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1、2)

第二十一章(1、2)

作者:心怡  于 发布   
字数:4736   栏目:历史军事   浏览:0
书名:大山里的孤儿
(一)

  因“秀琴面馆”的生意有了起色,需用的人手增加,赵长利就不再外出打工。刘山想:“我帮助了胡秀琴,让她的生意好了,却坏了我们的好事。唉!坏就坏了吧,做生意才是正经事。我也四十来岁了,应该消消停停地过日子了,别整天搞那些个乱七八糟的事了。”

  刘山决心戒掉自己好色的坏毛病。他想:“该报复的我都报复了。还有什么理由再继续干那种事呢?”又嘲笑自己:“这种报复有什么意义呢?不过是满足自己的性欲而已。对丁福和胡长顺有什么伤害吗?根本就没有。当然了,陈文婧意外怀孕对我的意义重大,但那只是一个意外。”

  想到陈文婧,刘山的心里涌起了一阵惆怅。不知她如今过得如何?这些年,她始终没有回家过年。即使回来,也是在娘家小住几天。他曾试图打探她的情况,但没有成功,因为他不好意思在别人面前表现出对她的过分感兴趣。

  

  为了坚定自己戒色的决心,刘山还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他请张老师写了一副“业精于勤”的字条,挂在办公室,以激励自己。他专心学习谢绝各类宴请。认为那是纸醉金迷的生活。他更不想看到那触目惊心的浪费。这些浪费除了包含物质方面的,还有对人的浪费,因为人的精力都花在了这些毫无意义的应酬中了。单看物质方面,几乎每一顿饭都要摆上满满的一桌子菜,而吃掉的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都被扔掉了。这些菜肴都是用上好的精肉或蔬菜经厨师烹饪而成的。在普通的百姓家,即使过年也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可在这些满嘴“为人民服务”的干部的眼里,竟都成了垃圾。报纸上批评说:“一顿饭一头牛,一盅酒一桶油”,真不是夸张呀。

  刘山有时思索这个问题:这种不可思议的浪费是中国特有的吗?别的国家或民族是否也同样存在?这种现像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的吗?为什么从古至今这么长的时间里就没人要改变一下呢?本来非常穷困的农家子弟,只要一当了官就很快染上这种浪费的恶习。吃完了饭后谈笑风生地走开,对剩在桌子上美味佳肴一点儿也不感到心疼。“自己也是一样的!”刘山在心里说。每次在饭店吃完了饭,面对着剩在桌子上的菜肴,也是默默地走开,不敢打包带回家,怕引起别人的嘲笑。“唉!都是虚荣心作祟呀。”

  

  刘山的励志生活只坚持了几天,很快就懈怠了。因为有一天,他得到一个信息:医院会计于艳侠的父亲曾经是大队书记。于是又勾起了他好色的毛病。他想:“她老爹曾经是大队书记,肯定和丁福是一路货色,也欺负过我们四类分子。虽说没有欺负过我,但欺负别的四类分子也不可原谅。也应该报复他们。”又想:“我报复的范围扩大了。无论是否欺负过我都要报复,就像当年的阶级斗争扩大化一样,我的报复也扩展到与我毫不相干的人的身上了。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呢?”他理直气壮地对自己说:“阶级斗争都可以扩大化,我报复的范围为什么就不能扩大化呐?”

  刘山扩大化了搞破鞋的理由,以便使自己出师有名。其实,他觊觎于艳侠已经很久了。在他刚刚来白杨沟医院的时候,就觉得于艳侠很漂亮,只是碍于自己无权无势的,不敢下手。那个时候,于艳侠也刚来不久,因陈贵院长和于艳侠的父亲有些交情,就提拔她为会计。于今,他成了院长,就觉得有机会了。他想:“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干嘛要跟自己过不去呐!”说好的要好好过日子了,可没几天他就不坚持了。可见,人类是软弱的。那些所谓的钢铁般的意志力,在欲望面前有时不堪一击。

  一旦动了歪心思,刘山也就顾不上他的励志生活了,又整天琢磨起那不可告人的勾当来。他更加仔细地观察起于艳侠来。她中等身材,三十出头,白皙的脸庞有些微胖,梳着学生头,戴着一副近视镜,一副淑女的形像。“这个女人应该是妙不可言啊!”刘山想。“必须把她拿下。”

  医院里还有几个年轻漂亮的护士,他也悄悄地打听过她们的父辈,发现都是贫下中农,还有两个是地主成分,他在心里说:“这些都是我的姐妹,我不能对她们有非分之想,就是于艳侠了,谁让她的父亲是大队书记哩!”

  

  一把手和会计的关系,类似于主子和管家的关系。因此刘山和于艳侠两个人接触的机会很多。在单位的财务方面,也有很多秘密需要两个人共同保守,所以无形中就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于艳侠的对象是乡干部,在外面也有情人,这使得她心里很不平衡,也想找个情人安慰一下自己。另外,她还有求于刘山。她的弟弟于艳军是退伍军人,想在医院找个门卫工作。她和刘山说了,刘山想:“自己作为院长,整天开车接送病人挣钱,有失身份。要是找一个会开车的,让他接送病人,挺不错的。”就问:“你弟弟会开车吗?”于艳侠说:“会呀!”于是刘山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跑前跑后,把她弟弟的工作给解决了。为了感谢刘院长,她要请刘山吃饭,刘山说:“请我吃饭?这太俗了吧!你可以用更好的东西感谢我。”

  于艳侠问:“我有什么东西能让你稀罕?”

  刘山说:“做我的情人吧!”

  于艳侠说:“既然你稀罕那就说定了。”

  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

  当晚,刘山就去于艳侠的家。于艳侠给他拿出几个大香蕉来,剥掉其中的一支的皮,拿着喂刘山吃。刘山一边吃着心里却想着在胡秀芹那儿所看的光碟,他觉得画面上的那些老外的家伙就有些像大香蕉,不觉心旌荡漾,于是就指着香蕉顺口说出:“这个家伙个儿可不小,你们女的也不受得了不?”于艳侠骂道“别胡沁”却对刘山亲昵起来。刘山顿时兴味盎然,就让她翻过来。于艳侠不从,他就强行她蹶跪在炕上,自己从后面狠狠地给她顶了进去。

  

  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刘山学会了打麻将。每每打到半夜,他就去于艳侠那里鬼混。此时,白杨沟已经有了手机信号,他和于艳侠都买了手机,联系起来非常方便。只要有机会,两个人就用手机联系,商量“好事”。

  (二)

  七爷爷的身体一直不错,这么多年以来莫说大病,哪怕是头疼感冒也很少得过。他是医生,懂得养生之道,平时特别注意饮食起居。他对自己的健康颇为自信,坚信自己能活到一百岁。刘山对七爷爷的健康也很放心,也坚信:老人家能活到一百岁。所以当他接到“七爷爷病了”的电话,竟敢到有些意外。

  他急忙驾车回家,见老人家只是有些咳嗽,觉得并无大碍。但他还是要把老人家送到医院,老人不肯,说:“我知道自己的病,就是咳嗽。我自己就能治。吃了药感觉好多了。”刘山见此也不勉强,陪七爷爷住了一夜。早晨起来,一切都正常,吃了早饭就上班去了。刚到医院,就接到家里的电话,说七爷爷不行了。刘山大吃一惊,又赶忙返回。路上他想:“本来好好的,怎么就不行了呢?一定是一口痰没上来,憋过去了。”到了家,刘山见很多邻居都前来帮忙。他们已经给七爷爷穿好了衣服。灵棚也已经搭好,只等他一回来就入殓。

  大家都说七爷爷修行好,没有受罪就走了。王玉芝说:“说完了饭,我七叔说要躺会儿,就去了西屋。我跟着去给他盖上被子。过了一会儿,我再去看他,就不行了。就这么快!”大家又夸赞王玉芝伺候得好。说七爷爷在这里可算享福了。

  白日里,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有些人是念及七爷爷生前的好处的,是他解除了他们的病痛,恢复了他们的健康,这些人是真的来为七爷爷送行的。更多的人则是看中刘山的权势,觉得如果不来捧捧场,以后就会没脸见人的。权势所在,诌媚必然趋之若鹜。白杨沟中心医院及所辖的各个门诊的医生们都来了,他们还举行了一个仪式,黑压压地一片站在七爷爷的灵柩前,庄严肃穆地为七爷爷行了三个鞠躬礼。其中一位副院长念了一篇颂赞的短文,主旨是歌颂了周文秀的“丰功伟绩”。其中的意思是:周文秀培养的刘山。是周文秀为他们培养的院长,所以他是白杨沟中心医院的大功臣。似乎是说,如果没有七爷爷和刘山的话,白杨沟中心医院就开不起来了。

  刘山则按着老习俗,煞有介事的披麻戴孝,给吊唁的人行跪拜礼。

  夜晚,刘山守灵。虽是初冬,但在夜晚也是很冷的。刘山披着一件大衣在院里不停地来回走动,寒风把灵棚的塑料布吹得哗哗地响。院子里被一百瓦的灯泡照得通亮。紫色的棺材前面摆着一张炕桌,桌子上放着祭品和一个香炉,香炉里插着几只燃着的草香。棺材头上贴着一贴白纸条,上面写着:终故显考周老府君享年九十二岁之灵柩。

  刘山想:七爷爷与他的同龄人相比算是比较享福的一位了。当了一辈子先生,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没有受过太多的劳累。虽然没儿没女,但也老有所养。尤其是临死时没有受罪,说死就死了。营中所有的老人都说七爷爷是有福之人,都羡慕他死的痛快,都说自己将来要是这样个死法,该有多好呀!有些老人,由于得了中风,瘫在炕上好几年,病长没孝子,结果他们的儿女也不好好的照顾。不但自己受尽了苦楚,儿女们也跟着倒霉。总之,七爷爷的这一辈子,算是幸福的一生了。

  “只是不知道他年轻时是否也和我一样风流过?”刘山想到这一点,禁不住在心里笑了。他想到自己所经历的几个女人,并把她们进行比较:桂东是他的妻子,同时又像母亲一样对他关怀备致。陈文婧总是文文静静的,即使做爱都老老实实一声不响的。胡秀芹敢为敢当,浪得发狂。而于艳侠则好使性子,经常发点儿小脾气。总之都各具特色。

  灵棚两边的立柱上贴着一副白纸对子,右面写着:守灵不知红日落,左面的是:思亲常忘白雪飞。刘山想:“这副对联太夸张了,谁能达到这种程度呢?可见古人实在是虚伪。”

  

  第二天上午,乡镇的、学校的、信用社的、邮局的一些干部,凡是和刘山熟悉的,都来吊唁。因为,他们有红白事的时候,刘山也捧过场。胡秀琴也来吊唁了。他见了刘山就批评自己太糊涂、太大意,差点错过了这样的大事(前来吊唁)。要是错过了,她会后悔一辈子的。

  因周老太君没儿没女,直系亲属很少,因此在下午就出殡了。周家的墓地也是在柳条沟的一个小的沟叉里,那里埋葬着周文秀的哥哥,就是当年勇救刘山的太爷的那位周君。现在,老哥俩儿终于可以唠家常了。又过了三年,刘山去梁东将七奶奶的尸骨迁来,与周文秀并骨。于是他们的故事结束了。

  

  刘山在“旭阳酒家”宴请那些前来吊唁的干部们。这个“旭阳酒家”正是胡秀琴和赵长利刚刚开张的饭店。因生意好,他们重新租赁了一处大房子,把小面馆开成了大饭店。从“秀琴面馆”到“旭阳酒家”,这是鸟枪换炮呀。这多亏了刘山的捧场。

  赵长利已从过去那种自卑、猥琐的心态走了出来,变得自信和阳光起来。他围着刘山大哥长大哥短地哄着,并主动要替刘山请客。于是刘山就把名单交给了他。他骑着摩托车从学校请到乡镇,再从信用社请到邮局。把事情办得干净利落。

  还没到中午,刘山和于艳军就驾车早早地去了饭店。见一切都准备的井井有条,刘山不免对胡秀琴由衷地赞叹。不一会儿,各单位的领导们也来了。那赵长利则滑稽地给他们行军礼,装腔作势地说:“欢迎各位领导光临指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刘山想:“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呀。赵长利这小子只用这么几天就学得这么市侩了。”

  客人中教育系统来人最多。有中心校校长、副校长,中心校扫盲校长、中心校主任、中心校会计。中学校长、中学主任、中学副主任、中学教导干事、中学后勤主任、中学主管会计、中学现金会计。小学校长、小学主任、小学后勤主任及会计等。

  

  回到家里,刘山想:“教育系统的机构也太庞大臃肿了。光校长就多少个呀?如果这些校长主任都是花钱买的,那教育局长可就发了。这么大的官僚机构要耗费掉多少财政收入呀!”他又想起了一首打油诗: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坑多路不平,河里鱼多搅混水,世上官多不太平。他想:如此庞大的官僚机构必然要导致人浮于事。当然了要是大多数官员都无所事事,或许还是件好事。怕就怕都想有所作为。据说这位新来的中学刘校长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就让学校欠债猛增了六十多万。“真能折腾啊!自愧不如!自愧不如!”
赞助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