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王怀东:与精神富有者同行

作者:站长是美女   发表于:
浏览:55次    字数:289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0

  参加完“同步悦读走进桐城”文学采风活动,回到深圳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了江觉迟老师的小说《酥油》。

  小说是我在淘宝上买的。在参观“裁襟励子”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时,展橱里摆放着江老师的几本小说。当时,江老师指着《酥油》说,“这本小说已经拍成电影了”。我说,“那我一定要读一下”。她说,“我送你一本”。我当即掏出手机来,“我自己买”。江老师见我执意要自己买,也没有阻拦。我觉得,买书是对作者的尊重。

  江老师是安庆市作协副主席、桐城市作协主席。在这次文学采风活动第一天的会议上,她介绍了自己在藏族地区支教17年,收养上百名失学儿童的经历。从她的肤色上,能看出高原的阳光曾给与她的馈赠。作为这次活动的东道主,江老师一直忙前忙后地陪着大家,当解说员,当导游,还当兼职司机,充满了激情和活力。

  拿到《酥油》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去读。我认为,从一个人的演讲中所能获得的信息,远不及去读一个人的文字。读文字才能走进作者情感的深处,才能了解作者思想的厚度,甚至发现作者理性的光芒。

  我跟着江老师的小说《酥油》走进了藏区。我从来没有去过藏区。读到她刚住进藏民家时,尝试吃生牛肉而呕吐;饥饿难耐时,看到藏民用抓过牛粪的手揉面,摊出的饼却香气诱人等情节时,不禁想起我自己年轻时,跟着老师和同学去内蒙古大草原实习,住在牧民家的蒙古包里时的一幕幕情景。那是多么相似的画面。可是,她一个女孩子,独自一人闯进藏区,语言不通,高原反应,从马背上摔下来,被狗咬伤,顽强地把失学儿童一个一个找回来上课,真是历尽磨难。她在藏区17年无疑是一场修行,她所付出的血和泪,一点一滴地流淌在她的小说里。

  江老师把她的支教事业留在了藏区,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了一本又一本小说。她还是不满足,回到桐城继续她的文化事业。“裁襟励子”是江老师根据她祖母的真实故事发掘出来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她一砖一瓦地参与了馆舍的建设。她现在又在搜集民间“渔歌”,打算再做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江老师做的这些文化项目,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可是,除了不断地投入外,这些项目是很难与工商业项目去比财务回报的。她也没有打算去比。在建设这些项目时,她除了省钱还是省钱。她知道这样做是有意义的。在她眼里,物质财富固然重要,精神财富更重要。她无愧于一位精神财富的拥有者、传承者。

  正当我沉浸在小说《酥油》里时,《同步悦读》平台上关于此次采风活动的文章一篇接一篇地跳了出来,热情洋溢,色彩纷呈。

  李长在老师的文章《同步的家风》,一上来就用一首打油诗,描写了我与刘灭资老师在电梯里相遇的情景。我与刘灭资老师是相互加过微信的。去年十一月,刘老师寄了一本他的散文集《游子吟——金陵望山乡》给我。他在这本书里写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儿时记忆,用情至深,语言唯美。他说自己教了一辈子书,帮学生改了无数文章,退了休才开始写自己的文章,写起来就一发而不可收。

  我曾经因为拿不定主意,向刘老师请教过一篇文章的结尾。他是这样回我的:“这一段接得好!看似一般的补叙,实则是匠心独运,有平地起高楼之妙。如果去掉这一段,文章的结尾就显得平庸。加上这一笔,就是荡开一笔,予文章以灵动的色彩。我喜欢这种结尾!”刘老师那么认真地回复我,还对我予以肯定,实实在在让我感动了很久。仔细回想起来,我这一生好像还没有碰到过如此热心又有学问的语文老师。

  吴显为老师也是一位退了休的中学教师。正如他在采风札记《活在梦中》一文中所说,我们是在自助餐厅的餐桌上遇到的。吴老师写小说别具一格,写乡下的事,写过去的事,似曾相识,却又扑朔迷离,像一幅幅水墨丹青。我之前以为吴老师是一位很严肃的人,多少有点师道尊严。没想到他竟如此活泼开朗,在餐桌上觥筹交错的豪情,一点都不输于书忘带老师。吴老师在会上发言时说,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出版他的小说。这就是中国的文人,自古以来就崇尚著书立说。我知道参加这次采风活动的很多老师都是出过书的,他们是多么富有啊!

  李长在老师也是出过几本书的。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守门人。他奉行“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理念,走到哪写到哪。他酷爱读书。他多次对我说,读书是最简朴的奢华。记得两年前,他与白夜主编来到深圳,和我商谈与《同步悦读》合作,创办《军绿》栏目的事。我们三个人一拍即合。他们回去没几天,李长在老师写的充满激情的《发刊词》就出来了:“朋友,你当过兵吧?在滚滚人流中,我一眼就看出了你。因为在你身上,焕发着军人的气息。“他还是那股子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如今不到两年时间,《军绿》栏目已经发表了400多篇文章。

  为《军绿》栏目撰过稿的100多位老师中,叶炎与吴新生两位老师是上过战场的,经受过血与火的洗礼。叶炎老师写文章是个快手,手到擒来,一气呵成,而且散文、小说样样精通。之前我还有点纳闷,他的文学才华是从哪里来的?这次桐城采风,我算是找到了一点答案。

  胡静老师和孙仁寿老师盛装主持了这次采风活动的晚会晚宴。晚宴的东道主是我的好朋友左建生先生。他听说我要去他的家乡桐城参加文学采风活动,专程从广州飞回家乡宴请全体参会的老师。他二十多年前在家乡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如今在文都桐城依然是一颗明珠。当我介绍叶炎老师与左建生先生相识时,他们相互攀谈了几句,他们都来自桐城的网红打卡地孔城老街,那里曾是片片帆影,商贾云集之地。再一细谈,叶炎的父亲竟然是左建生先生的中学语文老师。叶炎老师的父亲把他的学生左建生培养成了医学硕士和企业家,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位军人和作家。叶炎老师很谦虚,他说,桐城人会写点文章不算什么,颇有当年“桐城派“留传下来的豪气。难怪只当过四年兵的桐城人孙红兵老师已经为《军绿》栏目撰写了17篇文章,他的军旅故事真的是说不完道不尽。

  吴新生老师是枞阳人。枞阳与桐城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所以也算是当地人。吴新生老师是此次采风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他忙前忙后,事无巨细,总怕有哪个环节做不到位。我这是第二次见吴新生老师,我还是没有办法把他与一个上过战场负过伤的侦察兵形象挂上号。好歹我也在集团军司令部侦察处当过一年多时间参谋,打过交道的侦察兵不在少数。在我眼里,吴新生老师是一位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寡言少语,十分细心的人。他的作品,无论写战场还是写少年时光,对感情的描写都十分细腻,时不时隐匿着一段朦胧的爱情故事,似有似无,牵动人心,结局却总是让人扼腕叹息。难怪有读者留言说,总要成全一次吧。吴老师的作品《请你原谅我》获得了2021年度中国散文年会的奖项,真是当之无愧。

  此次采风活动,真是一场精神文化的盛宴,与近80位作家老师同行,收获满满。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物质财富增长了不少,相比而言,精神财富的增长也应该是同比例的,而精神财富的持续性总是比物质财富更加久远。我们到文都桐城看六尺巷,看到的是两堵墙和两堵墙之间那碎石铺就的窄窄的巷道,而当年那两堵墙内盛极一时的富丽堂皇早已烟消云散。六尺巷留给世人最大的财富,是张英从京城写给家人的四句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站长是美女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