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康君:家乡纪事·春节的烟

作者:左下方的鱼   发表于:
浏览:116次    字数:246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6篇,  月稿:0

  烟、酒、茶,是春节日用品消费的大宗,今天是壬寅年腊月二十九,先来说说烟吧。

  我不抽烟,但我对烟有好感,特别是烟标,我们习惯上称之为“烟盒盒儿”或“烟荷包儿”的物件,它承载了儿时不少的乐趣。越是年代久远的烟标,它们的图案设计,越是使人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它所呈现的鲜明的时代感,虽然未曾经历,但可以从其它故事或文献中得以印证。

  当我从淘来的一本旧书里,翻出一枚1950年代的烟标时,可以想象心里的喜悦肯定洋溢在了脸上。这是我从未见过的烟标,无论是图片,或还是文字记载,它是贵州生产的“模范牌”香烟。在共和国新生后的前十年,当家作主的人们,人人争当模范,生产积极性日益高涨,为的是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这个牌子的香烟应该就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反映。我的老母亲听我说起模范,就给我讲了一个她亲眼所见的故事。

  在1956、7年左右,我们高家乡就出了一个种棉花能手,姓高,种的棉花桃又多又大,被评为了劳动模范。当时,乡里把他种的一株棉花扯起来,精心地扎了个花篮固定在上面,还绑了一朵大红花,高姓模范也戴了一朵大红花,由另外两个人抬起花篮,在高家场游行展览。母亲说,当年,展览的时候,高家场热闹得很!高模范“提劲”(风光)得很,全乡的人都晓得他。后来还到仁寿县去汇报展览了的。那窝棉花,有几十个棉桃,大部分都开着雪白的棉花,确实是种得好!全县人人学习模范,人人争当模范,家家户户号召种棉花,支援国家建设。我们家也栽了几块地,棉花也长得好,棉桃结得多,就是气候不好,每到捡棉花的时候,就开始下绵雨,眼睁睁地看到棉桃烂掉,后来就种的少了。有时候将裂开的棉桃摘回家,捡出棉花,也晾不干,就把锅端走,放在灶上炕,炕出来的棉花却是黄的,一点都不好看。

  母亲说,他的父亲抽的是叶子烟,自家种的,便宜得很,纸烟(香烟)是舒气(有钱,讲究)的人才抽的。待客,肯定是拿最好的叶子烟来招待,不但客人刚来的时候要拿,如果住上几天,还得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得先拿一把烟,期间陪客人,还要散。遇上过年,一批批拜年的客人,家里叶子烟的消耗特别大,但也很容易收回许多烟,是去回拜年的时候。

  母亲说的待客故事,我小时候也常常见到。我就见过我家客人遇到主人散烟,也会很客气地说才拿了的,还多,一边又会接到。一会客人裹好烟,又散给主人,主人推辞一番,也会接到,这样来来往往,真正是俗话所说的“烟酒不分家”!

  母亲说,当年,许多家都种有烟叶,主要就是自家烧,多的才拿去卖。烟叶是在伏天里收割,把叶子刮(掰)下来,先堆在屋里渥起,叶子变黄了,再三、四片烟叶拼成一股,用烟叶的头子夹在谷草里打成绳子,挂在通风的阴凉处,风干,不能在太阳下暴晒,叶子会碎,阴干后就可以收起来保存了。将一片片的烟叶捆成斤把重的小把子,再把十几把小把子重叠码好,外面用一圈稻草扎紧密封好,堆放在干燥处,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就是叶子烟了。据说,叶子颜色金黄,味道越浓烈,品质越好。

  我舅舅抽叶子烟,就是外公教的,后来我外公不抽了,赶场的时候,还经常给舅舅买叶子烟。现在我舅舅年纪也大了,还抽不惯纸烟,说叶子烟绵顺。我们却笑他当年还说叶子烟劲大。他就说,真的,抽叶子烟都不咳嗽。

  我成年后,父亲就明确表态:烟、酒,是一个人的衣禄,与生带来的,他不反对我抽烟。对我来说,从小,大人教诲“烟,大人才能抽”,成年后认为“吸烟有害健康”,也没兴趣,所以父亲的话也没改变我,一直对烟排斥,不愿意抽烟。走上社会,才意识到我们这个人情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于男人而言,可能首先是递上一支烟,似乎一下子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以我个人为例,在与人数十年的交往中,自己不抽烟,遇上不抽烟的,倒没啥;遇到对方是抽烟的,吃闭门羹或者被认为失礼的例子太多了,以至于后来,我见生人都会先说,“抱歉,我不抽烟,没烟散给你”,如果是客人,倒还客气一下“没关系”,如果是托人办事,遇到有另一个也是办事的,人家递上了烟,态度就是不一样,自己就很尴尬了……

  后来,我读到梁启超的一篇文章,彻底改变了我的观点,以至于我对香烟有了一种特别的认识,我对烟的偏见才大大地改观,觉得自己实在是固执而且偏执了。虽然也没抽烟,但对香烟已不再排斥。他在那篇文章中,巧妙地将烟与灵感结合在一起,谈到灵感一词,在英文为inspiration,音译成中文为“烟士披里纯”。“烟士披里纯,发于思想感情最高潮之一刹那顷。不过这一刹那间,如电如火,莫或使之,曰惟‘烟士披里纯’”。香烟能产生灵感,似乎是很多人的看法,巧妙的是这种香烟与灵感发音联想的关系,让人觉得新奇。当然,也有人说,这其实是烟对人产生的刺激的反应。这点我倒也赞同,所以并不提倡吸烟,特别是少年儿童。

  不过,少年的我们却不一定都是循规蹈矩的。那时我们还在念小学,每到过春节了,大人们不大管小孩,任由我们疯闹、胡闹。也许模仿是小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在物质不太宽裕的年代,春节,无论是大人或者小孩,都是可以“奢侈”一把的。平时,就有不少男孩子,模仿大人抽烟,有时候偷偷地捡烟蒂,甚至用红苕叶模仿大人裹叶子烟的样子来抽。除了被呛到了,咳嗽几声,并没有香烟香甜的口感,抽过的小伙伴说。我现在虽然认为,这都是小孩子的好奇,可我并未尝试过,无法体验到个中滋味,至今觉得还是少年时代的遗憾,本来一曲可以丰富人生的经历,我却错过了了。

  我家表弟却不是这样,他居然偷偷地买香烟抽,而且是“金沙江”牌香烟,好像是贰角八分钱一包的。当时,最便宜的是“经济”烟,我只是听说过,后来不知道在哪里的墙上见过烟盒,说是最便宜的那种,才八分钱一盒。我模糊记得上面有语录“发展经济,保证供给”,“给”当时念的gei,十数年后才知道念错了。我努力地寻找这枚烟盒,虽然存有几种,但总是没有印象中的那种,也许是记错了。可见少年时代的错误才是根深蒂固的!同样,我对金沙江香烟印象的深刻,使我记得了自己犯的错误——竟然跑去舅舅家告了状……

  年少的自己,不但缺少了尝试的勇气,也幼稚无知。

  今天我想起和香烟的故事,还能深深地体会到……

  ——写于壬寅年腊月二十九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左下鱼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