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散文

张亚秋|​东北过年小吃欢

作者:陈夏   发表于:
浏览:58次    字数:266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0篇,  月稿:0

  我的家乡在东北平原,东北人习惯把春节叫做大年,方言里管吃叫造。东北的年格外敞亮,吃喝格外丰盛。每逢过大年,就造得更加欢了。“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刨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初二初三满街走。”东北的年,在吃喝上已经形成了一套独有的传统,显得更加欢乐。

  记忆中的年,我们这些小孩子,除了惦记新衣服、新灯笼、小蜡鞭外,心思全在好吃的上面啦。我的母亲总是能变着花样地给我们弄吃的。从一进腊月就开始了辛苦的劳作。发黄面(大黄米磨成的面粉),蒸黏豆包蒸黏糕。黏糕谐音年高,寓意一年更比一年好。一般的,蒸出来的第一锅黏豆包都要送给左邻右舍和亲戚尝鲜。面案功夫很好的厨娘会很讲究地把豆包包的又小又圆,都跟牛眼睛似的。起锅时,不许破相,摆到盘里,第一个要放到盘子的中心,每一层都得摆成圆形。等热气散了,个个都闪着金色的光泽。咬一口,又劲道又粘牙,非常好吃。送到邻居家时,听着人们的夸赞,心里这个美呀。

  黏豆包的吃法很多,常见的是蒸着吃,绵软劲道;拍成小圆饼状煎着吃,色泽金黄;油炸着吃,外焦里软;冻着吃,特别带劲儿。我们这里,将熟豆包冷冻时,一般是两个冻在一起,吃时,得讲究方法,不能心急:先从上面的那个啃起,一圈儿一圈儿的啃,直啃到里面的豆馅儿,就开始一层儿一层儿的啃,细细的嚼,慢慢地咂摸,米香、豆香混着甜味儿,又无比的凉爽,搅拌着童年的欢欣与期盼,其乐无穷,妙不可言。

  然后是发白面、蒸馒头。蒸的馒头多数用面碱发面而不是现在的酵母,个儿大暄腾,开花儿裂瓣儿,煞是好看。还要炒瓜子,炒苞米花儿。瓜子,要用盐炒,那时候的盐都是大粒盐。苞米花儿,得用细沙子炒。炒时,都用大铁锅,火候要适当,火慢了,发硬不脆,花儿起的就小;火急啦,容易糊,还起烟。看着母亲拿着用高粱穗儿自制的炒货神器,时快时慢的翻动,玉米粒随之一层一层绽出白色的花朵儿,那轻微的炸裂声,此起彼伏,听着格外喜庆。当然,还要时不时地担心着母亲脸上的汗珠子可别掉进锅里呀。炒好以后,晾在屋外天然的大冰箱,冷冻后更香脆可口,还去火,再用簸箕把盐和沙子簸出去,盛放在大笸箩里,随吃随拿。有一种用成熟晒干的玉米粒炒制的哑巴豆特别好吃,一嚼,那叫一个脆,满口酥香。这是我们在小彩旗下跳格子、叠罗汉、冰上推铁圈儿,围在热炕上玩嘎拉哈间歇时的零食,欢声笑语中弥散着香气,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

  快到小年时候,鸡鸭鱼肉等就都收拾妥当了,再细细地切好一大盆腌制好的酸菜。用新鲜的年猪肉烩上一大锅,掀开锅盖一看,咕嘟咕嘟冒着热泡儿,热气氤氲,自制的血肠在上面轻轻的颤动,喷喷儿香,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这就是地道的东北杀猪菜。它既可做煮其它菜的老汤底,也可做每顿饭的下酒菜、解膩,百吃不厌。

  年三十上午还要炸麻花,油条以及奇形各状的果碟儿,看着小花小草、小鱼小虾、小叶小树、小星小月瞬间浮长在油锅里,瞬间被迷住,瞬间惊讶母亲的心灵手巧,我们就在一锅一锅间欢叫着,声音穿过门庭,消散在远远的空阔里。二十九下午和年三十上午炸制的菜肴里绝对不能有丸子。因为它的谐音不好,在春节期间是很少被端上饭桌的。

  熬皮冻,是母亲的一绝。每年在小年前后,她就开始熬皮冻。这又累人又繁琐。先得将猪皮上的毛一一拔光,将附着在里面的肥肉剔净,再用喷灯烤,用刀把死皮刮去,用热水洗几遍,下锅煮。稍软,捞出来,再检查一遍,没一点问题了,把它切成长条,再切成碎丁,重新换水下锅,大火开锅十五分钟,再用慢火熬五十多分钟,瞅着汤水有些粘稠了,关火,倒进较大的干净的平盆里,凉透了,就成了。随吃随切,清冻白白的有弹性,荤冻密密的显厚重。蘸上蒜酱,顶好的一道下酒菜,家人都爱吃。有客人来,端上一盘,也是赞不绝口。

  冻梨、冻柿子不像黏豆包吃得随意、随时。只在过年到十五这段时间里吃。如果怕凉,可以将它用清水冲洗几遍,再用冷水缓软后再吃,汁甜味美。也有不少人喜欢洗净后直接冻着吃的,讲究人用水果刀切成薄片吃;急性子就直接啃着咬着吃。我家爱画画的老叔最爱啃冻梨,每次看着他手里的冻梨一层层的白茬儿,我就觉得齿缝里呼呼冒凉气。这期间,不时地能有根糖葫芦在手,再举着个彩色的风齿轮飞跑,不吃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到腊月二十三,进行祭灶活动,母亲先把灶台擦得一尘不染,然后用香皂洗手,铺上黄纸,摆上两碟饺子和三碟糖果,饺子每碟三个,糖果每碟五颗,点香,烧纸,奶奶再说些吉利话,祈福的话,感恩的话,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护佑,吃穿不愁”等,最后是送灶王爷升天,我们开始吃麻糖,仪式结束。

  等到除夕这顿正餐,那是煎炒烹炸,鸡鸭鱼肉,山珍野味,色香味俱全。一阵鞭炮响过,一家人围坐桌前,推杯换盏,笑声朗朗,一片欢腾。尤其是数九寒天,母亲习惯在窗下的木槽子里栽香菜、芹菜、蒜苗,长到过年,正好够盘菜。点缀其间,葱葱绿绿,一片生机。我最爱吃母亲炖的排骨、溜肉段和拌的凉菜。年夜饭一定要吃饺子,我家这顿饺子,一定吃芹菜馅和白菜馅的,寓意工作和做人都得勤勤恳恳,清清白白。和馅儿时,全凭经验,不能尝咸淡,因为得先敬祖宗。饺子里还有几个会包有硬币,硬币尽量都用新的,先用碱水泡两个小时,用刷子仔细刷洗后,用酒擦拭,开水再烫几遍,沥干水后才包进饺子里,吃到了预示一年交好运。我们吃时,都仔细看着每个饺子,心里盼着快吃到,快吃到。有一年,我们竟谁也没吃到,母亲说,肯定在上供的饺子里呢,咱家祖宗有福,咱全家就都有福啦。我们听了,都高兴地说,太好了!

  正月初一一大早,我们就起床,拜年问好,然后开始吃饺子,寓意一年有钱有粮;初二吃饼,用油梭子做馅儿,烙时,嗞嗞嗞嗞,香气就冒出来,趁热咬一口,香,真香!“初五”在东北称“破五”,一定包饺子吃,也称“捏破”,这天还有个习俗叫“缝破”,就是把开线的、剐破的衣物缝一下,寓意驱除不吉,躲灾避邪。初七、十七、二十七吃面条。初七吃面条时,要挑出一根长面条拴在小孩的腿上,叫拴腿儿,祝福他一直能健康地长大。我个人更喜欢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的元宵节,可以吃元宵或汤圆,还可以观花灯闪烁,看烟火璀璨。

  东北过大年,欢乐又祥和。今天,随着生活越来越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南来的北往的,东海的西域的,国产的进口的,各种吃食大会聚,大融合,东北的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不用像从前那么辛苦忙累了,不禁令人慨叹:我们赶上了一个崭新的美好时代。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过年 东北 张亚秋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陈夏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节日散文

    查看更多节日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