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国运30年

作者:夜蓉   发表于:
浏览:1549次    字数:226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95篇,  月稿:0

  《国运30年》应当是蔡应律先生2009年的旧作。在新的一年里,从电脑中翻出蔡兄这篇文章,认真读后,觉得把标题改为《国运40年》也很合适。文中提到省作协文学创作讲习班,学员中有我,我的宿舍就在他对面,而且下雨天不免一起抱头鼠窜。蔡兄没提到的是,讲习班的伙食实在是太好了,天天有肉,天天打牙祭。当然,用40年后就算不怎么“挑嘴”的眼光看,那伙食也就那么回事而已。有的往事可以遗忘,有的往事则必须牢记,这便是把此文推荐给《巴蜀之地》的原因。

  ——魏治祥

  30年,差不多占了我生命历程的一半。前30年,后30年。30年河东,30年河西。大落又大起,浴火又逢生。能无叹乎!

  30年改革开放,一个东方大国的复兴之路,会有很多人从世界的格局中、历史的维度里,去梳理其中的必然和偶然。我却只想以自己的若干人生片断,来说明,不同“国运”下,我们是如何生活的。

  今年初,长女得几天休假,飞回西昌晒太阳。期满,送她去机场,小女开车,长女坐她旁边,我坐后面,由海滨路转航天大道上机场路。

  时间充裕,我叫小女别着急,慢慢开。接着便又表扬小女慢性子,开车稳。小女从反视镜里朝我抿嘴一笑,讲起了她十余年前刚参加工作的一件事情。那时她在乡里工作,与亲友联系实在不便,决定攒钱买个传呼机。终于攒够钱那天,竟兴奋得一夜睡不着觉,次日晨奔银行提款,足在那银行门口跺着脚等了近一个小时,才到开门营业时间。小女讲这故事,是想证明她也有性急的时候,而风行一时的传呼机之迅速消亡沦为“文物”,则反映出社会的急遽变化。我说:30年前,我要是能预见到今天的情景,我会活得更有精神、更扎劲……

  人老了爱发感慨,譬如这突如其来的一句。

  长女虽未必知道我心中所想,却也极配合地,回过头来“嘿”了一声。

  那么,30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在干啥呢?

  在邛海南岸的海南公社一大队整社。

  至今我不知道“整社”是何意思,也不知道为何让我去“整”。反正那些年,中国大地上就剩了一个“整”:整风。整社。整党。整人。某日,我被人从车间里叫到厂党委办公室,书记说:党委决定派你去参加整社工作队,时间半年。我说我一不是党员二不是干部,整社这事再怎么说也轮不到我这个拉夹车的工人啊。书记说党员喊不动,干部也喊不动,只有喊你了。

  没法,土改积极分子成长起来的书记大人就这水平。

  我去了海南公社一大队,也就是著名的缸窑村。今天的缸窑村因水电移民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全国最大太阳光伏电站建成而怎样地繁荣、耀眼,就不用我来赘述了。而我面对的农村现实,比我当知青那阵,更其凋敝和破败。人穷成那样,还“整”什么“社”!公社门口,白头霜铺地的早晨,农民们一个个耸肩缩脖,将双臂紧抱在胸前,以减少热量散失,腰间一根草绳,扎着千疮百孔的破棉袄,透过袄子的破洞,能见到起满鸡皮疙瘩而瑟瑟抖着的肉皮……而最令人心酸的是,一个个寒冷的深夜,在残破的碾房里,在如豆的瑟缩油灯下,逼找补户们“出血”——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找补户”了。他们是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做下来,从队里分不回一分钱不说,反而还欠队里一大笔钱的农户。快过年了,进钱户都指望着能从队里分回两文,但找补户们拿不出钱来缴给队里,进钱户便只能干望着。于是,一晚又一晚地,将找补户们喊来开会,以从他们身上榨出钱来……毕竟跟过几年牛屁股捏过几年锄头把,知道当农民的艰难,更知道我是吃哪碗饭的,我跟找补户们一道沉默着,也熬着。是的,正是在这样的夜晚,我看出来了:这个国家,已经走到了绝境,不变不行了!

  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为了活出条命来,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自己的血手印。

  几乎同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上下齐呼应,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就此拉开了大幕。我们这一茬“整社”,最终并没有干满半年,便草草收场了。

  社会的变化,足令人瞠目结舌;而个人和家庭生活的改变,更尤令人感慨。不久前,老伴翻箱倒箧,清理出28件衣物经公司工会捐给民政部门,其间发现一张黑白照片。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在州里举办的经济理论和企业管理培训班上照的。照片中我的劳动布工装上膝盖头打着两大个补疤。衣服打补疤其实也算不了什么,我们的前半生,原本是在冻饿与谎言里成长,在困顿和激情里扑腾。培训班结束,我没有参与企业管理,倒接受州文联推荐,去省作协参加为期40天的文学创作讲习班学习。时逢雨季,寝室、教室、饭厅之间有一点距离,往来非常不便,学员们却普遍买不起雨伞,班上想出个办法:每人买一块报纸大的粉红色塑料布,下雨便拿它顶在头上,双手牵着缩脖猛跑,也能顶事。偏偏那年雨水特别多也特别大,直害得这些心高气傲的“未来的作家们”不时在雨地里作抱头鼠窜状。又尤其是我,“坐家”尚没当成,裤子后面已破了个洞,拿手遮拿橡皮膏贴终不是个事,幸得同寝室来自绵竹农村的一个学员相帮,领我奔街上买了1尺布,再花两毛钱找家缝纫铺扎上,居然对付至结业……

  是呵,国脉与民瘼。改革开放30年,国人有说不完的体验。大而化之地看,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英国达到世界第四,今年可望超过德国成第三。对中国和世界都深有了解而一生忧患的李鸿章先生,临死时向往华夏老大民族出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却直到一百多年后才出现,并由我们来亲历,这是何等的幸运!

  当然有不满足。而现实中国的种种弊端,皆不是改革开放所造成的,相反,是改革不彻底、改革被扭曲造成的。眼下该怎么走?一句话:继续改革,深化改革,并以此来拥抱华夏民族更其伟大之大变局!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华夏 蔡应律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夜蓉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2-21 10:12
    艾青
    读完,再回头,噢,原来是这样的“双生花”?
    我这代人,​对于“整社”,实在是陌生,但那幅“腰扎草绳,袄露发抖皮肤”的画面,刺痛了我,这分明是“花子”形象嘛,感谢妈老汉能护我们周全,也为在时代路口的三千年大变局喝彩,更坚定珍惜今天的信念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