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赵国峰:第一次吃油炸饼

作者:简单生活   发表于:
浏览:46次    字数:154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9篇,  月稿:0

  “两根油条,一碗老豆腐”,“好嘞”。每次上班,路过小区门口的早点摊,总是听见熟悉的声音,出摊的是老家河南的两口子,一人炸油条或油饼,一人盛老豆腐或炸豆腐,其实,他们并不用吆喝,但吃早点的也是人满为患。两人为人实在,早上6点多,就到了小区门口,为了不打扰居民休息,从来没有高声大嗓过,人们也习以为常了。这或许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吧!

  老豆腐,是张家口这里的叫法。在我的老家秦皇岛,周边的承德和唐山一带,管老豆腐叫“豆腐脑”,管油饼叫“油炸饼”。特别是秋末冬初,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就着香气扑鼻的油炸饼,想起来都让人流口水。

  第一次,我看过油炸饼,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家乡还没有通电,村里架高压线杆,招待干活的工人们,就是油炸饼,用一个大笸箩装着,上面铺上屉布,最外面用薄被盖着,防止油炸饼凉了,尽管如此,一开饭,揭开薄被,拿去屉布,一股油炸饼的香味,扑面而来。那个年代,缺油少肉,吃饭也是勉强吃饱,只有六七岁的我,望眼欲穿,而又无可奈何。几个和我年纪相仿的伙伴,仿佛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两眼一动不动地盯着工人们手里的油炸饼,直咽唾液,不肯离去。从记事起,母亲家教严,不让我们随便吃别人的东西,像一条清规戒律,约束着我们兄弟姐妹。现在回想起来,或许是缺粮少吃的年代,性格刚强而又善良的母亲,也是为别人着想吧,你吃了人家的食物,别人或许就会挨饿,并不是“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的意思在里边。有的小伙伴吃到了油炸饼,一位年纪大的工人师傅掰开一小块油炸饼,让我吃,香归香,大脑里瞬间想起了母亲的话,咽咽口水,好像做错事一般,赶忙飞快地跑回家。

  后来,母亲知道了,直夸我做的对,“架线杆是力气活,吃不饱,怎么干活呢”,母亲自言自语,答应我,有时间一定给我做油炸饼吃,可一大家子人,油不多,面也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一直成了母亲的心病。

  岁月如梭,转眼到了小学四年级。从小爱好语文的我,要去大巫岚乡中学参加作文竞赛,我的班主任杜老师,骑着“二八大杠”飞鸽自行车,早上不到六点,就到家里接上我,向镇上飞奔而去。山路弯弯,有上坡,有下岭,上坡不能骑车,只能推车走,下岭速度稍快些。转眼间,二人坐上小木船,渡过了青龙河,走了一段河沙路,到镇里,也已经七点多了,八点半开始比赛。一路骑行,一路颠簸,二人连早饭都没顾上吃,生怕耽误了比赛,早已经饥肠辘辘了。镇里就是镇里,条件可比村里好多了,找一家小饭馆,坐在屋里,杜老师问我最想吃啥?我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油炸饼”。点了油炸饼和菜汤,我一口气吃了两张油炸饼,和杜老师吃的一样多,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品味。临进考场前,杜老师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你代表咱们乡九个小学参加比赛,要像金黄的油炸饼一样,争第一,得金牌,虽是山里人,但咱不比别人差”。这句话,像茫茫大海里的一盏灯塔,照亮我一路前行。

  后来,不负重望,作文比赛虽然没有拿上金牌,但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我得了三个封皮上盖着“奖”字的语文作业本,杜老师则得了一枝像收音机天线一样的圆珠笔,摘下笔帽,是一枝批改作业用的红色圆珠笔;盖上笔帽,慢慢拉开,就是一根敲黑板的教棒。杜老师爱不释手,戴在上衣兜里,逢人便夸,这是我最优秀的学生给挣来的,难免又摘下圆珠笔,得意洋洋地演示一遍。

  “油条老豆腐哎”,单位旁边的早点摊老板,喊了一嗓子。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在,时过境迁,那金黄的油炸饼,那盖着“奖”字的作业本,那像天线一样的圆珠笔,还有和蔼可亲的杜老师,都让我难以忘记。在今天,那些食品和奖品,似乎微不足道,只要你想吃,天天都能吃上油条老豆腐,只要你想买,各式各样的笔本要啥有啥。但它们记录着我的成长,记录着我的荣誉,一直激励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简单生活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