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叶圣陶笔下的巴蜀风味(上)

作者:罗熠   发表于:
浏览:26次    字数:2589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罗熠

  抗战期间,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四川生活了八年之久,足迹遍布重庆、成都、乐山等地。八年的巴蜀旅居生活,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创作了大量散文、书信、日记。1961年4至5月,叶圣陶重返四川,又写下《旅川日记》。1980年,已是耄耋之年的叶老回忆往事,还填词《望江南·成都忆》,感叹“缘分不寻常”,将成都称为“第二我家乡”。通过那些清新朴实的文字,叶圣陶生动展示了抗战时期巴蜀地区的市井民情与日常饮食,是我们了解当时巴蜀风味的绝佳史料。

  初入重庆 不识“豌豆尖”

  叶圣陶故乡苏州,饮食习惯与巴蜀迥异,入乡随俗,他很快适应了巴蜀地区的饮食。1938年初,叶圣陶抵达重庆。初到重庆,他便发现“莴苣、豌豆苗、菜薹,苏沪之阴历年底均无此等物也。”由于四川盆地无霜期较长,在冬天也有品种丰富的蔬菜上市,其中“豌豆苗”想必便是巴蜀人民喜闻乐见的“豌豆尖”。和很多外地人一样,叶圣陶初入四川也难以分清豌豆苗和豌豆尖的区别。

  翻检叶圣陶在重庆留下的文字,时常看到“下馆子”“逛市场”改善生活的记录,如“昨天买了六块钱的酒菜,十人共吃,有红烧牛尾、红烧鲤鱼、红烧蹄子、猪脑汤、全鸡,共十余色。”“菜场上亦有着甲,闻只须四角钱一斤,比苏州便宜得多。日内拟买一二斤,饱啖一顿。”

  叶圣陶在市场上看到的“着甲”即鲟鱼,当时尚无鲟鱼养殖技术,想必是从长江中捕捞而来的中华鲟。中华鲟是长江中体形最大的鱼,有“长江鱼王”之称,中华鲟原本每年都要从长江口外浅海域溯江而上,历经3000余公里回到金沙江产卵繁殖。在葛洲坝水利工程截流后,野生中华鲟逐渐在长江宜昌江段形成了新的产卵场,长江川江段已再难见到了。

  鲟鱼自古便被视为美味佳肴,叶圣陶家乡江苏便有一道名菜“黄焖着甲”。如今中华鲟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不可能在菜市场或餐桌上见到,虽然食客们少了口福,对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来说却是莫大的幸事。

  乐山美食 “味绝佳”

  1938年11月,叶圣陶举家搬至乐山,在当时内迁乐山的武汉大学文学院任教。与重庆相比,乐山的物价显得格外低廉,叶圣陶笔下充满欣喜:“此间生活便宜……昨与两位书店朋友吃馆子,宫保鸡丁、块鱼、鸭掌、鸭舌、鸡汤、豆腐,大曲半斤,饭三客,才一元八角,而味绝佳,在苏州亦吃不到。大约吃食方面,一个月六十元绰绰有余矣。”

  “味绝佳”三字,显示出叶圣陶对乐山美食的极高评价。即使在四川这样的美食大省,乐山也称得上是傲视群雄的美食城市,跷脚牛肉、甜皮鸭、豆腐脑、西坝豆腐、钵钵鸡等,无不声名远播。叶圣陶还写道:“此间之饼饵糖食制作甚精,云乐山类苏州,殆以此故。”乐山的糕点甜食,确实堪称蜀中一绝,诸如苏稽镇出产的香油米花糖、沙琪玛以及眉山龙眼酥、仁寿芝麻糕(眉山、仁寿当时亦属乐山管辖)等,无不名声在外,叶圣陶也在千里之外的四川找到了家乡的味道。

  坐“鸡公车” 吃“铜罐萝卜”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任职,在成都生活了近五年时间。他对成都的钟爱显而易见:“成都最宜居家,有北平风味,可爱之至。”

  叶圣陶居住在陕西街,当时的开明书店成都编译所就设在他家里。在他笔下,所居住的“少城”一带风景绝美,如同一幅色彩缤纷的画卷:“少城一带的树木真繁茂,说得过分些,几乎是房子藏在树丛里,不是树木栽在各家的院子里。山茶、玉兰、碧桃、海棠,各种的花显出各种的光彩,成片成片深绿和浅绿的叶子组合成锦绣。”“御河街垂杨映水,两岸人家均有绿树出墙头,寓中竹树掩映,如在园林。”

  在成都期间,叶圣陶几乎游遍了名胜古迹,杜甫草堂、武侯祠、青羊宫、昭觉寺、城隍庙、都江堰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还曾独自一人,用半个多月时间,到崇(崇宁县,今郫都区唐昌镇一带)、彭、灌(今都江堰市)、郫四地调查中学语文教学情况。他乘坐人力车和鸡公车,宿小客店或学校宿舍,近距离感受了“川西坝子”的风土民情。

  例如从崇宁到彭县(今彭州市),叶圣陶就是乘坐四川特色交通工具“鸡公车”,三十里路程车价四元。他认为鸡公车有一大好处,“车路殊不平,若坐人力车,颠簸当不可耐”,而鸡公车只有一个轮子,走在不平坦的路上反而不觉得颠簸。在游览都江堰时,他还在安澜索桥上童心大发:“索桥架岷江之上,全以竹索为之。上铺木板,行其上颠荡而有节奏,甚感兴趣。”

  在四地奔波中,他也体验了当地各种物产,例如萝卜和地瓜:“闻伏龙观之萝卜极有名,从前为贡品,今日午餐时食之,确鲜美。又地瓜一物,灌县、崇宁所产均鲜嫩异常,非乐山可比。”在他看来,成都平原的农产品之所以美味,得益于“农田丰美,似远胜江浙。”

  豪宴“姑姑筵” 市井“棒棒鸡”

  1942年4月9日,叶圣陶应朋友之邀往“姑姑筵”赴“汤饼宴”(即满月酒)。“姑姑筵”由一代川菜大师黄敬临开办,以菜品精美、价格高昂著称,且每日设席最多四桌,需提前多日预订,就餐门槛极高。叶圣陶赴宴之后盛赞“姑姑筵之菜甚精,为成都第一”,同时也不禁感叹“然一席之价在五百金上下,共设四席,所费二千金,亦豪举矣。”根据1927年6月23日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颁布的《大学教员薪俸表》,一级、二级、三级教授月薪分别为500元、450元、400元,此次一顿满月酒,便吃掉了相当于一级教授4个月的工资,如此豪奢的口福,又岂是一般民众所能享受?

  陕西街上还有一家“不醉无归小酒家”,由黄敬临长子黄明全创办,店名取自《诗经·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之句,以经营家庭风味菜品为主。1942年4月23日,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十一时仍返陕西街,雪舟招余与彬然、雨岩往‘小酒家’小吃,吃菜三色,值八十余元,亦太奢矣。”三道菜便花费八十余元,相比在乐山三人吃一大桌子菜才一元八角,叶圣陶不由感叹“太奢”。

  当然,叶圣陶在成都“下馆子”,仍然以平民餐馆为多,如1944年9月11日,受著名出版家、翻译家吴朗西邀约,在陕西街摊子上吃“棒棒鸡”。据他当天日记记载:“摊子到夜始设,仅一桌,靠近锅盘。鸡绝脆嫩,确不恶,各饮酒一两,食皆各散归。”棒棒鸡起源于乐山汉阳坝(今眉山市青神县汉阳镇),取用本地良种鸡,煮熟后用木棒将鸡肉捶松佐以食用,是川菜中的著名凉菜,也是川菜“怪味”味型的代表菜肴。叶圣陶笔下的“脆嫩”二字,道出了棒棒鸡的口感特色。这种“到夜始设”、桌子“靠近锅盘”的经营方式,至今仍在成都流行,被称为“冷啖杯”“鬼饮食”。编辑:郭梦涵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风味 巴蜀 叶圣陶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格言

    查看更多人生格言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