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露白:李鸣钟故居讲解词

作者:露白   发表于:
浏览:227次    字数:284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0篇,  月稿:0

  今天,能为诸位讲解一下李鸣钟将军,共同回顾那一段历史,我感到非常荣幸!希望我的讲解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现在,我们所游览的这座府邸,即是李鸣钟故居,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元月份,被省政府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那么,李鸣钟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呢?为什么他的府邸又叫做刚威将军府呢? 要了解李鸣钟,不能不了解西北军的历史,不能不了解他早期的经历。

  沈丘县城,也即是我们今天所在的槐店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家知道,沈丘书法家在落款的时候,往往爱写“书于古项”或“书于颍水之畔”这么几个字。

  “颍水之畔”当然好理解,而“古项”指什么呢?古项是沈丘的雅称。这一雅称就概括了槐店的历史。槐店是西周初年所分封的项子国的国都;楚国把都城迁往淮阳的二十五年里,这里又成了楚国的别都;秦时,置项县,这里是项县的治所;三国时期,一度做过豫州治所;南北朝时,这里是北魏的扬州、丹阳郡、秣陵县三级治所;明朝时,复置项城县,这里又成为项城县的治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一个小小的槐店集,竟然分别属于沈丘、项城、淮阳三县所管。后来,河南省政府在这里设了一个特别镇,它的警察局直属河南省民政厅。这在民国时期是很少见的。

  槐店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这一点啊,只需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么,这个字是什么呢?

  这个字还是古项的项字。人的脖子前面的部分称为颈,后面的部分称为项。当年把这里封为项子国,取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也有了后来的“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说。李鸣钟在这里建造自己的府邸,自然是看中了这一点。但李鸣钟的出生地却不在这里,而是在县城南去二十里的蔡庄。蔡庄现在属于项城县,当时则属于沈丘县。这也是今天沈项两地都把他当做乡贤的缘故。

  现在,我们再简单地了解一下西北军。西北军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当时,袁世凯决定编练新的军队,命名为备补军。他有一个亲信叫陆建章,而冯玉祥是陆建章的内侄女婿。靠这层关系,冯玉祥当上了营长。后来,冯玉祥不断扩编军队,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派系。到北伐战争后期,冯玉祥所部已达三十二个军,八十一个师,部队有四十万人,成为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四大军阀中兵力最为雄厚的一个军事集团。在西北军中,有五虎上将、十三太保、一百单八将之说。其中,李鸣钟与张之江、宋哲元、鹿钟麟、刘郁芬一起被称为五虎上将。

  李鸣钟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是个医生,在他十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父亲在世时,给他订了亲,结婚后,岳父看不起这个“打短工”的女婿,李鸣钟就去北京找他二哥投军。入伍后,李鸣钟被编入北洋新军里面,正目(相当于现在的班长)就是冯玉祥。1911年,与冯玉祥、张之江、韩复榘一道参加反清的滦州起义,被开除军籍。但在陆建章的保护下,冯玉祥很快又得到了重用。1913年,冯玉祥任左路备补军团长,李鸣钟在他手下任排长,深受器重。冯玉祥升旅长后,为了培养干部,成立了一个模范连,任命李鸣钟为模范连连长,石友三、冯治安、吉鸿昌等都是模范连士兵。随着冯玉祥的步步高升,李鸣钟也水涨船高,从营长一直升为师长,和张之江一起成为冯的左膀右臂。

  1922年,吴佩孚的直系,与张作霖的奉系开战。冯玉祥率部增援。李鸣钟当时为旅长,率兵抄袭奉军,对扭转整个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战后,吴佩孚和曹锟亲自接见李鸣钟。北京政府授予他“刚威将军”称号和“一等嘉禾”勋章。这就是李鸣钟故居称为“刚威将军府”的缘故。

  李鸣钟是一位旧军人,但抱有一颗爱国爱民之心。

  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上。北京政变后,李鸣钟升为绥远都统兼国民军西路总指挥,授陆军上将衔。在任期间,修路种树,创办五族学院、包头二中、职业学校、女子师范、全区图书馆、古物陈列室、通俗讲演所、平民学校等,建平民医院、老幼救济院、妓女济良所。1931年冬,李鸣钟因极度厌烦宦海险恶和政客们相互之间的倾轧,弃官从商,先后在北平、天津、郑州、开封、西安等地入股合办了谦生银号、福豫面粉公司、中原煤矿公司等,走实业救国之路。1938年日寇西侵,开封失守,豫东失陷。抗战时期,李鸣钟为当权者所忌,数次上书都未能复出带兵,但他通过旧时的同袍战友,从各个层面上积极参与抗战,为抗日救国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抗日战争期间,李鸣钟任第一战区高等顾问、河南省政府委员。上任伊始,正值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军进攻中原,下令炸开黄河花园口、赵口的黄河大堤,结果淹豫、皖、苏三省四十四个县市,淹死同胞八十七万。李鸣钟一方面依靠省政府,争取多拨一些赈济物款;另一方面发动群众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募捐,千方百计使穷苦百姓得以活命。在"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李鸣钟经常吃住在施工现场,日夜操劳,曾两次过家门而不入。

  新中国解放前夕,李鸣钟携家人迁居上海,蒋介石派人送给他去台湾的飞机票,要他到台湾去。他拒绝了,决定留住上海等待解放的到来。并与旧部密议,待上海解放后,联袂北上参加革命事业。遗憾的是,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李鸣钟却于6月29日病逝于上海虹桥中西疗养院,终年六十三岁。

  原绥远都统府的参谋长、建国后任河北省副省长的李兴中,在悼念李鸣钟将军时题挽联:为政以德,有勇知方,缅怀儒将风流,精神不死;起义滦州,归真沪上,历数终身行谊,大节无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接见李鸣钟的朋友张之江时问:“李鸣钟先生现在哪里?”张说:“他在上海,已经病故。”总理不胜惋惜地连声说:“可惜!可惜!”

  1986年3月13日,经中共中央统战部专件批复将李鸣钟定为爱国民主人士。这也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把这里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原因。

  现在,我再为大家介绍一下故居的情况。李鸣钟故居,当时人们称为“李公馆”,是由一个叫刘乐亭的人主持设计和建造的。刘乐亭,外号“巧刘头”、“百事通”,河北涿县人,十三岁时从师学习建筑,建筑、木工、园艺无所不通。1936年,当时他四十三岁,受李鸣钟之邀,来槐店设计、建造住宅。当时的宅院面积有十七亩,是保留到现在的四五倍大。有正院,有侧院。正院即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故居,有前院、中院和后院。侧院有花园、观花亭、书房、厨房、饭厅、马车库、佣人住房、水井房等。建筑高雅,古色古香,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特色。院内栽有丹桂、紫荆、白果树、石榴、 葡萄等花木。寓意富贵、吉祥、长寿、多子多福等。公馆建好后,当时的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题写了“刚威将军府”这块匾额。顺便提一下的是,设计建造了“李公馆”的刘乐亭先生,后来就留在了沈丘,直至1968年去世。此外,沈丘县烈士陵园、原沈丘县人民剧院、原沈丘一高井子院等建筑也出自刘乐亭先生之手。

  解放后,李鸣钟故居曾很长时间做为沈丘县县委办公地址,一部分临街房屋还租给了商户。

  2009年,在县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保护李鸣钟故居和把它建设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提案,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这里已成为凝聚民族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报国爱民的一面旗帜。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讲解词 李鸣钟故居 露白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妈爹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7-29 11:20
    美文苑
    李鸣钟故居和沈丘一高“井”子院、西关戏院都是沈丘建国前后的标志性建筑,是沈丘政、教界几代人的记忆,可惜的是都毁损殆尽~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