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原意,是指一种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后来,偶像指一种不加批判而盲目加以崇拜的对象,或者一种传统的信仰或理想。我们现在所说的偶像,泛指崇拜或仰慕的对象。
我小时候,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一般都是那些战斗英雄。稍大一些,偶像变成了科学家、工程师、作家。不像现在的孩子们,偶像大概都是影视歌星了。偶像的力量听说是很大的。有报道说,偶像形象的崩塌,会让“粉丝“们产生极冲动的行为,甚至有自杀的个例。这样的事情,我原是不信的,直到后来我遇到了杨钰莹的一位“铁粉”。杨歌星的这位男“铁粉”是我在一座县城企业工作时的男同事。早就听说他崇拜杨钰莹,但我没想到他对杨钰莹的感情那么深。在他的心目中,我还算是一个可诉心事的有点文化的人,因此,在杨钰莹卷入红楼事件之后,有一次他请我喝酒。落座之后他就闷闷不乐。两杯酒下肚,他当着我掩面而泣。我很惊讶,问他有什么难事。他说,杨钰莹出事了。我说,杨歌星没死也没病,没出什么大事。他说,杨钰莹都卷入红楼事件了,还不算大事!他说,他这些年就靠听杨钰莹的歌活着,之所以三十大几了还没有找女朋友,就是因为找不到一个和杨钰莹长得像的。如今,杨钰莹纯洁的形象在心中崩塌了,这让自己痛不欲生。
我喝到嘴里的一口酒差点喷出来。我忍住笑,认真地端详了他半晌,确定他不是在作秀,才叹了口气,对他进行简单的安抚。我陷入了沉思:偶像的力量真的竟有如此之大么?难怪当下很多年轻人的行为我不理解。看来,我没有偶像,不仅难于理解这种特殊的情感,也是没能与时俱进,已经严重落伍了。其实,严格地说,我也不是没有偶像。不过是我的偶像很实在,也很朴实。我的偶像是我初中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虽然这位老师只教过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却深刻地改变了我的人生。
老师姓蔡,叫蔡运库。我上初中时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的中期。蔡老师是我上初三时的班主任。他身材不高,那时也就是三十六七岁的年纪。其实,作为我的班主任,蔡老师对我并不是特别地好,甚至很一般。在我的印象里,他当时都有可能忽略了我的存在。我对他的景仰完全缘于他的个人魅力。
我们有很多同学都迷恋蔡老师讲课时的声音。他说话的声音略尖,但很悦耳。听他讲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他讲课时从来没有“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用以掩饰语汇贫乏的口头语。他能够熟练地把十分复杂的意思象流水一样表达出来,而且遣词优美、语法完整、逻辑严密。听他的一堂语文课,简直象在欣赏一篇优美的散文。时至今日,几十年过去了,蔡老师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还依然回响在我的耳边。
蔡老师是我的班主任,记得他同时还负责两个初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他的课在当时全校的语文老师中是出类拔萃的。但据知情人讲,蔡老师仅初中毕业,他之所以有如此的业绩,完全是因为他不间断的刻苦自学。他的知识面特别宽,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他都有所涉猎。在教学上他是一个出色的业务尖子;在生活上,他还是同学们的一位朋友。所以,尽管蔡老师貌不出众,尽管蔡老师衣着朴素,他还是以他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尊敬。虽然我不是蔡老师重要的学生,但蔡老师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人生。
说来你可能不信,这种影响仅仅缘起于一篇作文。那是我成为他的学生之后,第一次写作文。受母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读课外书,作文的基础多少还有一些。结果,作文发还时,我收到了蔡老师这样的批语:论点正确,论据充实,论证过程缜密严谨。那篇作文连同蔡老师的朱批,我保留了好多年。那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被老师这样肯定。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痴迷于写作文,后来,又发展到不知天高地厚,开始给报社投稿。
当然,蔡老师对我的影响,也不是没有一点负作用。师从蔡老师之后,我开始偏科。到高中阶段,我的数学成绩竟然沦落到始终不及格。严重的偏科,最终影响了我的高考。后来,我只能读了一所职业学校,马马虎虎勉强混个工作。但聊以自慰的是,我从那时开始一直到现在,始终笔耕不缀,虽然没有完成当作家诗人的梦想,但“码字”却成了我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
谨以此文致敬蔡运库老师。