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叶炎:纳凉

作者:王素荣   发表于:
浏览:55次    字数:1375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篇,  月稿:0

  三伏天,酷暑难耐,城里已难见纳凉人。

  今年入伏后,合肥轨道交通夏季纳凉服务上线,线网78个车站设置了“纳凉区”,纳凉区均配有椅子凳子,为市民提供纳凉服务。看到这则消息,心头一热,便想起了从前。

  小时候,没电,更没见过空调电风扇。我们是“哪儿凉快去哪儿呆着”长大的那一代,纳凉,应该算是一道风景。

  当柔和的月亮把火辣辣的太阳悄悄的赶下山去,夜幕初垂。河堤上、树荫下、大桥边、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纳凉人。

  绝大多数人会在自家门口找一块可能有风的场地,在井里打上一桶凉水泼散在地上,将炽热的地温降一降,然后把家里的竹床、躺椅、板凳甚至门板都搬弄出来,用温水抹洗干净,摆放妥当。

  晚饭后,一家老小洗漱完毕,便依次登场纳凉。

  能享受竹床纳凉的绝对是家中的宝贝疙瘩。那个年代家家户户人丁兴旺,兄弟姐妹多。小屁孩儿系上菱形的红色小围兜,顾前不顾后,额头上、脖子上、胳肢窝里都擦上一层白色的含有一阵阵淡淡香味的痱子粉,在竹床上活蹦乱跳;半大小子穿个裤衩赤个膊,踏着塑料拖鞋,在门板上嬉皮笑脸。小姑娘侧穿着花布裙子,千娇百媚绰约多姿,在竹椅上忸忸怩怩。大人小孩人手一把扇子,或蒲草的,或芭蕉叶的,或折叠的纸扇,既打蚊子,又能扇风。

  能在躺椅上纳凉的那都不是一般人物。就像威虎山上那把披着虎皮的太师椅,只有座山雕能坐。只见家中的男主角,手上端着一茶壶,晃晃悠悠慢条斯理朝躺椅走来,把茶壶放在旁边的小橙子上,用火柴点燃一支香烟,顺便点上一根棕褐色的、一米见长的蚊烟,放在竹床下面,然后环绕自己的“阵地”一周,回到躺椅上躺下。

  最辛苦的当属家庭主妇了,最后一个洗澡,然后还要打扫“战场”,把全家人一大盆脏衣裳打上皂角,一件一件的在搓衣板上来回搓着。那时候小孩也特别懂事,会轮流拿扇子站在母亲的身后,不停的扇着,恐怕蚊虫袭扰。衣服搓毕,再到井边用水桶打水清洗,一遍又一遍,直到清洗干净,然后再一件件的晾在长长的竹杆上,架在树杈上,像斑斓的五彩旗,一切忙妥后方才最后一个登场纳凉。说是纳凉,女主人总是闲不下来的,不是让大家分享一碗自制的绿豆汤,就是给大家切个西瓜。没有冰箱,就找一条大人穿的裤子,把裤腿扎起来,把西瓜放在裤腿里,用绳子绑起来放到水井里“冷藏”一下,吃起来冰凉解暑爽歪歪。

  纳凉的时候也是邻里之间聊天的时候。男人们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的侃着,上至天文地理,国际局势,下至鸡毛算皮,民间传闻,无所不及。女人们说东道西,家常理短的扯着,上至治家方略,婚丧嫁娶,下至柴米油盐,吃喝拉撒,漫无边际。

  顽童们是坐不住的,看到大人在聊天,在干活,无暇顾及,便结伴去玩游戏,捉迷藏,然后被大人逮回来,罚在门板上仰望天空数星星,情不自愿的听着大人们唠叨。心静自然凉,迷迷糊糊入梦乡。

  “绿树浓荫影旧床,扇摇风动瞬间凉”。子时前后,万籁俱寂,月白风清。大人挨个把孩子们悄悄叫醒,深一脚浅一脚,昏昏沉沉的摸回家中钻进蚊帐继续做美梦睡大觉。

  梁实秋说过:“旧的事物之所以可爱,往往是因为它有内容,能唤起人的记忆。”现在城里的楼宇越盖越高,空旷的地方越来越少,家家户户甚至每个房间都有空调,不需要到外面纳凉了,看似经济条件好了,生活环境舒适了,但邻里之间的交流沟通少了,小伙伴们释放天性追逐星星和月亮的那种感觉没有了。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