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丘
子之汤兮,
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
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
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
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
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
值其鹭翿。
【注释】 宛丘:陈国都城,在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一带。汤: 音义同荡,《楚辞·离骚》王逸注引《诗》作荡。形容舞 姿摇摆的样子。洵: 信,确实。坎其: 即坎坎。击鼓与击缶的声音。鹭翿(dao):用鹭羽做成的扇状或伞状舞具。
【翻译】
你的舞姿热情奔放,你似神女在山上徜徉。我对你的爱啊,无法表达、不敢奢望。
打起鼓来咚咚响,你舞到宛丘平地上。春夏秋冬我爱看,你手持羽扇好漂亮。
敲起瓦盆噹噹响,你舞在宛丘街中央。我一年四季看不够,忘不了你那手舞鹭伞的俊模样。
【主题解读】
《宛丘》一诗的主题历来说法不一,概括起来有三种说法:《毛诗序》的说法是对陈幽公“淫荒昏乱,游荡无度”的嘲讽。可我翻遍百度,在《史记.陈杞世家》中,只记载他是陈慎公的儿子,陈釐公的父亲,在位23年。仅此而已!说此诗是对陈幽公的嘲讽其可信度不大,本文不予采用。
第二种就是清代学者郝懿行在《诗问》中阐发的观点:此诗反映陈国“好巫觋祭祀歌舞”之陋俗。此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我认为在科学尚不发达的西周、春秋时期人们祭祀天地鬼神、先祖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事实上“好巫觋祭祀”绝非陈国仅有,春秋时期的楚国(与陈是邻国)也是如此。陈国“好巫觋祭祀歌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处中原的陈国,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农业、手工业比较发达(尤其是陶器制造和纺织业)。陈人在生活比较富庶的同时,更追求精神生活:“知礼乐,好歌舞。”在《汉书.地理志》就有记载:“夫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枌树之下,有太姬歌舞遗风”。太姬又叫大姬,她是周武王的女儿,是陈国开国君主妫满的妻子。大姬本人好祭祀歌舞,于是乎,陈国人上行下效,“巫风盛行”。需要指出的是春秋时期的巫舞与殷商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带有很大的娱乐成分,巫舞已不再是巫师的专利,并且普通人都可参与其中。
第三种就是现代学者普遍认为的,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女巫师的恋慕之情,根据当时陈国的历史再结合文本,所以我比较倾向于第三种说法。
【尝试赏析】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第一章首句“子之汤兮”,开宗明义。其中,“汤”(同“荡”)字统领全篇。“荡”在此是指摇摆,变化之意。本章首句既赞美了女巫师舞姿的优美、奔放,摇曳多姿。这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诗人的眼球(当然,还有读者的眼球)。第二句“宛丘之上兮”,不仅点出了跳舞的地点,而且给读者以“须仰视才见”的视觉冲击力。这两句诗意境之优美灵动,场面之宏大,气氛之热烈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接下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女巫师的爱慕之情:“洵有情兮,而无望兮”。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我心里真的很爱你啊,但我不敢说出,我也知道这没啥希望”。首章每句都用了一个抒情性极强的“兮”字,可谓是句句含情,一唱三叹!
第二章镜头一转,呈现的是“宛丘之下”的画面,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在山下场地开阔,场面更加宏大,气氛愈发热烈。你听“坎其击鼓”,(我认为此时还有“坎其击缶”的场景,本诗作者无意却运用了互文这一修辞手法,即不论在宛丘之上,或是宛丘之下,抑或宛丘之道,在整个歌舞活动中都运用了鼓、缶等乐器)咚咚的鼓声敲得震天响,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似水泄不通。这时女巫师的表演也看得更加真切。只见她:姿容妙曼,身着华服。头戴羽冠,纤纤素手“值其羽扇”,翩翩的舞姿如行云流水……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一时间掌声、喝彩声,欢声雷动,还有些观众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巫师“手舞足蹈”起来。这种场面是“千年等一回”吗?当然不是!你看,这种场面“无冬无夏”,是不分季节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想看,想听(当然活动主要在节日或闲暇时间举行)机会总会有的。可见,宛丘是陈国名副其实的“歌舞之都”啊。
紧接着,镜头又转移至“宛丘之道”——我们看到了宛丘的大街小巷。只见:人们簇拥着敲锣打鼓的乐队,有的人还敲击瓦盆嘡嘡作响 为歌舞助兴。诗中的女主角兴高采烈,她“执其鹭翿”,一路上边走边舞,还不时摆出各种造型。她时而挥舞长袖仰天而歌,为苍生祈神禳福;时而作揖伏地,求神灵保佑子民五谷丰登。她婉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感染了观众,连街上的贩夫走卒,男女老幼都参与其中。大家一起跟着唱啊,跳啊,把整个巫舞活动推向高潮!整个宛丘城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歌舞的海洋。此情此景,不禁使人由衷赞叹:真个是舞在宛丘!歌在宛丘!乐在宛丘啊!而我们那位痴情的诗人,他躲到哪里去了?别急,切莫“众里寻他千百度”,猛一回头,他就在我们身边啊。原来他还在卖力表演,幻想引起女巫师的关注呢。
写到这里,故事似乎应该结束了。但读者似乎意犹未尽:这位多情的谦谦君子,他寒来暑往,无时无刻,暗恋了女神这么多年,就怎么没有勇气大声说出“我爱你”呢?他这种一往情深的暗恋也不知有无结果,但愿有吧,因为善良的人们总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关于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我在文中已有提及。本诗主要用了赋的手法,铺陈叙事,抒发了作者“恂有情兮,而无望兮”的慨叹,使读者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共情;诗人又运用了段落互文”的修辞手法(可能是巧合吧),丰富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再者全诗用了诗经传统的修辞手法——复沓叠咏,描写了在“宛丘之上”,“宛丘之下”,“宛丘之道”歌舞的盛况,极富层次感、画面感和时空感,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还有一些,因前人多有提及,这里我就不作复述了。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宛丘》作为《诗经.陈风》的立序之作,它极像一幅陈国的社会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后,你会发现后面有陈国美好的山川风物,有陈人精神的浪漫和生活的艰辛,有对统治者荒淫生活的揭露和鞭挞,有厚重的家国情怀等等,读了你会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亲爱的“读友”,你还想看我对《陈风》其他篇章的解读吗?那就且待《陈风别裁》下期——
《谁在“东门”等你》
2023年11月29日定稿于竹林寺(宋阁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