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趣事

分家

作者:滴墨成伤   发表于:
浏览:89次    字数:2109  手机原创
级别: 驻站作家   总稿:99篇,  月稿:0

  长临河古镇,位于巢湖北岸,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留存有不少民俗物件和文化遗迹。

  在长临河镇老街民俗文化博物馆里,陈列有一对清朝时期的铜质鹌鹑摆件,一雌一雄,琴瑟和谐,看上去恩恩爱爱,亲密且暧昧,羡煞旁人也。游人到此,想必一定会感概万千!

  解说员介绍说,这对摆件鹌鹑造型完美,是一对夫妻鸟,雄鹌鹑呵护着雌鹌鹑,可以看出来,这个雌鹌鹑孕育在身,挺着饱满的肚子,即将下蛋了,不久就会孵化一窝小鹌鹑。可就在这时,雄鹌鹑的爸爸老鹌鹑,为了让雄鹌鹑能够独立成家立业,就非常果断地把雄鹌鹑赶出家门,让雄鹌鹑自立门户了,独自开始“养家糊口”。这是自然界里动物的“分家”行为,生存之需,本性使然。

  其实,人类的发展繁衍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一个过客,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代一代,生生不息,接力赛跑,直至无穷。然而,人多负重,发展到一定程度,群居不易,合久必分,久而久之,就演绎出了民间的“分家”习俗。

  笔者考证了一下,大概从唐代开始,随着天下逐步安定下来,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大家族的发展模式开始解体,进而由多世同堂而一家一户,出现了社会的个体——小家庭单位。这样,就减轻了统治者的负担,一家一户各自发展、自我保障,形成了相对固化的社会单元。于是,乡村出现了“有吃有穿有牲口,儿女绕膝热炕头”的居家安逸景象。

  应当说,整个唐朝时期实行的是都相对开放的社会组织形式,没有多少繁文缛节,文明程度也到了一定的高度。但自唐代之后,宋代开始“崇文”“重礼”,规矩越来越多,礼节越来越繁琐,尤其是把家庭单元基本上界定到“一丁一家”,即家有男孩,即立一户。没有男孩,纵然有再多的女娃,也不认定是一户。所以,宋代以来,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社会理念开始形成了。

  一般来说,男孩成年之后,第一位的社会责任就是娶妻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指的就是男丁。一旦这个男孩子有了下一代,大家庭就开始考虑“分家”了。据记载,“分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舅舅主持“分家”,天大地大舅舅大,大舅爷是至高无上的。外甥把自己要求“分家”的条件提出来,由舅舅进行裁决,舅舅说给几亩地,外甥就要几亩地;舅舅说给几间房,外甥就要几间房;舅舅说给多少粮,外甥就要多少粮;舅舅说给多少钱,外甥就要多少钱。舅舅张口就是金口玉言,说出来就是盖棺定论,是不容讨价还价的。这是史上民间历经千年的约定俗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

  也有族人主持“分家”的,曾几时何,基层的社会治理靠族权,善恶美丑由族长定夺,族权是至高无上的,一切由族长说了算,族长说东,你不能说西;族长让你打狗,你不能去撵鸡。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被称之为“逆子”,为了惩罚你,就把你带到祠堂里,接受族人的审判。你如果不接受族长的裁决,就召开族人大会,把你开除出族,让你活着不能进家门,死了不能进祖坟,成为孤魂野鬼,满世界漂泊去吧。

  还有,就是成年男丁如果不接受舅舅的裁决,也不接受族人的裁决,那就可以到官府击鼓鸣冤,交给官府进行裁定。官府是代表皇权的,皇权一言九鼎,谁也不敢违反。官府的裁决是板子上钉钉子,一锤定音,无论对与错,照单全收,不能反悔了。

  这,就是那个时候的社会规则。

  也许读者会问,“分家”是父与子之间的事情,父子间不能好好协商吗,干嘛要绕那么大的弯子,找这个找那个的?其实,这里面大有玄机。一者,父子之间的商定没有多少约束力,朝定夕改,变数较大,没有制约。二者,过去的家庭孩子多,父亲对多个儿子有好恶之分,因而分起东西来也往往容易偏心,不公道。所以,民间因分家不均而撕裂亲情,甚至大动干戈、闹出人命者大有人在。

  时光进入到了元朝时期,元朝统战者马踏中原,兵荒马乱的动荡期结束了,人民开始修养生息、繁衍后代。出生的人口多了,大家庭也就多了起来,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大家族比比皆是,“分家”也就在所难免了。然事有蹊跷的是,由于大家庭的包容性,虽然是到了必“分家”不可的地步了,但长辈们不好意思开这个口,而晚辈尽管心里是一百个愿意“分家”,但也不好开这个口,怕落个“不孝”的名称。无论是父辈还是儿子,似乎谁先开口说“分家”事宜,谁就不厚道了。到了这个时候,族人就会集中到家祠里,大家共同想办法。于是,一对鹌鹑就出现了:鹌鹑,象征着安居乐业,可以分开居家过日子了。

  开始,是族人从地里捕捉到一对活蹦乱跳的鹌鹑,送给要分家的男丁,男丁接到这对鹌鹑,就知道要分开过日子了。到了这个时候,男丁就会到舅舅家,或者到族长那里,把想“分家”的意图说出来,请舅舅或族长“主持公道”。

  再后来,捕捉一对活的鹌鹑不那么容易了,而面临“分家”的又越来越多,怎么办呢?自古民间出高人。族人就又想出了好办法,就是请打铁的铁匠,模仿鹌鹑的造型,打制一对铁鹌鹑,送给要“分家”的男丁。这样,既表达了“分家”的意思,又可作为礼物送给新的家庭,两全其美。

  鹌鹑,安居乐业,美好的寓意。长临河镇老街民俗文化博物馆里的铜鹌鹑,就是铁鹌鹑的升级版,过去铜比铁贵重,是清朝中晚期的艺术珍品,传承民俗,文化厚重,具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趣事 分家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滴墨成伤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1-11-15 18:01
    凌木千雪
    这个风俗第一次听说。不过分家有句老话: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十里不同俗,感谢作者带来独特的分享。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趣事

    查看更多生活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