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一件发现教材差错的回忆

作者:老苏   发表于:
浏览:35次    字数:1500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老苏

  最近,网上舆论热议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数学等教材内容、插图不妥,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开展整改。教材出版应该精雕细琢、严格审查,怎么会出差错呢?看了这个消息,我回忆起我也曾发现过教材差错的往事来。

  1980年代末,我初中毕业后读的是中师。中师全称中等师范学校,这种学校在2000年前后已经逐渐退出我国学校体系,但当时,考这类学校却是很多学子趋之若鹜的热门选项。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大学尚未扩招,考大学那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初中毕业读高中,三年后有考不上大学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和大学毕业生一样,同样分配工作的中等师范学校、中等专科学校就成为很多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家庭贫困学生最现实的选择。

  读中师后,我们的语文类课程有一门课叫文选和写作,已记不清这本教材的出版社,也记不清是几年级的文选和写作课本,选编了一篇反映当时在西安的第四军医大学(现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学生参加华山抢险的课文。最近,我在网上以“华山抢险”为关键词搜索相关资讯了解到,华山抢险发生在1983年五一劳动节这天,当天,由于华山游客很多,在华山的著名景点千尺幢发生游客坠落事故、在百尺峡发生游客拥堵事故,面对险情,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勇敢参加抢险。抢险发生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我们所学的课文应该是选编某媒体刊发的纪实通讯文章。我在教材上发现的错误是:文章表现当时危险情况用了“情势岌岌可危”来描述,其把“岌”错成了“笈”。

  这个差错并不是一开始阅读课文就发现了,而是某一次阅读时好像始终觉得哪里不对,然后方才发现这个错别字。发现这个问题后,对其是否错误我也不十分肯定,一是我认为教材怎会弄错,或其出错的可能性很小;二是一个学生,你居然能发现教材的错误,假如没搞准,传出去是个笑话。放在现在,拿不准的字网上一搜即可知正谬。可那时没有互联网,我先是查字典,“岌”的释义主要为“山高的样子”,“笈”的释义主要为“书籍、书箱”,那么,“岌岌可危”这个词不可能用“笈”字。但是,我仍不自信我发现了教材错别字,于是那些天,只要一下课,我就泡在学校的图书室,胡乱浏览各种读物,终于找到几个用“岌岌可危”、而不是用“笈笈可危”的例子。

  1980年代,电话还是手摇电话,学生与外界的联系方式主要是写信。接下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出版社写信告诉其这个差错,信寄出后我想象出版社回信:某某同学,感谢你发现的问题,指出我们的差错,然后夸奖我几句。我甚至进一步推演想象,一个学生居然能发现教材错误,我就会成为学校的小名人,可以小小满足一下自己的某种虚荣。可惜,遗憾的是,我没有收到回信。

  我在网上看到,某出版社本次教材事件,其实早在2014年,该版教材刚推出,就有一线教师和各界人士提出了意见,包括插图,包括删去一些经典课文等,但是出版社却没有回应,直到最近成为舆论热点。这个热点事件勾起了我的回忆,我发现教材差错的事已经过去三十多年,当时我也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只是发现一个错别字而已,甚至和同学、老师都没怎么交流。直到现在,我仍不知道当时我们教材选编的这篇文章,是媒体刊发报道时就把这个字弄错,选入教材时出版社编辑没有发现,还是媒体刊发稿件本是正确的,出版社编辑时把它弄错了;也不知道出版社是否收到我的信,或其收到信,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入纠错程序。

  当然,不管什么原因,我认为,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就是一张白纸,正处在成长、启蒙和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白纸上画什么画,教材的作用非常关键。因此,教材应该严格审核把关,除思想意识正确外,内容也应该绝对正确,杜绝任何差错。

  编辑:李玉朗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插画 教材 插图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格言

查看更多人生格言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