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叶兆言:月光宝石之夜(节选)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27次    字数:7343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6篇,  月稿:0

  1

  作为一名生长在江苏的南京人,李玲玲一直都以为鲁山在山东。她性格大大咧咧,与出生苏州的母亲张和完全不一样,对什么事都不会太较真。张和是位文化人,长期在文化部门工作,出版界的知名老编辑,编辑出版过很多优秀的图书。她曾告诉过女儿,鲁山不在山东,在河南。这么说明也没用,李玲玲印象中,山东和河南紧挨着,都在北方,都是中原地区,都可能和孔子他老人家沾边。直到决定要去鲁山,她才意识到原来的印象是个错误,完全想当然。

  鲁山离山东并不近,很遥远,它在河南省腹地,虽然进入高铁时代,从南京过去也不方便。先要坐高铁去郑州,在过去,就算是去河南的这个省府也不容易,通高铁之前,李玲玲去过一次郑州,得坐飞机,正遇上大雾天气,飞机又晚点,早班飞机,到郑州天都快黑了。有了高铁,再去郑州已不是问题。从郑州去鲁山有高速公路,对方会派一辆商务车来接她,这段路程还要两个多小时。

  正赶上新冠疫情的尾声,到处查健康码和行程码,车厢里要求全程戴口罩。坐的是早班车,人很少,一等座人更少。偏偏遇到两个大嗓门男人,全程大声说话。天南海北,什么都说什么都聊,国内到国外,又从国外再说回来。国企民企,股票房价,大谈学区房,大学生考研,怎么确保生第三胎。话题落到各城市的地铁建设,上海怎么样,广州怎么样,南京遇到了什么问题。最后是济南的地铁为什么困难,这个城市是泉城,到处都有泉眼,趵突泉号称天下第一泉,还有黑虎泉五龙泉百脉泉,修地铁真要把泉眼给挖没了,这罪名谁也担待不起。

  “泉眼怎么可能挖没了,这儿给堵上了,往那边流就是了。”

  “可不是闹着玩的事,真这样,还不全乱套?”

  “怎么乱呢?”

  “趵突泉没水了,然后从老百姓院子里冒出来,从省府大院地下室里冒出来,这怎么办?”

  2

  来接李玲玲的不是小孟,在电话里,小孟口口声声说他会亲自来接,结果没来。李玲玲不免失望,出郑州站,举着牌子来迎接的是位年轻女子,说已到中餐时间,在郑州先吃个烩面再上路。客随主便,河南烩面很有名,正好尝尝。于是去一家很有名的馆子,吃了一碗烩面,吃完继续上路。

  接李玲玲的这位年轻女子叫小朱,小朱说去鲁山还有些时间,李处可以在车上睡一会。因为起得早,李玲玲嘴上说不用,车开出去没多久,竟然睡着了,还睡得很香,醒来时感到脖子痛,腰也有些难受。鲁山说到也到了,从鲁山去月光宝石小岛,还得半个小时,车外景色非常好,睡过一觉,李玲玲情绪变好了,笑着问小朱,为什么不是小孟来接她。

  小朱说:“孟总本来准备亲自迎接,他是突然遇到了一点事。”

  李玲玲没问小孟遇到什么事,用不着问,没必要追究。说起来,与这位小孟,她不能算非常熟悉,也不能说不熟悉。李玲玲是文旅厅的一名处长,这种单位当名处级干部并非难事,文旅厅由原来的文化厅和旅游局合并,早在文化厅时期,李玲玲已是副处。小孟是曾经的文化厅同事,后来下海开公司,有一段时候生意做得很好,再后来跑到河南,和别人合伙开发月光宝石小岛。大家都知道小孟当初离开,与综合处一位女处长有关。女处长比他大了整整十岁,比李玲玲也大好几岁,有一阵子,女处长与小孟的绯闻传得到处都是,流言蜚语满天飞,结果女处长的丈夫闹到单位来了,小孟不得不选择离开文化厅。双方都闹过离婚,鸡飞狗跳,最后都没离成。事过境迁,很多年过去,李玲玲与小孟在电话里闲谈,涉及到了当年话题,小孟直截了当地说:“我就是喜欢老女人,喜欢岁数比我大的女人。”

  小孟的直截了当让李玲玲面红耳赤,最近一段日子,李玲玲与他有过几次接触,交往突然频繁起来。在此之前,虽然曾经是同事,并不算太了解。电话里聊天,聊多了,一回生两回熟,两人关系也渐渐走近。月光宝石小岛已开发好多年,有一天,小孟冒冒失失打电话过来,问李玲玲母亲是不是叫张和,张和是不是有个情人叫陶诺。电话非常突兀,把李玲玲给惹恼了。她很愤怒,说我母亲有没有情人,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这人是不是有毛病?是不是在找骂?小孟连忙解释,他告诉李玲玲,陶诺是鲁山很有名的一位老作家,当地政府修建了纪念馆,由于陶诺的老宅淹没在水库之下,只能根据老照片,在水库中的一个小岛上复建。这个小岛,就是他参与投资的月光宝石小岛。

  “在陶诺的遗物中,我们看到了你母亲给他写的几封信,是几封情书。”

  “什么样的信?”

  刚问完就后悔,小孟明白无误地告诉她是情书。李玲玲感到震惊,这年头,大家对有没有情人,有没有那事,都可以抱开放态度,具体落实在自己母亲身上,还是有点奇怪,有点不可思议。起码在女儿印象中,张和是十分严谨的女人,做人很刻板,办事极较真,与父亲也谈不上不恩爱。说母亲有情人,不仅李玲玲不太相信,恐怕就连她父亲,张和的丈夫也不太可能相信,张和这样循规蹈矩的女子,怎么可能会出轨?然而小孟说得很肯定,除了情书,在陶诺的遗物中,还有张和年轻时的照片,背面是钢笔抄写的两句古诗。小孟说我们加个微信,如果你不相信,可以把信的原件和照片转给你看,我手机里就有。两人加了微信,张和写给陶诺的情书和照片,立刻到了李玲玲手机里。

  李玲玲的父亲是一位省级领导,几年前去世。父亲既然不在了,李玲玲觉得自己不妨心平气和地与母亲说说陶诺。张和听到了陶诺这两个字,表现出来的紧张,完全像犯了错误让老师抓住的小学生,手足无措地怔在女儿面前,不想承认,也不否认。老太太已八十多岁,开始跟女儿玩心理战,她告诉李玲玲,作为一名小说家,陶诺的作品在当年还是挺不错的,他被评论家誉为中国的“费定”。李玲玲不知道费定是谁,张和告诉女儿,费定是当时苏联最红的作家,是苏联的作家协会主席,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叫《初欢》,很有名的,很好看。

  李玲玲与母亲纠缠半天,才搞明白“初欢”是怎么样的两个字。女儿亮出了杀手锏,把手机里的情书和照片给母亲看,还旁敲侧击,点了母亲一句,说妈年轻的时候,真是个大美女。张和也不再掩饰,回答说起码不比你年轻时难看。她脸上因为紧张泛起的红色,正在渐渐退去。李玲玲把小孟的意思说给张和听,征求她的意见,问她同意不同意把自己的情书和照片,放在纪念馆中展示。张和便问什么纪念馆,李玲玲说是陶诺的纪念馆。张和不太相信,轻描淡写,似信非信地来了这么一句:“陶诺这人,居然还能有什么纪念馆?”

  3

  小孟在月光宝石小岛的码头迎接李玲玲,虽然通过好多次电话,大家聊得也相当深入,这一晃,毕竟也是十多年没见面。互相寒暄说客套话,李玲玲说孟总完全变了,一看就是个不小的大老板。小孟笑着说什么大老板,高级打工者而已,又说过了这么多年,想不到李处竟然没什么变化,不敢说更年轻,起码是一点都没变老,真的没变老。李玲玲说你也不要太滑头了,十多年过去,怎么还可能不变老,一个女人能经历几个十多年。

  小孟说:“好吧,我们就换一句话,换个说法,李处只是变得越来越有魅力了。”

  好话总会让人开心,是不是完全真话,不重要。小孟让小朱先去忙别的事,说李处接下来的安排,由他亲自接待。在水库中央的月光宝石小岛,面积很小,已开发成一个旅游景点,吃住玩都很有品位、很上档次。办好酒店入住,先去陶诺纪念馆,纪念馆不大,像个小庄园,乡土味十足。时至今日,已没有什么人知道陶诺是谁,没人知道这个作家。对李玲玲来说,一切都是陌生,都会觉得新鲜,都会感到好奇。

  通过放在门厅的生平介绍,第一次了解到陶诺生于1924年,比她母亲张和大十岁。李玲玲第一次见到了陶诺的照片,一张穿着解放军军装的黑白照。说老实话,这男人长得可不算怎么样,两颗门牙很大,眼睛也大,很瘦。她用手机将陶诺的生平介绍拍了下来,把那张穿着军装的黑白照也顺便拍下来。纪念馆里没有多少实物,可供展览的作品不多,陶诺出版的书就那么几本,都很破烂,更多的是别人介绍他的文字。当地民俗风情,也在纪念馆中用照片展示,古老的村庄已淹没在水库之下,眼前这个纪念馆,不过是借纪念一位作家之名,保存了一个消失的乡村的记忆。

  纪念馆的最后一进,有个密室一样的设计,小孟为它取名为“爱情墓园”,请了南京一位著名书法家题了匾。这名字有那么点匪夷所思,把爱情与墓园放在一起,听上去怪怪的。好在李玲玲并不吃惊,事先听小孟说过这设计,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所谓墓园,与爱情博物馆恋爱博物馆,差不多一个意思,都是为失去的爱情,找个可以留恋的场所。月光宝石小岛的这个爱情墓园,专门收藏恋人们不便保留的物品,譬如不想让配偶看到的情书,照片,甚至带有影像活动的移动硬盘。凡是那些你不愿意曝光的东西,这里都可以代为免费保管。

  小孟咨询过李玲玲,张和的情书和照片,能不能在陶诺纪念馆中展出;如果她母亲不同意,这些东西将永远保留在“爱情墓园”中。李玲玲把同样的问题,转达给了母亲,张和听了,先是明确表态,说这样完全私人化的东西,最好不要拿出来公开展览丢人现丑。说完这番话,又说自己年纪大了,对过去的历史也无所谓,反正人死了以后,她眼睛一闭,大家还不是想怎么就怎么。情书货真价实,白纸黑字没有造假,然而不代表就是出轨证据,张和与女儿一起重新细读了那些情书,那些火热的情书,除了表达了纯洁的爱意,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即使两句题在照片背后的古诗,也没有任何不妥之处。最可惜的,还是陶诺当年写给张和的情书,那些热情洋溢的文字,统统都被她给亲手销毁了,销毁原因不是怕新婚的丈夫看到,李玲玲父亲忙于工作,根本不可能想到妻子会移情别恋。那是在1955年,陶诺受到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的牵连,被捕入狱前,写了一封信给张和,信中就短短一句话,以往来信赶快销毁。张和没有犹豫,划了一根火柴,将陶诺的来信付之一炬。陶诺只是受到了牵连,他还配不上是胡风集团的成员,还轮不到这名分,即使这样,依然被判三年徒刑,发配青海改造。张和与陶诺之间,说断就断,从此画上句号,开始很意外,结束也很意外。

  说起来荒唐,不要说李玲玲对陶诺没有太多了解,就是张和本人,真正知道的也不多。陶诺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写小说,一举成名,张和还在读中学,就已经是他的读者。写小说的陶诺没什么正式工作,没上过大学,当过煤矿工人,当过中学图书管理员,当过县政府的职员。1950年后,去了朝鲜战场,准备写一部与抗美援朝有关的长篇小说,纪念馆那张穿军装的黑白照片,就是那时候拍摄的。陶诺喜欢苏联小说,爱好文学的张和也喜欢苏联小说,张和以读者身份给陶诺写信,他们开始通信谈得最多的,都是当时流行的苏联作家。张和喜欢的苏联作家是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陶诺喜欢的却是康斯坦丁·亚历山大罗维奇·费定。

  陶诺和张和唯一一次见面,是在1954年,那时候的张和正准备与李玲玲父亲结婚。陶诺的新长篇小说写完了,上海一家出版社答应出版,他去上海跟出版社编辑商量改稿意见,回河南途中,在南京签票下车,与张和在一起盘桓了一天。当时他坐的是夜班火车,到南京天还没亮,等到天蒙蒙亮,在晨曦中,陶诺乘着马车赶到张和住处,与她一起去街头吃早餐,然后去东郊景区。出中山门,一人雇一头毛驴,先去灵谷寺,再去中山陵,最后又乘公交车返回城中,匆匆吃点东西,张和便送陶诺去火车站。这次见面十分匆忙,情投意合的两人,也没来得及说太多的话。张和在苏州长大,说的是吴侬软语,南京话她能听懂,不会说。陶诺的方言很重,重到常常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只顾自己一个劲地说,一个劲地说,最后张和不得不掏出笔记本,让他把自己说的意思写在笔记本上。

  4

  离开陶诺纪念馆,小孟带着李玲玲在月光宝石小岛上游览,带着她四处乱逛。游人似乎很少,他告诉李玲玲,此时此刻,游客还在酒店睡觉,还在休息,小岛上真正热闹起来,应该是在晚上。到了夜晚,神神鬼鬼都出笼了,再出来看,人山人海,要多热闹有多热闹。

  李玲玲不太相信小孟的话,看了看四周,说这么大的鬼地方,还能热闹到什么程度。小孟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我告诉你,我们这地方,不要看它小,应有尽有,要什么有什么。李玲玲不相信,说什么叫应有尽有,什么叫要什么有什么,你就吹牛吧,大胆地吹吧,难道还能跟人家香港比,跟人家国外比。小孟不怀好意地讪笑,说什么叫跟香港比,什么叫跟国外比,好吧,我也不多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到时候你就会开眼。李玲玲心里在想,还能怎么让人开眼,难道这小岛上还能开赌场和妓院不成?她心里是这么想的,当然不会说出来。

  两人聊到了李玲玲母亲与陶诺唯一的那次见面,聊到了老一辈人感情上的擦枪走火,聊到他们为什么去灵谷寺和中山陵,为什么不去玄武湖。聊到了张和当年听不懂陶诺的方言,不得不借助纸笔进行交流,对此小孟深有同感,他来到鲁山这么多年,依然还是听不懂当地人在说什么。因为听不懂,只好让他们用笔写下来。小孟说难怪过去的人喜欢写情书,很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就是彼此说话都听不懂:“我一想到这个,忍不住要笑,你想想,你妈手上拿着个笔记本,与陶诺说话,听不懂的,就让他用笔写下来。”

  李玲玲也觉得这场景非常搞笑,看来口语不能交流确实是个大问题,对谈情说爱的影响太大。小孟问张和与陶诺是否真的只见过一次面,李玲玲的回答很肯定,她说我爸反正已不在了,我妈也没必要隐瞒,况且这事也没什么好隐瞒,你说对不对?现在大家思想都开放了,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小孟将信将疑,不过他也很感激了,李玲玲母女同意将情书和照片,放在纪念馆中公开展览,对于实物缺乏的陶诺纪念馆,无疑是最大的支持。

  晚上说好了,董事长要宴请李玲玲,他是小孟的顶头上司,月光宝石小岛项目真正的大老板。吃晚饭前,还有一段剩余时间,小孟问想不想去他住的地方看看,他现在是背井离乡,孤零零一个人住在这里,老婆孩子都不在身边。李玲玲觉得小孟的邀请,有些暧昧、有些挑逗的意思,当然也可能是自己想多了,她并没有拒绝,竟然很高兴地一口答应。答应了又有些后悔,有些慌张,觉得自己不够矜持,不够稳重,一点架子都没有。男女相处,该搭架子时,还是要搭点小架子。

  小孟其实就是长住酒店,公司就设在这里;在办公室,李玲玲又见到了小朱,还有小孟的几位男女同事。小孟的私人房间在酒店最深处,是个套间,小孟用手机给小朱打电话,让她赶快送点矿泉水过来。在小朱到来之前,李玲玲先去了一趟卫生间,在那里,她吃惊地发现,浴帘杆上挂着一条带蕾丝的三角裤,洗过的,一看就是女人的。走出卫生间,小朱已把矿泉水送来了,小孟让她把茶具洗一洗,转过身来问李玲玲,想不想喝点乌龙茶,他收藏的台湾冻顶乌龙绝对正宗。

  李玲玲喝了一杯又一杯冻顶乌龙,小孟很会聊天,很能聊天,变着花样哄她开心。像他这样能说会道的男人,显然很容易将女人骗到手,无论他说什么,李玲玲都是咯咯地笑个不停,自己也觉得有点失态。她不由想起当年发生在文化厅的绯闻,想起大家在背后怎么议论。那时候,都觉得一定是年长的女处长主动勾引了小孟,然而真相究竟如何,真的是很难说,谁知道呢。李玲玲话到嘴边,差点再次说起已退休的那位女处长;在此前的电话聊天中,他们已经开诚布公地谈过一次,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再聊这样的话题,似乎不太合适。

  正式用晚餐去见董事长前,李玲玲又去了一趟卫生间。浴帘杆上的三角裤已不在了,消失了,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衣架。毫无疑问,小朱在洗茶具的时候,偷偷将它收走了。李玲玲不由地暗自好笑,仿佛福尔摩斯破了案一般得意。转念一想,小孟也进过这个卫生间,如果是他把三角裤收走,也未尝不可。这么思来想去,她突然觉得自己很无聊,有什么必要为这件事情操心呢,真是瞎操心,真是多管闲事。

  董事长是个胖子,看人的样子很无礼,直直地盯着人看,完全不顾别人感受。李玲玲感到有点不自在,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看自己。参加宴请的,除了小孟和李玲玲,还有两位北京来的客人,董事长的生意合作伙伴。宴会期间,这位董事长一再强调,说月光宝石小岛这项目,文化气息非常重要,最后它不管花了多少钱,负多少债,最不能忘记的就是文化。他告诉李玲玲,陶诺是自己的一个远房伯伯,虽然只是远亲,他创建陶诺纪念馆,看重的就是文化,打的就是文化品牌。左一个文化,右一个文化,一口一个文化,把李玲玲说得目瞪口呆。

  两位客人一个单总,一个郁总,都是在北京做生意的河南人,与董事长是老乡,说着说着,开始说家乡话。好多话李玲玲听不明白,由此想到她母亲张和当年听陶诺说话时的困惑。渐渐地,话题又说到了地铁建设,说郑州的几号线,已经开始动工,资金方面遇到了困难。餐桌上的李玲玲一直插不上嘴,现在大家既然都在说地铁,她也开始参与这话题,想到早上高铁上听到的议论,想到济南地下有泉眼的麻烦,说郑州与南京一样,都是文化古城,地下全是文物,挖地铁是不是特别困难。

  董事长听了发怔,想了想,笑着说:“李处担心得太多了,郑州地下文物是多,下面全是文化层,可地铁挖得深呀,知道它深到啥地步,告诉你李处,跟那文化层,没任何关系。下面全是黄土,已经在文化层下面,你只要把黄土往两边推开,用力挤开就行了,施工不要太方便——”

  晚餐后,郁总眉飞色舞地提议去做按摩,单总立刻附议表示赞同,说此地的保健按摩非常有特色,价格还特别公道,让李玲玲也跟着一起去。从两位老总激赏的表情上看,显然他们不是第一次来月光宝石小岛,显然不止一次去领教过小岛上的按摩。李玲玲没有反对,根本就没经过大脑思考,一口答应了,她答应得太爽快,大家都转过头来,情不自禁地看她,弄得她很不好意思。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要这么看自己,难道她有什么话说得不对,难道他们说的那个保健按摩,有别的意思?

  ………………

  节选,全文刊于《文学港》2022年第11期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五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很久以来》《刻骨铭心》《仪风之门》,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绝妙小品文》《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陈年旧事》等。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