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趣事

章桂兵:赶集与集事

作者:圆圆   发表于:
浏览:22次    字数:268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13篇,  月稿:0

  说起赶集,咱们北方叫赶集,南方叫赶墟或是赶场。大同小异反正都一个词汇,就是乡下农村人定时定点进行物资交易的一种活动形式。各个集都有固定日期,为了不使集日重叠都以农历为准,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双单日都有集市开张。

  之前我的家乡蔚县范围内的八大集市规模并不大,充其量也就一条几百来米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摆在两边,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简直是一个落天购物超市。这种物质交易形式既方便了人们选择购买生产生活物品,也活跃了一方经济,是乡亲们进行物质交流的自由市场。

  每逢集日周边范围的人们身着土里土气的装束,早早的踏着晨曦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开始从十里八村不约而同汇集一处,有的乘车,有的步行,还有卖杂货的小商贩,开着面包车载满货物,有卖菜的老农驾着三轮子车,车上拉的全是自己家地里产出的疏菜或其他产品,如萝卜,茄子,大葱蒜,南瓜等等一袋袋一筐筐。繁华的集市上卖豆腐的大叔推着小独轮车把刚出锅热气腾腾的现豆腐摆在最显眼的地方,嘴里还不停地吆喝着自编的顺口溜招揽买主,路边小饭亭子下一对卖饸饹的大哥大嫂也早早地开張了,正热情地招待着远来的客人,一碗热气腾腾的荞面饸饹端到客人面前,不远处墙角旯旮几只挣扎的公鸡在主人的看守下等待着买主光临。

  浓郁的乡音伴随着集市的开张而弥漫开来,东庄的李大爷,西村子里们王二叔,还有南堡北街的孙姨赵婶精神抖擞地往前行走,一伙伙打扮花枝招展叫不上名子的小伙子小姑娘先后紧随,大伙见面后互相热情地打个招呼,不俏一顾地聊着家长里短,时不时徘徊到地摊前与货主一阵讨价还价便达成了交易。一伙乡下打扮的人站在路边空地上焦急地等着同村来的人,因早晨没来得及在家吃饭,肚子里早就呼噜呼噜地叫个不停,无奈只好坐在饸饹摊前买上一碗热乎乎的饸饹再加两个小笼包边吃边等。远处一卖水果的小贩吆喝的噪音已经有点嘶哑了,眼瞅着筐里的桔子,苹果己卖出多一半,卖小土产杂品摊前人头涌动各自挑选自己所需各类小物件,生意如此兴隆。这时川流不息的人群使这条本来就不宽阔的街道挤的l水泄不通,磕磕碰碰之中人们依然慢慢的挪动脚步,老远望去喧嚣而不混乱,拥挤而不拥堵。

  临近中午时分,每个人手中或多或少都买了些东西,那怕是一把豆角一两斤西红柿就被舒坦地放进手提的菜篮子里,卖豆芽豆腐的摊位人较多,因为这些都是中午饭等下锅泡糕菜。路边树荫下一个卖凉皮的兄弟生意更火,更忙碌,由几块木板拼起来的小餐桌站着数位等待中的妇女左手里提着东西,右手拎着一个小孩子急切等着一碗凉爽的凉皮为大人孩子解渴充饥,还好大家都以先来后到们方式轮流进行进食,虽说路边就餐方式有不雅之观,但这种集市上见怪不怪的现象是乡下人们的一概习惯,也许这种接地气的习俗也是一种无言的乡愁吧。

  前些年我很喜欢赶集,闲暇时间也常常去市场上逛逛,因集市上能碰到满意的物品和意想不到的便宜与惊喜。特别是每年腊月每个集日隐隐掺杂着浓浓的年味,多数家庭都要准备充足过年的物质,所以就形成了腊月里的集市是一年最红火的时候,卖东西的从街东一直摆到街西,一排排一行行。红红火火的集市上摆满了年节必备物品,各种肉类,水果,干果,烟酒糖茶及日用品,差不多都得买全,因为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所有店铺都很少营业。较向阳的地段绿油油的新鲜疏菜早早上市,与寒冷的季节形成鲜明对比,不会儿被抢购一空,一条条鲜活的鲤鱼更是抢手货人们不分贵贱几乎家家都要买上几条充当年夜饭桌上的主挡食品。卖年画的卖灯笼的卖烟花爆竹的更是孩子女人们的必选物品,卖衣服鞋袜及各种小食品更是玲琅满目数不胜数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人山人海中逛完一条街通常得需要三,四个小时,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渗透着新年味蕾和许多在外游子的期待,从南街到北巷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临近下午应该购买的年货己经买的差多了,于是各自搭车或赶小马车急怱忽地返回各自家中,路上虽然寒风吹在身上,但已冻的通红的脸上依然扬溢着喜悦的笑容。

  目睹越来越繁华的集市,心中油然想起了早些年川下人褒贬山上人赶集的口头禅说“山汉赶集三天三夜不粘席”虽说有些夸张,但事实也八九不离十,因为过去住在山里的人离集镇远,交通不方便,平时不多么赶集,大部分人都是到腊月里置办年货才到山下赶集,因腊月正逢数九寒天白天短加之气温低,要想赶集提前好几天就做准备了,兜里揣着为数不多的几张“大团结”(面值十元)和几个零碎钱,务必头天早早起身,或步行或赶小驴车利用一天时间才能到达集市所在地找店住下,第二天赶集购买些年货,等货物买好了天又不早了只能再住下,到了第三天经过一天艰辛旅途很晚了才能回到家。所以赶一次集总得用三天时间,至于不粘席之说,那可是无嵇之谈了。如今随着时代变迁这些贬义之话成了灰楷幽默的笑谈,让人一笑而过了之。

  的确在过去经济不发达信息不灵通的年代赶集也是人们相互沟通传递信息的驿站,市场上隙间里东村的杨婶见了西寨子的刘叔捎代着问一问寨子里的刘家姑娘有对象了没有?西村的媒人问问南庄的孙家后生订上媳妇没有?而年轻小伙子们遇见了熟人聊的话题是在那里打工高就,最关心的是工资结了没有,小媳妇们话语里常说的是你家孩子多大了她家姑娘多高了,今年流行穿什么款式的衣服,年纪大的大叔大伯互相询问对方今年的收成如何,如何………七嘴八舌家长里短,脸上尽情洋溢着满足和自信,语间话里透露着冷暖人情。赶集成了一种乡邻乡亲了解对方的渠道,通过交流彼此知道双方近况,哥几个今天在市场偶遇后饭店里喝酒划拳倾吐生活不易,但相互谈好的事或托办的事各自回家照办妥当,等下一集给对方一个满意的交待。

  如今,赶集成了拉动地方经济的杠杆,如碳似火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应季可口的食材,初春的小白菜,香椿,韭菜夏天有豆角,西红柿,黄瓜等等,秋后萝卜,土豆早早上市了,瓜果飘香弥漫了整个市场,隆冬时节大葱大蒜争奇斗艳,绿油油的蒜苔毫不逊色,冷热轮换果蔬概不缺货,缘于现代农业温室大棚的兴起结果。

  有时在集市上还有可能碰上邻村的表叔主动送给一捆油菜,当掏钱给他时,硬是说啥不肯收下,嘴里还一劲地说“唉!这孩子都是自家地里出的,又不贴本”……多么诚恳憨厚的话让人百感交集,带着不安的歉意再往前行走又碰见一相识的老朋友把几个茄子和一把豆角塞进我兜中,几经推脱只能留下了,只能连连道谢。如此真诚热情的馈赠让人受之有愧,当然了人情总不能用金线衡量,真情比钱贵重多了。

  当人们因赶集而遇,除了给予人们热闹和达成物质交易,更多的是它赋予了大家一种纯真质朴的气息,纵究愿这样浓郁质朴的乡邻乡情关系和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圆圆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趣事

    查看更多生活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