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赏析杨耀龙散文诗《军垦人心中的丰碑》

作者:王燕   发表于:
浏览:106次    字数:145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0篇,  月稿:0

  疫情突来,封闭在家,百无聊簌,与文为伴。今天,我聆听和阅读了杨耀龙的散文诗,《军垦人心中的丰碑》,颇受感动,引发共鸣。

  我翻看散文诗后的《作者简介》,得知《军垦人心中的丰碑》的作者杨耀龙年长我几岁。我今年六十又四,实属军垦二代。我在兵团农场出生长大并生活了近三十年。与杨耀龙一样至今未离开兵团,未离开垦区。我们把农场称为家乡或故乡。垦区的一草一木都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垦区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过往,垦区的桩桩件件伴随着我们军垦第二代人的成长。兵团军垦农场,在我们的脑海里刻下了抹之不去的印迹。

  杨耀龙的散文诗《军垦人心中的丰碑》,大致可分三段。第一段开篇点题“戴帽”,“一五O团青年宫,你是红色记忆的象征。……你就像戈壁母亲一样,温暖矗立在几代军垦人心中。”诗的第二段为叙事部分,叙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未共青团农场(现兵团第八师一五O团)在艰苦的条件下建造青年宫的过程。第三段是议论抒情,讴歌了青年宫的社会价值和农场人丰富的精神生活。

  在散文诗的第四自然段,作者写到“开发莫索湾初期,军垦人还在住地窝子,喝涝坝水的艰苦岁月里,”“占地三千平方米,一座高大漂亮的苏式建筑已威武亮丽地站立在梭梭,红柳之中。”“经费是共青团农场所有职工每人每月从三元菜金中捐出一元,”集资而建的青年宫,历经六十年风雨,依然矗立。读到这里,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我的父母是一九五六年进疆的河南支边青年。当年,老一辈军垦人在戈壁滩上开荒地,挖大渠,修水库,吃的是定量的包谷面,喝着混浊的涝坝水,住的地窝子和芦苇棚,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九五八年我出生,母亲“坐月子”还是在水库工地旁的芦苇棚里。八十五岁的老父亲在去世的前一晚,坐在沙发上,仍给我讲述几十年前他所经历的事情。当年的生活如此艰苦,兵团农场的领导人仍然千方百计筹划改善职工的精神生活条件。落成的漂亮大气的文化宫,由新疆兵团第一任司令员陶峙岳将军亲笔提名书写“青年宫”。几十年来,青年宫为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

  散文诗的第三段为议论抒情部分。“六十年过去,青年宫依然矗立,它是军垦人精神财富的象征,它是军垦历史的见证。”作者赞颂道:“青年宫啊!你是军垦人的血汗筑成,在你身上无不展示着军垦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紧接着作者运用排比的比喻句赞美青年宫。“年过六旬的戈壁母亲依然年轻,”它“像一架银白色的三叉戟,安稳地坐在一片翠绿之中;像一颗雪白的珍珠镶嵌在碧湖之底,熠熠生辉;又像一颗戈壁滩上的五彩宝石,在茫茫大沙漠里亮晶晶。”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结尾处,作者再次点题,青年宫,“你是沙漠绿洲里的永远丰碑,一直矗立在几代军垦人的心中。”

  目前,一五O团青年宫己被确立为兵团级“重点文物建筑”,“兵团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艰苦的历史,不能忘记。光荣的历史,必须传承。正如列宁所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军垦人心中的丰碑》的作者杨耀龙,他就是军垦历史文化的传承人之一。杨耀龙在史料翔实的基础上创作出该作品,为宏扬兵团历史,传播军垦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杨耀龙的散文诗《军垦人心中的丰碑》,既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又具有优美的文学价值,值得一读。

  在文末留言里得知,主播芦凤廉老师对这篇散文诗很重视。不仅几次对散文诗的修改向作者杨耀龙提出建议,而且还亲自帮助查找历史资料,收集青年宫和150团今昔对比的大量图片。芦老师亲自诵读,满怀深情,声情并茂,对散文诗深切表达、礼赞、歌颂军垦精神起到了很好的彰显作用。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丰碑 军垦人 散文诗 杨耀龙 赏析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王燕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