不会站在为公的立场上考虑,表面看这是一种聪明,实质上,这既对工作不负责,也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假若企业倒闭之后,这样的人下场是最悲凉的。

  所以说卑微者之所以卑微,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在里面,这也是本小说的人情世故里带给我们思考的原因之一。

  三

  小说在这里还讲到另一件事,就是戏子的分流。因为国丧期间,一年内不得举行宴饮娱乐,所以尤氏与王夫人商量,把十二个戏子进行安置和发送。

  王夫人因说:“这学戏的倒比不得使唤的,他们也是好人家的女儿,因无能,卖了做这事,装丑弄鬼的几年。如今有这机会,不如给他们几两银子盘费,各自去罢。当日祖宗手里都是有这例的。咱们如今损阴坏德,而且还小器。”

  王夫人与尤氏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她们对十二个戏子的去留问题是比较宽松的,这体现了王夫人的大气。相比邢夫人来说,王夫人的气度要高得多,所以一个人的家庭出生和教养,影响着这个人将来的气质和做事的风格。

  当然最后这些戏子是留的留,遣的遣,各自都有了一个归宿:

  将十二个女孩子叫来,当面细问,倒有一多半不愿意回家的。也有说父母虽有,他只以卖我们姊妹为事,这一去还被他卖了;也有说父母已亡,或被伯叔兄弟所卖的;也有说无人可投的;也有说恋恩不舍的,所愿去者止四五人。王夫人听了,只得留下。将去者四五人皆令其干娘领回家去,单等他亲父母来领;将不愿去者分散在园中使唤。贾母便留下文官自使,将正旦芳官指给了宝玉,小旦蕊官送了宝钗,小生藕官指给了黛玉,大花面葵官送了湘云,小花面豆官送了宝琴,老外艾官指给了探春,尤氏便讨了老旦茄官去。当下各得其所,就如那倦鸟出笼,每日园中游戏。

  从另一方面讲,旧时社会里,这些戏子的命运是很悲惨的,她们无法左右自己的人生,只有待人家对她们进行安排。但贾府还算仁慈的主顾,尚能征询她们的意见,而更多的时候,她们不过是被人卖来卖去的奴婢而已,身如浮萍一样四处漂泊。

  这里面讲到昆曲的几个角色的名字,我们现在常知道的戏曲,指的是京戏,包括五大角色:生旦净末丑。生,指戏中年轻的男子;旦,指戏中的女子;净:指戏里性格刚强或粗暴的男子;末:指戏里年纪较大的男子;丑:戏里大花脸的角色,一般表演滑稽逗乐较多。

  这些戏子从小就跟随师傅练习唱功、动作及表演艺术,渐渐地每个人的角色就会固定下来。戏里戏外,有时候对她们来说,自己都是迷糊的,所以一旦回归现实,如果不学习生计,不仅自己很难生活,也会遭人非议。

  所以即使她们被分配到每个主子的房间里,开始时她们仍然什么事也做不了,加上只是一群小孩子,所以小说里说:“就如那倦鸟出笼,每日园中游戏。”那似乎是一种青春的放纵,无忧无虑的感觉。

  那时正是清明时节,大观园里桃谢李飞青杏小,贾宝玉的失心疯病也好得差不多了,袭人建议他趁春光明媚去园子里走一走。这一走,却引发了一段贾宝玉儿女情长般的春恨秋悲之叹。

  宝玉也正要去瞧黛玉,起身拄拐,辞了他们,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巳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到‘绿叶成阴于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二年,便也要“绿叶成阴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也不免乌发如银,红颜似缟。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叹息。正想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不能?”

  读这本小说,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描写——像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一样:

  清明时节,暖风抚面,闲暇的人们最易犯困,而大观园里,承包园林的人们却在忙碌。这是两种生命的对比,一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一种却是柔弱无助的。当史湘云看见贾宝玉坐在石头上,说的那句:“这里有风,石头上又冷,坐坐去罢。”好像说贾宝玉的生命弱不禁风一样。这个公子哥儿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却又多情而多感的,有时候想想,也许人的多情多感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更柔弱。

  所以当他看到那杏花落,青杏小,想到春天即将过去,他对花草的变化想到人生的转变,特别是从邢岫烟的变化到那只鸟飞来惊去的感伤,正应了杜甫的那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态。伤春之悲,也是伤人之心,只有情感丰富细腻的人才能看到那样的景色,感触到生命转变时的那一种悲切。这与林黛玉的葬花词所抒发的情感一样:那是对生命美好的一种不舍。只不过林黛玉是绝决的,贾宝玉更绵长而已。

  四

  当贾宝玉正在那里低吟哀叹,无可排遣之时,忽然一阵火起,把他从惆怅之中惊醒。这一阵火,是真情的火,也是世俗的烟火;这一阵火也点燃了青春与成年人之间矛盾的冲突与对立。

  原来分配到林黛玉房中的戏子藕官在花园里烧纸,以祭奠死去的某个人时,却被一个老婆子发现,正恶狠狠地拉她去请功呢。小说在这里用到一个词“恶狠狠”,可以想象这个老婆子的嘴脸当时是怎样的:满脸横肉,呲牙咧嘴,口沫横飞……想起一句俏皮的话:“女人为何要为难女人?”换作这里可以说“卑微者为何要如些为难卑微者?”有时候那些卑微者对卑微的手段更残忍更直接,也许这就是人性的悲哀。

  然而贾宝玉看到藕官可怜巴巴的样子,顿生了怜悯之心。

  那婆子便弯腰向纸灰中拣出不曾化尽的遗纸在手内,说道:“你还嘴硬?有证又有凭,只和你厅上讲去。”说着,拉了袖子,拽了要走。宝玉忙拉藕官,又用拄杖隔开那婆子的手,说道:“你只管拿了回去。实告诉你,我这夜做了个梦,梦见杏花神和我要一挂白钱,不可叫本房人烧,另叫生人替烧,我的病就好的快了。所以我请了白钱,巴巴的烦他来替我烧了,我今日才能起来。偏你又看见了!这会子又不好了,都是你冲了,还要告他去?藕官,你只管见他们去,就依着这话说!”

  正在藕官无计可施的时候,贾宝玉出场了,他像一位英雄一样,横在藕官与那老婆子之间,拼命地守护着那个惊慌失措的小女孩。这一种形象,我想一定会让所有的读者感动,也会让藕官产生无比的温暖。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从人性的角度看,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原谅的地方。但是历经世俗的老婆子们不懂,她们经历人与人之间利益的斗争,变得势利、圆滑和见风使舵,她们早已把人性那些纯洁、温暖的东西给折磨掉了,在她们忙忙碌碌的生命里,缺少的是爱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所以在怡红院的芳官与她干娘的吵架里,同样突现出这样人性的缺失和思考。这些世故的老人,你无法站在某种道德的标准上说她们对与不对,她们的行为也许是为了生计,为了那一点小小的利益。人为了生存的路而钻营刻薄,偷盗抢劫,并非大罪。

  放眼看这个世界,人们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只不过因为阶级不一样,所得的利益大小和产生的社会影响不一样而已,就像庄子说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真正的大盗变成了圣贤,而小盗却有罪——道德、法律无不是站在这样的基点上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的。——那一切的宣言、主张、律条、规矩只对被统治者产生效力,资本家和政治家的嘴脸历来都是虚伪可憎的。

  五

  不过人间至少还有真情在,它是人情冷暖关系中的润滑剂,使人间产生更多的温暖和留恋。可以想象,如果这个社会没有人的真情,那么大家活在的这个世界里,岂不是行尸走肉,若僵尸一般?

  所以当贾宝玉看到芳官受了委屈后,必定又产生一种怜爱的情愫。贾宝玉的情,像一个旋转的水车,他每旋转一周,用充满爱的水浇灌着水车周围的一切生命,然而使他稳定旋转的那个轴芯就是林黛玉。所以他的情既是普世的,也是专注的。

  芳官吹了几口,宝玉笑道:“你尝尝,好了没有?”芳官当是玩话,只是笑着看袭人等。袭人道:“你就尝一口何妨。”晴雯笑道:“你瞧我尝。”说着便喝一口。芳官见如此,他便尝了一口,说:“好了。”递给宝玉,喝了半碗,吃了几片笋,又吃了半碗粥,就算了。

  这样的情景,我们在这本小说里不止一次读到过。分享肉汤的过程,很有画面感的,充满着人间的温情。这里分享着快乐,也分享着生命的温暖,把芳官的委屈也荡涤得一干二净。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的青春年少都有这样一群少年团聚着,同时又分享生命之中的快乐、痛苦、忧伤,体会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那该是多么地令人怀念!

  这一回直到最后,贾宝玉才了解藕官为什么在花园里烧纸的真正原因——

  芳官道:“他祭的就是死了的药官儿。”宝玉道:“他们两个也算朋友,也是应当的。”芳官道:“那里又是什么朋友哩?那都是傻想头。他是小生,药官是小旦,往常时他们扮作两口儿,每日唱戏的时候都装着那么亲热,一来二去,两个人就装糊涂了,倒象真的一样儿。后来两个竟是你疼我,我爱你。药官儿一死,他就哭的死去活来的,到如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

  芳官给宝玉讲藕官的情感经历,正应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那句话。一个小戏子,如果热爱戏,便一辈子活在戏里,所以她的爱与恨,她的生与死只与戏里的情节相关。然而放在现实里,却是矛盾的,受现实排斥的。现实中的人们说戏子无情,看来都是谬误,生活在戏里的人,都是深情的。

  也许人生过程,就像藕官的生命一样:情中之情,戏里戏外。

  2022年8月1日泰明酒店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随笔 戏里戏外 人生感悟 人生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8-04 11:20
    林萍
    戏里戏外戏人生,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巨作,是文学界的一大里程碑。原著作者在小说中,对于人物的把控,人性的描写,可谓是阐述得淋漓尽致。古代的戏子,尤其是贾府里的戏子,从小被卖到有钱人家的戏子,除了唱戏,估计也学不会下人之间的端茶倒水,再加年龄小,不懂世事,不懂生存之道,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遭遇不公。在太妃国丧期间,戏子不能唱戏,不得已只能遣散。而没有去处的,也只能打发在府里主子那里做事。就如分配到黛玉房中的戏子藕官,因在花园里烧纸,祭奠某人,被府里的老婆子抓到把柄欲邀功告状,幸得被宝玉解围,才得以化险为夷。从这一回里,文章更深入的阐述了人性丑恶与真情。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致辞讲话

    查看更多致辞讲话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