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灰滤水

作者:维维安   发表于:
浏览:82次    字数:1338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8篇,  月稿:0

  光阴荏苒,年纪渐长,眨眼间已至耄耋之年。曾经的林林总总慢慢模糊远去。但是,小时候在农村用灰滤水洗衣物的故事,却记忆如昨。

  老家岁月中的点点滴滴,常常萦绕于心,有些事在时光流逝中愈发清晰。

  农村的孩子点点大就跟着大人学着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当年,每逢雨后天晴,家家便开始准备洗衣物。要洗衣就得先淋灰水。那时家乡没有洗衣皂、洗衣粉之类。碱粉用来蒸馍煮稀饭的,不舍得用来洗衣。即便买几根皂角荚也只是用来洗白色的衣物。村民们几乎都是用灰滤水洗衣物。

  淋灰水就须在煮饭时烧硬柴,就是烧高粮桔、豆桔、棉花杆、芝麻杆等;硬柴的草木灰,滤出的灰水才糙,糙水才能去污下脏。我小时候,家里淋灰水的事情大多是由我承包。

  淋灰水,就是从灶堂里把烧硬柴的草木灰掏出来放在箩筐里,箩筐架在一只大盆上。再把箩筐里草木灰中间扒成一个凹窝,用水瓢轻轻往凹窝里添水。水经过厚厚的草木灰滴漏到盆里,就是洗衣洗被可用的灰滤水了。

  灰滤水很滑溜,含有碱性物质,也很下脏。用灰滤水先搓洗,然后到沟塘或河边洅一下即可。“洅”是家乡方言,就是用清水漂洗。

  俗话“洗不净,棒槌挺(捶的方言)。”若是晚上在水塘边洅衣服,别有一番风景;月色星光下,借助着撩人空濛的晚风。棒棰敲打捶衣石发出此起彼伏的“嘭!嗵!嘭!”有节奏悦耳的响声。虽不是“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确是“乡村水塘边,阵阵捶衣声”的风景了。

  过年时要洗被子,先用灰滤水洗,再到塘里清洗。那时沟塘里,寒冬腊月,封冰都有半尺多厚。得用铁镐凿出一个冰洞,将被单、衣服在冰洞水里清洗。同时还要挑一担井水;被单、衣服一出冰洞,就冻成硬棒棒的,一折就断,那衣物就破了。因为冬天井水温度高于零度。衣物从冰洞里拉出来立即放进装有井水的桶里,再取出拧干水头,就很容易晒干了。

  我读中学时,每年寒假洗衣物是我和姐姐的任务。在塘里凿冰洞洅洗衣被,有时运气好,还有意外收获——轻而易举地捞到主动送上来的三四斤重的大鱼;我和姐姐洗衣时,收获大鱼还不止一次。不像东北查干湖网鱼那么费劲、声势浩大、兴师动众。

  上世纪80年代,我买了一台“五羊牌”双缸洗衣机,用了多年后,虽然完好无损,还是被一台更简便的洗衣机顶替了。

  旧洗衣机被淘汰到了农村弟媳家。由于老家没有自来水,暂时派不上用场。

  乡间在春节前有大扫除、洗被褥的习俗,恰遇阴天。弟媳想起了洗衣机可以甩水,试着通了电,把洗好的被褥放进洗衣机里脱水。

  脱水后的被褥,干得很快。如此以来,全村的邻居都为了洗的衣物干得快,都把自己洗的衣物拿来脱水。弟和弟媳,看到门口等待脱水的盆、筐排起了队,既高兴又有点心疼电。

  新世纪初,老家的行政村里自建了水塔,村民用上了自来水。那台洗衣机可以正常“上班”了。

  如今,无论在城市、农村,洗涮衣物都机械化啦。各种各样的洗衣机一应俱全任选购;洗衣粉、洗衣液等应有尽有。晾晒衣物有手动或电动的升降或伸缩晒衣杆,极其方便。若遇阴雨天,烘干机出场,方便、省力、快捷;无论何时,须洗便洗,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灰滤水自然被既方便又卫生的科技产品取而代之了。

  草木灰,曾是淋灰水不可或缺的原料。也是灰口袋的填充物。还是农家的好肥料。现在彻底退场了。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美文 随笔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维维安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1-11-04 19:40
    游客
    灰滤水洗衣,米汤(方言叫引汤),都曾记得。只是那冬天凿冰洗衣服,其忍冻性是不简单的,还有冬天用花篮洗山芋,也是手冻得不得了,常说手冻要掉了,中途忍不了,站起来,将冻红的手在腰间破棉袄下面焐一下。赞!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