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冬之后,一群“不速之贵客”,莅临重庆江津“南桥头公园”外的江边上,栖息在几块露出水面不大的礁石和航标船上,每天引来不少游客驻足观望。人群中,有人说是海鸥;有人说是红嘴鸥。还有的小朋友拉着妈妈的手,不停的问:“这些鸟是从哪个地方飞过来的?”我站在江岸上看热闹,并带着一些疑问,查阅资料,做了一次调查研究。
据载,我们看到的鸟,是红嘴海鸥,它的学名为“Lars ridibundus”系“鸥科”,属鸟类,俗称“水鸽子”。其主要分布于北美地区、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南部地区、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太平洋诸岛屿也有分布。红嘴海鸥喜集群,主食包括鱼、虾、昆虫等。它们来自西伯利亚,每年在南方度过冬天后,即飞回老巢,中途在宁夏银川要休整一段时间,大约一个月。
过去,红嘴海鸥,每到冬天都是飞往云南,为什么近些年飞到了四川、重庆?我认为:从气候条件的变化来看,随着全球变暖,现在四川、重庆冬天的气候较往年不再那么特别寒冷,截止目前,快进入“大雪”节气了,江津滨江公园内的银杏树叶,依然还是翠绿,整个公园郁郁葱葱,岸柳垂挂,仍旧春意盎然。由此,红嘴海鸥飞往云南的途中,在这里感受到了适宜,所以舍远求近就留下来了。从地理位置看,长江沿岸,包括其支流的地方,如青衣江,这些地方的河床、河流、水质、水草植物、岸边景物等,也许与红嘴海鸥的老巢有相似之处,所以,它们选择来这些地方过冬。从“微信群”、朋友圈、“抖音”中,我了解到,这些年,重庆江津、四川宜宾、雅安都陆续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来自远方的“稀客”。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来看,红嘴海鸥作为不速之客,感受到了所到之处,人类对它们的热情与友好,这是最为关键和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过去,我们的父辈把麻雀当作“四害”来剿灭,我辈儿时,把打鸟当作一项愉快的活动来玩,那时,对自然生态重视不够。现在不一样了,全社会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的思想指导下,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变化。广大民众已把鸟类及自然界更多的动物、植物当作了人类的朋友来爱护与保护,并自觉地教育和传给下一代。今年6月17日,我到四川成都参加第六届“6.17艾雅康世界爱鸟节”活动,颇有感悟。艾雅康,是第一个中国人,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世界爱鸟节的达人,被称为“世界鸟王”,他有一句名言:“天空没有鸟,世界会变小!”。他的观念和精神,影响和带给了这个社会,更多的人去爱鸟、爱自然生态。在观看红嘴海鸥的人群中,不时会传来,年轻妈妈教育孩子的声音:“轻点,莫吓着它们了!”。这里,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国家实行“河长制”以来,我们身边的江河湖泊越来越清澈干净了,想必这也应该是红嘴海鸥落脚我们这里的因素之一吧!
周末,天空格外晴朗,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津“几江段”南桥头公园外的长江水面上,江水波光粼粼,红嘴海鸥在水面上自由飞翔,摆着各种姿式,一会儿骄傲得向天空飞去;一会儿拍打着翅膀贴着水面低飞;一会儿争先恐后的飞向岸边的人群。江边上汇集了很多人,老人带着孙辈来了;年轻夫妇带着孩子来了;谈情说爱的青年男女手牵手的来了;拍婚纱照的准夫妻来了;摄影师挎着像机来了,我的一个亲戚专门买了面包虫也来了,人越聚越多。红嘴海鸥好像特别喜欢这样的场面,与观望的人飞得越来越近,它们在人群面前穿梭、翱翔,接受着人们为它们准备的美食。甚至有的红嘴海鸥毫无畏惧的停留在人们的手臂之上,泰然自若地吃着美美的食品。一位正在喂食的红衣女子对我说,刚开始,喂玉米渣、馒头、面包,现在海鸥只吃夹心面包,其他不吃,它们和人类一样,也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
快看,两只海鸥正在抢吃美女手中的汉堡包,摄影师抢下了这一镜头,一幅多么美好的、人与自然最美的亲近图片,呈现在了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