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谢婷婷||品儿时“年味”

作者:黄传瑞   发表于:
浏览:80次    字数:2134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8篇,  月稿:0

  小时候特期待过年,“年”对我们小孩子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

  过年可以放寒假,这是不用多说的。最让我期待的是过年前的“炸年货”。要炸的年货有两种,一种叫煎堆,一种叫油角。炸年货,最忙碌的当然是奶奶和二叔,他们提前一晚上洗好糯米泡上,第二天拿去打成粉,然后开始忙活调粉的比例,搓粉团,炒馅料。大圆桌擦干净,一应用具摆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做年货,一边打趣说笑,婶婶们做年货是一等一的高手,母亲常常会因为捏不好煎堆被婶婶们笑话,而我们这些小孩儿也会每人拿一块粉团学着做,但往往都是做不好,没耐心了,要么就是将粉团捏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要么就是将粉团一丢,跑去玩了。年货做好后,“炸”是一道重要工序,也是一个体力活儿,如此重任,当然是落在二叔身上,几百度的高温油锅,连续不断的翻炸,最后到油亮金黄热气腾腾的年货出炉,此时二叔已是大汗淋漓。美食面前,最没有抵抗力的就是小孩子了,我们顾不上家人们“小心烫嘴”的千叮万嘱,专挑大个的下手,拿在手里边吹边往嘴里送,生怕吃慢了就没有了,即使面前就放着一大箩筐。这些年货最后会有一大部分被分派给家里的各种亲戚朋友。现在奶奶老了,二叔也搬出去住了,家里已经有二十多年没炸年货了,但儿时炸年货的情景却一直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赶在晚上十二点正放鞭炮,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我经常是熬不到十二点就早已进入梦乡,而年初一一起床,爷爷就会逗我说:昨晚的鞭炮放得又多又响,你没看到没听到,你又亏了!我是真的懊悔,懊悔自己太贪睡。记得有一年年三十晚上,睡觉之前我向奶奶再三叮嘱:十二点,爷爷放鞭炮时一定要叫醒我,今年我是一定要看放鞭炮的。奶奶边笑边满口答应,结果我一觉睡到大天亮,起床后我责怪奶奶没叫我,奶奶一脸认真地说:“怎么没叫?我对你是又捏又掐,你都没醒”。又一次完美的错过,或许奶奶是真的叫了,只是没她说的那么夸张,大人们怎么忍心硬生生叫醒一个熟睡中的小孩呢。年初一一大早,爷爷第一个起来煮米糊贴春联,而我也起一大早,因为我也有“重要”的事要干——捡散炮,就是年三十晚大人们放长鞭炮时掉落出来没燃爆的鞭炮,小孩子们都会在各家门前厚厚的红炮纸堆里仔细翻找。我,一个不敢放鞭炮的小女孩虽然捡散炮也没啥用,但那个努力找到的过程能让人有一种收获的喜悦。现在,爷爷已去世多年,大多地方也已禁炮,年三十晚再也听不到家家户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了,而现在的孩童想必也少了一项“捡散炮”的乐趣。家门前的春联也用精美的框裱了起来,再也不用煮米糊来糊春联了,虽少了一些麻烦,而我也感到少了一些“年”的味道。

  过年让我期待的当然还有“年例”。正月十六是外婆家的年例,年例的前一天晚上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赶往外婆家,与表妹一起帮忙外婆洗刷好第二天要用的锅碗瓢盆凳子桌子,外婆则买好年例所需的物品,等待在城里工作的舅舅回家“做年例”,年例是热闹的,一年到头难得见上一次面的各路亲戚好友在年例这一天会从各地纷纷赶来,所以年例最大的一个功能不是“吃”,而是“聚”,做年例的人家这一天比过年还要忙,除了做年例,招呼客人,还要忙着准备晚上待神用的三牲和草、纸、香、水果、糖果等物品。吃过晚饭,游神活动就紧锣密鼓地进行开了,人们会把方桌摆在庙门前,上面放上贡品,等待游神开始。游神的狮队会招募一些“童工”帮忙扛彩旗,挑花灯,跟在狮队后面到各处去游神,“童工”是有工钱的,游神大约从晚上八点开始一直进行到凌晨一点,这一晚上的工钱是两块钱,虽然很累,但在那个几分钱一个糖果的年代,两块钱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所以孩子们都抢着报名,太小的孩子他们是不收的,所以,报不上名的孩子别提有多失望。表妹小我三岁,她常常是眼巴巴地看我加入扛彩旗的队伍,她那羡慕的眼神我至今还记得,当然,领到的工钱我都会欢天喜地带着她一起去买当时特流行的“猪笼饼”吃。

  年例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睇“鬼戏”。“鬼戏”其实就是用本地方言唱的木偶戏,表演用地不大,一般是在本地庙旁搭建一个小戏台,为何要在庙旁搭戏台?说是人神共赏。年例鬼戏一般演三夜,小孩们吃过晚饭就赶紧搬凳到戏台前“霸位”,不一定要看得懂听得明,主要是好奇那一个个精致的木偶,它们的服饰,它们的发型,它们的一举一动,连同拖着长长地方音为它们配音的演员,我们都好奇,有好动的小孩会钻到用红绸布罩着的戏台下去探个究竟,这当然是不被操纵木偶人的配音演员所允许的。我就是有一次好奇钻到戏台底下才发现这“鬼戏”的“秘密”:原来,一台戏从头到尾只有一人操纵兼配音,一会儿配男声,一会儿配女声,手上功夫,嘴上功夫,配合得天衣无缝。孩子们往往看了不到一半的戏都已走光,剩下的一般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津津有味地听着看着,直到演员将木偶装进匣里才恋恋不舍地搬着小凳子回家。现在,通讯,交通都发展得很快,人们也就不用籍着年例这种特殊的方式才有机会见上一次面讲上几句话了,物质丰富了,人们对吃食也不过份追求了,很多地方都不做年例了,更没有游神这回事了,这些东西慢慢地也就只能是停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了。

  儿时的“年味”其实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每一代人对年的记忆是不一样的,但无论怎样,我都觉得儿时的“年味”是最最令人难以忘怀的。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年味 童年 谢婷婷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黄传瑞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