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社火(散文)

作者:一路顺风   发表于:
浏览:260次    字数:3700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6篇,  月稿:0

  社火,是广大西北地区汉族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社火”一词,简言之,社为土地之神,古人以方圆三公里范围作为祭祀农神的一个区域,所以,才有了后来行政单位中的“社”;火,是古人用来逐兽照明的,被认为有祛瘟赶邪的作用,古人对火有崇拜之意。

  最原始的社火就是人们聚集在火堆旁,敲着鼓,载歌载舞,祈求上苍赐福降祥,物阜民安。对社火这一民俗的记载,最早见于《礼记·祭法》。

  社火的种类繁多,有舞台演出,有马社火,有踩高跷,也有扭映歌。这里只说陇东地区乡下的“地摊”社火。地排社火是相对于正规的舞台演出而言,地摊社火在打谷场或农家院落演出,简易方便,规模小,人数少,也经济,不需要搭舞台,挂幕布,有一块平地就能演出。我们这里也把地摊社火演出叫“刨土坑”。

  一、排社火

  庄户人一年到头,十冬腊月,农闲了,每个村子里爱耍社火的人聚在一起,推举一个人负责人,一般是耍社火的老手,也是能全盘管理这个小团队的人,也叫“社火头”。排社火,就是把村子里的能演社火的人召集在一起,排练节目。

  排社火,一般在晚饭后,在公共场所或社火头家里排练,社火头是导演。一般导演最先宣布节目的细项,分配节目的男女扮演角色,然后角色的喝词和对白句子各人抄写各人的,念会背熟,然后凑场,各找各的对白对象,反复训练。这些都学会了,导演要根据剧情教动作,表情,语言表达,要按导演的意图,只有过了关,导演验收合格了,就放过,再排练下一个节目。

  二、掠秋风

  过了大年三十,初一,在本村,演员穿上戏装,扮几个“大人物”,一般装扮成王灵官赵灵官,走在最前面,装扮其他身份的走在后面,扛上彩旗,敲锣打鼓,在家家户户门前转,每到一家,全家人都出来放炮,盘子里端上糖果,给看热闹的孩子们撒散,给社火队赏钱。

  社火队前面,还有一个丑角子,是专门“说仪程”的,右手拿着一个老鹰翅膀,头戴瓜皮帽,翻穿皮袄,脸画得歪斜夸张,方显滑稽。每走到一家门前,要说些吉利话,以图来年吉祥如意。比如来到一家门前,锣鼓声嘎然而止,说仪程的人摆一个姿势,高声道:“这个大门高又宽,养的娃娃中状元嘛中状元”,锣鼓声打出节点“嚓嚓——嚓嚓”。

  说仪程,难度很大,说的人要有文化,更要口才好,语句要有提顿。要随景应情,随机应变,不能千篇一律。有一次,有一个说仪程的人正要摆姿势,耍了一个鸡毛扫地的滑稽动作,不慎掉进一个洋芋窖,人们一下子紧张了,都不知这样局面如何应对。那人不慌不忙,镇定地站在窖里,手里老鹰翅膀摇了两下,继续说:“有幸掉进银钱窖,装上银钱心情好,赶快把我往上吊嘛往上吊”。锣鼓声“嚓嚓——嚓嚓”。引得大家一片笑声,化险为夷。

  大年初一掠秋风,锣鼓喧天,一是热闹了村庄,增加喜庆气氛,二是赏的钱,给下一年社火队添置一些服装,道具。“掠秋风”,就是秋风掠了一些“树叶”,这树叶就是社火队的收入。

  三、演社火

  从大年初二开始,本村子的社火出庄,去别的村子演出。“演”是通知的意思。演社火就是提前派一个人,去别的村子的社火头家通知,说,我们村子的社火,今天晚上来你们村演出。那村子的社火头立马通知全村子的人,家家户户炒盘的,装暖锅子的,准备糖果的,早早吃了晚饭,把准备好的东西送到指定接社火的地点,准备接社火。

  四、接社火

  一个村子的社火去别的村子演出,接社火是重头戏。社火接热闹了,就成功了一大半。如果接的时候人数少,冰冰凉凉,那就是不抬举人。

  准备接社火的人,晚饭后,立马到庄头,敲锣打鼓,孩子们用草扎成火把,有的准备口喷煤油,有的准备炒面,有的准备土炮。接社火,村子里倾巢出动,男男女女,老人孩子,一齐前来看热闹。

  等到邻村的社火要来了,东家要有几个长胡子老人打着灯笼,端着香马盘子,早早等侯,邻村社火队来了,东家老者要向前迎二三十米,以示敬重。社火队迎上,两方老者互相问候道喜,跪下,烧上几张黄表,以敬天地。双方锣鼓喧天,炮声隆隆,点燃草把,喷一口煤油,或向草把的火上撒一把炒面,冲天的火光,映了大伙儿一张张笑脸,两方的孩子喊的喊,跳的跳。顿时,整个村子沸腾了。

  如果双方都有说仪程的人,客家的丑角,把老鹰膀子一挥,锣鼓声吵嚷声立马停止,丑角摆出一个姿势:

  高喊一声:“普天同庆过大年”

  东家回道:“张灯结彩家家欢”

  客家又道:“五谷丰登年景好”

  东家答道:“百姓日子赛神仙嘛赛神仙”锣鼓声:“嚓嚓——嚓嚓”全场一片掌声,孩子们又喊又叫,好不热闹。如果两方说仪程的人都是高手,那就多对几轮子,更热闹!

  有的村子如果条件好一些,就用竹子扎成圆拱形彩门,彩门用花布或五色纸作装饰,彩门上挂上绣球和灯笼。接上社火,东家的人站在彩门两边夹道欢迎,把客家社火队让进彩门。这是对对方的最高礼遇。

  如果两方都有舞狮子的,两方的老人烧表磕头之后,两方的引狮子人在中间,耍着空拳,两个狮在周围舞一番。再让客人走在前面,东家随在后面,社火队到演出的地点,接社火的程序算完成了。

  五、耍社火

  社火队进场,演员尽快装身子,东家首把社火队的几位老人请到摆好的酒席桌前,敬两轮酒,象征性地搛两筷子菜,互致问侯。给跟社火队的孩子散糖果。这个环节主要弥补演员化妆,装扮身子的空缺时段,不致冷场,但要很快结束,要步入正题,开始耍社火了。

  在平地演出,看社火的观众围成一个圆圈,老年人和小孩,拿着小板凳,坐在最里圈,其他人都站在外围,前面凳子的放两盏清油灯。正对灯的一边是台口,左是弦乐队,右边是打击乐队。观众圈儿一定要围得满满的,不能有豁口,有豁口,就不聚气,不抬举对方,俗称“堵豁豁”。有些庄风民风好的村子,有人专门组织观众,看社火的人不能随便走,得认认真真看完社火表演。

  表演节目,折子戏加小唱。折子戏的内容大都是传统剧目,如《二进宫》,《铡美案》(节选)等。也有地方节目,如《李三娘推磨》,《干妹子下四川》等。各村子能演各种角色的人并不多,往往一个能人演员兼演多个角色。小唱是一出折子戏唱完,演员进场,只换角色不换人,有一段时间断档,这期间填补一出小唱,如《一杯子酒》,《绣荷包》等。小唱千篇一律,都是两个娃娃旦(叫旦娃),在左右两边,前面面向两个旦娃的是一个男童,右手拿一个蝇刷,一边载,一边蝇刷在空中舞着平躺的“∞”字,旦娃跟随男童手舞蝇刷的节律,载“十”字舞。唱完小唱,下一个折子又装扮好了。

  节目进行到中途,就要“饯台”。节目不停地演,后场要摆上酒席桌,让对方老人和后场的演员上席,吃菜喝酒。东家社火头来到前场,给演员披红挂彩,赏钱。村子里有沾亲带故的人,也要赏钱。社火头念一个人的赏份,演员向观众鞠一躬,表达谢意。最后社火队的社火头也出场致谢:“谢谢✘✘村众亲戚的赏”!全场掌声。

  耍社火也是有避讳的,比如我们村子的人都姓陈,那就不能演《铡美案》,陈世美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形象,这一出在我们村演出,就有影射姓陈的人的意思。再比一个村子姓李的人多,就不能演《二进宫》,李良是个奸臣,演这一出戏,姓李的人就心中不悦。

  节目演完,要“扫场子”。所有观众都向后退,腾出一大块地方,舞一场狮子,狮子是驱邪的,扫一下,以求来年吉祥如意。

  狮子能驱魔逐邪,是祥瑞吉祥的象征,这时,如果谁家的幼儿不吉利,借此良机,抱来幼儿,从狮子口里放进去,顶狮子的人小心翼翼地接上幼儿,递给后面顶狮子的人,幼儿从狮子后面放出去。这个仪式,是给小儿禳病,幼儿从狮子的口里“吃”进去,从狮子的肛门“便”出来,脱胎换骨,祈愿幼儿以后顺顺利利,再不要病魔缠身。

  六、烧社火

  农历腊月初八,叫“腊八节”,吃了“腊八粥”,也叫“糊心饭”。吃了糊心饭,就不那么节俭了,一年到头了,暂时豁出去,花费一些,置办年货,好好过大年,初二开始耍社火,一直玩到正月十五,点灯盏(用荞面或玉米面做的面灯盏),也叫“明心灯”,点了明心灯,就是把腊八节“糊”了的心,该要点明白了,不能再玩了,又要开始春耕生产了,要过日子了。

  烧社火也叫卧社火。正月十五赏了明心灯,社火队装上角色,敲锣打鼓,在村子各处转一圈,在庙前燃一堆柴火,所有社火队人员,从火堆上跳过,道具和戏衣也要燎一番。这样耍社火活动算是结束了。

  地滩社火,喝腔都是眉户剧,乐谱简单,便于学唱,唱腔节奏明快,热闹,适合于偏僻农村人的学唱和排练。勤劳淳朴的庄农人,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以耍社火的这种娱乐方式,获得仅有的一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神州大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政通人和,经济,文化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广大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农村也跳起了广场舞,新建了农村书屋。电视普及,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人手一部,乡村自来水,电视,宽带网和城市一样了,这些都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正规的大剧团也时时下乡演出,农民的欣赏水平也提高了,再没有人愿意看“刨土坑”的社火了,逢年过节也不耍社火了,过春节,以春晚和贺年大片所取代了昔日的社火,古老的社火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22.11.6于甘肃静宁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散文 社火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11-07 23:35
    美文苑
    读老师的《社火》,让小编想到小时候村里春节时的必备节目“划彩船”。感谢老师分享精彩。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