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张继平:两位老寿星的艺术人生

作者:李菲   发表于:
浏览:124次    字数:5124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0

  我们单位——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后更名为安徽省艺术研究院)成于1979年。这是个以艺术学科、理论研究及戏剧创作为主的艺术科研机构。成立之初就聚集了安徽省内各个艺术门类的知名专家,比如,黄梅戏音乐作曲家时白林、剧作家金芝、完艺舟、赵鸿;舞蹈家高倩;歌唱家申非伊;作家边子正、孙肖平、徐寿凯等先生。1981年,我和郭因先生先后调入所里,郭老担任所领导,我则担任《安徽新戏》杂志美术编辑。

  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可这种说法放到当今社会就过时了!没有留意从什么时候起,我的周围多了许多高龄老人。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给健康长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你看,我的老母亲95岁了,我居所的楼上楼下有4位90多岁的老人。而我们单位著名美学家郭因先生97岁、著名黄梅戏作曲家时白林先生96岁、儿童文学作家边子正先生99岁,而最高寿的剧作家赵鸿先生则已经100岁了!所以,现在是:人活七十不希奇,八十才是小弟弟。如果活到九十九,寿考理当登期颐!

  高龄老人应该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可是郭因先生、时白林先生却仍在为他们毕生热爱的事业发光发热。文人风骨,赤子情怀,壮心不已,令我感动,更令我钦佩!

  郭老在自家菜园

  郭因先生的新课题

  几年前,郭因先生学会了使用微信,他在回复我的微信中说:“我现在每天花在看手机上的时间很多,其余时间搞点家务活,写点字,也作点画。”这不,今年的六月,郭老发信息告诉我,他正在筹备“乡村振兴研讨会暨乡村旧貌与新颜画展”系列活动,希望我参与此次活动,并希望我能约一些画家参与画展。后来,我发现郭老还动员了原安徽省美协主席章飚先生,黄山市原美协主席、黄山书画院院长俞宏理先生等名家参与其中。另外,郭老还联系了绿学会、美学会、民盟省委、九三学社的画家提供作品。他还要工作繁忙的女儿胡迟为“乡村振兴研讨会”献计、献策、献朋友。胡迟说:“97岁的老爸最近有了某种执念,非要组织一个乡村振兴论坛,他在手机上遥控千军万马,每天向我炫耀他的工作新进展。”“老爸最近收集了一些乡村振兴的文章和案例,时不时转发给我看。”一部手机成了郭老的指挥棒,他老人家在家就可以调动东西南北各个方面军集结,气贯长虹,好似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大将军!

  97岁的郭因先生,艰苦奋斗一辈子,已经功成名就,他曾被国务院定为“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享誉海内外。回眸中国当代美术史的研究,郭因先生无疑应占有重要一席。做为高龄老人他完全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享受安逸的生活。但郭因先生为了做成、做好“乡村振兴研讨会暨乡村旧貌与新颜画展”系列活动这件事,忘记了自己的年纪,甚至忘记了白天黑夜。他运筹帷幄、呕心沥血、事无巨细。大到整个活动的安排,小到具体画幅尺寸要求以及作品表现内容等等都要写信告知。我查了一下与郭因先生的聊天记录,单单从6月5日郭老第一次约我参加“乡村振兴研讨会暨乡村旧貌与新颜画展”活动算起,仅与我沟通的信息就多达几十条。还有那么多单位、团体,那么多人要联系、沟通,想想这是多么细致而巨大的工作量!对一位高龄老人来说,他不仅动员了自己多年积累的社会资源,还要付出多少辛劳、耗费多少精力和时间!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然而,福田广种、厚泽遍布的郭老却以此为乐。

  作者和郭老在绩溪画廊看展览

  我曾问过郭老:“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是您发起的吗?您的动机是什么?”郭老就发来一篇他自己写的文章。文中说我们都是农民的后代,国家倡导乡村振兴,倡导新农村建设,我们当然应该为这一伟大事业提供尽可能多一点的助力,做尽可能多一点的贡献。

  关于养生之道我也与郭因先生聊过,郭老回复我说:“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讲养生之道。随意随兴,一切顺其自然。穿衣吃饭全不讲究,干什么也没固定的安排。突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老伴年轻时就多病。她卧床不起时,需要我做的事,我什么都做,喂饭喂水喂药,料理大小便、擦身,还为她学会了按摩打针和针灸。她晚年卧病在床时,保姆不想干的脏活也还是我干,小迟协助,直到长期住院请了24小时服务的护工。”

  胡迟说:“关注大事,做好小事,这是老爸的长寿之道,也是乐生之道。”我知道郭因先生是要承担家务的,我就看见过他老人家亲自晒被褥。当时我还提醒先生:您当心闪了腰!我知道先生他自己洗衣服、扫地、做饭。还知道为了节约用水先生和外孙天湖抢着洗碗。为此还自己设计了一套程序,“先用废纸把碗擦干净,再用蒸菜水洗头道碗,洗过的水倒在塑料桶里用来浇花、浇菜。清碗的第二道水用来搓洗洗碗布、擦桌布,再用此水刷洗洗碗池。第三道水清碗之后储存起来用于冲马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处处都是满满的爱,是大爱!

  胡迟评价她的老爸是位“活泼有趣的老人”,“一直喜欢做生活中的主人翁,不喜欢听人摆布,面对逆境,反而斗志昂扬。”“想大事,做小事,永远不停息”。

  郭老策划的“乡村振兴研讨会暨乡村旧貌与新颜画展”系列活动预计将于今年12月举办,一切组织、筹备等工作都已就绪。郭老的下一个新课题“城市小区的建设与管理研讨会暨小区风貌摄影作品展”又被提上了日程。真不敢相信这是97岁老人的生活节奏。这样连轴转的快节奏我都无法跟上,唯有赞叹不已!

  2009年9月,时老参加安徽省第五次文代会

  与时白林先生聊天

  今年九十六岁高龄的时白林先生是我国著名黄梅戏音乐作曲家。2022年10月18日下午,我与时白林先生约好去拜望他,并与先生畅聊。(如下聊天记录根据录音、电话记录及笔谈记录整理)

  问:时老,您是“戏曲音乐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黄新德先生称赞您是一位对黄梅戏剧种发展和提升做出巨大贡献的艺术家。那么我想请您谈一下,您对黄梅戏音乐改革的成果体现在哪些方面?

  时老:黄梅戏的音乐改革成果,主要表现在根据时代的发展永不停息的创新求变。建国后,在党和政府开展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口号领导下,一批剧作家、音乐家、表演艺术家对传统优秀剧目《天仙配》《女驸马》《小辞店》《渔网会母》《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帕记》和部分移植改编剧目《牛郎织女》《春香传》《孟姜女》等进行了不懈的整理、改编与创新。他们有陆洪非、王兆乾、王文志、金芝、严凤英、王少舫、时白林、王冠亚、方少墀、郑立松、乔志良、班友书、潘汉明、程学勤等。

  问:黄梅戏能从田间地头走进城市的大舞台,能跻身中国五大剧种之一,您功不可没!我简略概括了一下,有三个第一。是您第一次完成了黄梅戏有史以来的第一部音乐总谱,并有了乐队指挥。是您1954年第一次在黄梅戏《春香传》中引进了大提琴、小提琴、单双簧管等西洋乐器。是您第一次借鉴歌剧的二重唱形式在黄梅戏《天仙配》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您说过:要敬畏传统,又要勇敢创新。不创新就没有出路,不创新黄梅戏就不能发展。

  时老:传统黄梅戏是“三打七唱”、“张口就来”。乐器只有一把胡琴加把笛子,最多再加一把笙配乐。首次使用西洋乐队进行配乐,是黄梅戏历史上重大创新。艺术基因有其自身的特性,有传承,有接续,固然是好事,但基因过于固化,艺术生命就会退化。

  问:时老,您迈出了不起的第一步!

  时老:我认为黄梅之花,需要乡野气息,更需要时代气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时间只留住精品,艺术只承认一流。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要抓住时代脉搏,贴近观众心灵。我省的黄梅戏艺术音乐水平在全国艺术界是占有一席之地的,黄梅戏音乐艺术对于安徽的文化提升有独特的作用。因而,对于我们着力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我充满信心。

  问:时老,我与您见面最多的时间好像是您在编撰《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那几年。是八十年代晚些时候开始的?

  时老:是从1984年开始搞的。搞了十年,搞到1994年完成。之后我写了几部戏,像《梁山泊祝英台》《徽商胡雪岩》(这两部戏1993年、2007年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首演)。当时我担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主编,全省二十三个剧种我都摸了一遍,各个地、市我都跑了。当时《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总卷主编是周巍峙周部长,周部长对我非常好。

  时白林先生创作中

  问:是的,周部长知识渊博,为人随和,他也是著名的音乐家,田汉戏剧奖评奖会,有两届周部长都参加了。

  时老:后来全国10部志书完成的时候开了庆功会,庆功会上周部长把我的夫人丁俊美也请去了,他说时白林生病的时候他爱人一直在照顾他,我当时生病了。

  问:您当时得的什么病?

  时老:我得了糖尿病,后来得了脑梗。

  问:但是我每次见到您,您都是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您总是骑自行车到单位来,身体好的不得了!

  时老:我到现在还在骑电动车,原来骑自行车,后来家人不让我骑自行车,我就买了一个代步的电动车,四个轮子的那种。

  问:您骑电动车去做什么事?到哪去呢?

  时老:我每天下午到省体育局去打拳。

  问:今天下午没有去,是不是因为我的来访防碍了您的锻炼?

  时老:没有,没有!我打五禽戏,只需5、6分钟就打完了。

  问:五禽戏,体委有老师教吗?

  时老:没有,是1962年在黄山学的。当年在拍电影《牛郎织女》,要找个地方体验生活。那天上人间上那体验?就到黄山去体验。严凤英、电影导演、金芝、陆洪非等,我们去了6个人。当时在黄山上跟赖少其住一个楼,正好有个省委的保健医生,他教我们打五禽戏。

  问:这么多年您一直练习,没有断?

  时老:六十年代断了十几年。那时只能跳忠字舞,不让打拳了。我不能创作了,也不能唱戏了,但我脑子里总是想着黄梅戏音乐。在我扫马路的时候,在我劳动的时候,在我拉米、拉面、拉煤的时候,在我吃饭睡觉的时候,都在想。

  问:时老,您今年96岁了对吗?我想问问您,您真正的退休生活是从哪年开始的?我上班的时候您还都在忙活。

  时老:我好像从来没有闲过。我这一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一件事上去了——就是黄梅戏。我觉得黄梅戏音乐艺术不仅是在创作动听的旋律,让黄梅戏乐曲能成为历史与时代的见证才是真正的流行。有人说,这么大岁数了该颐养天年了,该休息休息了。我不会休息的,我现在天天都在写字、看书(时老的书桌上就摆着他正在阅读的庄子的书)。我天天给人看稿子,现在家里还有一部书稿,我刚刚看完,给作者写了个序。有时候,剧本也送来,剧本也要看,看了要给人提意见。我现在还在写,每天都在写。安徽艺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本科高校,最近他们联系我,让我去学院讲一讲,我想讲的是,必须以更高站位去推动黄梅戏音乐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要努力传扬黄梅戏音乐,唱响文化自信。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更倾向于外来音乐或流行歌曲。如何活化像黄梅戏音乐这样的特色音乐,激发其兴趣,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本民族传统音乐变得很重要。院长和我商量,能不能对我进行采访,采访资料整理后出书,我答应了。他们派了两个研究生来采访,一个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一个是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的。他们来了三次,每次谈一个小时,每次提前把要谈的提纲给我,便于我提前做个准备。

  问:您现在手边还有没有完成的书稿吗?

  时老:我自己的书稿没有了,我要写的都写完了。

  问:时老,请问您怎么安排一天的时间?

  时老:我每天大概要听三个小时左右的中外古典音乐,其中包括摇滚音乐,戏曲音乐,我也喜欢西洋歌剧。因为女儿、女婿、儿子都是搞音乐的,特别是女婿,他常常给我提供比较好的唱片和资料,所以我的音响设备比较好,CD、DVD光盘都有。有的时间我也会看看小说,我比较喜欢铁凝的作品。每天还抽时间练习书法。

  问:您练习书法有多长时间了?

  时老:有将近20年了。我从柳公权、颜真卿入手,现在每天都坚持抄写佛经,不光抄佛经,我还读佛经。保姆有的时候不在,我还打理打理家里的花,拖拖地板什么的,生活很充实。

  后记——

  与时白林先生畅聊非常愉快。时老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思路清晰。他是黄梅戏音乐艺术的一面旗帜,数十年来,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阅读先生的大作,是为了学习其为艺的高超技艺,探究其作品所蕴藏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更是向他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人生境界致敬!时老曾说,黄梅戏音乐选择了我,我也选择了黄梅戏音乐。我认为音乐就是我的信仰。为此,我也特别想呼吁更多的人能与黄梅戏音乐为友,并终生享受黄梅戏音乐。现在,时白林先生已96岁高龄,但他没有“因老而休”,近年来,他为弘扬传统文化,走上讲台,为大、中、小学学生普及黄梅戏艺术,先后将自己的部分著作、黄梅戏音乐全部总谱及部分简谱捐献给了安庆博物馆;将珍藏的近400册图书和部分音像资料等捐赠给了家乡蒙城县博物馆,还为时白林艺术馆捐献了大量的书籍资料,并一直关注黄梅戏艺术的传承和保护。我想,只要一个人还有追求,他就永远不会老!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李菲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感悟

    查看更多人生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