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趣事

文化情怀

作者:平时   发表于:
浏览:76次    字数:4184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6篇,  月稿:0

  中国当代人心中的文化情怀,既包括文字文化范围内能集中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也包括着具有民族独特性的某些精神标识;同时还包括着优秀的传统文化所组成的民族凝聚力,以及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家国情怀;和人文文化情怀。首先是文字文化与语言文化的独特性,因为汉字的绝无仅有,以及汉语言的连续性,使得传统文化在文明演化过程汇集而成的民众特质和民众文化风貌一枝独秀。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饮食、服饰等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是各种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所代表的民族性的整体表征。

  几千年以来从未中断的汉文字文化,包括文字书写文化,即笔墨纸砚这些被称之为“文房四宝”的工具,以及因此衍生出的具有民族独特性的的精神标识,即丰富的哲学思想,传统的道德情操,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学文化的审美品格,以及艺术情趣,思想领域的辩证思维和发展的科学智慧,这些与语言文字息息相关,也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得以延续与传承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一个民族只能在有了自己的文化以后才会逐渐形成本民族固有的精神,才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把一个庞大的民族凝聚在一起,虽历经千般磨难却依然得以延续。翻看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同样都是在历史演变中艰难前行,那几位还比较优秀的古老兄弟文化,皆因缺乏稳定性而被宗教侵蚀,导致自己的文化被中断,被嫁接,从而失去了文化的凝聚力,其原因还是文字文化的不能自成一格,没有让外来文化望而生畏的权威性以及磁吸效应,就像地球极地磁场,摸不着,看不见,却有强大的感应力。你别不相信感应力的神通广大,二战中日本人几乎战领了整个中国,虽然也有不肖子孙做了“汉奸”;但日本人深知自己的文化脱胎于汉文化,不消灭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民族意识,即使日本人想用军事手段征服中华民族,但他们无力征服中华文化。于是就千方百计地想消灭中国人的人口数量,所以视杀人放火为正常手段,从此在历史上所有的侵略者中,日本人犯下的反人类罪罄竹难书。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没有中断,使得传统得以传承,基于上述两点,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民族凝聚力的本身就蕴含着家国情怀和人文文化情怀。历史的源头就来源于人类文明的开端,因为人类有了认识与思维能力,就有了其记载生活的动力,所以人类生活的过程就成为了历史文字文化的原动力。也可以说记载创造了文字,文字语言也就是文化的开端。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上,最早用什么方式记载一直众说纷纭,结绳记事与结绳记数是最普遍的说法。共产主义的缔造者马克思在他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曾说明了印第安人的结绳记事,他们的记事之绳是一种用各色贝珠穿成的绳带。《周易·系辞》里有“上古结绳而治”的记载。《春秋左传集解》里也有:“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语句,足以证明结绳记载,变成文字记载这一段距离的真实性,也不知道走过了多少漫长岁月;也可以将其视为文明文化的另一种情怀,或者说也是一种历史文化情怀。

  文而化之,才能叫做文化,因其具有了实用性而扩大化,因此被称之为文化。各种文化都有自己的表现精神与实用性,所以一个民族会高度珍视这种文化现象,只不过世界上也只有汉字这一款的文字表现做得最好。我们老祖宗创造的汉字,一直都在生活与社会发展中延续,结绳记事,到在龟甲上刻字,在竹简上书写;从麻帛到造纸,直到形成书籍典章;从象形文字,到象意、象声,直到形意兼容并蓄,都可以看到汉字的发展完全不同于世界上其它文明文字的发展过程。当然,汉字的字形演变也经历了几个阶段,但从未跳脱出贴近生活与社会这两个关键范畴。首先是文字贴近生活,举例:“家”,可以理解成屋子里养着猪或养着畜生,否则就不像“家”;此为象意字,也可以说是会意字。走的字形,由人身体的迈步姿态演变而来,属于象形文字。可以看出古人一般称“跑”为“走”,“快跑”叫“疾走”;“走”被称为行”;“快走”叫“疾行”以及“慢走”叫“步”或“缓步”,或者叫“缓行”的意义,那是鲜活的生活场景,没理由不流传千古。历朝历代的社会状况都大同小异,无论谁掌握政权,都离不开这种包罗万象的文字文化,这其中就包括人文情怀与家国情怀。因为生产力不断地改善,生活的核心并不止于温饱,就出现了不可阻挡的追求。追求的人生就会不断地更新社会观念,原有的文字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文化也会随着社会潮流更新,就如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所描述的那样:“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可见中华民族的先民都洞见深远,同时历史也告诉我们除了语言,一个民族持久的繁荣昌盛,文字是最具有传承性的载体。

  我们的文化情怀里,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人文情怀,其具体表现在社会对于人格尊严的承认与个体的尊重,以及个体生存价值的认可,而不是一部分人可以随意剥夺另外一部分人的权利;其进步就是对于大众命运的追求和关切,也可以被称之为“仁”。后来,一个政权如果做不到这些,就必然会垮台。中国境内自清政府以上的历朝历代,包括资产阶级的国民党的政权,常常都因为某些原因而违背了这个原则,就必然会被民众唾弃而失去执政的合理性。历史就如大浪淘沙,一部分事物被推上沙滩,一部分被滚滚波涛带走,留下来的人必然是具有修身养性之涵养,必然会以清心寡欲为做人之要务,如此涉足世事也必然会谨言慎行。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的精神储备,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追求,就逐渐地形成了具有先进的治世观念,用可以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群的价值观来规范自己,逐渐地达到规范社会的效果。

  从个人精神层面来看文化情怀,那就是个人秉性的自我陶冶,自我反省体察,以求达到表里如一,修己慎独,实现人格煅造,提高知行合一的道德水准;以及忠信笃敬,廉洁奉公的行为操守。使之具有心怀天下,无私奉献的责任担当。深入分析某些可能违背公序良俗的思想来源,将其内容与新时代能够涵养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挂钩,努力构筑良好的政治生活生态,讲清楚现代中国必须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文化情怀并不单指社会层面的烟火气,其具体的精神指标,就是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尊重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独特性,充分认识到如果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人们独自活动时是否有高度自觉的个人意识,是否会始终坚持自律与自制。

  我们前面说过,中国民族最大的资源就是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最能打动人心的也是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有国外学者在评价中华文化之所以历经数千年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因为中华文化没有被宗教文化侵蚀;或者说较少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人们觉得理这样理解也有一定的道理。习总书记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他心中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他认为首先是文物管理措施的重要性,因为那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留给我们的具有艺术价值的瑰宝;是国家民族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关乎到我们从哪里来,最终我们要走向何方的历史见证。保住城市里某一条古巷,珍视一座年深月久的老城,与治理好一个国家,如何守护好民族文化根脉极其重要。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沉睡在广阔大地上的历史遗落,以及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在新时代的文化发展中活起来,让当代中国人都清楚文化传承的动力,就来自于大众都应该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情怀,才能让传统文化散发出她应有的光芒。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有文化才能称得上是承载着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诺亚方舟”。在当下时代潮流发展中,我们也只有敞开怀抱去迎接文化掀起的波澜,才能避免人们以文化情怀为卖点和噱头来过度消费传统文化。营销市场在利益驱使下过度消费文化附加值,或打着研究文化情怀这张牌牟利,是当下人们尤其是中青年人的文化追求和消费心理。

  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的标志,便由此培养出中国人独特的文人情怀,也为独树一帜的中华书画等等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走向世界创造出了得天独厚的使用汉字的书写艺术,使之成为另一种文化载体。包括我们前面所说的有文房四宝之称的笔墨纸砚,一同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艺术的民族元素与文化积累,以及文化传承或多或少都带有古代科学技术的实用性,也包括着古代医学技术的深邃与博大。宗教文化的副作用,是将人文的命题变成超越个体的虚无主义妄想症,或超越种族的迷信强加于世俗的文化情怀之上,甚至于超越国界向政治领域渗透,直到将国家政治体制变成神的附庸。反宗教的文化思想,一般都从人类整体思维来诠释宇宙以外究竟会是什么样子,便开始思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界在哪里,用一种超越传统的思想观念,来衡量现实主义的生存观与价值观,避免了像其它三个文明古国那样最终导致文化与国家解体的悲剧。在当代,“人文”精神的根本命题是由全球化带来的不对称性。全球化作为一种现代人文价值观,不仅仅意味着建立世界化共同市场的经济观念,还试图建立以联合国为首的世界政府的政治观念,更主要的是它还意味着把人置于政治之上和国别之上的世界主义人本观念。这种观念是建立在西方一元论哲学之上的、以基督教思想为基础上的、万有归一的全球化价值观念。中国哲学最流行的理论就是怀疑论和相对主义。这种思想状况和中国在宗教信仰上的多神偶像崇拜联系在一起,使得中国思想中有家族之爱,有忠君爱国,却没有世界之爱。中华文化有对等级的崇仰和热衷,却没有对平等和自由的抽象爱。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种族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涵,是中国学者传统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凝聚力的源头。没有在古代整体的中华文化,后来在西方强势文化侵略下,直到国门被侵略者的炮火轰开,中国民族文化的现代人文意识,终于让比宗教还要残忍的侵略者打破。因为豺狼来了,那种站起来,团结起来的意识最终被战争找回来了,却是在付出惨痛代价以后,才找到了后来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文人情怀。

  文化情怀,在历尽千般痛苦,万般无奈以后,终于在卫国战争中浴火重生;结果战争洗礼的文化,在结束战争几十年以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重新焕发出她应有的华光。 赏礼¥ 赏钱 赞0 公益犒赏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校园趣事

    查看更多校园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