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张道德:十年

作者:张道德   发表于:
浏览:136次    字数:830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03篇,  月稿:0

  2021年,于我而言是个颇具纪念意义的年份。这一年的七月,万物正昂扬蓬勃,而我却因工作需要,挪了一个窝,中止了近十年的旧职生涯,转入到并不意外的新岗位。像是一棵扎根已久的行道树,因为修路的需要,而被移栽别处,既有对故土温热的深深眷恋,也有对未来新生的无限期待。

  01

  十年前,带着一身泥土气,却也意气风发地从鸡鸣犬吠的乡镇走上了期待已久的县直岗位,从事了此前从未经历过的综合协调服务工作。这是一个以综合文字主导的服务上下、协调左右、督办推动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单位。

  初到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含公勤在内也只有二十来位,开起会来,围坐一圈也就结束,远不像在乡镇那样,开个镇干部会就有一百多人参加。办公室这个单位人不仅少,而且岗位设置也与乡镇“七站八所”完全不同,除了文秘外,还有政研党建、机要保密、督查后勤等岗位,后来又扩容了法规、改革、财经、国安等职能,这些职责的背后,都有面向全县的决策辅助指导作用,我几乎是在干中学、学中干。

  办公室严格意义上说是一支秘书团队,以文辅政是主要工作内容,但这里的“文”并不特指公文一项,而是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应以文字的方式规范化、标准化,并力求做到细节化、示范化,杜绝粗制滥造是基本的质量底线。因而作风上的严谨细致、精益求精是团队每个成员的基本要求,“强责提效重细节,勤学善思优服务”是共同的价值遵循。写出好文是文秘人的不懈追求,但写好文章并不容易,没有三冬四夏的持续累积,很难说就是一个成熟的文秘人了。有人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我做了十年文秘的凳子,似乎至今也未能做到“句句是实”,空话套话偶尔还是会不自觉地从口中或笔下钻了出来。这点坏毛病若要杜绝,我差不多需要一辈子的努力。

  大量的文字工作背后,都是如山的时间重负。我对公文写作并不擅长,但能亲身感受到公文写作的艰辛付出,与“5+2”“白+黑”相伴是常态。不知何故,办公室内先后几名主笔者,虽然均比我小了许多,但头顶上早早就成了“不毛之地”。可怜入门时还满头青丝的小帅哥,几年下来,似乎进入了岁月的快车道,很快成为“压缩版”小老头。过早的谢顶是否与长期熬夜写作有关?我们常常为此而“争论”不休。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文秘人才的聚集地,除了善写,还得善做。这里的做,就是每个岗位都要尽快做成“遇事能解,问策能对”的熟练工,而不是一知半解、半知半解的“学徒工”。当年的A君、B君,对上级相关政策几乎都能做到“一口清”,每当自己为某个政策规定而在脑海中翻箱倒柜之时,他们已经把文件的标题、年份准确地报了出来。我惊叹于他们的超强记忆力,居然能把某些文件条款一字不漏背下来!实际上,这种效果,并非证明他们真的有什么“超强”之力,而是背后不为人知的超常付出才换来的。C君,常年从事机要工作,最擅长电脑软件的运用,但凡电脑操作中遇到问题,几乎没有他不会的。我对电脑实操知识了解非常有限,常常面对电脑的不配合而一筹莫展,他却总是用那双似乎拥有魔力的手指,三下两下就实现“起死回生”,让你不服不行!据我所知,全办所有电脑若“闹意见”了,几乎都请他“把脉问诊”,而他也从不拒绝,总是不厌其烦地伸出援手,因此大家都称呼他为“暖男”,也的确名至实归。D君,沉静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缜密的心。会务安排、调研接待等事项,最考验的是幕后安排的精准严密及其预见性。往往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倍功。某次上级领导来参加一个项目奠基仪式,人马已齐,就等一声哨响,老天忽然下起雨来,众人顿时愁眉紧锁,无可奈何看着天。忽见D君提着喇叭从容招呼大家,转到室内。原来,昨晚他看天气预报,判断存在短暂降雨的可能,当即要求企业临时准备了一个室内会议室,以备万一。没想到这个“万一”还真派上用场了。正是他的缜密思考和准确预案,挽救了一次重要活动,也给项目的推介赢得了意外的喝彩声。

  办公室还是个接待来人来访的窗口,经常是“上官如云,过客如雨”。这些客人多是来向领导汇报或联系工作的。访者一多,就需要序时安排,期间,我得经常放下自己手头事务专注于“陪聊”。若为工作而接待当属正常业务,但也有少数无所事事者,往往不知他人时间之贵,喜欢漫无边际、没完没了的海侃神吹,这个时候有点考验我的耐心,但往往总是被无聊者击穿。时间一久,应付无聊者的办法总会有的。比如找个借口如厕,躲他一时,踅摸一阵回来后,若那人还若无其事未走,此时只能暗地求助好友“打个电话”吧,一阵“哦哦”之后,抽身逃离也!

  人生海海,能在千万人群中相识本就不易,能成为同事更是小概率事件,所以珍惜同事缘分是我的一贯信条。办公室是以年青人为主的团队,让他们都能有合适的锻炼成长机会,是我的愿望之一。实践证明,年青人肯学、肯干,成长起来都很快。然而,多种原因之下,成长的烦恼总是如影随形,进步的通道总是那么逼仄狭隘。还好,人才选拔的通道却是敞开的,省市部门的遴选为年青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于是,十年来,出入办公室的年青面孔总在不断变化着。不管是考走的,还是交流或升职离开的,那份同事之缘或深或浅都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记忆的空间,让我多了些回味的温暖。

  某一日,在省城参加一个会。刚坐下不久,忽有一年轻人走到我面前热情地打招呼。因为戴着防疫口罩,遮去了半边脸,一时未能认出,直到他解开口罩,我才从那双黑黑的眸子中认出,原来是当年办公室的同事,年轻的E君!大概是九年前,从乡镇把他招至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二十来岁的他,肯学习、善钻研,公文意识很强,进步很快。三年后,他又以优异成绩考到厅机关任职。因为综合素质优秀,现在已是一位直接服务于决策层的“大笔杆”了。在省城的会议上,与当年的年轻下属不期而遇,实属意外,却不无惊喜!

  我知道,自己并非老师,也不好为人师,但回顾自己这十年之路,那些曾经的领导、同事,何尝不也是我的人生之师呢!

  02

  办公室工作的核心任务是服务保障,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事关对象千丝万缕,时间永远服从任务,即便是半夜听到“机叫”,也会毫不犹豫披挂而起,奔向茫茫黑夜。

  某个傍晚时分,突接紧急任务,说第二天某S领导将来县里调研。此时此刻要拿接待方案,已没办法到现场跑线路了,只能和同事与乡镇的同志频繁网上沟通,凭经验推演,并反复修改,一直忙到凌晨以后,才勉强拿了个方案。第二天昏昏沉沉中带到现场,以为按既定线路走完程序即可,谁知这位领导根本没按方案进行,而是信马由缰跑了几个村,过程中一再安慰县里:此行不衡量你们的成绩,就是实地走走,看看当下农村空置的现状,以便研究下一部如何建设新农村。我在心里嘀咕,昨一夜等于白忙了,却又打心眼里佩服这样的领导风格:轻车简从,求真务实!这在无形中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对于综合服务岗位的我们而言,工作中的求真务实精神,显得更加重要。有人说:服务工作做对了十次,哪怕只错了一次,也等于十次成绩全归零,所以我们总是走在追求“零差错、零缺陷、零失误”的路上。一次重要会议的前一天晚上,就在会议材料已经准备装袋之时,一位细心的同事忽然发现某份材料里有一个不显眼的错字,如果不认真比对是发现不了的。此时已是半夜零点时分,人困马乏,但较真的态度告诉小伙伴们,不能抱任何侥幸心理,再苦再累都要把错误的材料换掉,尽管这涉及重新打印、重新装订等程序返工。几百份的材料因为一个字的差错,又耗时一个多小时才重新装袋,全部完工之时已是晨光微熹了。每一次辛苦的努力都不会是白费的,过程中增加的不只是经验和教训,更有对工作的自信心。

  江淮分水岭地区,每年夏季都会有一段梅雨季节,雨季长短不一,降水量有多有少,每年的抗洪防汛也是一段工作重点。

  某年的梅雨期较长,汛情逐渐加重,直至洪灾形成。暴怒的洪水在滁河上游八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横冲直闯,漫过渠道,覆盖了田野,一路浩荡而下,呜呜泱泱汇聚到某大坝前,大有兵临城下、攻城略地之势。该坝闸年久失修,且又被层层聚集的“革命草”死死缠住,导致洪水下泄不畅,上游来水很快越过警界水位,堤坝随时有被冲塌之险。我们一行陪同领导来回走在坝闸上,能明显感觉到堤坝在洪水冲击下的轻微晃动。

  滚滚而来的水流此时已在大坝前形成一片白茫茫的湖区。领导判断洪水若不能及时分流,堤坝危在旦夕,而难点在于聚集在坝闸前面积越来越大的“革命草”,显然,清理水草成了当务之急。我们试着使尽全部力气用钢叉扒拉水草,效果几乎杯水车薪。为安全计,专业民工也不能在水下作业。于是又想到了大型长臂挖机进行清障,这种机械虽不能潜入水下作业,但抓草的力量很大,而且不会有安全隐患。挖机赶到现场后,很快发挥了清障的主力军作用。但机械臂再长也覆盖不了数十米宽的水草面,加之作业面受限,只能在坝堤边缘伸长臂努力地清理,与越涌越多的水草面积相比,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局面。

  那夜的天空像是漏了一个大窟窿,雨持续不断地下着。水位一分一分地上涨,我们的心一丝一丝地收紧。茫茫雨幕中环顾四周,我们所处的位置几成孤岛。领导审时度势,又果断决策从渠道一侧开挖溢洪道,利用地势落差提高泄洪能力。那个令人窒息的雨夜里,数辆挖掘机吭哧吭哧与刚建成不久的水泥路面硬扛。那一夜,雨声、水声、机声,声声贯耳;焦心、困心、忧心,心心如焚。直到凌晨时分,雨慢慢停了下来,溢洪道也终于打通,岌岌可危的堤坝总算保住了。我们悬了一夜的心终于有了安放之地,疲惫的身体很快又元气复活,充满信心地奔向下一个战场。

  当下的基层工作,如果问什么是难度最大的,当首推房屋征迁。对一个发展中的城市来说,有序推行征迁,是改变城市面貌和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两年里,每年征迁都超额实现了预期目标,连我曾就读的母校,也在我的亲眼目睹之下灰飞烟灭。

  征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利及于民。在发达地区,因房屋征迁而实现居民资产快速增值是普遍现象,因此被征迁户有较大的利益期待也很正常。“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征迁的红利一定要置于政策的框架内,一旦溢出这个边缘,意味着规则被破坏,公权诚信遭到怀疑,导致工作局面被动。所以,手握公器者如我,要时刻掌好公平这杆秤。只要不让权力迷失方向,就不会弱化推进工作的主动权。实践表明,征迁工作最有效的办法是事先制定好“一把尺子”的方案,并坚持执行下去。

  当然,有时纵有万全之策,也会遇到“不速之客”。征迁工作总会遇到一些无奈的人和事,始终考量着那把尺子的准确性、严谨性,尤其是面对城郊结合部的大量“隔夜楼”“种房子”现象时。这些房子本质上是违建,而违建者希望与合法建筑“一视同仁”,本身就在破坏公平。深入其中不难看出,“隔夜楼”现象往往背后有多个利益共同体,不仅有当地祖居户随意扩建,也有远在他乡的外来户无孔不入的买建,还有背后看不见手的允建。由于城市治理机制的滞后等综合原因,如何拿捏尺度既能让“居者有其屋”,又能使不当得利的邪气不再被效仿或蔓延,还要坚决打击各种掮客行为,既要勇气和决心,更要智慧和担当。尤其是违章建筑体量较大的房子,实际上是边拆迁、边拆违。

  我曾经深入某违建集中的区域去看过现场,那些房子简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彼此之间几乎是墙挤墙、门挨门,因为都是违建、抢建,肯定谈不上规划,道路如羊肠,电线如蛛网,管网无处安放,污水四处流淌。与梁晓声的茅奖大著《人世间》里“光字片”居民区有的一比,那真是为一尺宽,都得挤破头的地方。几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上居然盖了数千座独立的房子,其中八成都是违建,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显然,违建者笃定此地即将拆迁,“赌”一把的心理很明显。

  依法行政是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由此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后面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与乡镇的同志顶住各方压力,与群众坚持面对面沟通,晓之以法理,关心在细节处,做到无情拆违,有情关爱,让“赌”者无利可图,观者不再攀比。最终化整为零,积小胜为大胜,实现了和谐拆迁。

  征迁遇到的问题千奇百怪,既考量被征迁群体亲情的厚寡,也检验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能力的强弱。我们需要在看似密不透风的利益壁垒间寻找共同点,帮助他们搭建共识的桥梁,即便面临山穷水尽的境地,也不放弃追求一片柳暗花明的努力,因为群众的利益从来不是小事。

  03

  入职三十二年,这是所走过的第八个工作单位。究竟什么岗位才是适合我的呢?我细细一想,这一路走来,学的是财务,干的是基层管理,什么角色都演过,什么困难都遇过,什么苦活累活也经历过,到底哪个是我强项呢?至今连我自己也没弄明白。有人曾说,基层就是大酱缸,什么都得往里装;基层干部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姑且简单地认为,任何一个岗位都有其内在的价值,成败得失,首先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度。没有恒心的人,即便是热板凳也会做冷了,因为心猿意马;相反,那些有着创新精神的人,常常能把冷板凳坐热了,情因目光笃定。

  我的一位仁兄,多年码字且有国字号证书,长于媒体宣传工作。忽有一天调他到某医疗单位任职,让人惊掉了下巴,毕竟笔杆子与手术刀之间的跨度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力了。就在别人投之以怀疑的眼神之际,仁兄运用己之所长,在系统里办起一份报纸,既有业务交流,也有科室管理,更有职工文化,构建了全系统五彩缤纷的单位精神堡垒。在他任职的那几年,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单位业绩蒸蒸日上。多年之后,仁兄骄傲依旧:我这块转,搬到哪里,都是建大厦的料!这个大厦,我理解他指的是精神世界。

  与仁兄相比,我这个人恒心、决心以及创新心都不咋地,但惰性很重,是那种屁股一粘座位就不想动的主儿。

  记得,我工作的第一个岗位是当财务会计。那时会计的计算工具是算盘,而不是今天无处不在的电子计算方式。会计报表是手写,也不是现在的电子化自动生成。总之一切的核算方式都靠手工完成。不仅效率低,准确率也不高,往往,错了一个数字,就得扎进账簿册、凭证堆里,反复查找。像个土拨鼠似的,一头垒进去,半天不出来。做一份高质量的年终报表,不熬几个通宵,很难把数据搞一致了。我和算盘、报表苦斗了约七年时间,由于长年和数字纠缠,逐渐练成了心算、珠算同步的好习惯。比如一堆发票,我可以既用珠算打一遍,也可用心算复核一遍,二者结果相差无几。也许当年收支的数字都不大,比较易记,现在动辄都是大数据云集,再靠心算显然既不可靠也不可取了。但作为曾经的岗位经历,非用心而不得也!

  一个岗位总会有一个岗位的乐趣。人们常说会计岗位刻板枯燥,可我没这么想。会计核算中,我对阿拉伯数字的书写非常感兴趣。看似很平淡的十个数字,作为财务人员来说,如何写得精准而又好看,就是一种追求。现在的报表,一律电脑生成,排版布局自然成行,数字呈现一目了然。这在当年是不可想象的。

  数字不同于汉字,其书写无法上升到书法的高度去理解,用文字去表述也很难找到恰当的语言。但当你书写的数字出现在报表上,显得清晰精准,大小适宜,水平一线之时,无疑是会觉得爽心悦目的。至今记得当年一位老所长,拿着我的报表对另一位同行说:“你看看,你看看人家的报表,多清楚、多秀气!再看看你的报表,涂得像花狗屁股一样,哪个看得懂啊!”就在那一年,我意外获得系统内先进个人,不知是不是报表的质量起了作用,不过我很清楚,这是我走上工作岗位获得的第一个表彰奖励。那个小红本本至今犹在,距今已有三十个年头了。

  没有人知道,那个在今天看起来无足轻重的小奖励,给当年的我的精神世界里埋下了一颗什么样的种子,以致在后来多年的东奔西走中,不论遇到何种境遇,皆有一种阳光的力量挥洒在心头。

  岁月自有其恩典,那些年,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我常与之对视良久,不知不觉中,脑海里刻下的密码也会诗意成行。

  04

  十年来,我目睹青丝从耳边开始叛逆,先是一根根,继而一簇簇,近年来已成漫山遍野之势了。如果说初到办公室还是“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时代,而今已是面对“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窘境了。转而又想,也许头上少了些黑发,腹内却多了几页诗书,若拿秤去称一称,后者反而重了许多。得与失,在时光面前,总会被莞尔一笑的。

  说到读书,内心总是有点愧疚感。十年来,读了一些书,但依然还有很多经典至今尚未打开,眼看那些书躺在角落里寂寞地打发着时光,甚至已是灰尘满面,我却依旧在忙忙碌碌中寻找着牵强的理由。时光真的如电,我已到了被电得不轻的年纪了,却在书海面前惭愧地低下了本就平庸的脑袋。

  我算不上读书人,充其量只是个人兴趣而已,但这种兴趣已经让我非常受益,而且现在判断未来还会伴我终身的。

  简单盘点一下,我读的书虽然有点杂,涵盖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和文学等,但就深度、广度而言都很肤浅,大略属于浅层次阅读之类。若允许给个解释的理由,我认为,工作是我的主业,读书只能服务于这个主业。我的这个主业是基层行政工作岗位,虽是个近似于芝麻粒的小角色,但就性质而言是个“勤务员”,必须要用一生的正气和诚实来对待。正气和诚实从何而来?即便少数有先天的正直无暇者,若在物欲社会里,不注重自身修行的提高,也早晚会淹没在世俗的红尘里而不能自拔。这种早年根正苗红,后来禁不起诱惑而折戟沉沙的例子太多,就不必在此费我笔墨一一列举了。

  两千多年前,子夏的一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已将做官和读书联成一体。历览前贤国与家,几多宦海沉浮,却也不改读书之志者众。集诗词书画才艺一身的苏轼,几乎一生漂泊,却总能在逆境中用笔抒发出他豪健的一声长啸。且听听他潇洒豪迈的心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若不是饱学之士,看得清世事无常,哪有此等情怀和境界啊!今天的我们不一定鼓励“学而优则仕”,因为人才需要须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但身在“仕途”,不论优劣,都应把读书当作安身立命之本。

  随着工作上阅历的不断加深,某些实践的认知总是在内心激发我用笔把它写出来,于是读书之余,又尝试着写了些感悟类文章。久而久之,便有了些文字的积累。也许在专业写作者面前,那些文字可以列为“忽略不计”之类,但于我这样一个基层公职角色而言,读些闲书、偶尔练笔,时间一久,便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精神故乡了,而且可以无限扩容。

  某一日,整理书柜之时,看到自己写的那三本书,夹在郁达夫与蒋子龙中间,心中居然有种莫名冲动。随手把两位巨匠的书抽了出来,哗啦哗啦又翻了翻。我读书有个习惯,看到好的段落或语句,就将页面的拐角折起来,以便下次查找。今看那些折痕依旧,不由得重温了一下当时用笔划出的横线上的文字。也许只轻轻的那么一瞄,一阵惭愧之感从心底忽地蹦了出来,连带着骨子里藏着的某个“小”来。稍稍站直身体,我用手掌横着来回抚了抚前额,又轻巧了几下后脑勺。放回书架以后,似乎想长出一口气,但却低得近似于一声叹息,面对书柜又发了好长一阵时间呆。

  05

  现在,我的新岗是主抓宣传思想工作的,其中最费心力的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是一项需要全域推动、全民参与的民生工程,目的是打造众人眼里的倾城之美。

  近一年来,我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城市的主次干道、市场商场,以及大街小巷、社区小区的角角落落。目力所及之处,问题虽如起伏的山峦,绵绵不绝,而追求的信心和决心一直未曾动摇。

  城市的美,既有外在的颜值,更有内在的素质,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美。颜值的美是指城市各种配套基础建设,如道路、公园、停车场等。而素质的美,主要表现在人们行为习惯的改变,是精神层面的。显然,精神层面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文明实践和培育来共同推动,而推动这项浩大工程的要靠党领导下的基层干群持续不断地用心服务。

  转岗以来的日子里,我几乎是从“治乱”开始,把乱穿行、乱停车、乱堆杂物、乱扔垃圾作为重点整治对象,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已基本做到了“有序”,而这背后,凝聚了一大批诸如公安、城管、县直及镇村干部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不分白天黑夜的奔走、不论节假日的辛苦,集体绘成了文明城市创建的群像图,而这个群像还会源源不断地壮大,直到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全民创城的异口同声。

  过去十年,是我这个基层公务员岗位接力赛的一段难忘历程,而今新的赛道在前,我与我的同事们向着幸福之城、共享之城的目标奋力奔去!

  落下此笔的时候,又是一年的春天盛装到来,万物葱茏,满目皆绿。转眼又是十年,恍若昨天。新岗自有新责,永不过期。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十年 道德 张道德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艾青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8-03 18:47
    李佳
    身同感受!从政不易,坚守文字高地和精神家园更不容易。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