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毕锦晨:悲悯•觉醒

作者:毕锦晨   发表于:
浏览:229次    字数:235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3篇,  月稿:0

  “我本可以默不作声,但万一只差我一个呢?”

  ——题记

  网络上曾有一张照片受到广泛关注,其内容是:下雨天,在一个地下通道入口处,一位母亲用左手为孩子挡雨,而她的右手也举着把伞为一个佝偻着腰的老大爷挡雨。老大爷是一位流浪汉,而这位妈妈一直慢慢的跟随在他身边。

  梭罗在他的《悲悯情怀》中谈到:世间最人光辉的人性,就是自然地将人类拥有的悲悯情怀释放在需要帮助的人或动物身上,这是人性至高的光辉情结。

  从孔子写下“苛政猛如虎”的感叹,到屈原感慨“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对祖国人民的关心;从曹文轩“悲悯情怀无疑是优良人性之一”,到我们读到窦娥的善良,鲁侍萍的真情,哈姆莱特的理想而引起的心灵深处的悲伤;从网友们看到网上虐猫视频后对实施者的批判,到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对武汉捐款捐物等支援义举,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心怀悲悯,鄙弃丑恶,追求正义,坚守良知是人类最宝贵的品格。

  悲悯情怀,既是一种对他人感同身受的怜惜,又是时代和社会永不过时的呼唤。悲悯之心,是坚守良知,关爱他人的正义。古往今来,能够真正做到心怀悲悯的不多,但也不少,诗圣杜甫就是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悲悯属于时代的产物。鲁迅说,杜甫不是古人,他生活在我们身旁。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困难生活的同情。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痛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他的诗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当杜甫目睹社会灾难,心有郁结,他执笔挥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悲悯属于人类的激素,我们每个人在没有被生活麻木时都会萌生对人的悲悯。

  “天灾无情人有情”,无论是疫情突发时各国援华的“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还是中国防疫卓有成效时,对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医疗物资,无不是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伸出援手的悲悯情怀,人间大爱。疫情期间,五菱宏光,比亚迪等多个汽车品牌开设生产线生产口罩是为了帮助更多人战胜病毒,守护更多的生命。悲天而悯人,以人为本,此乃悲悯情怀之真谛。

  欲有悲悯之心,须鄙弃丑恶,追求正义。孟子说过:“恻隐之心,人之端也。”心怀悲悯,关注生灵,关爱他人是所有仁爱之心的开端。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悲悯之心并不是人皆有之。邯郸古城,惊现命案。白衣少年,惨遭凶害。受害者非恶贯满盈之盗匪,亦非偷鸡摸狗之鼠辈,尸骨埋于旷野,魂魄飘于荒丘,竟同窗之三学友也。世人谓之,邯郸三害。邯郸三害,法必戕之。然人间悲剧,不可逆转。溯悲剧之源,乃人性之缺失,悲悯之不存也。试问:悲悯何以不存,人性何以缺失?

  圣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三害亦属少年,尚未束发成童。然其凶残至极,禽兽堪比不如。案发时丧心病狂,其心可诛;案发后面不改色,其形可戮。余尝闻晋之周处,乃小失亲。生性残暴,爱欺弱小。忽闻村后现一猛虎,湖中出一蛟龙,人称“三害”。周不忍其辱,拳击猛虎,手擒蛟龙。终不为村人所害也。可见晋人周处,性本非恶;而后醒悟,实属幸哉。故教育者,乃人性之土壤也。余观历史,得教育者得人性。悲悯应该是一个人一生要学习并践行的精神价值。

  在邯郸命案于网上传播后,网友们的悲悯与三害的失德形成鲜明的对比。“今日我若冷眼旁观,他日祸临己身,则无人为我摇旗呐喊”“我本可以无声,但万一只差我一个呢?”一句句的评论,透露出一群人的悲悯之情。所以我们当有同理之心,相信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永远心怀对自然万物、世间众生的怜悯之心。

  “穷则独善其身”,使内心常怀悲悯;“达则兼济天下”,给世间送上温情,传播仁爱之心。

  揆诸当下,什么是悲悯?悲指慈悲,是对人类的苦难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悯指同情,是对苦难中的人并不轻视,甚至可怜,折射出的是一种博大的爱。悲悯就是以大智大慧来怜悯浓情苦海中的世人。三害行径,举国伐之,愿世间悲剧,不复存焉。

  时中华复兴,民族再起,觉醒吧,青年!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善,则中国善;少年胸怀悲悯,则世间充满大爱。一个人只要心中拥有悲悯就有信念,就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悲悯可以修行一种心境,可以修行一颗善心,可以让自己、让别人都俱欢颜。我们应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和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真正为时代而歌。

  在现实中,我们的悲悯情怀不能被销蚀。一个个体向群体寻求帮助很可能无果,而如果这个个体向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寻求帮助,成功率或许会更高。身处群体当中,有时候并不是我们不愿意去帮助别人,而是我们的从众和踌躇压制了我们的悲悯情怀;而作为个体被求助时,我们知道,如果没伸出援手,即使没有人责备,我们也会或多或少地觉得有罪恶感在身。纵使我们形单影只,纵使我们能力欠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毫不犹豫地用我们的悲悯情怀给予世界光和热。我们应同情和体谅他人,尝试从他人角度审视情况,倾听他们的内心。

  心怀悲悯,需要保有一颗善良而炽热的心。尽管悲悯不局限于善良,但善心是保持悲悯情怀所不可或缺的。我们要向奔赴一个个自然保护区的志愿者学习,保护自然的生灵,让地球上的万物和谐生长;向疫情期间勇敢逆行的白衣天使们学习,守护生命;我们当心怀大爱,向守卫和平的勇士们学习,保护家国安宁,守卫世界和平……我们不应该向不出门的“方丈”问“人生”,去街边瞎了眼的“道士”看“前程”,我们要从自己的内心觉醒出一丝悲悯之情。

  悲悯情怀,是时代永不褪去的暖色调。让我们心怀悲悯,将它作为我们人生的底色。让爱与真情充满这个世界,让这种神圣而伟大的情怀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闪耀人性至高的光辉情结。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