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上大学

作者:亚轩   发表于:
浏览:14次    字数:1321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15篇,  月稿:0

  金秋九月,又到了大学新生开学报到的日子,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36年前的自己。

  1988年是龙年,所以在高考前,很多同学相互之间的毕业赠言中几乎都有“龙年大吉,金榜题名”之类的词语。7月7日、8日、9日,我参加高考。那时候,高考制度还没有改革,国家包分配工作,大学还没有扩招,想上大学比现在难多了。那年高考,全国考生272万人,录取67万人,录取率为百分之二十五。我们全校8个班400多名毕业生中,被中专以上学校录取的只有100多人,其中考上本科的只有三十多人。考试前,老师鼓励我们说,知识改变命运,考上大学后就会成为吃公粮的人,一辈子衣食无忧。

  高考结束后,我回到家中,一边焦急地等待成绩,一边下地干农活割草喂牛。那段等待发布成绩的日子并不好过,每天我都回想每科考试题目,猜测得分。一会儿,感觉能考上本科;一会儿,又感觉连中专都考不上。在煎熬中度过20多天后,高考成绩终于发下来了,我语文73,数学120,英语73,政治68 ,历史88分,地理81分,总分503分,上了本科线(山东省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501分)。又过了十几天,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被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录取,全家人高兴极了。左邻右舍也为我高兴,说我家祖坟冒了青烟,教育自己的孩子向我学习,长大后也考大学。

  大学新生报到的时间是9月初,具体日期我记不清楚了,只记得那一天是晴天,秋高气爽。我小心翼翼地把父亲东挪西借的400多元钱藏在内衣口袋里(大学入取通知书上写着:书费280元,被褥费80元,不交学杂费),登上东去的客车。这是我第一次去聊城,其实学校离我的家乡并不远,只有一百多里路。1个半小时后,我就到了聊城汽车站。下车后,看到一辆贴有“聊城师范学院新生专用接送车”字样的汽车。我随着拎着大兜小箱的人流上了这辆车,找了一个靠近窗口的座位。汽车启动了,拐了几个弯,十几分钟后便停了下来。原来,已经到学校门口。我下了车,认真地看了一下校牌,看到“聊城师范学院”六个大字竖排在一个中间开裂的刷着白漆的木板上(入学后,才知道这是茅盾先生题写的校名)。

  在校门口的一侧,摆着几个长桌子,这里就是临时办理交款手续的地方。我把行李放在地上,紧张地解开腰带,拿出藏在内衣口袋里的钱,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给我开了一个单据,告诉我去系里报到。我提着行李,一路打听着来到一座破旧的三层楼下,去领被褥、脸盆等生活用品。接待我的是一位高年级师兄,他亲切地问我是哪里的,告诉我宿舍、餐厅、教室分别在什么地方。另一位师兄很热情地帮我提着行李,带着我向南走,拐了两个弯,就来到学校最南端的一座新楼前(印象中是5号楼)。师兄说咱们历史系学生就住在这个楼上,他把我送到了一楼的一个房间,还替我找到了床位。当时,我傻得连声“谢谢”也不知道说,便忙碌着把行李放在床铺上,打开行李向外掏东西。在这个房间里,我与7位同学度过了两年美好时光,三年级时我们又搬到了五层。可惜至今我都不知道这两位师兄是谁,如果为自己找个借口的话,我只能说:我毕竟是刚从泥土里走出来的乡巴佬,带着一身的憨厚与淳朴。

  时光飞逝,一眨眼功夫,36年过去了。如今我再回望大学报到的时光,无限感慨。我是幸运的,全村年龄差不多大的有四十多人,我是唯一通过高考改变自己命运的。真的要感谢高考,使我走出了偏僻的农村,从农家子弟变为吃公粮的编制人员。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