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趣事

张遵赏:相看两不厌,爱我敬亭山

作者:张遵赏   发表于:
浏览:65次    字数:179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13篇,  月稿:0

  谁喜欢谁,总想凑一块叙贴心话!人间真情大都是这样处来的。

  我与同步结缘,实属独眼龙相亲,一眼相中,至今仍有新婚燕尔度密月的感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十六岁涉足文坛,农民作者干过,文化干部当过,无论领导得孬好,始终牛劲十足,但驴脾气也不小,认准那个农家子弟有才华,不惜鼎力相助,我的学生郑飞鸿就是我荐入《安徽曰报》学习后,他闯入《人民日报》市场报的,我若认为谁可处,不计良药苦口那怕亲自邦其改稿,也想让人才尽快有出头之日。当然更想为自已喜欢的刊物出些小力!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写书评《笔接地气书久香》,皖北煤电集团宣传部长汪晓佳将我荐同步,竟入荷花深处,争渡,争渡,竟与?六小龄童″的《同步》玩得不亦乐乎,究为何因?有诗为证:

  相识靠缘,

  相处靠真。

  相知靠守,

  永结同心!

  想来不由滴泪,上初一时我幼年丧父,母亲体弱,正是工分,工分,社员命根的年代,为谋几元学费:

  我提篮小卖捡煤渣

  暑假贩醋卖麻花

  桑椹红時摘椹卖

  换两小钱助妈妈

  同步中有个叫秋枫小语打酱油的编剧丁道忠,他打酱油我贩醋,深有同命相怜感,好在我两都混成职业编剧这是值得欣慰的!

  无论当年的纸媒,还是现在的《同步》皆是我的直系亲人!

  若无这练兵阵地,別说成作家,成"坐家″才是真的!

  如果说纸媒《拂晓报》安徽日报《农村版》为我的起步摇篮,那《同步》即是我这老玩童荡?秋跹″的伊甸园!

  人的命运握手中,只一怕您不知香风,为此我刚入同步即在《短诗麻辣串》中表态:即便生活把我折磨得遍体鱗傷,爬起来我仍要伤口中长出飞翔的翅膀!

  大家立即纷纷文后写评,让我结识了大批同步好友。

  我上初二時,生活的担子更重了,捡煤渣已不能维持学费,何况当时正值:"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龄,我被饿得人比黄花瘦,我突发其想,为生产队订的报纸甘当收藏员,专捡副刊看,开初试写新故事《一盆碳》寄给安徽日报《农村版》,得了六元稿酬,当时正值秋种,四处耧铃响起,我灵感一动,立即写了散文《耧铃晃晃丰收来》寄给《拂晓报》又弄六元稿酬,自那六六大顺,干劲倍增,哪知文化大革命来了,纸媒纷纷停刊,断了我的求学来源!

  因不想参加武斗,回乡当了生产队会计,但文心不死,抖胆向电影迈进,凭借熟悉的生活写了淮北梆子戏《两张发票》,成了农村俗语所说:扑嗵绊倒,拾个元宝,经地,省,京三级汇演,被上影厂选拍成宽银幕放影,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再版,省出版社《演唱》总编辑完艺舟老师将我抽到省出版社加以培养,又为我申要了生活补贴,指点我将此剧改成"拉魂腔“,省台电,电视台播放后,上影厂给了三万元生活补助费(当時未恢复稿酬)我考虑演员更难,当時学员月薪十八元,教师三十六元,我将三万元全给了剧团。

  此举感动了率团赴上海的县委副书记杨守信,团长王承涛将此情汇报给县委,县委立即特批将我转为文化干部,剧团编剧。

  文革后?作协″恢复,我成为第一批会员。

  七三年我于《安徽日报》连发系列散文《梨花海》小说《清萍河上小石桥》等,又于《安徽青年报》连发散文《村趣》,小说《狭路相逢》等等,被鲁彥周恩师推荐入上海戏剧学院深造,回省后让我率队搞《大中华》创刊,为《黄淮潮》赴京申要公开刊号,参与创办《中华讯报》,《安徽集镇辞典》,直到执编《国风》杂志,退休反聘至今。

  正值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品天边云卷云舒,醉卧酒場君莫笑,一天弄它三五盅!将要成为新?三高″种子选手时,竟时来运转进了《同步》,您想我能不漫卷诗书喜欲狂吗!

  我大写特写,小说,散文,诗歌,笑话……不知写啥好了,真成了: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又遇裕国农机公司总裁我弟弟张遵学为我加油说:俺哥,咱自幼丧父,是您领我拼来的家业,咱活着干,死了算,小车不倒只管推,写呀!若想出书,不就那点书号钱,印刷费吗,咱不差钱!

  我入同步不到半年,胜似八年,这实为写长篇的素材,但我为编辑出身,深知编辑之苦,办刊不易,不宜长篇大论,仅改歌词《见到你们格外亲》以表心曲:

  同步的水哟

  格外清!

  文章蓝滢瀅,

  老鸟新燕齐展翅

  飞出花万丛,

  适逢月移竹影

  笔撷《军绿》

  《校园菁菁》

  写出个碧云天

  黄花地

  北雁南飞

  划蓝空!

  划蓝空……

  此为心语!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 张遵赏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木头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5-31 21:35
    美文苑
    这篇六周年有感,写出了作者六十年的“从文”经历:有艰辛,有机遇,有磨练,有辉煌。是个有故事的人,还在笔耕不辍写故事。其情可感可贵。希望看到更多更好的故事、佳作。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校园趣事

    查看更多校园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