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趣事

孙占春:吃糕

作者:孙占春   发表于:
浏览:135次    字数:205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0篇,  月稿:0

  老蔚县人都爱吃糕,也不知这吃糕是从何时而起,总之在这一方天地,吃糕除了饱腹,还有很深的文化根基。

  糕,也叫黄糕。黍子去皮磨面,叫黄米面。做起来也简单,根据家里人的饭量,将适当的黄米面放盆里,用温水和,和面要根据面的品性和,并不是多少面放多少水,面性软就少放水,和的干巴巴的洒在蒸屉上,蒸屉要铺屉布。面性硬就和的软和一些,捏成窝头状或直接用手抓着一团一团的放在屉布上蒸。蒸熟的黄糕,金黄金黄的透着光亮,散发出甜香的特有气味。掀起屉布,将蒸好的糕放入糕盆,趁热手上沾着凉水迅速的揣,刚出锅的黄糕烫手,所以揣糕要一气呵成,慢了烫手,凉水沾多了,影响糕的口感。不过现在很多人揣糕不沾水了,他们把米袋子剪开洗净用来揣糕(当然这只适合大块的糕),揣的时候在米袋子上刷点油。揣好的糕反转过来,光滑圆润,沾点麻油抹在糕面上,热糕上顿时起了一层亮晶晶的小油泡,一盆黄糕就做好了。

  黍子生长周期短,对土壤要求低,生存能力强,属于保收作物,是五谷之一。而且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合黍子生长,所以糕成了这里人们的主食。不去皮的磨的面叫黍子面,做的糕叫黍子糕,吃起来苦而糙,现在已经没人吃了。而黄糕确是历来被蔚县人俸为至高无上的面食。

  吃糕也有讲究,糕头不能吃,先用铲子铲下一小块糕放到一边,然后才给每个人碗里铲一块糕开始吃。现在的人已经没有那么多讲究了,但是,如果家里来了客人,是绝对不吃糕头的,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听我给大家慢慢讲。

  当年忽必烈占领了中原,建立了元朝,为了防止本地人造反,就每家住一个“达子,”所以这头一块糕要给达子吃;取了新媳妇,第一夜要送给“达子”;家里的刀和剪子“达子”收着,用的时候要管“达子”要。所以有了后来的七月十五送面人,八月十五杀“达子”之说。不知道别处有没有送面人的习俗,我们这里到了农历七月就开始给小孩子送面人。小时候我们都曾经为能得到几个面人欣喜若狂,用个手绢包着面人屁股,像洋娃娃一样抱在怀里,只不过抱着抱着,面人屁股就被吃掉了,那时候心里也挺纠结的,既舍不得又经不起面人白面馍馍味道的诱惑,就那样面人被一点一点的啃食了。为了反“达子”,人们在面人里加了纸条传达消息“八月十五杀“达子”!”到了八月十五,家家要切西瓜照月,跟“达子”要来了刀具,就在那天夜晚,住在各家的“达子”都被杀死了。因为糕头是达子吃的,所以人们对吃糕头有所忌讳,吃糕头就认为对人不尊重。

  黄糕,在我们这里是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在艰苦的年月,一年只能吃到两次黄糕八月十五吃一次,年三十中午吃一次。年三十灶王爷该回来了,中午揣一小块黄糕,放到一个瓷盘子里,摆放在供桌上,再放一盘馒头和生果,糕要摆放在中间,然后上香放炮,预示灶王爷已归位。大年初一中午吃油炸糕,就这样一年从糕开始,也从糕结束。

  结婚成亲糕也要占主导位置。成亲的头天晚上男女双方要下营,下营也是很隆重的,首先要有五个男童陪席,在新房布置一桌酒席,五个男童陪着新郎或新娘吃饭。这期间没结婚的女孩就不能入新房了,她们是“毛头小女子”,据说会对新人有冲撞,我一直不理解这种习俗,应该是重男轻女吧!新郎或新娘坐正席,屁股下要坐一个半升子,半升子里边分别用红纸包着一块黄糕和一个银元,意为:圆满高升。第二天新媳妇取进门,首先是要吃黄糕,然后是开脸饺子过头面,也就是再吃饺子和面条。一个女人的人生就此开始了。

  在一些重要的日子油炸糕往往是主食之一。比如大年初一要吃炸糕;孩子过满月过百岁要吃炸糕;家里人过生日最好也吃炸糕;盖房子上梁这天必定要吃炸糕;办丧事的出了丧要吃炸糕。不同的是,平常做炸糕都是捏好后按扁,办丧事吃的炸糕则不能按,就要圆圆的,意思是滚蛋糕,毕竟这种事不是好事。

  小时候院里本家二奶奶家的俩闺女和我们姊妹俩年纪相仿,放学后她们奶奶会给她们铲两片冷糕,抹上油洒点盐面,或者抹一层干黄酱给她们吃,我俩没有奶奶,母亲下地还没回来,所以当时很是羡慕,特别是妹妹,她比我爱吃糕。我童年时经常在姥姥家,姥姥家里人多,因为粮食不够,做糕的时候姥姥就在黄米面里掺和了玉米面,做出的糕又硬又不劲道。有一次,二舅母让我和她们去吃,我就说:姥姥的糕掺了玉米面,太硬,我和二舅母吃去,姥姥什么话也没说,但我感觉她很无奈,那以后我就再没和二舅母去吃了,吃习惯了也不觉得不好吃了。

  我第一次做糕是九岁,放学回家后得知母亲出门了,我们只好自己生火做饭,妹妹拉韛我和面,估计差不多熟了,从锅里取出倒进糕盆里,就那么一点,我也学着大人揣糕的样子揣好,揣好后也就有拳头那么大,妹妹看着糕还没吃就哭了起来。那还不够她自己吃呢。院里我们本家姨姨,安辈分叫三奶奶,因为和母亲是发小,嫌三奶奶叫的老,非得当姨姨。她听到妹妹哭,过来一看就那么一点糕,干脆把我俩叫到她家吃了午饭。现在每每想起当年的事我就憋不住的笑,做了那么一小点糕。

  蔚县人离不开糕,尤其是男人们,他们无糕不欢,无糕不饱。他们甚至中午吃不到糕晚上也要补上,我妹夫就是这样的人,那是该有多么执著啊!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孙占春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妈爹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7-29 11:18
    美文苑
    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糕耐饿,生在宣化农村,现在老家也是天天以糕这种主食为主。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趣事

    查看更多生活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